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三七六章 隐喻(上)

新顺1730 第三七六章 隐喻(上)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三七六章 隐喻(上)

新顺1730

匆匆返回京城的时候,已是仲夏。

京城的百姓知道鲸侯从西洋归来了,但也只是知道,谈不上别的感觉,甚至远远不如闷了一个冬天的京城百姓看到绿柳吐出新芽儿时的兴致。

西洋太远,和他们关系不大。就算这几年一些地图、地球之类的概念开始小范围的传播,但在大众看来,和之前的区别也不是太大。

天朝还是天朝,只是世界变大了而已,远处的一切都是蛮夷、落后和愚昧。这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所有天朝都会得的病——我强是因为只有我才是文明、正确、唯一的真理——没得这病不是啥好事,只能证明没当过天朝。如同三十年铁肾没用过,到处嘲讽那些床笫过度而伤了腰的人一般无二。

骑行在京城的街道上,一如刘钰离开的时候。人们忙碌着自己的事,行色匆匆。

悄然的变化,也就无非是玻璃窗稍多了一点点,从天津入港分销的“海货店”多了些,街上巡逻的士兵彻底见不到刀矛只剩下火枪刺刀了。

至于所谓的百姓的气质,假如真有这种东西的话,那现在就是生活,只是生活。吃饭、拉屎、睡觉、和认识的人说话、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求活、卖菜的想坐地起价、买菜的愿就地还钱——如果说不是整天聚在一起讨论政治、不是如同1793年的巴黎、1848年的欧洲街头那般就是麻木的话,也可以说他们很麻木。

活着,顺从此时的规则,讨生活便是。

京城的街道一如既往,在乱哄哄的吆喝声中,刘钰缓缓向前,终于看到了禁城的墙与河。

走完了一遍规矩,得蒙天子召见,进宫面圣。

在真正抵达京城、进入禁城之前,刘钰不止一次地想过一件事。

那就是他对皇帝叩拜之后,那些屁话一般的形式话题谈完之后,皇帝和他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

他设想了许多种场景。

但是在没想到,在叩拜之后,皇帝竟然哈哈大笑道:“鲸侯在欧罗巴做的好大事。废一君、立一君。”

“桐宫、未央之故事。举手而为之啊。”

这话听不出来到底是夸还是讽,又或者就是句玩笑话,再或者是一句警告。

因为都有可能。

有些东西,哪怕是在外国,也最好不要触碰。但当然,这得看怎么理解。

其实宫廷里每个人都是演员,皇帝既是演员也是观众,顺便还是裁判。

皇帝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有许多种完全不同的解读,也就需要配合的“演员们”做出相应的动作。

可这话,就算是开玩笑,这玩笑也一点都不好笑。

相反,还挺吓人的。

刘钰也不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表演,心想如果皇帝只是开玩笑的话,那皇帝的脑子是真的有点问题,真要望之不似人君和臣子开玩笑,那也不能拿这种事说。

正在那准备假装冒冷汗的时候,皇帝却道:“好了,你且起来说话,朕就是开个玩笑。只是朕实在想不明白,那罗刹国的政变就这么简单?彼得的女儿,竟能让她随意接触禁卫军?而且只要三五百人往罗刹皇宫一攻,这就成了?”

皇帝看似真的是随口开了个玩笑,很自然地将话题转移到了别处。但这个桐宫未央的说辞,之前终究还是说了,现在一句轻飘飘的玩笑就过去了。

刘钰也没去再提这两个比喻,而是将政变的情况完完全全地说了说。

说完之后,又拍马赞道:“幸赖陛下洪福、亦蒙天朝富庶、更得军威强势。此一也。其二欧罗巴尽皆蛮夷,不甚通晓朝堂之事……是以微臣在欧罗巴所做之事,不过班定远在西域所做之事尔。”

“大贤言:万里之外,孱弱之夷,苟且自王,实不能逾中国一亭长。班超之功,既不需要勇气,也不需要智慧,随便一个人都能做到。人们夸奖班超的智勇,就像是人挖坑碾死蝼蛄、人在沼泽里抓到鱼,然后别人称赞说:哇,你们好勇猛、好智慧哦!实在是可笑的事。”

“所以,贤人这么说,其实臣也差不多,也就是人挖坑碾死蝼蛄、在沼泽里抓鱼一般的小事,实在不是大事,既不需要勇气和不需要智慧,随便一个亭长就能做。陛下谬赞了,臣实有愧。”

他这是在谦虚,只说这种事随便个人都能干。

皇帝却大笑道:“王船山的这些话,你还是自己留着吧。他当年还说,秦桧之所以要议和,是因为担心岳飞篡宋。还说岳武穆水平也就和李广差不多,靠结交士大夫吹出来的。他的话,实可笑矣。朕最近正欲整治整治一些人的虚妄之言呢……”

皇帝这么一笑,刘钰心里咯噔一下,猛然地敏锐地嗅到了一股子不太一样的味道……感觉,怪怪的。

是皇帝感觉到了西洋的一些学问有些反封建,所以担心中西融汇?还是皇帝察觉到了西洋的君权孱弱造就的种种对皇权有极大威胁的思想?

虽然皇帝就随口说了一嘴“他的话,实可笑”,可刘钰心里还是非常担忧,因为他最担忧的就是这个。

皇帝肯定看过王夫之写的原文,就关于岳飞那句话,皇帝显然是故意的断章取义,而且也是故意的掐头去尾,曲解本身的意思。

原文是说:秦桧议和,是担心岳飞篡宋。但问题是,岳飞篡宋了又能怎么样呢?岳飞击败了金国然后篡宋,这总比靖康耻俩皇帝被人抓走强吧?这总比崖山一战十万人蹈海赴死强吧?

篡宋无罪、抗金有理。

结果被皇帝这么一掐头去尾,味儿就完全变了。

王夫之的名气,在大顺是相当高的。因为,大顺绝地反击,华夷之辩,保天下保赢了。

就如同刚才那个关于岳飞和秦桧的文字,代入到明末,其实是什么意思,那就很清楚了:南明议和,甚至联虏平寇,是担心大顺“篡”明啊。但是大顺篡明又能怎么样呢?最起码比剃发易服强吧?最起码比华夏衣冠毁强吧?

说的是彼时彼刻的岳飞,可内里说的却是那时那刻的明顺后金。

这话,在大顺最难的时候,那是相当感动的。这相当于是士大夫阶层在为大顺造势。

但是,时过境迁了。

现在不再是那么时候那么激烈的华夷矛盾了,因为周边四夷都弱的不像话,东北已然犁庭扫穴、西北也已经一战而定,又有了火器优势。

于是,同样的话,皇帝就不怎么爱听了。

因为彼时的矛盾不存在了,那么岳飞“篡”宋的这个“篡”字,肯定就让皇帝心里相当恶心:做臣子的,篡就是不对。怎么能认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篡是合理的、无罪的呢?什么情况下也不能是无罪的啊。

因为这是封建礼法,他就是神圣的。神圣的东西不能松动,一旦神圣的东西松动了一小块,很可能就会成溃堤之势,一下子全完。

既然为了抗击外族,连君臣这个三纲之首,都可以无所谓。那么,松动了的、不再完美的神圣性的东西,还有什么意义吗?今日可以论证华夷、明日是否可以论证百姓生活水平?后日是否可以论证压制商人?

一旦神圣的东西出现了轻微的破损,别的方向,也总能找出毁灭神圣性的理由。

当初大顺是“贼”,如今却是朝廷。屁股下面的椅子不一样了,对一些话也就听不惯了。

况且,如今还有个东西方交流的严重问题——荷兰的事,就可以理解为稍微魔改版的岳飞隐喻。

大议长不能打,那就别占着茅坑不拉屎。奥兰治就“篡”了,又能怎么样呢?只要让荷兰不受屈辱,篡也无罪。

这不是刘钰给皇帝的奏报上的原话,而是这件事一旦戴上这样的有色眼镜去看,肯定会往这方面想。

刘钰估计皇帝是看完这事儿的简报之后,有感而发。自己又撞在枪口上,自己谦虚一下,结果搞出这么一句。

但这是皇帝刻意为之的?

还真的就是话赶话到了?

亦或是皇帝内心一直装着这个事,所以赶巧的时候,下意识地就脱口而出?

刘钰内心自打着鼓,这些年在朝堂摸爬滚打,一些问题的敏感性比之前提升了不少。

皇帝在明知道原文愿意的情况下,自己掐头去尾,然后自己在批判一句实可笑也,只怕可笑的不是掐头去尾留下的那一段,而是可笑于被掐掉的那一段。

想到这,刘钰暗暗吐了口气,心道幸好自己在欧洲那边招募的院士水平的大师,都是些不喜欢过问政治的,像是欧拉这样的。

幸好没在法国那边招人,若是在法国招人,就法国的沙龙、大谈国政的“臭”毛病,非得把大顺的科学院弄没了不可。

然而皇帝终究也没有明说,更没有就这个问题继续谈,甚至都没再谈一谈罗刹荷兰政变的事。

而是转而说道:“爱卿劳苦,不必过谦。朕之前不过开个玩笑,若桐宫、未央就这个水平,那可实在没资格在要史典故留下一席之地的。”

“只是,爱卿过谦说自己不过班定远,朕却不这么认为。”

“朕还要爱卿做朕的窦孟孙,这班定远日后需得别人去做了。既这南洋比西域,爱卿若为窦孟孙,一战而归,剩下的事还要班定远去处置了。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