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三八 沙俄政变

七海扬明 章三八 沙俄政变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三八 沙俄政变

所谓俄罗斯发生的事,就是沙俄发生了政变,沙俄的第二沙皇彼得联合射击军发动了针对摄政王索菲亚的政变,取得了政权。而皇帝和诚王如此态度,是因为李君威很早就提到过,沙俄之于帝国,最坏的情况就是让彼得成为真正的沙皇。

其实早在《莫斯科条约》签订的时候,李君威就向皇帝提出过这个问题,当然,他可没有告诉自己的兄长,他们的父亲来自未来,知道彼得会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他只是告诉皇帝,俄罗斯的沙皇没有子嗣,第一顺位继承人伊凡是个傻子,而第二顺位继承人的彼得则是一个强壮精明的少年人,而帝国已经接近的沙俄的核心区域,在沙俄弱小的时候,他们不敢怎么样,一旦沙俄强大起来,必然会发动反扑,而为了避免二十年后与沙俄爆发战争,应该未雨绸缪,处理了彼得,不管用什么办法,暗杀也好,政变也罢,都可以。

当时的李君华就因为这件事与李君威进行了激烈的争吵,要知道,李君威提出这个问题时,彼得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李君华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弟弟能从一个孩子身上看到什么雄主的未来。

而当时的李君威说服皇帝的办法是提及了噶尔丹的旧事。当年李君威就曾秘密下令安全局处理掉尚在帝国境内的噶尔丹,是李君华节外生枝,令其逃走,后来为祸西域。但这件事不提还好,一提就是戳中了皇帝的痛处。

在成为皇帝之前,他还没有这种感觉,成为皇帝之后,他总是不满父亲更喜欢弟弟而非自己。这不仅是父子感情的问题,还与权力有关,自己的事,太上皇从不瞒着裕王,而裕王的事,太上皇对自己总有隐瞒,而且太上皇总是与裕王密谋什么,不让任何人知道。有些话,有些教育,太上皇也总是只跟裕王说,而不是跟自己这个正统的继承人说。

少年时代的李君华认为这是父亲更宠爱小儿子的缘故,而在噶尔丹这件事上,他真正意识到,父亲与弟弟是有秘密的。虽然他很愿意相信,这个秘密和自己,和皇位没有任何关系,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一点,所以,李君华总会有些焦虑。也因为这件事,一向稳重的李君华对于这种事总会有些叛逆思想作祟,因此他直接拒绝了裕王针对彼得计划。

而恰恰是因为他拒绝,太上皇又出面劝导,没有必要因为意气而养虎为患,但也就不愿意明说,为什么少年彼得就会被两个人视为一个强盛帝国的威胁。虽然因为这件事,李君华与太上皇也有争吵,但是针对彼得的秘密行动还是展开,只不过一开始就不顺利。

帝国方面认为,假如彼得是个威胁,那么最想除掉他的肯定是当权者摄政王索菲亚,于是身为皇帝的李君华授意裴元器联络索菲亚,暗示她彼得是个威胁,除掉他之后,沙皇就剩下了傻子伊凡,她摄政王的地位就会更稳固,有一天傻子伊凡死了,帝国可以支持她成为女沙皇。

可是索菲亚拒绝了这个提议,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就是索菲亚非常轻视彼得,认为彼得根本就不是什么威胁。她选择放逐彼得到乡下,为了让他玩物丧志,安排了五十个爱玩的男孩当他的小伙伴,但她却不知道,这五十个人成为了彼得的少年军,而彼得提出要真枪真炮来训练的时候,索菲亚也是一应供给,还觉得,如果彼得玩这些危险的玩具,自己玩死了,岂不是更好。

而第二个重要原因是索菲亚不相信帝国方面的诚意,她认为这是帝国的阴谋,更相信这是裴元器本人的阴谋。

因为索菲亚成为摄政王后,彼得所属的纳雷什家族依旧在朝堂具有能量,而这个家族虽然还称不上新贵族,但一直致力于发展工商业,尤其是和帝国来往密切,纳雷什家族更是一手促成了帝国方面协办沙俄海关的事。而索菲亚所在的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就是正统的沙俄旧贵族了,因为农奴、土地和哥萨克等问题,与帝国关系一向不怎么样。

索菲亚明显想多了,她认为这就是个阴谋,既是针对自己,也是针对沙俄,如果自己暗杀了第二沙皇彼得,帝国就会立刻揭发,让自己失去权位,扶持一个更懦弱的人执掌沙俄。

所以,索菲亚并未去做,她不仅不做,还阻止别人去做。其实在她成为摄政王后,射击军首领立刻和她发展成情人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射击军对索菲亚产生了不信任感,因为大家都知道,摄政王地位是不稳固的,索菲亚要真的想和射击军结盟,就应该直接成为女沙皇才对。射击军屡屡提议索菲亚政变,索菲亚都不同意,最终导致射击军中将领与其离心离德,在发现彼得年少有为后,纷纷投入他麾下。

在俄罗斯政变中,就是射击军中将领提前告知索菲亚的计划并且支持了彼得。

在确定索菲亚拒绝之后,安全局又自己策动的暗杀,但是三次暗杀都失败了,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狙击手干掉了‘彼得’,但最终消息确认,那只是一个彼得的玩伴。要知道,在彼得的少年军中,彼此的地位是绝对平等的,大家看能力担任将领,因此狙击手射杀的那个指挥官并非彼得,而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少年军。

三次暗杀都未成功,就在安全局准备第四次的时候,得到消息,索菲亚摄政王也意识到彼得的威胁,正在谋求成为沙皇,裴元器自然愿意支持,但结局却是莫斯科的政变,索菲亚杀人不成反被擒,彼得与纳雷什家族掌握了整个沙俄。

十七岁的彼得在政变之中展现出的魄力和军事才能终于让李君华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难缠的对手,他有些懊悔,但失败就是失败了,他原以为裕王会嘲笑自己,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但裕王什么都没有说,显然就是给自己留了面子。

两个小时之后,林君弘取来了密文,裕王阐述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依旧是与法国结盟,为帝国赚取地缘利益,计划写的很详细,而林君弘在其中发现了一句话,在他看来,这就是李君威对沙俄政变,彼得夺权的看法。

伟大的人可以改变国家,但只有合理的制度才能成就国家。

彼得就是李君威说的那个伟大的人,而后半句之中所谓合理制度就是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确定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彼得夺权和光荣革命发生在同一年,但历史证明,彼得确实改变了俄罗斯,但真正成就国家却是英国的新制度。而李君威手里的权力和资源不足以支撑他扼杀两个,在二选一的情况下,他选择了英国,而非沙俄。

虽然还是有些不甘心,但李君华与林君弘商议之后,最终给李君威下达了一个命令,让其来决定帝国对沙俄的外交策略,理由是申京距离西津太远。但南港距离西津同样遥远,但这从侧面反映了,李君华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希望让更明智的李君威来进行弥补。

在帝国二十七年的二月,李君威收到了来自申京的命令,但他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什么都做不了。

原因在于,这已经不是索菲亚刚刚掌权的时候了,早在三年前,索菲亚摄政时期,沙俄就加入了针对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成为了其中一员,并且发动了对奥斯曼的战争,但是与波兰一样,俄罗斯在与奥斯曼的军事行动之中屡屡失败,这也是索菲亚在国内失去威望的原因。

从古至今,俄罗斯的领袖未必要英明贤良,但一定要是一个强人,对外强硬可以,对内强硬也可以,否则位置都不安稳的。

因为沙俄加入了欧洲的同盟,这就意味着帝国不可能对其发动战争,因为帝国在欧陆战争之中的主要战略是,趁着欧洲主要国家争战,抢夺殖民地,占据更有利的地缘位置。神圣同盟与奥斯曼的战争,让帝国稳固了对西津和中亚的同时,同时拥有了开辟苏伊士运河、铁路的权限。而大同盟与法国的战争,帝国要争取的是美洲的利益。帝国只是想与法国结盟,而不是要与大同盟为敌,这个原则看起来有些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

而沙俄的情况也无需靠立刻发动战争来解决问题,虽然彼得在政变之中展现出了英明果决,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位雄主。彼得对政治不感兴趣,一切国务都交由皇太后和他的舅舅们来处置,而他则醉心于军队的改革和建设,至少现在看来,政变之后的沙俄并不是多了一个英明的君主,而只是多了一个有前途的将领而已。

而且,主政当地的裴元器对这次政变应对的非常得体,政变之后,很显然的是,帝国试图暗杀彼得沙皇的秘密已经曝光,但是沙俄没有公开化,一来他们也不想与帝国开战,二来没有证据。安全局虽然三次暗杀失败,但收尾做的很好,参与暗杀的实施者不是被处死就是调回国内。(因为彼得居住在莫斯科的外国角,参与者都是雇佣的外国人,这也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政变发生之前,是索菲亚摄政王企图杀死彼得,提前通知了裴元器,裴元器则立刻联系乌以风,以演习的名义在镇北城集结了理藩院和陆军的两万五千兵马,多是骑兵或者机动步兵,目的就是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干涉,可索菲亚失败的实在是太快了,射击军的倒戈让莫斯科政变很快结束,没有给帝国干涉的机会。

但裴元器并未解除戒备,反而要求进入二级战备状态,这意味着与俄罗斯接触的远疆区、北疆区要进行一定的战争动员,从各绥靖区的旗佐抽调精锐的骑兵,调遣到规定的位置,因此,短短一个半月内,理藩院的藩兵加上陆军就有了四万人的规模,而部分动员的军队都在各地集结,并未前往边境,而一旦需要,帝国可以在两个月内动员一支七万人的军队,半年后这个数字是十二万。

之所以做出强硬的姿态,裴元器就是要告诉俄罗斯,政变不能影响帝国在俄罗斯的利益,尤其是双方的商业往来、战争赔款和海关授权等。

俄罗斯也进行了战争准备,却是把面向奥斯曼的前线军队调遣回都城莫斯科,显然,俄罗斯人依旧记着裕王西征时帝**队的强横战斗力。之后双方进行了接触,掌权的纳雷什家族一贯与帝国友好,他们决定坚持友好的政策,对于帝国参与俄罗斯政变,甚至暗杀沙皇彼得的事,俄罗斯人闭口不谈。

而最新的消息是,莫斯科政变没有影响两国关系,唯一的遗憾就是彼得沙皇两次拒绝了帝国使者的求见,纵然在哥萨克等问题上,双方还有诸多分歧,但整体关系还算友好。裴元器甚至还亲自率领一个商团前往莫斯科,而彼得沙皇同样也派遣了一个五百多人的外交团队前往西津,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彼得沙皇就混在这个团队之中,潜伏在西津、苏伊士等地,对帝国的军事和经济进行了秘密考察。

也因为如此,李君威没有向兄长抱怨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而是谦虚的表示,他什么都不用做。

而李君威在南港休息了几个月,得到的好消息是高必成已经攻占了波托西及周围地区,并且建立了统治秩序,而刚刚抵达南港地区的帝国矿业公司的人员立刻陆地前往波托西,让国有企业接管银都是一开始就制定好的计划,而这家新成立的,隶属于帝国矿业公司的波托西矿业公司,则更像是一个东印度公司似的机构,拥有军队、行政机构,玻利维亚一带就是它们的专属地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