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六二 蒸汽铁甲舰

七海扬明 章六二 蒸汽铁甲舰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六二 蒸汽铁甲舰

里斯本外港的清晨。

海边的炮台上,负责守卫的中尉带着几个哨兵登上了瞭望台,走在楼梯上,就听到上面呼噜声如打雷,就连海浪声音都压不住。中尉上去,狠狠踹了踹两个值班人员的屁股,其中一个揉着屁股,嘟囔说道:“您又打我,我已经很努力了。”

说着,这个家伙解开腰带,掏出黑漆漆的那活,开始释放压力,这个哨兵是中尉的小舅子,总是可以放肆一些。

“你这个蠢蛋,竟然在这个时候睡觉,幸亏只是我来了。”中尉骂道。

那个哨兵说道:“姐夫,我不想干了,我听说新港口给了中国人,他们弄了很多工厂,我们去工厂做工吧,赚的比当兵多多了。”

“要是几个月前你这么想,我会支持你们。”中尉见其余人都意动的样子,于是当众说道:“现在最好不要了,等过几个月,港口建起来,中国商人协会就会找到我们,咱们这个炮台会兼顾灯塔,中国商人协会会给一些补贴,我们就能领双份的饷........。”

几个人听着,更是开心,忽然撒尿的那个家伙转身过来,一个横扫,呲了大家一身,每个人都骂了起来,却见他指着外面,嘴巴张大,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他喊道:“姐夫,姐夫,你看那是什么........。”

中尉看了一眼,立刻点了号炮,整个港口全都随着这声炮而紧张起来。

中午的时候,国王的侍臣来到了炮台,怒气冲冲的训诫一群人:“你们这群蠢蛋,不认识蒸汽船,还不认识上面的中国国旗吗,愚蠢的家伙,你们差点搞坏了国王的欢迎仪式,如果不是中国亲王为你们说话,你们可是要倒霉了。”

炮台引发的乱子,是因为值守的葡萄牙士兵发现了一支舰队直接冲向里斯本,而且其中还有两艘喷吐着黑烟,全身散发着金属光泽的舰船,正是帝国海军最新锐的蒸汽铁甲舰,前来加入远征舰队的铁壁级战舰,铁壁号、磐石号和一艘煤水补给船乘风号。这是来到欧洲大陆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也是第一艘铁甲舰,在里斯本引起了轩然大波,数万人涌向了港口,一探究竟,而李君威也大方的要求举办一次参观活动。

铁壁级战舰的诞生是帝国海军改革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是命运坎坷,而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发生在帝国二十一年的海军改革说起。

当时海军改革的主要原因就是海军旧有体制的战舰面临着主力舰无法远洋作战,远洋作战的舰艇打不过欧洲海军强国主力舰的窘境,而整个海军体制臃肿,官僚主义严重也是症结所在。

装备因素好说,海军很快就给出了战列舰级别、舰型简化,建造就有改造能力的重型巡航舰的改革计划,因为从帝国二十三年起,相继有致远级、美洲级重巡航舰下水,为帝国的美洲战略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军改革一开始,作为皇帝的李君华就提出了一个构想,那就是能否使用蒸汽动力,是否并且为海军战舰增加装甲,来提升作战能力。当然,李君华对海军不太了解,他的本意其实就是给战列舰增加装甲,显然重心问题导致这是不可能。

而海军装备处综合舰队需求和海军造船厂能力,给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以表示海军对皇帝的尊重,报告的结论就是现阶段做不到蒸汽动力和铁甲防御,请皇帝另行拨款,做前期研究,预计在帝国三十年就可以拥有皇帝设想的战舰。

海军的报告拿出了几条道理,主要是技术问题,其一就是动力方式,按照海军说法,虽然民船早在帝国十年起就逐渐采用了蒸汽动力,但都是明轮船,而非螺旋桨,明轮船就像水车一样的轮子挂在船只两侧,非常不安全,别说战列舰上的那实心炮弹,就是霰弹齐射就可以毁坏。而海军在帝国十四年就曾建造了一艘实验舰艇,装的就是明轮,为了安全,外包木壳,结果就是船体太宽,不能外海航行。

为了让皇帝相信,海军还举了一个例子,说太上皇举办的第二届蒸汽动力比赛上,使用同样动力的蒸汽船舶,明轮船跑到十一节,螺旋桨只能跑七节。

其二就是蒸汽动力效率很低,也有能让三千吨以上的主力舰用的大马力蒸汽机。当然,所有的理由,在后来看,都是在扯淡,海军根本不想发展蒸汽动力铁甲舰,在海军部的高层眼里,蒸汽动力就应该是一种辅助动力,加到主力舰上,可以不用拖船就可以自由出入港口,如此而已。海军当时对战斗力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火炮上。

大口径滑膛炮、前装线膛炮、后装线膛炮、圆盘引信开花弹、触发式引信开花弹,海军在火炮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目的就是为帝国战舰研究一种远距离的大威力火炮,方向就是使用触发引信的线膛炮,这样海军战舰就可以在四百米甚至更远的地方射击对方战舰,这个距离,欧洲战舰无法射穿帝国舰艇,开花弹威力大,可以很快解决对手,甚至火炮数量少的巡航舰也可以凭借这种火炮远距离收拾对方的战列舰。

在帝国二十一年的时候,后装线膛炮已经定型,只不过触发式开花弹没有研制成功,而且为了炮弹契合膛线,圆柱型炮弹后面用的是铜,而且容易炸膛,综合几种原因,没有给致远、美洲两型战舰使用。

有了海军部的报告,本来一切就结束了,皇帝提出了设想,海军论证不可行,也就这样了。但一个意外打破了这种和谐,帝国南洋海岸警备队警备司令齐昌杰的一份密奏让李君华意识到,并非是技术做不到,而是海军官僚主义在作祟。

帝国的海岸警备队分了北部、中央、南洋、印度洋和非洲五大战区,警备司令部分别设在海参崴、申京、马尼拉、槟城和开普敦,与军队受皇帝领导的军部指挥,帝国政府负担军费不同,海岸警卫队由地方政府提供部分资金,也受各地行政长官指挥,尤其是槟城、开普敦等特殊的城市。

但海岸警备队的装备一般由海军造船厂制造,也是军种之争的痼疾,比如陆军不允许理藩院军队拥有超过营级规模的步兵、海军限制陆军运兵船不许装备火炮等等。海军对海岸警备队的舰船的限制就是最多两根桅杆、十门火炮,这本没有什么,因为海岸警备队就是受各地指挥缉拿海盗和打击走私的,海盗和走私商人多用小船。

在帝国二十一年的时候,海岸警备队趁着海军改革的春风,提出要打造一批新型战舰。主要是海岸警备队现有的纵帆船和中小巡航舰不适应作战了,越来越多的走私船用三四百吨的飞剪船,动辄跑到十六节,海岸警备队追不上。而海盗,尤其是南洋地区的海盗,用的是桨帆船,遇到海岸警备队就钻群岛绕弯子,海岸警备队大船不够敏捷。

海岸警备队需要一种既快又敏捷的战舰,最终这种战舰被定义为机帆联合动力的巡航舰,其实早在帝国十八年开始,深受南洋海盗和走私船骚扰的南洋战区就提出了这种需求,那时要求的是有撞角的明轮船,反正海岸警备队面临的对手很弱,直接开足马力撞他丫的就行,不怕明轮受损。但是这种战舰动辄上千吨,海军根本就不同意。

现在海军刚告诉皇帝,蒸汽动力战舰不可行,海岸警备队就提出方案,为了避免打脸,海军就压了下来,理由还是老理由,由海军造船厂提出技术达不到,但与以前不同,这一次海军没有让报告递到内阁。这可是犯了忌讳,相当于地方政府隔绝了地方军队与申京的联系。而提出方案的南洋海岸警备司令齐昌杰对此很不满,而各方都不知道的是,这位中廷出身的官员既兼着安全局的差,也拥有直接向皇帝密奏的权力。

随着一份密奏直达御前,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政治上的事并没有压制住装备上的事,皇帝对海军出现了不信任,就蒸汽铁甲舰发布了三个命令,海军装备处再详细给一份报告,中廷出面邀请冶金、动力、船舶等各界专家给出意见,而南洋海岸警备队则另提供一份报告,证明可行性。

海军装备处还是老调重弹,科学界的意见是,技术上能做到但是未必实用可靠,海岸警备队却给出了完全不同态度,甚至还拿出了舰艇设计方案,直言蒸汽铁甲舰完全可以建造。

这型由南洋海岸警备队主导,槟城联合船厂、帝国南洋动力等诸多单位合作设计的战舰被命名为猎豹号,在阅读了报告之后,李君华直接下令,建造一型实验舰。

猎豹号使用了一艘未建造完的二十四炮木质巡航舰作为主要框架,这原本是葡萄牙果阿总督区订购六艘船一艘,后来因为安全环境趋好,变成了四艘,已经建造了百分之六十五的战舰被南洋海军造船厂拆解,四千银元卖给了槟城联合船厂这家民营船厂,原本要造成一艘远洋帆船的,现在临时用来改造为蒸汽铁甲舰。

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猎豹号就已经建造完毕,其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一千八百吨,舰长六十米,宽十点二米,最大吃水四米半。采用了一台成熟的水平往复式蒸汽机,拥有两座燃煤锅炉,输出功率有九百六十马力,单轴单螺旋桨推进,在仅仅使用蒸汽动力推进时,拥有十节速度,使用两根桅杆组成的风帆动力时,速度只有六节,机帆并用可以拥有十一节半的速度。

猎豹号拥有一百四十吨的载煤量,在八节巡航速度下拥有九百公里的续航能力,因为猎豹号只需要面对海盗和走私船,因为只装备了四十五毫米的锻铁装甲,且还有三十厘米后的木壳,可以可以防备九磅在一百米上的炮击。装甲从水下一米延伸到甲板上,而且在正前方还有五十五毫米后的装甲。

而在火力上,猎豹号原本射击的是十门二十四磅短重炮和部署在船头的六十八磅重炮,可以发射开花弹、霰弹和实心炮弹,而猎豹号还专门设计了撞角。只不过这艘舰艇的建造充斥着海军、海岸警备队,国营船厂与民营船厂之间的争斗,所以在下水试航完成之后立刻进行了改装,换装了六门九十磅酒瓶炮和一门六十八磅重炮。

无论是当初的报告还是超快完成的造船期,都无一不表示,这是一艘充斥着成熟技术的蒸汽铁甲战舰,事实也证明,如果海军主动发展类似战舰,可能在帝国十五年到十八年就可以拥有。

而一切的成熟技术都源于槟城联合船厂这家民营船厂。这家船厂是由几家小型造船厂联合起来的,包括了为海军建造蒸汽拖船的船厂、建造巡航舰的船厂和两家拥有制造飞剪船的船厂。

槟城联合船厂有两种拳头产品,一是大型、超大型飞剪船,二是蒸汽动力船只,进入帝国二十年后,已经是帝国最先进的造船厂,尤其是蒸汽动力船舶方面,联合船厂天下第一。

在没有官方直接投资的情况下,槟城联合船厂取得如此成就,最大的原因就是找到了市场需求。其蒸汽动力船只从制造蒸汽拖船,渐渐演变成了蒸汽明轮货船、客船,从内河航运逐渐扩展到远海运输。而联合船厂最大的两个客户之一,鸿基矿业,是联合船厂蒸汽动力船舶腾飞的关键。

帝国十九年,随着帝国介入,安南与广南之间持续几十年的战争结束,北面的安南国也由郑根继位,大规模对外开放,引入帝国资本,其中很大一个项目就是与两广商人一起大规模扩建鸿基煤矿,这座位于沿海的煤矿在社团时代就开始大规模挖掘,满足琼州铁厂的煤炭使用,而随着帝国蒸汽动力普及,对煤炭需求量跃升。

帝国海内各省还好说,京津、辽宁、朝鲜半岛都出产煤矿,日本煤炭也大行其道,南洋地区却缺乏高品质的煤矿,鸿基煤矿靠海,品质很高,因此得到了帝国的支持,可以采用帝国一切先进技术,很快就成为了年产超过四十万吨的超大型煤矿,如此产量自然需要大吨位的运输载具。大吨位飞剪船成为了煤炭远距离运输的最好载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