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四零七章 悄然改变的心态

新顺1730 第四零七章 悄然改变的心态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四零七章 悄然改变的心态

归义军在对黄班等糖厂奴工中的威望大哥们袭杀清洗之后,归义军在事实上已经被招安了,核心决策层其实都是朝廷派去的人。

有些人是刘钰一手教出来的,有些就算不是一手教出来的,也听前辈提过一些传闻。

他们对刘钰的敬畏和信赖,是一种非常玄妙的状态。

从没有人觉得刘钰是如陈庆之那样的名将,可以八千破十万,纵横万里无敌;也不是如同冠军侯那般,从来没学过打仗,对孙子兵法之类也不以为然,却偏偏有着天才般的嗅觉。

他们对刘钰的敬畏和信赖,是这样的:鲸侯自认为没有本事以八千破十万,就肯定不会去打这一仗,而是溜回去练兵、造炮、搞钱、征兵;等到鲸侯一旦决定开战的时候,你也别管鲸侯到底带了多少兵,哪怕一千呢,那也肯定会获胜。

至于打仗的水平,很多人看完之后觉得,也就那么回事:炮兵轰完骑兵冲、骑兵冲完逼对方结阵步兵跟上开火破阵、局部优势以点破面、能在战场上造成以多打少的局势。

但即便觉得也就这么回事,却古怪地从来都相信,只要刘钰决定打了,就一定能打赢。

打不赢的就不打、只要打的赢的就一定能赢。这似乎是一句废话,但这就是军中给刘钰身上贴的一种信仰符号般的标签。

包括刘钰从来没真正指挥过的海战,也是有这样的信赖。敢出兵了,荷兰人的舰队肯定要完。

带着这种诡异的信赖,归义军的决策层一致地认同了牛二的意见,觉得后续的一切计划,都要以朝廷的海军大获全胜、彻底拿下制海权为前提。

以此为前提,牛二的想法也就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

此时的牛二不用担心荷兰舰队的炮击,站在棱堡的最高处,指着远处荷兰人的炮兵阵地道:“让弟兄们试探着冲一波。做出一副要黏住荷兰人的态势。”

“荷兰人肯定会担心他们被咱们黏住,担心被黏在这里全军覆没、也担心巴达维亚空虚。所以咱们做出要黏住他们的态势,他们应该会丢掉大炮,将步兵集结起来跑路。”

“先夺了他们的大炮,然后派人去给那边待命埋伏的弟兄们传个信,准备干票大的。荷兰人慌了神,一旦被伏击,或者被堵截,他们多半溃散。一旦溃散,就要猛冲,一直追到巴达维亚城下。”

“若能趁乱入城,则盖世奇功。此地算是西洋人的一处都城,咱们归义军也算是天朝有史以来第一个攻下西洋人都城的队伍了。”

“即便不能趁乱入城,使得荷兰残军无法集结,巴达维亚城中空虚,亦是大功。”

他的战场嗅觉非常灵敏,准确地把握到了荷兰人此时的心态。怕被黏住。

实际上,牛二对荷兰人围城而不攻城,既不满,也欣慰。。

如果荷兰人选择堑壕肉搏向前推线,朝廷的海军一到,他都用不着在回巴达维亚必经之路上埋伏的千人,单凭自己手里这些人,就能彻底击溃荷兰人。

攻城一方的部队展开之后,是最脆弱的时候。一旦展开,被侧翼袭击或者援军来袭,都将是毁灭性的失败。

这是不满。

而荷兰人的指挥官很小心,并没有将部队完全展开,而是采取了围城的方式。

这虽然妨碍了牛二靠这手里的人,来个八百破两千的大胜,以便日后吹嘘。

但牛二和归义军的决策层还是很欣慰。

觉得荷兰人很重视自己的战斗力。

敌人的重视,是军队的无上骄傲。

就像刘钰说的,荷兰人既没有在十年前突袭威海卫,毁掉大顺海军的萌芽;也没有往东南亚增兵备战……这让刘钰觉得很不爽,觉得荷兰人侮辱了大顺,没有尊重大顺,瞧不起他。

同样的道理,放在归义军这边,就是截然不同的结论。

首先,荷兰人肯定不知道枢密院的计划,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把军舰集结在井里汶附近。

所以,荷兰人没有选择直接攻城,而是选择长久围困,这说明什么?

在归义军高层看来,这说明荷兰人被两次失败的围剿弄怕了,非常认可归义军的战斗力,哪怕在嘴上不承认,但在潜意识里,已经将归义军看成是一支强军了。

对军队来说,有什么比得到敌人的认可和恐惧更好的夸奖吗?现在来说,基本没有比这更高的评价。

荷兰人在亚洲,打了一百二十多年的顺风仗,打出了自大。

当年郑成功围困台湾的时候,荷兰人二三百人,就敢列阵出城野战,想要以二百破数千,虽然被怼了回去。但也可见他们打了多少的顺风仗,以至于建立起了这样的自大和狂傲。

至于在东南亚,更是可以说,有几艘战舰、三四百门火炮、一两千军队,就敢和数万小国的军队开战,而且从来都是主动进攻。

现在荷兰人有战舰、有火炮、有将近两千兵力,可怂的却畏畏缩缩,不敢主动攻城,而是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上帝造人的弱点上;寄托在坏血病、饥饿、热带病、疟疾上。

潜意识里,就没敢强攻。

牛二准确地把握了荷兰人的这种心态,也使得他做出的决定,也是基于荷兰人的这种心态。

如果荷兰人潜意识里对归义军没有重视和胆怯,看归义军和看待那些东南亚小国的土著军队一样,那么牛二的这次反冲击夺炮就相当冒险。

不说失败,至少也会遭受荷兰人猛烈的反击。

他又绝对不可能把自己手里的这点兵都压上去,到时候怕就是处在一种焦灼的状态,反而让荷兰主力趁机溜走,大炮也夺不到,多半会如同井里汶的炮台一样,拿楔子给堵死。

然而荷兰人的心态既然对归义军很重视,那么这一次反击夺炮的成功率,就大了许多。

…………

荷兰营地里。

当大顺海军的桅杆出现在海面上时,包括瓦尔克尼尔在内的巴达维亚高层,脸色微变。

当大顺海军的舰队露出几乎全部的舰船数量时,他们的脸色从微变变为惨白。

至少八艘战列舰、二十多艘次级军舰的规模,在欧洲不能横着走,可是在好望角以东,绝对是可以横着走的。

陆军有可能以少胜多。

但海军,八艘武装商船,对八艘战列舰、一二十艘巡航舰,获胜的几率很小很小很小。

除非遇到当年西班牙无敌舰队遭遇的英国神风,或者是奥兰治的威廉登陆英国时候遇到的神风。

否则,即便荷兰舰队损失不大、甚至有所斩获,在战略上却也于事无补,制海权肯定是拿不到了。

而且,大顺忽然卷入这场战争,怕是处心积虑许久,可不是闲着没事干来打一打荷兰舰队练手的。

不管盘踞在万隆和火山地区的华人叛乱者,到底是谁在幕后支持,此时已经不重要了。

大顺亲自下场,舰队南下,不管这支叛乱者是不是英国人在背后支持的,他们都会和大顺合作,来赶走自己这些荷兰人的。

战术上,荷兰舰队还有获胜的可能性。

凭借优良的航海术、他们自以为远超东方的炮术、百余年的海战传统,单纯从战术上将,都是有可能创造奇迹的。

比如,俘获一艘大顺的战列舰;比如击沉几艘大顺的辅助船。然后荷兰舰队全身而退。

在这战术上,算是胜利吗?

当然是算的。

八艘武装商船为主力的舰队,痛殴八艘战列舰、一二十艘巡航舰的舰队,还能击沉或者俘获几艘,还能全身而退,这不但是战术上的胜利,更是可以写进阿姆斯特丹海军学校教科书的经典战例。

但是,战术上就算胜利了,于大局无补。

大顺依旧把持着制海权,荷兰舰队只能游击骚扰,战略上就是彻底将荷兰在东南亚的各个据点分割了。

瓦尔克尼尔对荷兰舰队是有信心的,但信心也就止于战术胜利了。

在大顺舰队露出全貌之后,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撤退。

往巴达维亚撤退。

据守巴达维亚,等待公司调兵、等待公司支援。

井里汶地处爪哇的东西要冲,瓦尔克尼尔却只能选择往巴达维亚撤退。除了巴达维亚是东印度公司的“首都”之外,更因为往东走,死路一条。

许多许多年前,中国的孟子说过一句话: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这句话就是对荷兰统治东南亚最好的诠释。

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没有盟友,只有屈服在其淫威之下的保护国。真要是往东撤退,一直听话的马打蓝苏丹国,决定第一时间伏击荷兰人,而不会置办酒肉,邀请荷兰人入国都,一起抵抗大顺天兵。

这一点,瓦尔克尼尔还是有判断力的。

至于失去了制海权,巴达维亚能不能坚持到公司援军抵达、甚至能不能抵挡大顺的强攻……瓦尔克尼尔信心并不足。

大顺拿到了制海权。

公司对巴达维亚的统治,也就仅限于城中。历史上红溪惨案之后,荷兰人的统治才真正辐射到了巴达维亚的周边:一个很好的侧面证据,就是红溪惨案之前,甘蔗种植园和糖厂内部,都用内部发行的铅币代币,每年过年之前都要闹一出要工钱的大戏;而红溪惨案之后,周边开始用荷兰的铜币了。

就算大顺围而不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学现在他攻井里汶的方式。

制海权拿在手,锁死海上补给线,巴达维亚能撑多久?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可公司的援军,至少也得两年才能到。

瓦尔克尼尔看了看远处华人叛乱者构建的、整齐的、蜘蛛网一样的反击壕沟,心想……能守多久?

若是大顺这边的正规军技战术水平,有这支华人叛乱者一半的水准,恐怕巴达维亚也守不了一个月。

“这支叛军,很强大。他们其实早已经拥有了控制整个爪哇的能力。我们应该早点承认的。”

“他们真的很强大,即便在欧洲,也是一支精锐的强军。”

头一次,瓦尔克尼尔公开的承认了这一点。

然而身边的心腹却苦笑一声道:“早点承认,董事会不会相信,只会觉得总督大人无能,不能担起巴达维亚总督的重任。”

“这,是个在东南亚海岸上架起大炮,就能让他们屈服的时代。”

请记住本书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