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四七二 黄河治理

七海扬明 章四七二 黄河治理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四七二 黄河治理

确定下这件正事之后,李君华让人上茶,专门留下赵军肃询问一些关于殖民地的情况,实际上这些知识不仅是帝国的皇帝,乃至帝国的高层普遍缺乏相应的常识,至少裴成义等人都以为殖民地的百姓困顿苦难,不然也不会人人都不愿意去海外开拓了,只有最富有冒险精神的水手和被流放的罪犯才去。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赵军肃介绍的殖民地情况比之大家想的要好很多,比如其上任副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移民科案的结尾,养济院系统被彻底的改革,赵军肃视察了申京、苏州和杭州三地的养济院,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帝国最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的年轻人竟然不如殖民地的同龄人强壮健康。

同样是十五岁刚刚长成的年轻人,美洲殖民地至少比本土富庶区的高两寸,这就是很值得玩味的了,原因就在于,殖民地虽然面临这样那样的外部威胁,但是在稳定的内部,物质资源却是丝毫不缺乏的,广袤的土地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创造出了高产出的农庄,而粮食充裕和当地环境让畜牧业更是普遍,不光是粮食,肉制品和奶制品统统不缺乏,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自然也就更强壮,身高也就更出众了。

而且大家也发觉,殖民地的人,无论是官员和百姓对于局势和战略的看法和本土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帝国崛起的过程之中从未败给过欧罗巴的白人,再加上天朝上国泱泱华夏的思维,使得帝国百姓对于欧罗巴各国普遍鄙夷,但是殖民地的百姓却不这么看,在他们眼里各国各有所长,而且并不排斥其他族裔和人种。

从御书房出来的时候,林君弘并未直接回家,反而是坐上了裕王府的车,随李君威返回了裕王府,林君弘说道:“今天怪怪的,与西班牙的战争与你有什么关系,竟然拉下你参加御前会议,你此番西去不就是送大嫂他们去印度吗,怎么扯上这些了呢?”

李君威也是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不过无所谓,谁都有心血来潮的时候。”

林君弘低声说道:“是不是未雨绸缪,现在大王爷在印度立国称帝,你也是太上皇的子嗣,皇上不会也让你去美洲当个土皇帝吧。”

“应该不会吧,虽然我西征有功,但你知道的,我对什么宏图霸业的根本不感兴趣呀。”李君威说道。

林君弘摇摇头:“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李君威笑了:“只要爹还在,就不会有这种可能,若是将来真的有那么一天,大不了我离开申京去南洋或者北京,过我的小日子去,什么征服什么伟业,那与我何干。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若都这么俗套,就没意思咯。”

林君弘轻轻点头,没有再多想,而到了帝国二十二年的七月,裕王妃诞育双胞胎,全都是儿子,让皇室上下分外欢喜,李君威得意个没完,但是这两个孩子的诞生却是西行的号角,李君威直接把妻子和两个孩子安排进宫,住进了长寿宫,请求太后照料,本人则是陪同皇帝西巡。

西巡的道路一开始就被吵闹了不休,除了目的地所在的陕西,各地方一方面从筹备一方面阻挠,人人都不敢让皇帝到自己地面上走这么一遭,湖南湖北一面说做好迎驾准备,一面说长江今年水流汹涌,境内暴雨不断,恐致洪水,那意思就是让皇帝绕大别山从走陆路进入河南进关中,河南则是预做了功课,上报灾荒等事,提前给皇帝打预防针。

饶是如此,皇帝还是早早定下了西巡路线,不走长江也不在安徽进河南,而是沿着京杭运河北上。

昔日关系东方王朝命运的京杭运河早已不复往日的盛景,帝国建立后,第一波取消的衙门就有漕运衙门,为此甚至还专门出动了军队,镇压了漕丁、漕帮等附属运河的一群官民势力,这些人最终成为了移民,被迁移到关外或者北方,海运的兴起让京杭运河没落,但这条运河仍然存在,只不过被沿途经过的京津、山东、江苏、申京和浙江等省份负责维护,而李君华真正要视察的是黄河归北的工程。

帝国建立的时候,黄河是夺淮入海,走的南线,导致了苏中苏北的淤塞,当地贫困不堪,而淮河主要水流则是汇入长江入海,让淮河几乎成为了长江的一个支流,等到帝国接手这片土地的时候,淮河已经是地上悬河,洪泽湖与高邮湖也是地上湖泊。

而大明朝治河一直就不给力,因为自己设置了条条框框,限制住了自己,淮河治河的首要是保住泗州的大明祖陵,第二是保住朝廷的命根子漕运,第三才是淮河两岸的老百姓,所以几百年来,一直都抛弃淮河保护运河,放弃南岸,保护北岸,几百年弄下来,根本限制不住淮河,导致淮河自己冲出了入海口,从扬州进入了长江,淮河,甚至黄河都成了长江的支流。

洪泽湖的高家堤坝关乎着大明祖陵的安危,大明太祖追封的祖父、曾祖和高祖都葬在这里,到了帝国时代,这一点仍然束缚着帝国治河方略,原因很简单,帝国的皇帝身上也流着朱家的血脉,而每次祭祀都是两家合祭的,好在帝国成立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忙于战争、扩张,而淮河或者说黄河也没有发性,才得以保证暂时的安稳。

而帝国治河的曙光源于四年前的一次淮河流域特大洪水,这场发生在公元1680年的特大洪水直接把朱明的祖陵给淹了,大明的祖宗们淹没在了洪泽湖水底,想要重见天日,还需要再等三百年,这个既定事实导致了帝国全面开始整修黄河。

帝国先是修筑了苏北总河道,给淮河每年四百亿立方米的水找到了一条自己的入海通道,然后就是修复山东章丘以东的河道,让黄河彻底回归北线,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北方的漕运因为泥沙的淤积渐渐严重,已经逐渐不能用,但对于帝国的整体战略而言,这又是值得的。

这项工程已经持续了四年,是帝国成立之后最大的一次民生工程,动员了上百万民工,投入了数千万的资金,但也仅仅是完成了黄河归故道和淮河入海通道两大工程,即便如此,也是造福千年的不朽功绩了。

李君威对此并不感兴趣,国计民生这种事他听起来就头大,因此在皇帝视察黄河和淮河水道的时候,他本人则是带着侄子李昭圭北上游玩,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且顺便接上了在北京理藩院监狱之中呆了大半年的倒霉蛋厄齐尔。

厄齐尔直接出了监狱,前罪一概不论,发往裕王麾下效力,李君威再见到这个家伙的时候,他还是那个胡子拉碴长的过于急躁的老样子,虽然只有二十岁,但看起来像是三十多的汉子,只不过与以往穿着禁卫军军装时的不同,这时的他已经重新被划归到了怯薛营之中,怯薛虽然有制服装扮,但多是帽子、披风等配饰,实际上,在大部分的时候,有着家族传统的各族将士更愿意穿着本族的衣甲。

而厄齐尔这厮却又是一个例外,他没有穿和硕特部的铠甲,反而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套英武华丽的山纹甲,一匹纯黑大马,而武器更是异类,两杆单手板斧,显然不是制式武器,不知他从哪里打造的,手里的长柄武器也不是骑枪或者长矛,看样子像极了青龙偃月刀。

板斧是水浒传里李逵的武器,而这青龙偃月刀却是关羽的武器,这厮见了李君威,自来熟一般的攀谈起来,絮絮叨叨的说个没完,说什么当初给自己取个汉人的名字李逵是被宿舍里的同学忽悠了,他在牢狱之中无聊时把三国演义也读了一遍,分外觉得关羽此人大忠而大勇,是他所信奉的武道,因此又让人弄了一杆青龙偃月刀。

李君威却是鄙夷:“这个没正经形状的狗东西,就喜欢弄这些玩意,如何能成大事?真是愚蠢难驯!就他那么模样,还关羽,他应该弄一杆丈八蛇矛,和张飞倒是挺搭配的。”

“三叔,孩儿觉得他这性格倒是和那邢道荣很是相像。”李昭圭笑呵呵的说道,又问:“这人真是和硕特部出身的贵酋吗,怎么越看越像个没见识的土包子,也不怕丢人,头脑也太过于简单了吧。”

李君威说道:“材料就是这么个材料,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事,这样的材料也不是不能用,就看你自己的手腕了。”

“三叔,那你教教我,这样的人怎么用,我瞧着他能称得上忠、勇二字,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莽夫,做个忠心不二的侍卫长却是合适。但如何能有大用场?”李昭圭问。

李君威笑了笑:“这我就教不了你了,等你去了印度,自然有你爹教你。”

“那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李昭圭问道。

李君威认真回答说道:“你的父亲是一个纵横天下的大英雄!唯有成吉思汗这类的人物才能与之相提并论。只不过可惜的事,时势造英雄,而英雄却未必能适应的了时势呀!”

“所以说,帝国需要的是二叔这样的皇上,而不需要父亲或者说成吉思汗那样的皇上,对吗?”李昭圭反问。

李君威微微点头:“可以这么说孩子,但是这又是谁告诉你的呢,我相信你母亲肯定不会和你说这些的。”

“是皇爷爷说的。”李昭圭回答。

李君威知道,在离开申京之前,李昭圭被太上皇带去交代了许久,但是李君威仍旧提醒说道:“你爷爷肯定和你说了许多话,但是昭圭,你要记着,这些话除了说给你父亲听,就不要再说给别人听了。”

“三叔也不行吗?”

李君威点点头:“三叔也不行,三叔不仅是你的叔叔,也是皇上的弟弟,有些事知道了就不能当做不知道,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很为难,三叔最擅长解决麻烦,但办法是尽量不制造麻烦。”

而厄齐尔这厮却又是一个例外,他没有穿和硕特部的铠甲,反而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套英武华丽的山纹甲,一匹纯黑大马,而武器更是异类,两杆单手板斧,显然不是制式武器,不知他从哪里打造的,手里的长柄武器也不是骑枪或者长矛,看样子像极了青龙偃月刀。

板斧是水浒传里李逵的武器,而这青龙偃月刀却是关羽的武器,这厮见了李君威,自来熟一般的攀谈起来,絮絮叨叨的说个没完,说什么当初给自己取个汉人的名字李逵是被宿舍里的同学忽悠了,他在牢狱之中无聊时把三国演义也读了一遍,分外觉得关羽此人大忠而大勇,是他所信奉的武道,因此又让人弄了一杆青龙偃月刀。

李君威却是鄙夷:“这个没正经形状的狗东西,就喜欢弄这些玩意,如何能成大事?真是愚蠢难驯!就他那么模样,还关羽,他应该弄一杆丈八蛇矛,和张飞倒是挺搭配的。”

“三叔,孩儿觉得他这性格倒是和那邢道荣很是相像。”李昭圭笑呵呵的说道,又问:“这人真是和硕特部出身的贵酋吗,怎么越看越像个没见识的土包子,也不怕丢人,头脑也太过于简单了吧。”

李君威说道:“材料就是这么个材料,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事,这样的材料也不是不能用,就看你自己的手腕了。”

“三叔,那你教教我,这样的人怎么用,我瞧着他能称得上忠、勇二字,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莽夫,做个忠心不二的侍卫长却是合适。但如何能有大用场?”李昭圭问。

李君威笑了笑:“这我就教不了你了,等你去了印度,自然有你爹教你。”

“那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李昭圭问道。

李君威认真回答说道:“你的父亲是一个纵横天下的大英雄!唯有成吉思汗这类的人物才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