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四一三章 臀与脑

新顺1730 第四一三章 臀与脑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四一三章 臀与脑

“至于剩下的人。基层的,官升一级,前往锡兰练兵。”

“上面的,功皆不小,就安排在南洋主持南洋日后的事吧。暂先打开局面、做出成绩。”

“陛下的意思,是说南洋近几年之内,暂时不归六政府管辖,仍旧由枢密院推人主持。待过几年稳定下来,朝廷再根据情况选择。”

这也就是说了个大致的方向,具体的人事安排,刘钰肯定是不能直接安排的。

皇帝让南洋暂时不归六政府管,那么人事安排肯定是皇帝自己安排,赏恩归于皇帝,而不能是枢密院越俎代庖。

对归义军这样的安排,士兵应该满意,牛二等人对这个结果也相当的满意。

刘钰说的已经很明白了,归义军要扩编到5000人,但是牛二等人不能再当归义军的主将了。

一来是让兵将分离,二来牛二等人的资历也不够。

坑少萝卜多,锡兰数万华人,又是对印作战的前线,杜锋资历颇老,可以作为锡兰的都督。

要是手底下的五千野战部队的主将是别人,也恐日后出现分歧,亦或争功等情况。

爪哇一地,华人数量大减、又没了中转港地位,而且岛上关系复杂,论重要性反倒不如锡兰。

在荷兰时代,巴达维亚的地位远高于科伦坡。

但在大顺时代,反过来了。

可以说,谁是锡兰都督,谁就是南洋军方的二把手。

爪哇都督,就差了一些。

而且大顺在南洋的军镇中心、南洋都护的驻地,选定的是马六甲,可不是巴达维亚。

将他们从归义军剥离,作为补偿,也作为朝廷信任的表现,他们会被安排在爪哇各地。

如巴达维亚、井里汶、三宝垄、泗水等各处,作为取代荷兰人之后的都督或者驻军长官。

掌管军民事务,以及对周边小国的威慑和渗透。毕竟他们在这里许多年,对爪哇的情况十分了解。

不过,在高兴之余,刘钰还是警告了一下牛二等人。

“不过你们也别高兴的太早。”

“朝廷以史为鉴,尤其前朝诸多事,更是历历在目,不可不察。前朝有所谓辽人守辽土一事,有些事,你们在爪哇还是要多加注意。”

“昔日李成梁镇辽,每丁军所至,城堡骚然,酒食尽出于民家,妇女多遭其辱……时民谣有云:若遭鞑虏还有命,若遭家丁没得剩。”

“时征杂税,横征暴敛,辽人言:我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再看几时不罢恶政,也都钻入夷地,自在过活去罢。”

“不是说辽人守辽土不行,而是一些政策愣生生把人逼得要去夷地过活。若不是后来奴酋失心疯,杀人盈野,方知还不如原来,只恐辽事早就烂了。”

“如今荷兰人留下了一堆烂摊子,基础好得很。只要做的比荷兰人强,便可让这里稳固。可要是你们在这里敛财,以至于百姓不满起事,只恐坏了朝廷大计。”

“你们在万隆干的不错。但那时候一切为了打仗。如今局势变了,脑袋也得跟着变。”

“爪哇的局势、矛盾,百姓想要什么,你们肯定比我了解。和西洋人的关系、贸易,你们也比朝中的大多数人了解。”

“等这边的仗打完,你们就四处考察一下,琢磨一下,定出一个章程,我来审核审核。若是可行,我再表奏天子。若是你们抓不住重点……”

牛二闻言笑道:“这便如执行枢密院的政策,重点是先引来荷兰的海军。这个重点抓不住,剩下的打的再好,那也不合格。反过来,只要抓住了这个重点,哪怕归义军打没了,那也是完成了朝廷的任务。论功行赏,不以战场成败。”

“鲸侯这还是要考教我们,看看我们对朝廷南洋政策的理解啊。”

刘钰笑着点了点他的脑袋道:“能想明白这个就好。当初在威海的时候,我和你们讲过不少南洋的问题,你们也是朝中为数不多能理解新政策的,也是为数不多能真正理解南洋价值所在的。”

“总归,摸准大方向。细节做得不好,可以改。但大方向把握不准,那我真的不能表奏天子,将爪哇等地让你们督管。”

“你所是考教,那便是考教了。”

…………

当天夜里,牛二等人聚在一起。

明天还要打仗,井里汶的归义军将集结起来,轻装行军追赶荷兰人的部队。

大顺这边掌握了制海权,火药补给大炮等,将通过中日贸易公司征调的辅助船只,来运输,从而极大地提升部队行军的速度。

李欗会和舰队一起行动,而刘钰会带300人的精锐陆战队,跟随井里汶的归义军一并开进。

争取在另一部分归义军与荷兰人对峙开战的时候,抵达战场,完成牛二的计划,也算是为将来表他为爪哇都督准备些功劳。

只是虽然知道明日还要打仗,还要急行军,这些归义军的上层们,却睡不着。

刘钰送了他们一堆吕宋那边的好烟,屋子里乌烟瘴气,即便是点了油灯,也黑黢黢的。

白天的会,这些归义军的上层都参加了。也知道刘钰在尽力为他们争取前途,但前提是必须领会朝廷对南洋的统治方法。

或者说,先要明白朝廷为什么要先下南洋,才能知道考教的答案的方向是什么。否则南辕北辙的话,跑的越快、错的越多。

至于朝廷为什么要下南洋,他们在威海的时候耳濡目染听的多了,这倒不是难事。

“朝廷下南洋,按鲸侯当年所言,无非远近两事。”

“远者,人口加增而土地不加增,不下南洋,人多地少,百姓受苦不说,朝廷也不安稳,动荡不安。”

“近者,无非就是钱呗。”

“但钱,有收税、有贸易。这南洋的钱,我看还是在贸易上。既说贸易,那就要抓准西洋人的口味,他们有的是金山银山。按照西洋人的说法,这叫重商主义,金银才是财富,更多的出口、更少的进口。”

这些问题,在威海的时候他们都听过不知多少次了。如今泛泛而谈,自然不错。

只是,牛二说到这,不禁苦笑道:“以前鲸侯开过一个玩笑,说是屁股坐在哪,决定了脑袋怎么想。而不是脑袋怎么想,决定屁股坐在哪。”

“这笑话以前觉得有趣,现在倒觉得苦涩。”

“咱们起事的时候,讲的是废除人头税、废除强迫种植制度。”

“可真要是让咱们当了爪哇都督,想要弄钱、让朝廷的近期目的达成……我是真心觉得,荷兰人的强迫种植制度不错。”

他这么一说,旁边几个人也都跟着附和。

“没错啊。荷兰人的强迫种植制度,确实能弄到钱。”

“真的,而且也便于统治。你说让村长代收,完成标准后多收的,还给分红。那爪哇的村长不就和咱们站在一起,刮村民的钱、逼村民种更多的能卖钱的东西,咱们低价收回来。转手一卖,不都是钱?”

也有那么一两个还有些良心的,低头道:“那咱们当初起事喊的口号,不就成说话当放屁了吗?”

“这制度不好,你们在勃良安地区也看到了。村长欺压村民,砍手砍脚,逼他们多种靛草和咖啡,再用极低的价格卖给荷兰人。弄得咱们喊出废除强迫种植制的口号后,百姓们赢粮景从。”

“这事儿……我就觉得,真要是干了,良心实在是过不去。”

爪哇等地的农村,和大顺不一样。他们还是以村社为主体的,村长类似于大顺这边的宗族族长,但也只是类似。

可以说,不动刀子的情况下,搞不定村社的村长,就搞不定土地问题。

在万隆地区起事的时候,简单。刀子在手,起义军都是外来户,和本地完全没有利益瓜葛。

村长敢反对、本地的封建贵族敢反对,先问一问归义军的刀子锋利否?

但从起义军招安为归义军、又从归义军的头领变为爪哇都督,就不得不考虑爪哇的稳定、与村社村长和本地贵族合作,否则的话,只怕烽烟四起。

只靠杀,不是不能杀,而是前期得投入多少钱?多少人力物力?

牛二啧了一声,无可奈何道:“这事儿的难点,不在这。而在于朝廷怎么看我等的功劳?”

“鲸侯说的明白,现如今这南洋不归六政府辖,天子亲管,要做天子的内库。时间久了,我们也不可能在这里太久,按照朝廷制度,将来我们肯定是要被调走的。”

“问题就在于,荷兰人的强迫种植制度,绝对是短期之内最能见功绩的。一年几百万两的咖啡、靛草、棉花啥的弄上来,天子看在眼里,这也是我们的本事。”

“至于长久的政策,见效又慢,说不得十年八年的,才能看到功绩。可只怕熬不到那时候,我们就要被打上个无能的标号,扔到别处了。”

“再说了,朝廷里本就许多人反对下南洋。短期看的利还好说,能堵住反对者的嘴;若是短期看不到利,反倒要往里面搭钱,连短期都没有,又怎么能有长久呢?”

“长久有利的政策,短期可能无利。而短期无利,又何谈长久。”

“此事,难啊。”

“或许有两全其美的政策,但就现在看来,我若为爪哇都督,这荷兰人的强迫种植制和垄断收购制,最合适、最能见到钱、也最容易短期出功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