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四六六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

新顺1730 第四六六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四六六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

有种善良,是天下雪的时候,给别人送去木炭。

还有一种善良,是天气明明晴好,做法让天下起了大雪,然后急人所难地高价售卖木炭。

前一种,荷兰人基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后一种,荷兰作为一个老牌商业国家,此时世界的金融中心,简直是理解的不能再理解了。卖空、买空的玩法,早在一百年前就在阿姆斯特丹玩过无数次了。

齐国公只是吓唬吓唬这群人,开玩笑似的一番话,让这些荷兰的商人阶层的代表都沉默了。

刘钰是很想要好望角开普殖民地,现在真要想买也能买下来,而且绝对低价。

这地方此时还未发现金矿和钻石矿,真的就是类似于爬泰山半途卖水的小商店。

但他又不傻。

眼瞅着就要和英国对抗,在没拿下印度之前买下好望角,这与荷兰没拿下印度就先去大顺家门口的东南亚嘚瑟没任何区别。

至于荷兰的商船,刘钰也不想买。

大顺的造船业还指望着下南洋之后起飞一波,这时候买荷兰的商船,才是真正的买办行为,打压国内刚起步的造船业。

这是工业资本的思维方式。

与荷兰这种商业资本的思维方式,格格不入。

所以齐国公只是开个玩笑,但荷兰人却深信不疑。

荷兰没啥值得趁火打劫的实体的工业。真正值钱的,还是荷兰的商业网络,以及荷兰不禁止金银出境、本国极低的投资回报率和国债利息的商业环境。

齐国公这番冷飕飕的笑话讲完,半天也没人吭声,宴会有些冷场。

在荷兰人看来,大顺是不缺金银的。

在整个欧洲都在急剧提高关税的时候,大顺依靠着本国两千年的手工业底子,以相对于欧洲而言极低的关税,依旧保持着光吃不吐的态势,而且已经保持了二百余年。

既然不缺金银,那么搞金融收购、搞趁火打劫,也真的是有足够的底气。

如齐国公与他们说的这般,东印度公司现在的大量不动产,在大顺下南洋之后,都成为了劣质资产。

战争和劫船,让荷兰商船暂时没法卖出价格,也不可能有人一下子吃得下这么多条商船。

波斯等地的货栈、开普殖民地这些。前者没有了东西方贸易,波斯货栈就是个破房子;后者没有了东西方贸易,开普殖民地根本就是一片不错的玉米地和牧羊场。

如果大顺不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合作,东印度公司现有的不动产资产,并不值钱。

如果大顺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合作,东印度公司现有的不动产资产,就会迅速升值。

大顺肯定不想接现有东印度公司的盘,肯定是要等现有的东印度公司解散、完成资产清算之后,再重组。

在场的荷兰高等商人阶层,对公司也没什么信心,也认为公司破产清算是必然的。

只是,他们被齐国公的玩笑话惊住了,实在没想到大顺这边胃口这么大。

“公爵大人,贵国的东西伯利亚侯爵上一次来欧罗巴,推销他的自由贸易理念。理念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荷兰国在欧洲,也喜欢自由贸易,但事实是各国都有超高的关税用于保护本国的手工业、各国的商船都有私掠证、各国的军舰也一直在捕捉走私贩子。”

“贵国就算有足够的商船、充足的货源……这是贵国实行自由贸易的前提,但有了前提,并不代表贵国真的可以实行自由贸易。”

“欧洲的许多家东印度公司,都有东印度和中国商品的独家垄断权。你们想要自由贸易,想要把货物直接卖到欧洲,也就意味着损害了各国东印度公司的利益。”

“公爵大人应该了解,各国东印度公司的参股人,按照贵国的阶层划分,至少都是秀才。”

“贵国既然不能够做到均田免粮,为什么觉得欧洲可以搞自由贸易呢?”

“我认为,贵国虽然赢得了战争。但现在要考虑的,是怎样将战争的结果转化为红利。而不是构想一种理想化的商业模式,认为拿下了东南亚,就完全掌握了贸易的主动权。”

公司的一名比较了解中国的董事,以非常不准确的类比,讲清楚了在欧洲搞自由贸易的难处。

虽然类比非常的不准确,可大致的思路基本是对的。大顺搞不了土改,英国搞不了东方贸易品自由,原因还真差不多:严重损害统治阶级的利益。

甚至来说,这个荷兰公司董事的比喻,还说小了、说的谦虚了。东印度公司的董事,怎么能对比大顺的秀才呢?

分明是六政府侍郎级别以上、基本快摸到尚书级别了,大顺的秀才哪有资格和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在国内的地位一样?

公司董事的意思,还是希望齐国公这边好好考虑一下,不要想着吃独食。想吃独食的结果,就是啥也吃不着。

大顺真要是买了一大堆的商船,决定直接把东南亚的货运到欧洲来。按照这荷兰公司董事的意思,过了好望角就要被劫船、好容易到了欧洲也没法入港卸货、入港卸货了也会给你安上高关税叫你卖不出去。

如果要是大顺能够与这些董事们、荷兰的金融资本家合作,东印度公司破产这件事,就另有操作了。

即便公司发行了一大堆的债券,这也不是不能操作。

比如将公司的全部资产,折算成资产券。包括商馆、货栈、货船、仓库等等。

这些资产券,按照债券比例、股份比例,按比例分给每个股东和债权人。

不单卖。

是有限责任公司,债权人也没办法。当初也没人逼着你买公司的债券,你自己买的,当然就要承担风险。

按照宗教理论,放高利贷是基督教所不允许的。

但是,帮助别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借钱给别人,并且承担借钱后的风险、获取合适的报酬……这就不叫利息了,这是允许的。

这样一来,若是能够和大顺私下里达成某些内幕交易,这里面的可操作空间就大了。

若是私下里和大顺达成了交易,这些人有了内幕消息,确定大顺会和他们合作卖货。

那么,就可以封锁消息,让公司不动产的资产券,很快变成一张张废纸。

等到最不值钱的时候,再反手一波收购,以极低的价格,收回了公司原本的不动产。

一旦与大顺合作,这些原本一文不值的公司不动产,可就瞬间值钱了。用极低的价格,收购了一笔高额的不动产,日后躺着数钱即可。

而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公司不动产,不能分开拍卖。而是要全部折算成资产券。

要是分开拍卖,那就完了。今天卖艘船,按照债券比例还钱;明天把大楼卖了,按照债券比例还钱。最后啥也剩不下。

可要是能借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借着各个债权人之间的矛盾,把分开拍卖卖一点还一点,改成全部资产折算资产券。把实体变成纸券,那金融资本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了。

是以齐国公说到要买商船的时候,这些在场的人大为震惊。

一来这么买,就不好操作成折算资产券了。

二来大顺这意思,不想合作,而是要吃独食。

二者少了哪一个,这些人都不能在东印度公司的尸体上大发一笔横财,如何能不震惊?

震惊之余,刚才对齐国公说的那番话,不免就露出了他们的一些想法。

在齐国公一旁的康不怠,心下暗喜,心道你们既说买商船吃独食有诸多困难,那显然是有了合作的心思。

看来公子的推断还真没错,常人以为抢了南洋,荷兰必要不死不休;可实际上,不抢南洋,与荷兰人根本无法合作,这抢了南洋,却有了合作的基础了。

既是荷兰人已经露出了想要合作的想法,康不怠心道如此主动权便在我们手里了,只要等下去就是。上赶着不是买卖,如今谈也谈不出什么结果,还是先坐看Voc这个庞然大物倒下再说。

齐国公虽然不是很懂商业的逻辑,也不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但是人情世故还是懂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是在大顺当高级官僚的基本素养。

听话听音,荷兰人这么一说,配上刘钰这一次希望达成的目的,荷兰人语气中的焦急和渴望合作的心态,昭然若揭,自也不用康不怠再去提醒什么。

齐国公捋了捋胡子,慢斯条理地问道:“依你们之见,天朝这买卖是做不成的?”

荷兰人连忙回道:“做不成。”

“做不成?那我就不明白了,如今天朝下了南洋,怎么还做不成?”

荷兰人沉默片刻,便实话实说。

“在你们眼里,你们拿下了东南亚。在我们眼里,你们就是一群炒茶叶的、捏瓷器的、种香料的。做工的。说实话,欧洲也不怕你们的垄断。”

“瓷器,如今配方已经流传过来,很多瓷器产业已经开始兴起。虽不比你们,但一般的替代还是可以的。”

“茶叶,我们虽然不会种,但是咖啡可以取代。”

“丝绸,不只是中国人有丝绸。波斯、奥斯曼、印度、北意大利,都有丝绸,也都有蚕丝,甚至于法国都有自己的丝绸行业。”

“香料,你们可以垄断东南亚的香料。但是世界上和东南亚气候相近的地方很多。巴西和加勒比地区,早已经开始尝试种植丁香和肉桂。葡萄牙人也早已经将种子偷运了过去。”

“这贸易的利润,你们便是有了航海术、有了商船,你们也拿不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