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三一八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三)

第三一八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三)

换上军装后,伊丽莎白缓慢而坚定地走出了房间。

大厅里,他身边的男人都起立行礼,穿戴整齐,即将追随她去做一件足以改变世界的大事。

或许,参与这场政变的公主身边的政变团队,堪称俄国政变史上最无权的一群人。

他们是:

因为勾搭宫廷小丑的女儿,而被彼得驱逐到西伯利亚流放数年的宫廷妇科医生,莱斯托克。

乌克兰切尔尼戈夫的哥萨克牧羊人、靠着一副好嗓子成为优伶而跻身彼得堡贵族圈子的小鲜肉,拉祖莫夫斯基。

伊丽莎白的母亲的姐姐家的孩子、波兰农村女人凭借姐妹被彼得宠幸而跻身贵族圈、被俄国贵族鄙视且连个家族徽章没有的贵族,伊丽莎白的亲姨表兄弟苏瓦罗夫斯基兄弟。

伊丽莎白公主的音乐老师,瑞士人、小提琴演奏者,施瓦茨。

出生那天正赶上大北方战争的纳瓦尔战役、爹妈都被俘虏,出生就在蹲监狱、在瑞典蹲了17年监狱,如今41岁已经当过两次寡妇、为了财产第一次婚姻不得不嫁给一个48岁鳏夫的宫廷社交名媛、靠谈论衣服和裙子怎么穿戴好看而和伊丽莎白成为闺蜜的阿纳斯塔西娅。

这些人,就是伊丽莎白身边的政变核心团队,以歌手、妇科医生、寡妇为主。

在政变即将开始的紧张气氛下,这些人都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跟在伊丽莎白的后面,乘坐黑色的马车,朝着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的营地而去。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中,之前因为帮伊丽莎白招募人手的一名中尉,已经被绞死。伊丽莎白所能控制的军官,只有一个少尉,格伦纳德连的连长。剩下的和她关系不错的,都是士兵。

马车缓缓地驶到了军团营地,一身骑兵军装的伊丽莎白走下了马车,朝着在那里站岗的士兵走去。

“你们认识我吗?知道我是谁吗?”

两个士兵同时向伊丽莎白行礼,叫了一声“妈妈”。

“当然,妈妈。您是伊丽莎白公主,是彼得大帝的女儿。我们当然认识您。”

“那么,可以放我进军营吗?”

“当然,妈妈!”

卫兵簇拥着这位平日里没有贵族架子、经常给他们分烟丝和酒钱的公主,走进了连队的驻地。

连长已经将士兵集结起来,一切平日里联络的士兵也都纷纷围了过来。

“妈妈!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伊丽莎白举起十字架,单膝跪在地上,冲着士兵们喊道:“我的孩子们,我的朋友们。你们曾追随我的父亲,现在,你们愿意向服侍我父亲一样,追随我吗?”

这些士兵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服侍过彼得大帝,但却听说过很多那个时代的故事。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是个村子的名字。

彼得小时候跟着母亲,就住在这个村子,并且在这个村子,组建了孩儿军。

最终这些孩儿军中的许多人,都成为了彼得帮的成员,成为了彼得最得力的属下。

最后孩儿军被扩编为两个团,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谢苗诺夫军团,可以说是嫡系中的嫡系。

谢苗诺夫军团作为近卫军前身,主要做战场上最精锐的部队。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则更像是锦衣卫,有审查、抓捕等权力。

而伴随着德国党上台,这支彼得建起来的锦衣卫,逐渐靠边站。为了制衡这些人而成立了刑侦事务衙门,分走了锦衣卫的权力不说,刑侦事务衙门也有了自己的武装,还成为了锦衣卫的上级部门。

锦衣卫的士兵,大多都是世袭的。他们总听父辈提及当年的日子,当年那是什么样的日子?

小皇帝自己将一群少年组建成军,自己训练,自己当军团长。小皇帝成为彼得大帝后,不会忘记这些旧部的好处,不但给了他们锦衣卫的权责,还给了诸多的优待。

那时候,成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的士兵,是一项荣耀,也是最完美的出身。许多贵族子弟都会前往军团历练,从少尉开始做起。士兵运气好,就能攀上大树,从当副官或者传令兵开始,一步步成为低阶贵族。

可现在呢?

德国人几乎控制着一切,安娜女皇对这个军团的人一点都不信任,那些贵族子弟也为了防止粘到身上不好的出身,也不再前往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服役。

士兵们的待遇减少了,特权没有了。当然无比怀念彼得大帝,并且将这份怀念的情绪,很自然地转嫁到了彼得的女儿身上。

尤其是看到公主穿着军装的样子,许多人想起了父亲或者祖父说起的故事:彼得大帝自己穿着军装,让士兵们称呼他为连长或者团长。

这一切,都让这些士兵想到了父辈们说过的、曾经的好日子。

当伊丽莎白公主问起是否愿意追随的时候,二百多名士兵齐声喊出了“愿意”!

格伦纳德连的连长看着单膝跪地、高举着十字架的公主,代表着士兵问道:“妈妈!我们愿意为你而死,你愿意也为我们而死吗?”

伊丽莎白亲吻了一下十字架,高高举起,直视那些戴有期待的目光,高声喊道:“我发誓,如果你们愿意为我而死,而我也将愿意为你们而死!”

“乌拉!”

军营里发出一声声吼叫,乌拉的叫喊声连成一片,伊丽莎白在即将站起来的时候,士兵们有些狂躁地喊道:“妈妈,让我们现在就动手,把那些人都杀掉吧!那些肮脏的外国蛆虫,都要被绞死!”

伊丽莎白的神情严峻起来,她不希望这场政变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清洗。

这不是宗教原因,也和她在圣母像面前的许愿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个敢靠几个歌手、寡妇、音乐老师就琢磨着政变夺权的女人,不可能对所谓的上帝、圣母、道德之类有多重视。

一切,都要出于政治原因。

拜伦时代的杀、绞杀、五马分尸杀,以及动辄全家流放西伯利亚的严苛举动,让伊丽莎白很清楚,现在的俄罗斯需要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

宽严相济。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宽与严,需要审时度势。

一旦政变中杀人太多,很多人可能会人人自危,担心伊丽莎白会在俄国进行一场大清洗。

而伊丽莎白没有太多的基本盘,也没有像是安娜女皇一样有一群身处俄罗斯的德国“八旗”当基本盘。

本身俄国内部,还分化为旧党和新党。这时候只是出于对德国党的反对,两群人可能会默许伊丽莎白登基。

这种情况下,想要做一个不被再度政变推翻的沙皇,就必须要考虑以宽治国。

因为从彼得时代开始,已经太严了,严了几十年了。

彼得那时候打压旧贵族、连留胡子都必须要缴税的政策,人们并不怀念。人们只是怀念那个时代国家整体上蒸蒸日上的气氛,但却不可能怀念那些严苛的治国政策。

之后的乱、德国党的清洗,都让俄国贵族们深感担忧。

为了彰显自己是俄国的正统,伊丽莎白很清楚自己上台要做什么。要废掉德国党统治时代的内阁,取而代之的是俄国传统的枢密院,还给贵族一部分权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效忠和支持。

她父亲很强,是绝对的强人,可以依靠彼得帮的成员,和铁腕一样的统治水平,压倒一切反对势力。

安娜女皇很强,靠德国“八旗”作为基本盘,对旧贵族进行了清洗,以秘密警察维系高压统治。

到她的时代,就必须要柔。

要靠平衡的技术,在恢复贵族枢密院之后,靠自己身边的亲信、提拔的新人,来制衡这些贵族。

靠宽容和不杀人,获得贵族的支持效忠;靠平衡术,来治国理政;靠亲信和提拔的新人来完成自己的政治理念。

俄罗斯正统派,肯定是希望恢复旧贵族的势力。而不杀人的仁慈,也能防止俄罗斯的正统派借机打破现在已有的平衡。她不杀人,那些反俄罗斯正统的力量也就可以制衡那些打着俄罗斯正统、却妄图恢复贵族分权的人。

她对自己将来执政的定位,非常清晰和明确。

一个……过渡者。

保留父亲改革的全部遗产,保证俄国的西化程度。

依靠前两任打下的“亲信治国”的基础,对旧贵族的压制稍微放松一点点,但本质的亲信治国,不可改变。

逐渐加强集权,这个集权未必集中在她的手里,但要集中在明正眼神的“枢密院”手中。也就是,将地方的权力逐渐集中到中央,至于后来人,则可以利用她打下的这个基础,将权力收归到君主自己手中。

甚至,她要感谢安娜女皇。

要不是安娜女皇靠着一群德国人,不断打压俄国旧贵族的势力、巩固了集权,彼得大帝的改革可能就要付诸东流。

集权,才是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成果。

虽然安娜搞得天怒人怨、政治黑暗,但伊丽莎白也得承认安娜女皇留下了一个“旧贵族夹着尾巴做人”的俄罗斯。

她要在表面上,坚决反对安娜时代的黑暗统治,要宽容、仁慈,甚至废除贵族的死刑,做安娜的反面。

安娜是标准的德国容克地主婆子做派,喜欢宫廷小丑、饮酒、性格粗暴;她就要拿出法国教育下的宫廷优雅、舞会、性格温柔的模样。

安娜动辄就把人五马分尸,她就要不处死任何一个贵族——仅限于贵族,农奴不算人,对贵族好就意味着要授予贵族对农奴的绝对处置权。

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之外,于内里,她要借着这个完美的、几十年高压统治的基础,靠“仁慈”的面孔,完成权力的重分配和再平衡,却不可能把好容易完成的集权再分给贵族们。

这些,都不能大清洗,因为一旦把德国党、外国人清洗干净了,就没人制得住俄罗斯正统派的、要求恢复彼得大帝之前贵族权力的大贵族了——关上门,贵族开个会,就能决定谁当沙皇的那种权力。

于是当她听到士兵们狂躁地叫喊着要把那些蛆虫都碾碎的时候,伊丽莎白的面色前所未有地凝重。

右手高举着十字架,左手将燧发短枪抵在了自己的头顶,面对错愕的士兵,温柔地说道:“孩子们、朋友们,如果你们要这样做,我就不能和你们一起去。我已经在圣母面前发誓,我将仁慈地统治俄国,不会再允许拜伦时代那样的残酷刑罚出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