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一八三章 开眼

新顺1730 第一八三章 开眼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一八三章 开眼

刘钰当然不会知道日本古学派的儒生要搞大新闻,但也猜到了经此一战后,儒生们必然会有先睁眼看世界的。

这几乎是挨打之后立刻就会有的反应。儒生数量极多,总会有几个先反应过来的。

就像是那本很出名的反水浒的《荡寇志》,前面章节还是传统的“官”、“贼”之争,俗之又俗。但写到后面,作者去了趟广东,风格立刻就变成了“黑火药魔幻朋克”。

梁山水泊佛郎机炮队和朝廷对轰,各列大炮、梁山喽啰列线阵对射。

善使石子、射艺无双的没羽箭张清,被不会射艺的敌人用燧发枪打死,时代变了,石子确实没有子弹快。

梁山新晋军师白瓦尔罕是个传教士,献后驱全地形奔雷战车、内含重力势能自动装填机、四十发连射,且备大水壶两个以作水冷散热器。

朝廷军师刘慧娘,笑曰欲破战车,只需简单的几何学。以勾股算术、大型象限仪为器,计算抛物线弹道,天降反战车神雷,全灭梁山装甲突击集群。

随后以经纬之术、天文之法,运“亚尔几默特(阿基米德)神火雷罚劫术”,用凹面镜神火引梁山火药库殉爆。

轰天雷凌振,以工兵爆破法挖掘坑道,自携炸药若干,舍身炸开郓城城墙,为后续部队打开进攻通道。

八百里水泊梁山水面舰艇强势,跳反的白瓦尔罕遗计打造“沉螺舟”潜艇支队,偷袭梁山水军基地……

梁山之败,非天命也,实败于西洋势力的跳反。

估计作者也没想到许多许多年后,天兄天父们和满清阎罗妖的战争、长州征伐、倒幕运动,还真就是按照这个剧本演的,洋人站谁那边谁就赢。

这里的洋人,只是科学技术的一个符号,而且不只是技术还有科学,刘慧娘可不是只会技术,而是会勾股算、经纬法、抛物线计算等等。

既然只是科学技术的一个抽象符号,这个抽象的符号,在此时的日本,大顺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接手,成为这个抽象的符号。

终究,《荡寇志》里,作者还要给白瓦尔罕安排一个“我是大宋澳门人”的神奇归化天朝人的人设。

而在此时的日本,连这个人设都省了。

日本儒生的惊醒,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

古人是方法论和思维方式有问题,总是推不出正确的原因,也缺乏逻辑思维的严禁,但不代表他们笨,只是没接受过类似的方法论和义务教育的逻辑思维训练而已。

这种心态,正是一个加深对日本控制的契机和切入点。

而这个契机和切入点的对象,就是日本的儒生。

之前饭局里谈到儒学的时候,刘钰觉得自己像是个局外人,反倒是大顺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和对面的儒生倒是一个圈子里的。

历史上,太宰春台编造“伪书”的水平,不止有伪造先秦古籍《产语》一事,更是能把十三经之一的《孝经》伪书编进满清的《四库全书》收录里、以致引发了《孝经》真假的讨论和考证。这水平,刘钰真的是拍马也赶不上,确实是有科举殿试三甲的水准。

如果没有大顺的干涉、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日本的儒生可谓是日本的不稳定因素,也是日本变革成功的关键。

因为在中原适合维稳的儒教,在日本则是最适合举旗造反的学说。无他,幕府名不正言不顺尔。

若无大顺的干涉,儒教造反很可能借助诸藩的势力,以小灭大,清除旧有的统治阶层,变革就可能成功。

但于现在,刘钰在尽可能把“变革”的主动权往幕府手里引,因为他很清楚,旧有的统治阶层不清除,变法就不可能成功,幕府怎么闪转腾挪都没用。而幕府不会自己革自己的命。

于是,原本可能会成为日本改革搞成不彻底革命明治维新关键的儒生,就成了此时一个可以完美利用的加深对日本控制的儒生。

还是一样的人,只是外部环境变了,立刻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

可以预见,这些古学派的儒生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因为太宰春台那一套“米贵物贱”的理论,也确实和阿部正福的“人口减少”理论归于同源。现实情况也确实在几年之内能明显改善日本武士、农民的生活水平,达成提高米价、降低物价的效果。毕竟买办鸩毒的药效发作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期。

所以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让日本的儒生心慕中华,培养更多的带路党?事大派?

尊周攘夷之论,不过是形而上的东西,没有根基是不稳固的。

这一次伐日之战给日本儒生带来的冲击,必不亚于《荡寇志》的作者去了一趟广东的所见所闻,日本实学派儒生对实学的渴望,是个极好的切入点,但从哪里切?

刘钰自己心里清楚,就大顺现在旧学已破、而新学未立的状况,在经学名教上,对日本这边的儒生实在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名教不能切入,那就只能从技术入手。

只是,允许学习的技术、鼓励学习的技术、避免学习的技术、禁止学习的技术,怎么区分,这就很值得细究。

有些东西可以学、有些东西鼓励学、有些东西是不可以学也不准教的。

临睡前,怕过些日子事多,把这件事给忘了,便提起笔,在小本本上写下“虽有经济见解,但也终究困于时代,还是以农为本,诸多政策不过是为解决幕府财政为出发点、稳定此起彼伏的一揆之乱而已。故而可授稼穑、治水之学,收其心、养其慕”。

想着明日还得早起,写完这段话就睡下了。

第二日的换约仪式,虽然也就是走个流程。

该谈的事,不会放在明面上谈;要达成的条件,也不会等到换约时候再论。

但正是因为要走流程,反而更加熬人。唯独就是这个时代还没有相机,省下来坐在接引寺里换约的时候,全都定格出表情等着早期相机曝光半小时的苦痛……

一直折腾到傍晚,才算是将流程走完。

换约之后,刘钰还要在下关等一段时间。

名义上是在出出钱资助日本修筑下关海峡以及濑户内海的几座灯塔,实际上是在等日本这边的朝贡使团。

公家这边是昭仁和关白、武家这边是德川吉宗次子和松平辉贞以及圣堂大学头林信充。

加上乱七八糟的随行人员,足足六百多号人。卖给日本的那两艘船,肯定容不下这么多,但日本这边也买不起更多的商船,刘钰还要出面协调贸易公司的人,将船租给日本这边使用。

暂时人还没到齐,可能要等到五月中旬才能起航。

一方面是幕府对公家的人不放心,肯定要派很多人盯着,以免和大顺这边达成什么单独的协议;另一方面虽然朝贡弄点特产硫磺纸张之类的糊弄糊弄就行,但买军舰和火枪的钱,可得抓紧时间凑出来。

这一折腾,就要浪费许多时间。

等待期间,朝廷那边的圣旨也到了,告诉刘钰,如果日本国真的朝贡的话,让朝贡船队去松江,不要直接去天津。

一来天津乃京畿咽喉。

二来天津一堆天朝之外的使馆,怕日本看了之后“藩属惊诧”,也确实不太好。

嘴上喊着尊周攘夷的主义,心里全是出口贸易的生意,“周”天子和夷狄大作买卖,一边禁教一边和天主教长女结盟,天子面上无光,端的叫藩属耻笑。

三来就是应当让日本知天朝富庶,贡使船队在松江登陆后,一路沿着运河经济带北上。也方便让天下的百姓知道日本朝贡的事,有助于体现朝廷颜面,要不这仗不就白打了吗?

而且松江附近在刘钰说祸起东海之后,修了不少的堡垒、炮台,也算是展示一下武力。

鉴于是朝贡而非外交,朝廷出了一笔钱,作为日本朝贡使团的车马住宿费用。之前朝鲜通信使去日本,日本一次也要花将近一百万两,朝廷这边虽不用出这么多,但还是拿出了一笔费用,沿途下旨约束官员,不要搞强拉劳役之类的情况,哪怕是演戏呢,也得把官爱百姓、征发劳役给足钱的戏码演好。

不过刘钰就不用陪着他们去松江了,圣旨上说抵达釜山之后,就派舰队“监督”护送日本的朝贡使团前往松江就好。

但刘钰也不要直接去天津,而是跟随舰队一起回一趟威海,在威海帮着李欗整理一下海军的家底,回京后完成正式的交接,以及官产和私产的分割种种。

看来朝廷真的是被这一仗惊到了,不希望这个之前看起来不起眼、现在却成为战略力量的海军,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

分权是必然的了。

海军部要分走行政和财政权;枢密院要分走战略指挥权和调兵权;海军也就只剩下按照枢密院的训练大纲进行训练、演练的权责了。

等到了釜山之后,更是让刘钰确定了朝廷的想法。釜山港内,舰帆如云、将星闪烁,全都在港口迎接刘钰。这一次立下大功的,除了李欗之外,剩下的全都和刘钰关系密切,多半都是师生关系,这要是不拆就见了鬼了。

还未登岸,刘钰心道也得亏贞仪有先见之明,否则事后还真是麻烦。

李欗亲自带人在港口迎接刘钰,离着老远就道:“千秋僭越,一朝称臣。此功必以鹰娑伯居首方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