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四七六 分蛋糕

七海扬明 章四七六 分蛋糕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四七六 分蛋糕

晋商会馆。

徐邦延拿着手帕,仔细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随着车子一停,心里咯噔一下,刚才他从晋商银行离开的时候,银行里全体同仁全都是期盼和艳羡的眼神,那时他也是意气风发,但越靠近行在,越是心情紧张,下车的时候,觉得腿都软了,若不是李君威随手扶了一把,怕是要摔在地上。

“你怎么跟上刑场似的。”李君威打趣道。

徐邦延一边擦汗一边说道:“实在是天家威严,草民.......草民面圣,内心惶恐呀。”

李君威道:“不用紧张,皇家也也没有那许多规矩,到底你也算是有功之人。”

徐邦延之所以紧张,就是因为皇家没有规矩,对他这样一个普通人来说,没有规矩就是最大的规矩,也没个礼官来教授礼仪,穿什么怎么说话,如何举止,全都无人交代,他现在连迈哪条腿都不知道了。

“皇兄还在和本地官员谈论扩建黄帝陵园的事,你且去我屋里稍候一会,放心便是,待会我随你一起去。”李君威安慰到。

一听跟着裕王见驾,徐邦延悬了一路的心总算是安稳下来,忙说:“太好了,太好了。”

到了侧殿,徐邦延还想问面圣的规矩,就见侍从女官端了一碗酸梅汤来,摆在了桌子上,里面还飘着还未完全化开的冰块,李君威说:“你热成这么模样,衣服都要湿了,不像话,喝了这碗酸梅汤,消解一下暑热。”

徐邦延知道,天气热只是一个方面,他汗流浃背主要是紧张和激动,原本不想放肆的,但越紧张越是口干舌燥,端起来喝了一口,那真是沁人心脾,直接从嗓子眼凉爽到尾巴根儿去了,一碗喝光了,感觉还是打不住,徐邦延还想再喝,但是又不敢要,只能端起茶杯,却是被李君威按住了手,茶杯也被端走了。

“酸梅汤加茶,这是要窜稀的呀,你可别再喝了。我记得小时候,朝鲜有个商人去宫里见父皇,早起喝了汤汁,见了父皇激动,又不会用新式的马桶,直接尿了裤子。尿裤子也就罢了,你若是拉稀,那场面可是收拾不了。”李君威笑呵呵的说道。

这原本是个笑话,可徐邦延听了,登时是不敢吃不敢喝,还想着来时幸亏什么都没有吃。

徐邦延还想请教一下见了皇帝如何行事的时候,就见侍从官来请了,李君威放下手里的茶杯,起身就要走,徐邦延跟在后面,低声问:“王爷,草民见了天子该怎么才不失礼?”

李君威道:“御前有两个规矩,首见要跪,大典要跪。你是第一次见,还是下跪的好,日后有机会再见,就不用了。”

“其他呢?”

李君威想了想,说道:“你就当过完年去见你老丈人,就行了。”

徐邦延听李君威如此说,心里就有了一个大概,进了门,行了大礼,李君华沉声说道:“徐先生请起,来人,赐坐。”

“谢陛下。”徐邦延忐忑不安的坐在那里,屁股也就挨了椅子的一边,随时准备起来。

“这晋商会馆收拾的极好,朕以此为行在,倒是搅扰了你的安静.........。”李君华道。

徐邦延一听这话,连称不敢,就要起身下跪,就被李君威按住了,李君威说道:“和皇上说话,不用总是起来,坐稳当了说就是。”

徐邦延这才好好坐下,小心说道:“晋商全体同仁都有报效之心,陛下住进晋商会馆,是我们全体晋商荣耀,晋商早年就受陛下恩典,更是不敢忘本,一心愿为陛下,为朝廷效力。”

最后一句话说的却是旧事了,当年帝国建立的时候,对满清遗毒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清算,在山西清算的最厉害的并非士绅,反而是当年的晋商八大家,也是满清的皇商,这些彻头彻尾的汉奸被全族株连,家产抄没,晋商集团几乎被一网打尽,但空出来的‘生态位’总会有后来人,新一代的晋商崛起。

后来帝国在现在的内疆区大办商屯,为北伐筹备,晋商是除了京商之外,最大规模的团体,借着商屯的春风,出入漠南买卖,也是新晋商的第一桶金。这其中,也是有李君华的功劳。

那时李君华还是太子,当时帝国教育系统之中,把历史作为很重的科目,而还是学生的太子就敏锐的发现了教科书里的‘矫枉过正’,在汉奸商人之中,着重列举了八大晋商,当时李君华就认为,晋商是山西商人的统称,而汉奸商人是汉奸商人,不能以晋商这一有地域标识的称呼,在此之后,就换了名称,以山西八大伪皇商为新的称呼,把晋商与汉奸商人隔离开了,为晋商正名,晋商才得以公开行事,此时徐邦延提及,也不过是顺杆爬罢了。

“晋商早些年受了些委屈,朕也是知道的,好在这些年都稳定了........。”李君华却是打开了话匣子,与徐邦延聊了起来,但是聊了许久,也没有往奥斯曼帝国的千万贷款上去聊,徐邦延心里忐忑,不知道皇帝是个什么意思,但他也不敢主动提,想过之后,就决定敲敲边鼓,说道:“陛下,草民想求个恩典。”

“哦,你且说来听听。”李君华说道。

徐邦延道:“陛下,这段时间圣驾到了西安,还有养济院的移民新政,草民等着实见识了陛下的远见卓识,尤其是新成立的女校更见陛下宽仁开明,草民年轻时曾去北京买卖,在那里见过当今太后办的女校,还曾想让家中女儿上学,可并没有资格,如今西安也有了女校,却暂时只招养济院里的女童,草民想求陛下,开放女校,让我等百姓也可以送女儿上学。”

李君华微微点头,赞许徐邦延为人开明,与当即就答应下来,但一旁无聊的李君威却知道,徐邦延这是提醒皇帝说正事呢,但李君华就是不提,说完了女校的事,索性与徐邦延话起家常来,一直到了最后,才吩咐侍从官:“赐宴于晋商,送至晋商银行宴会厅,裕王,你替朕去一趟吧,晋商银行的事,徐先生直接问裕王就是了。”

徐邦延一听皇帝把这件事安排给了裕王,更是觉得欢喜,这位裕王可是老熟人,比其他人好打交道的多,但是李君威却恍惚了,之后才意识到,这差使原来早就安排在了自己头上。

出了行在,徐邦延见李君威有些意兴阑珊,问道:“裕王爷,您怎么了?”

李君威微微摇头,说道:“没什么,就是觉得有点树欲静而风不止。”

徐邦延不明就里,陪同裕王上了车驾,去了晋商银行的宴会厅,而行在的赐宴紧随其后,晋商银行的高层到齐的时候,中廷礼官来,把已经做好的晋商银行的烫金匾额送了来,更是让人觉得蓬荜生辉。

徐邦延在山西同仁面前长了脸,但是也没有忘乎所以,他知道裕王不好这份热闹,在同仁面前略作引见,就请到了后堂,待打发了人,徐邦延问:“王爷,贷款给奥斯曼苏丹的事,陛下是个什么章程。”

“什么章程,章程就是钱由你们赚,事由我来办。”李君威淡淡说道。

徐邦延倒是一点不意外:“是,这是自然了,一千万不是小数目,就算是欧罗巴那种银价较低的地方,也是能武装五万精锐,可是称之为灭国之资,也唯有王爷这等朝廷宗王才可以应对得当,有王爷出马,草民就是一千个放心了。

具体如何操作,王爷给草民拿个主意。”

李君威笑了笑,反问道:“徐先生,我问你,你们晋商银行能拿出一千万两银子来吗?”

徐邦延说道:“晋商银行现在当然没这么多钱,但晋商银行后面是全体晋商,只要朝廷给吃定心丸,一千万两世绝对能凑出来的,关键这是和奥斯曼人第一次合作,很多人怕打水漂了。”

“那如果现在让你从山西陕西往西津解银子,晋商银行能解去多少?”李君威问。

徐邦延则是说道:“二百万两绝对没问题,是这样的,我们在西津已经建立了分行,去年就解送了五十万两银子过去,并且与当地的各方有了联络........。”

徐邦延简单说了晋商在边疆区,尤其是远疆区和西津两地商业开拓如此顺利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去了之后,直接找上了地头蛇,不仅与当地的各藩发展了良好关系,还联络上了黑海周边,沙皇俄国与波立联邦活跃的商人,犹太人、威尼斯商人是其中关键,这两股商人也是欧罗巴金融业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在他们帮助下,晋商银行拿下了俄罗斯三江关口,快速打开了在西津的局面。

“奥斯曼借贷这一千万两是为了打仗,既然是为了打仗,未必非得要银子,所以大可不必真的拿去一千万两白银,你们晋商银行筹措个三百万左右就暂且够了。”李君威说道。

徐邦延立刻明白过来:“您的意思是以物资来冲抵?”

李君威微微点头,徐邦延眉头一皱:“可是西津地区能筹措到的战争物资,有竞争力的只有两种,一是战马二是底价粮食,可这两样也无法冲抵那么多呀,王爷是想让我们缩小借贷规模,以控制奥斯曼的扩张吗?”

“当然不是,我的意思是,这块蛋糕太大,你们晋商吞不下!”李君威直言不讳的说道。

徐邦延闻言点头,而李君威继续说道:“你不要以为皇兄同意了,又派了我去,一切就能随心顺意。说实话,只要朝廷给你们托底,一千万两现银,你们晋商怎么都能拿出来,哪怕是利息低一点,你们也能从埃及和伊拉克两地的海关之中收取回来,这些都无所谓。但是徐先生,你要知道,吃独食可是会招人记恨的呀,晋商现在不缺钱,也不缺大树,缺的是势,只要你们做符合朝廷边疆开拓大局的事,皇兄就是你们的依靠,可是你们晋商不是皇商,需要在朝廷里有人,我问一句,你们在内阁、元老院和议院有声音吗?”

对此,徐邦延也只能是摇头,虽然帝国建立二十多年了,但帝国的权利中枢却一直在南方,元老院不用说,都是从龙的功臣,多时南人,少量的北人要么是山东人,要么就是西营出身的陕西人,但只能说是祖籍,就以荣王李定国为例,地道了陕西人,可是从西南开始打天下,利益遍布东南,在陕西也就有个祖宅,供奉祖宗而已。

内阁之中素来是南人居多,纵然新一届的内阁重开拓,但也没有真正的北人,更没有山西人,很多时候,找内阁不如找理藩院。

议院里议员的分布看似公平,但那是按照人口来的,南方不仅有海内诸省还有海外行省,所以对海贸易受重视,陆地商业则是后娘养的。

“王爷,您的意思草民明白了,是要割一部分利益给南人对吧?”徐邦延索性直接问道。

李君威说道:“共同参与,共担风险!我虽然把这件事担起来,但我不可能告诉你,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而且世界上也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况且,这件事也离不开其他地方,尤其是南洋商人的参与,最起码的,奥斯曼人要军备,西津和远疆区没有一颗多余的钉子,根本谈不上支持,而奥斯曼人已经习惯了去槟城采购枪炮和钢铁。

到时候,就是奥斯曼人拿着晋商的钱就买南洋的货,谁也挡不住他们参与,与其南洋和晋商被奥斯曼人中间搅和,还不如晋商与南洋商人合伙起来,拿下这笔大单子。

而从长远来说,西津地区的开发,从南洋过去也比从山西过去要近便的多,晋商与南洋商人若是不按规矩竞争,谁更吃亏呢?因为你们在俄罗斯成功了,苏丹找上了你们,可要是哪天南洋银行加入进来,苏丹换了目标,就得不偿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