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二一七章 离开体系只是普通人

新顺1730 第二一七章 离开体系只是普通人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二一七章 离开体系只是普通人

“这位兄弟,你们手里有多少枪?”

黄班知道现在最缺的就是武器,他们没有足够硬的人际关系,很难搞到枪。

城中甲必丹连富光的弟弟连捷光,倒是搞了几条,但他哥哥那边不出面,也着实搞不到更多。

黄班也不信任城里的那几个有名望的人,这种感性的不信任是对的。历史上的大屠杀,就是连富光的传兵令挨家挨户叫的华人的门,叫他们不要出来、不要参与叛贼的暴乱,另外把武器收缴到门口,导致屠杀的时候城里的那群人毫无还手能力。

没办法联络有钱有势的,缺乏武器,真要是打起来,心里还真就没底。

“枪……有个几十条吧。我手底下的弟兄,都是好手段。有道是,兵不在多。班哥这边也先找一些信得过的好手,咱们凑一凑。人要是太多,反倒是容易乱。”

枢密院派去的人知道荷兰人对华人提防的很严,不准华人服兵役,也不准他们摸枪参与军事训练,宁可用爪哇人。

主要原因就是爪哇人太穷,而华人太富。有钱的和有枪杆子的,不能是同一拨人,这是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手段。

糖厂里藏着一批枪,而且还都是上等的英国货,褐贝斯。花了真金白银买的,没有大顺兵工厂的枪。

因为大顺的火枪血统,火绳枪是萨非波斯的、燧发枪是法国的,拿着大顺的枪,一看血统就能看出来。

枢密院也是有心恶心英荷关系,花钱弄的褐贝斯,还伪造了一些英文的书信放在糖厂里。

孩儿军和枢密院这边的人并不太多,但都是可以做军官的。糖厂里也有一些接受过简单军事训练的人,但并没有摸过枪,怕走漏消息。

黄班这边虽不知道这些人来自何处,但听说有枪,还有几十条,而且手底下的兄弟都会玩枪,心里也就有了些数,知道这些人不是一般人。

但到底是哪边的,黄班并不知晓。

这地方鱼龙混杂,可能是海盗、海贼、婆罗洲那群挖金子的、亦或是其余西洋国的、给各个地方的政权当雇佣兵的,都有可能。

不过管他们是哪边的,这时候能和自己这些人站在一起,就是朋友。日后的事,日后再说。

“既如此,那咱们就先把手底下能打的弟兄叫到一起,凑个二三百人。会用火铳的编一队,不会用的就用砍刀和矛头子。事不宜迟,咱们傍晚在糖厂见。”

“行!”

几方的人说定了,各自离开前去准备。

枢密院的人回到了糖厂,从藏着的木箱里把几十条崭新的褐贝斯拿出来,又把纸包的铅弹取出,分发了下去。

当年在阿尔泰山北麓之战里击毙了小策凌敦多布而立了功、被编入孩儿军有了良家子身份的张三彪,已经不再是那个军中的半大孩子鼓手了。

编入孩儿军成为皇帝亲军后,又被派到了南洋蛰伏,数年过去,肩膀宽了,脸也黑了,再不是那个带着军帽要时不时拥用手往上推一下怕挡眼睛的孩子。

摸着熟悉但又有些不太一样的火枪,摸了摸黄铜的枪机,忍不住笑道:“手里有枪,心就不慌。恁娘的,这英国的枪还真不错。当年跟着练兵使操练的时候,我们一开始拿的还是棍子。”

糖厂里的人既有枢密院这条线上的,也有皇帝亲军孩儿军这边的,但十七八个人大多都是刘钰带出来的。

有叫练兵使的、有叫学宫督办的,有叫节度使的、有叫鹰娑伯的,听着称呼,就能大约知道是什么时候去的威海、也就多半能猜到到底是因为立功被编入皇帝亲军的、还是靖海宫官学出身走参谋如枢密院路线的。

能被抽调蛰伏在南洋的,都不是寻常人。但张三彪这种战场走狗屎运击杀了小策凌敦多布的功勋,也不是谁都比得上的。他年纪最小,这里的人也都知道他的名字是刘钰起的,平日里众人也都对他多加照看。

枢密院派去的、在这里做头领的便笑道:“可惜了,三彪啊,你这原来是敲鼓的。这群人敲鼓可是没用。都没练过,听不懂鼓点。这仗,可不好打。”

张三彪也点点头,知道威海练兵最重要的就是队列和纪律,开枪反在其次。大顺军改后的战术体系,就是要求快速变阵和纵队高机动性,对齐射射速的要求并不是太高。

这些人要么是科班出身,要么是战场上活下来立了功被抽调入皇帝亲军的老兵,别看之前嘴上说的轻松、伏击一手,可其实一个个心里都没底。

这些没有受过训练的华人,短期之内很难成军。

“我二哥不是在军舰上做枪炮长嘛。他就说,军舰上的人,一个个好勇斗狠,可谁都知道,离开了伙伴,啥也不是。靠的还是整个的体系。他这个枪炮长不会开船、船长也未必会打炮。”

“咱们这群陆军里的人也是一样。如今再无关张那样的万人敌,哪怕是军官,若是手底下没有一群训练过的兵,也啥也不好干。荷兰人这边经常训练,咱们也没炮,还真不好打。我们平准部之乱的时候,也是靠炮兵,说实在是,我还真没打过没有炮兵的仗。”

张三彪说他们这些人只能依靠现有的体系,又说没打过没有炮兵的仗,一字字正说在了众人的心坎里。

真正能打的也就他们十几个人,真要是有大顺新兵营的兵补充来,这些人都能当个连长。

可没有新兵,还要靠那些没打过仗、甚至没摸过枪的南洋华人,他们的手段就很难施展出来。操典背的熟、兵书读的透,可没有训练好的士兵,没有配套的体系,似乎什么都不好做。

枢密院那边的人忍不住叹息道:“怨不得自古以来用兵之强无有过于淮阴者,就是如此啊。淮阴侯能拿一群新兵蛋子打胜仗,这才是真正的过人之处。不过想想也是,我要是有这本事,我不就有淮阴侯的本事了?”

“事已至此,也没别的办法了,硬着头皮上吧。朝廷那边的人应该很快就来的,在来之前,至少得打一场胜仗,叫荷兰人不敢动手,缩在巴城里。拖到朝廷的人来,咱们的事就算是办完了。”

宽了一下众人的心,众人也知道尽人事、听天命,一个个都安静下来。或是仔细检查自己火枪上的枪机,或是擦一下燧石试一试火星。

等到傍晚,黄班、连怀观等人带着的精悍之辈也都到了。

一进门,黄班就感觉出来这些人绝对是行伍出身的,身上没有那种他们这群混江湖的所谓悍勇之气,而是一种呆若木鸡的迟钝。

知道要和荷兰人干一仗,黄班手底下的心腹兄弟,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个个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而糖厂里的这十几个人,倒像是大仗和吃饭拉屎睡觉没什么区别。黄班等人进来之后,他们还是淡然地在那擦枪,既不害怕也不兴奋。

一看这架势,黄班小声问连怀观道:“这几位兄弟,到底是什么来路?”

连怀观心知肚明,却只道:“我也不知具体的来路。但都是有本事的、为人也是性情中人,便结交了一番。”

黄班将信将疑,知道问了也不会说,便也不再多问,而是和枢密院派来的头目道:“这位兄弟,我已经把手底下胆气壮、练过几年的都带过来了。你看看如何?”

一旁正在那默默地用夹子融铅夹子弹的张三彪抬头打量了几眼,心道这些人可不行。

当年在威海练兵的时候,大人只说最好的兵,要练到呆若木鸡的程度。

啥叫呆若木鸡?肩膀挨着肩膀的燧发枪线列,铅弹一下子把同袍的脑袋打碎了,血和脑浆子溅了一脸,都要木然地听着鼓点往前走,看都不看一眼在一个马勺里搅饭的弟兄,这才是此时的强军。

这些人距离呆若木鸡可差得远了,和那群府兵差不多,打打顺风仗还行,真指望他们抗线对射,绝对不行。

那群府兵就是,打仗之前嗷嗷叫,抗线扛不住直接开溜,抢战利品一个顶三,追击溃逃的敌军一个人能砍的脑袋挂满马背,进攻不顺则跑的比谁都快。

枢密院那人更是科班出身,张三彪都能看出来的事,他自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只是这时候也不好打击众人的热情,便道:“来了便好。摸过枪的找出来,把枪领了。”

说完,挥挥手,叫人抬来了枪。

黄班一看这崭新的火枪,再看看火枪上刻着他认不得的英文字母,心下更奇,心道这群人到底是何等来历?

不过肯定不是荷兰那边的,荷兰人没有理由搞的这么麻烦。抓人,只需要出台个法令:华人都抓。那依旧可以说,巴达维亚是**律的。

黄班自己摸过枪,自去领了一支,剩下一些人也挑出来一些摸过枪的。

“你们会用吗?这几日咱们就先在糖厂里,学学用枪,这里僻静,外面叫人看着,也不会有人发觉。”

说罢,给后面的几个人使了个眼色,几个做过斥候的提着枪便出去把守,行动起来行云流水,一看就是在行伍里混过的。

拿着枪的人,虽说都摸过枪,但未必摸得都是燧发枪,很多都是用过火绳枪、鸟铳之类的,这燧发枪只是见过荷兰士兵用,自己可还真不会用。

好在当初选的这个糖厂,连带着甘蔗园,都在郊区的偏僻处,外面有大片的树林,正可以遮蔽枪声。

拿出当年训练新兵的手段,免去了队列和纪律练习,只是交这些人如何装填、开火和瞄准。

…………

城中。

巴达维亚总督正在听取连富光和威廉·克拉斯的建议,要擒贼先擒王,先把带头闹事的几个华人奴工中有威望的领袖人物抓起来拷打。

“总督大人,只要把领头的几人抓起来,剩下的那些人就是一群绵羊,不会出什么乱子的。”

“我们城内的人,都很支持总督大人清理乌衫党和无裤党的举动,这是维系巴达维亚治安的正确手段。”

连富光很认真地向总督提出了建议,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够让总督知道,他们和城外那些人虽然都是华人,但绝不会是一路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