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五四四章 威望(上)

新顺1730 第五四四章 威望(上)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五四四章 威望(上)

新顺1730

年回报率8%这个问题,对荷兰这边来说,倒不是大问题,甚至可以说完全能接受。

眼看欧洲的战争就结束了。安东尼等人心里清楚,荷兰退出战争,英法奥西等退出战争,也就在一两年之内了。

不打仗,各国国债就不太好卖了。而且这时候也没有太好的投资方向,8%的年息,荷兰的金融资本绝对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还得是兴高采烈地接受。

只不过,这个占股比例,以及荷兰商人最害怕的政府监管,还是要好好谈谈的。

而且,中荷的联合贸易公司,都有什么权利呢?

除了贸易之外,除了护航的舰船之外,可以驻军吗?可以招募军队吗?可以在东南亚收税吗?甚至将来可以打到印度去收税吗?

换句话说,这个公司,到底是个什么形式的?

是英荷模式的?

还是西班牙模式的?

甚至二者都不是,而是特殊的大顺模式的?

日后在监管期过去之后,大顺朝廷对这个公司的控制力会达到什么程度?

这些,都必须要问清楚,也是荷兰的商业资本最为关注的问题。

其实大顺与荷兰合作的根基,就是笼络荷兰的商业资本,为大顺在欧洲的贸易出一份力。

否则的话,其实大顺完全可以学东印度公司之前的模式:不募股,只借贷。借贷能贷到5%左右的低息,

民间有句话讲,叫吃独食、拉黑屎。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荷兰就被大量的人反对,就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吃独食。

大顺要是吃独食,并不好。

看上去更省钱,但算下来,荷兰的商业资本反对、自己得不到利益不满、不投资就不是“自己的产业”根本不出力,长久看根本不合适。

到时候,荷兰国内绝对一大堆反对的。真要对英开战的时候,也肯定一群人觉得这是大顺的事,与荷兰无关:输赢对吃利息的人而言没区别,对贸易的人而言区别大了。

康不怠也清楚,荷兰这边对政府监管的恐惧,尤其监管方还是大顺。

他给出必须监管的理由,也是以在商言商的角度去解释的。

“鲸侯认为,无论怎么看,荷兰人的经商天赋,都是不够的。”

一句话,让在场参与谈判的荷兰摄政委员会成员、联省议会议员、前东印度公司绅士们面面相觑。

荷兰人不会经商?

被称作是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没有经商天赋?

这不是在说笑吧?

康不怠丝毫不顾这些人的面面相觑,笑道:“鲸侯说,荷兰人不过是把握住了时代的浪潮,风口之上,一头老母猪都能飞到天上去。”

“荷兰人的吝啬、见小利而忘大利、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久的利益,这都是公认的。某些时候,这是优点。而某些时候,这就是缺点。”

“从巴达维亚以及爪哇问题,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从荷兰连连战败、甚至在七十年前法荷战争期间裁军裁撤海军等等事情,都能看出这一点。”

“以最简单的来说,巴达维亚的蔗糖问题。”

“东印度公司在盲目扩充蔗糖产能的时候,是否意识到西印度群岛制糖业的兴起?是否意识到欧洲各国严重的关税保护主义?是否意识到大量的、廉价的、背后有祖国的一群人,在糖厂被压榨的危险?”

“还有当年的对华贸易问题。这么大的事,东印度公司董事是否派人研究过中国的政治体制?宗教文化?经济类型?而选择了最愚蠢的试图开战来要求贸易的做法。”

“还有鸦片问题。在天朝下达了禁止鸦片的法令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售卖鸦片,而是悄悄地由第三方售卖;葡萄牙人用土耳其的鸦片,作为最大的鸦片供应者,也是寻找当地的天主教徒作为媒介。唯独荷兰东印度公司,却大张旗鼓明目张胆地以公司名义来销售鸦片。”

“还有茶叶问题、香料问题、巴达维亚中转问题、平山常陈事件中的行贿问题、波斯的货栈经营问题……种种这些问题,都可以看清楚一件事:即荷兰人根本没有经商的天赋,只不过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把握住了时代的浪潮。”

“就像是蒙古人曾经短暂地成为最广阔的帝国一样。如今却不会有人认为他们是最善战的民族。”

“所以,中荷贸易,由天朝这边进行前期的监管,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你们根本不懂什么叫贸易。”

这是个简单的偷换概念。

很多缺点,是商业资产阶级的通病,并不是荷兰所谓的“民族性”的问题。

但是,偷换概念来说,也没错。

因为,荷兰是商业资产阶级最早兴盛起来、并且最早控制国家的,他们的通病,表现出来,就像是荷兰的民族性问题。

另一部分缺点,是荷兰自身的地域、国土、外交、宗教等环境造成的。但这些,本身就可以说这算是民族性了。否则,一个民族刨除掉地域、环境、宗教、历史、文化的影响,这个民族就剩下干巴巴的血脉了。

康不怠转述刘钰的评价,只说荷兰人根本没有经商天赋,出于荷兰的民族情感,听着肯定不舒服。

但康不怠说的这些问题,也确确实实存在。

要说自己成功的地方,康不怠早就说了,荷兰不过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母猪都能飞起来,成功的地方就是母猪飞呗。

怎么说,都霸着道理。

荷兰人也懒得在这上面反驳。主要还是大顺现在既有调停之大恩,又因为大顺垄断着生产地使得荷兰这边有求于大顺。

攻守之势,荷兰过于被动,这种嘴上争气的话,若不反驳便不用反驳了。

可荷兰人还是用态度表示,这个道理,说服不了荷兰人。

“大顺的私人特使先生,您对荷兰很了解。当初侯爵大人来荷兰之前,在巴达维亚也说过,他知道荷兰有很多人反对东印度公司的模式。尤其是十七人绅士团的模式……”

康不怠立刻反驳道:“更多的人,反对的是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只有董事团的其余成员,才反对十七人绅士团。请分清楚大多数人反对东印度公司,到底在反对什么。”

“这又说到了那个问题:商人的短视。股东的短视。一切以短期回报率为目的的短视。”

“我想,这一点,从荷兰银行家在英荷战争期间大量购买英国国债、在荷兰呢绒业衰败而大量提供外国呢绒业贷款一事上,你们荷兰人应该很清楚了吧?”

话是实话,但安东尼很快从这句话里面找到了漏洞。

“先生,你说的,正是我们最担心的地方。”

“你说的一切,是以整个国家的利益去衡量的。”

“但在商言商,纯粹的商业角度,银行家那时候的最佳选择,就是购买英国国债。”

“当然,这对荷兰不利、对荷兰的呢绒业不利,可是,对银行家而言,这并没有任何的不利。”

“一个公司,当然要以股东的利益为准绳。”

“公司就是盈利的、为股东盈利的。”

“如果这个公司不首先想着为股东盈利,而是想着什么国家、民族、人民。那么,这个公司丝毫不值得投资。”

“您可以说,看看现在荷兰的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的衰落吧。但我要说,银行业并没有衰落,相反每年从英国收取2500万盾的各种利息。”

“当然,我个人是反对这种行为的。但这一点,也正是我必须为荷兰的商人所争取的——一个以股东利益为第一优先考虑的公司。如果这个公司由贵国监管,那么就不得不考虑贵国的利益、并且倾向于利润之外的事情。”

“我痛恨在英荷战争期间购买英国国债的人,但不能说他们的选择以盈利为目的是错误的。而一个贸易公司,他存在的意义,就是营利、回馈股东。”

“这是我们讨论的基础。”

“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中荷双方的股东都营利的贸易公司。”

“却不能接受一个大顺朝廷的武装贩运舰队。”

“这里面,无法保证荷兰的利益。而荷兰的利益,当然包括投资者的利益。”

康不怠笑道:“只是暂时监管。三到五年时间,并且绝对不会延期,而且在这期间,绝对保证股东的股息分红。实际上,我当然考察过荷兰的投资市场,可以确定,8%的年息,足够募集到足够的资本。”

“你作为荷兰一方的代表,当然可以为荷兰的股东争取利益。但最好还是就事论事,不要扯大旗。”

“真要扯大旗的话,按照你们荷兰的那些先贤的说法,垄断权是不是有害于民众利益的?权力极大的摄政委员会是不是违背了尼德兰的立国之本?”

“或者说,你一个摄政委员会的成员,是否有资格说什么:我厌恶在英荷战争中购买英国国债的行为,但我誓死捍卫其买敌国国债的权利?”

辩理,康不怠感觉自己要掉坑了,立刻熟练地展开了类似人身攻击的手段。正如武侯骂王司徒的那番话,换个没吃过汉禄的,还真就不好骂,可偏偏是个举孝廉入仕的……

在对方短暂的错愕间,康不怠又道:“这当然是从股东的利益考虑的。股东的短视,往往会招致竭泽而渔、不思进取等情况的发生。”

“在保证8%最低年息的基础下,由一群顶尖的人物组成的监管委员会,就如同尼德兰现在组成的摄政委员会一样。”

“摄政委员会保证了对法和谈、保证了对华和谈、保证了日后可以对华贸易和长期中立。”

“监管委员会保证了8%的最低年息、保证了日后的贸易拓展、保证了公司的长久发展。”

“请问,有什么区别呢?”

这又是再拿尼德兰的这个摄政委员会说事,确确实实有点名不太正言不太顺,安东尼心想区别或许是没有的,但……但道理不是这么讲的。

康不怠又道:“说起商人的短视,就不得不提一下当年的奥斯坦德茶叶事件前后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叫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换成你们这边的意思,大约是说,当年加洛林家族、墨洛温家族等才能干的事,现在很多人也能干了。”

“茶叶从一开始的贵族饮品,到现在寻常百姓都可以喝,你们不可否认是在奥斯坦德茶叶事件之后,Voc为了垄断压价打价格战,导致茶叶价格暴跌,从而使饮茶习惯流入寻常人家,扩大了茶叶市场。”

“短期看,是赔钱的。但长期看,却是赚钱的,而且大赚。”

“但纯粹从股东的当年分红的利益考虑,Voc绝对不会主动来打这个价格战,更不会主动降价。因为这会严重损害当年的分红,对吧?”

“现在中荷贸易公司草创,百废待兴。南洋刚刚经历战火,很多政策也需要考虑长期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考虑长期利益的监管委员会,是必须的、且是真正对股东长期利益负责的做法。”

“至于为什么说这个监管委员会能够准确地判断局势、且引领公司的利益增长?”

“从经验主义的角度来说,监管委员会的负责人,十多年前就开始谋划下南洋的事,并且通过准备的分析,引动了巴达维亚糖厂奴工起义,逼迫Voc同意将数万华人迁徙锡兰,最终完成了天朝下南洋直达印度的计划。”

“由此证明,这是个考虑长远利益,且心思缜密、判断准确、能够把握时机的人。”

“从大顺商人的角度来看,原本对欧贸易毫无主动权、原本根本不能控制香料贸易。而如今,控制了香料贸易,开启了对欧贸易的主动权。这些利益,相较从前,算起来,何止年息8%”

“既然说,在商言商,这里面即使不牵扯任何的政治因素、国家利益,只从商人的利益考虑,是不是可以说带来了长远的、巨大的利益?”

“大顺的商人与荷兰的商人,都是商人。他能给大顺的商人带来巨额的利益,在中荷合作之后,当然也能为荷兰的商人带来巨额的利益。”

“我想,这个理由,这个名字,应该足够说服荷兰的商人们放心入股了吧?”

“荷兰人是有英雄情结的,否则也不会在几年前簇拥奥兰治的威廉担任执政。现实证明,威廉不行;但现实证明,监管委员会的负责人,非常行。”

“如果真的是为荷兰的商人利益考虑,那么,我想,他的名字和至少8%的年息分红,就足以说服一切反对者。”

“如果现在法国与荷兰结盟,对外战争,即便刚刚经历了马斯特里赫特要塞被攻破的仇恨,荷兰士兵会拒绝法军的赫尔曼·莫里斯·萨克斯,作为他们的统帅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