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二六八章 蓝狗子

新顺1730 第二六八章 蓝狗子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二六八章 蓝狗子

“再说你还有一个天朝男爵的爵位,有这个身份,彼得堡那边也不好对你有所动作。”

“法国人那边也说了,法国大使馆那边也有你在巴黎军校时候的同学。伊丽莎白公主也常在那边活动,只要胆子大一点,其实还是很容易的。”

“我也和你分析过了。现在新党、旧党都颇多不满。哪怕是旧党,也是愿意退而求其次,追伊丽莎白公主为正统。再怎么说,他也比那些连俄语都不会说的德国人,更俄罗斯一些。”

刘钰的宽慰并没有让汉尼拔减轻多少焦虑,可见刘钰的好意,也只好挤出笑容道:“只要我回答彼得堡的时候,伊丽莎白仍旧安康,剩下的事我并不担心。”

“以前在欧洲的时候,我常听人说‘拜占庭式的阴谋’。可是在京城读了很多天朝的史书,发现拜占庭式的阴谋算不得什么。”

“就像是天朝语言里的‘勾心斗角’,本来是用来形容阿房宫这个建筑的,但如今却成为了权力斗争的意思。我在京城住了十几年,成长了很多。”

闻此一言,刘钰有些不知该怎么接话了,这到底是夸呢?还是贬呢?

只好尴尬一笑,伸出手和他握了握道:“成长了就好。不管怎么样,日后咱们分道扬镳,但愿永无再见之日。”

“毕竟如果中俄再度开战,你若是辅佐伊丽莎白登基成功,以你对中国的了解、以及双方漫长补给线最适合的堡垒拖延后勤退兵战术,你应该是俄方主将。”

“而我,作为最会攻城的那个,免不了也要挂印出征。但愿,咱们日后一别,再无相见。”

汉尼拔也没有说什么感激天朝的话,算是彻底断了自己回天朝的退路,亦用力摇了摇刘钰的手道:“我知道俄国的未来,正如我的父亲所说的那般,在西方。也知道天朝的军力和财力,不是俄国所能匹敌的。”

“如果我真的可以辅佐伊丽莎白公主登基,我会尽力劝说,放弃东西双头鹰的想法。俄国的未来,在波兰和德国,而不是东方。”

“我也希望,我们再也不要见面,如你所言,再度开战,恐怕你我都是双方的主将。而我……打不过你。”

最后几个字,把刘钰逗笑了,也不管他是恭维,还是有感而发,松开手笑道:“好吧,我接受你的夸奖。”

两个人相视一笑,面上看,算是彻底解开了当年黑龙江江畔的私人恩怨。

这时候还不能说真正掏心窝子的话,而且两国外交就算掏心窝子说真话,对方也未必信。

刘钰去到那边是为了逆转外交态势的,俄国的态度关系到大顺是否可以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都放在南洋。

这不需要十几年的京城生活把汉尼拔培养成亲中派。当然也不太可能。

此时大顺的文化制度和先进性,不是不好,也不是没有进步,而是不再如同汉唐时候对周边民族有碾压性的优势。

汉唐时候,自己十三四岁,别人三五岁;现在是自己三十岁了,别人却也二十了。

只要汉尼拔明白大顺的战争潜力到底有多大,使之成为一个清醒派就够了。

俄国需要一个真正明白大顺国力的人,才能让他们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只要俄国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就会聪明地选择正确的对华态度。

…………

等到该等的人都等到了,这一支规模远不如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舰队,缓缓驶离了广州。

一艘战列舰、四艘巡航舰、一艘运载陆战队的运兵船作为护航力量,要一直跟随刘钰宣慰南洋华人,送到锡兰。

顺便测绘一下沿路的海图、海况,搜集沿途的情报,顺便彰显一下大顺的海上力量,迫使荷兰将有限的舰船用来和刘钰攀比。

刘钰这边的随行人员,一共搭乘五艘船,另外加三艘去往哥德堡贸易的大顺方面与瑞典合资的商船。

五艘官方船里,一艘装着采参人、纺织工匠、铁匠等一些技术工匠;一艘装着汉尼拔在大顺官军里招募的归化哥萨克。

一艘是官方的正船,旗舰。

剩下两艘,或是装着随行人员、大顺朝廷给各国宫廷的礼物,以及一批去往锡兰监督荷兰执行移民计划的官员。

从广州起航的时候,一艘巴达维亚方面派来的荷兰武装商船也加入舰队随行,为刘钰一行在前面开路。

这艘荷兰船要在刘钰即将抵达巴达维亚之前,离开舰队,先行前往巴达维亚,通知消息,为布置接待空余出时间。

庞大的舰队一路向南,抵达邦加岛的时候,就在邦加岛进行了短暂的停留,补给。

舰队的规模越大,需要的补给也就越多。

邦加岛对面,就是三百年前大明的旧港宣慰司,如今已然衰败。

这里处在马六甲海峡的卡口,向南二百余里就是巴达维亚和巽他海峡;向东百余里婆罗洲。

舰队在邦加停留的时候,很多当地的华人涌到港口,来参观这支朝廷的舰队。

当地华人豪绅也准备了酒菜、锣鼓、特来欢迎。

军舰鸣礼炮,随行护卫的陆战队在邦加岛举行了一次会操演练。

对于朝廷的这支舰队,当地的华人虽然表现的有些好奇,但更多的还是恐惧和害怕。

本想着舰队炮声齐鸣、陆战队军操演练,会让当地的华人百姓欢呼雀跃,却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看到军队操练之后,很多在这里做工的华人恨的牙根痒痒。

人群中,几个浑身肌肉突出、后背严重佝偻的华人矿工,看着远处在那操演的陆战队,忍不住骂了一声。

“官商相护,这群蓝衣服的狗东西来了,咱们的日子更难过了。娘的,蓝狗子跑到这里来了?”

若是这些参加过东征日本的老兵们听到这样的话,一定怒发冲冠,觉得自己受了侮辱。

但此时他们正在码头上,按照军官的指令在那演操,并未听到这样的话。

当地的华人商贾,或者在这里被称作“tik”、经理、大哥、或者是承包商的矿主们,正在码头处焚香放炮,迎接这些从天朝来的军队,其乐融融。

远处骂人的几个矿工,也正是看到了其乐融融这一幕,才破口大骂陆战队是“蓝狗子”。

邦加这里有丰富的锡矿,也是当地的经济支柱。每年华人海商都会来到邦加,采购一些锡块,送到苏州,赶上过清明或者七月十五的时候烧锡纸用。

这些矿工之所以狂骂这些参与过征日作战、功勋卓著的陆战队,不是因为私仇,仅仅是因为在港口处的官员,正在和这些矿工恨到极点的华人经理们其乐融融。

他们在家乡的时候,就见识过官官相护、官商相卫的场面。

如今到了这里,受尽了同胞的压迫,但终究这里没有官府,还能组织罢工和起义来反抗,却没想到朝廷的蓝狗子居然跑到了这里?

这还反抗什么?如何打得过军队?

大顺不是满清,没有出海不得超过两年必须归来的法令,除了那些在松江有数万两股份的大商贾外,对正常出海谋生的百姓并无这样的要求。

所以在巴达维亚的糖厂,少了世纪华人劳工的经典曲目:临近年关,开始打砸抢要工资,逼迫糖厂老板结算清楚自己的工资,以方便回国。

至于为什么要工资还要打砸抢?

百年后的美国资本家的套路,早在百年前就已经在南洋华人资产者中上演了:他们发的是内部通行的代金券,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只能在内部消费。而这种代金券、或者说货币,用的是铅,别说拿回大顺,就是拿到糖厂外面,一毛钱都不值。

吃喝拉撒只能内部购买,定什么价,就是什么价。

嫌贵?拿着代金券去外面买啊。

买不到?那就老老实实地买内部的货物,一应俱全,赌局、鸦片馆、妓馆、吃饭、喝酒……只要你想要的都有,要是能让你过年剩下一分钱,老子就不是布尔乔亚。

所以原本历史上的巴达维亚,每年都会上演这么一幕:快过年的时候,华人劳工们开始聚集、起事,焚毁甘蔗园、毁坏作坊,要求把一文钱不值的代金券、铅币,换成能花的铜子、银币,也好回家过年。

而大顺没有出海不得超过两年必须归来的法令,甚至鼓励闽人出海谋生,归乡的愿景没有那么迫切,在哪活着不是活着?也就很难组织起来团结一致的起事,自是少了世纪爪哇的经典一幕。

单就这个套路来说,在700年就已经追平了70年美国大托拉斯集团内部枪手、内部代金券剥削的套路,这都已经不是萌芽了,而是直接飞升到了托拉斯水准了。

这样的套路,一样在邦加上演着。

只不过要因地制宜,邦加是锡产地,所以不像巴达维亚那里的糖厂用的是铅币,而是用邦加的特产锡,作为货币。

当地的华人资产者,在这里承包各自的地盘,开矿,其实就像是一个个赛博朋克公司。

有自己的武装,有自己的疆域,有自己的矿场,有自己的枪手。

或者说,就是宋元买扑制在南洋的遗存。

当地的酋长或者首领,把某个地方包给华人经理,预付一定的款项。

比如预付000银币的款项,按照银币一担锡的价格,需要在年末支付00担的锡块。

剩下的,则是多产多得,你要有本事挖出一万担,那是你的本事。

华人经理自然是希望劳工只干活不吃饭,为了把海陆丰劳工的最后一点价值都榨取干净,他们也学习了巴达维亚的先进经验,给劳工发行内部货币。

人为规定,40枚锡币,可以兑换一枚西班牙银币。

而按照此时的物价,这一枚锡币,至少要有2两重,才能达到40枚锡币换取一西班牙银币的兑换比。

谁会铸造2两重的钱?邦加的锡币,都是铜钱大小的,怎么可能2两重?

所以,这锡币基本就是白票,只能在内部流通。

招工的时候,是按照银币的价格招的,听起来真的好赚钱呀,好好干几年,回家娶媳妇买地,好日子就来了。

但是,给钱的时候,是按照锡币给的——一个银元按照40枚锡币支付。

很多劳工干了一年,发现自己赚的这点钱,还不如等着七月十五给鬼烧纸的时候扒灰、偷锡来得多。

几乎每一个海陆丰来的华人,都在同胞经理的核算下,成为了负债累累的奴工。

干了一年活,还要倒欠钱。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从700年到20年,这是邦加的常态——几乎没有一个华人劳工,可以拿着工资回家,完成买地娶媳妇的梦想。

相反,从刚来时候的自由劳工,混了三五年,就混成了倒欠公司一大笔钱的债务奴工。

伙食费得扣吧?凭什么伙食费这么贵?看看外面拿着火枪的公司枪手,谁有疑问,那些公司枪手会告诉你为什么。

赚了钱了,来赌两局吧?搏一搏,银元变金饼。不赌?你是不给经理面子啊,明天哪个矿道有塌方的危险,你就去吧。

鸦片馆,来享受享受;妓馆,来放松放松。

不管是赌场、鸦片馆,还是妓馆,都是公司产业,内部货币,完全可以流通,这倒是童叟无欺。

如果这样下去,居然还能拿到钱?那还有最后一招:账本。

来锡矿干活的,有几个认字的?账本一抖,伙食费和平时消费都是记账的,你要是能把一分钱拿走,这管账的就可以卷铺盖回家了。

三五年下来,“tik”拍拍矿工的肩膀,告诉矿工倒欠了公司一大笔钱,准备干到死还账吧。

在大顺的舰队即将抵达邦加的时候,邦加的矿工正在酝酿一场起义。当他们看到大顺的官员和他们的“tik”在码头其乐融融的时候,一句“蓝狗子”骂出口,也就理所当然了。

“有人走漏了风声?这是tik们找了朝廷来镇压?”

看着码头上的朝廷军队,带头的矿工恨恨地骂了一句,心想……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