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一零三 沙皇

七海扬明 章一零三 沙皇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一零三 沙皇

李君威与裴元器不知道的是,他们在讨论彼得沙皇的时候,这个已经化名李乌拉的家伙正站在欢迎的人群之中看着裕王的座驾。而此时的彼得脸色通红,显然是喝了不少酒,这些酒全都是道别的酒。

彼得已经决定结束在帝国的游历,返回莫斯科,如果不是听闻裕王会在今日抵达,彼得三天前就启程了。这位年轻的沙皇想要看一看,叱咤风云的中国亲王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而今天他看到了,却是感觉那么的平平无奇。

“你能有今日成就,我未必不可。”彼得暗暗下定了决心。

当李君威和裴元器的车驾离开码头的时候,忽然传来一声爆炸声,让码头区混乱成一团,侍卫们一边扈从裕王前往行政官署,一边缉拿袭击者,仅仅一个小时,就有了成效。

一个巨大的爆米花机摆在了李君威的面前,刚刚的爆鸣声并未让他多么惊慌,倒是感觉职责所系的裴元器吓出了一身冷汗,生怕李君威在自己的治下出什么大问题。

“王爷,裴大人,就是这玩意发出的爆炸,不是有人袭击王驾。”西津治安总长站在侍卫长旁边,在得到允准之后,主动介绍说道。

裴元器冷冷的看了治安总长一眼,怒道:“就这么一个破玩意,查清楚了也就是了,何必再拿来惹人心烦。”

李君威倒是不在乎,发现这爆米花机还好用,于是摆弄起来,而治安总长也说道:“这物件平平无奇,但卑职仔细查察之后,发现了不一般。”

“这上面还有名字,李乌拉,很奇怪的名字。”李君威发现铁铸的爆米花机上有一个名字,笑着说道。

治安总在立刻附和:“殿下圣明,一语中的,正是这名字不一般。卑职的手下以这名字为线索,很快找到了关于李乌拉的消息,这人在进入帝国不下四年了,在属民局那里备案良好,先后在泽连科的建筑公司、西津风华造船厂、第一机械厂工作,履历清白,但是........。”

“一个寻常的外籍劳工,有什么但是,速速说来。”裴元器见他欲言又止,很是不高兴。

治安总长立刻说道:“是.........在王爷刚到时,裴大人命我们查一个身材高大的斯拉夫族裔,而这个李乌拉就是这么个人,身高近两米,年纪二十岁左右,很是健谈,自称是波兰的落寞贵族,但接触过他的人发现,这个人的俄语比波兰语说的还要好,而且此人平日里仗义疏财,不像是那些爱攒钱的外籍劳工........。”

李君威听的眼睛都瞪大了,直接问道:“人抓到了没有!”

“没有!今天早上这李乌拉还与船厂的几个匠人一起喝酒,说是诀别酒,自此就没有了踪影。”治安总长低声说道。

“封锁边界,立刻去查!”裴元器立刻命令道。

但是李君威对此并不报以希望,加入李乌拉就是彼得的话,那么他敢于在自己来到西津的时候故意放炮惊扰,就一定有了撤退的计划,而帝国与沙俄边境线如此漫长,特别是那条长长的顿河,游过去就是沙俄的土地,还是民情复杂的哥萨克领地,想要逃走实在是太简单了。

“抓到就罢了,抓不到就算了。得之我幸运,失之我命。或许正如元器你所说,一个封建帝王,能干出什么翻天覆地的事呢?”李君威无奈的摇头,感觉一切实在是太过于凑巧了。

而这个时候,彼得已经越过的顿河,坐在了一辆四轮马车上,钢制的轮毂上加了履带板子,以适应秋季南俄罗斯大草原的泥泞,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彼得打开窗户,对窗外的骑士说道:“亲爱的缅息科夫,你也进来避雨吧,天气实在是不怎么好。”

而缅息科夫却露出了一脸的狐疑,彼得呵呵一笑,才忘记自己已经习惯说中国话,而这位从莫斯科前来接驾的好友不懂中国话,他又用俄语重复了一遍,缅息科夫是当年彼得在少年军的好友,也没有做作,立刻进入了车厢,甩掉了身上的雨水。

当缅息科夫看向彼得的时候,他正拿着一本《舰船杂志》在看,是在西津买的最新版,而另外一只手摇动着一具小型的爆米花机,保持着均匀加热。

“陛下,我听说这种东西如果操作不当,会发生爆炸,很危险的。”缅息科夫提醒说道。

“不会,我已经习惯了。这本杂志,我每看两页,里面的温度就正正好。”彼得解释说道,爆米花是他在帝国最大的爱好,即便是离开,他也难以割舍。

很快,彼得看完了两页的杂志,然后砰的一声,弄出了热腾腾的爆米花给好友分享,当他准备再弄一炉子的时候,却发现随身携带的玉米已经用光了。去打开另外一个袋子,露出了里面的土豆,缅息科夫说道:“陛下,这种东西应该不行,爆米花机是谷物放大器,而土豆不是谷物。”

彼得闻言,想起了自己曾经做过的傻事,一开始他看到爆米花机,简直惊为天人,真的以为这就是食品放大器,任何吃的东西放进去,都可以扩大五倍十倍,他不止一次的把土豆放进去,结果没有任何效果,一直到后来他真正了解了爆米花机的原理,才是放弃了曾经懵懂的想法。

“我当然知道。”

“那您为什么还要带这些土豆呢?”

“这是西津农学院专门为本地培养的土豆种,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我们脚下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土豆,这是一种耕作简单但是产量很高的作物,我要在全俄推广,还有玉米和地瓜,我真的很希望我们的后人会叫我地瓜彼得、土豆大帝、玉米晓夫........。”彼得说道。

但是缅息科夫在彼得的眼睛里看到了却是迷茫,而不是对未来的憧憬,而这种表情、眼神是他极为陌生的。

缅息科夫与彼得在少年军里一起长大,他还记得彼得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每当在莫斯科的侨民区获得什么新鲜玩意,他总是会说一些大话,比如得到一杆精良的燧发手枪,他会告诉少年军,将来要给每个人配属一把,得到一门火炮模型,他说将来要造一千门,要被人叫做火炮沙皇!看到座钟,也会高呼将来要给每一个俄罗斯家庭送一个,改变俄罗斯人自由散漫、稀里糊涂的性格,今天,他嘴里依旧说着熟悉的大话,但眼神却是完全不同。

“陛下,您怎么了,发生了什么吗?”

“我有些迷茫了。”彼得说道。

缅息科夫问:“为什么迷茫?”

彼得说道:“亲爱的缅息科夫,少年时代我们接触过很多的外国人,德意志、荷兰、瑞典,他们会带来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打开我们的视野,勾起咱们的好奇心,但是在帝国境内,完全不同,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稀奇古怪的东西应接不暇,遇到什么都不会令人惊讶。很多东西我们可以造出来,但是有些东西,我怀疑我们根本制造不出来。比如这本杂志上的船只,尤其是那些喷吐着黑烟的蒸汽动力船,已经不是能工巧匠就能解决的了。

这需要一个产业,设计几十上百种部门,需要成千上万的人配合。”

“俄罗斯不缺人。”缅息科夫说道。

“成千上万的人不是普通人,是受过教育的人,有些必须是高等教育,大部分也是专业教育。根本不是普通的农奴,事实上,那些人能做的事,一千个一万个农奴也解决不了,数量是解决不了质量的。”彼得黯然说道。

缅息科夫长年在莫斯科,对于彼得亲眼看到、体会到的东西并不了解,更是做不到感同身受,他说道:“我们可以引进您说的那些人才,就像我们少年时代一样,大不了多出一些钱,还可以给他们贵族身份和庄园,总会有人来的。”

“做不到了,亲爱的伙伴。我们想要造枪,可以引进几个技艺娴熟的德意志枪匠,让他们教会一些俄罗斯人,然后问题解决了。但是要造铁甲舰,我们就要引进一千个一万个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中国有着严密的管制措施,不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与空间的。”彼得说道。

缅息科夫说:“那就换个国家,比如荷兰、英国,根据我的经验,这些国家,有钱就能办到。”

“可惜很多东西,是他们也没有掌握的。只有中国有.........,所以我很迷茫。中国有句话叫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就是你的床边不许有其他有威胁人的存在。国家之间也是如此,我们是中国的陆地邻国,他们绝对不能接受沙俄的崛起。”彼得捏着额角,给出了一个并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接受的结论。

缅息科夫却说道:“您说的没错,可是反过来说,中国也是其他欧洲国家的威胁,而为了应对来自东方的挑战,欧洲强国会支持我们崛起,把我们当成抵挡中国人的篱笆,既然是篱笆,就要足够强韧才行,而我认为,在您的领导下,我们可以完全把篱笆变成砖墙乃至城堡,不是吗?”

彼得眼前一亮,感觉缅息科夫说的很有道理,欧洲国家绝对不是看着俄罗斯倒下的,这样他们就要直接面对来自东方的陆地挑战,这样的挑战在过去两千年的历史中发生了很多次,对于欧洲来说,那是过于悲惨的经历,尤其是蒙古人的那一次,给大半个欧洲带来了毁灭。

缅息科夫继续说道:“我没有您游历中国的经历,但是我也接触过不少的中国人,感觉这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信仰,他们过于物质和现实,尤其是那些商人,而我听说,这个国家之中商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我想这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

至于您说的技术问题,我认为也没有必要担心,您说的那些技术那些产业,请问中国人拥有了多久呢?二十年还是三十年呢?而您年纪轻轻,总归可以为俄罗斯争取到相同的东西,只不过这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您更多的耐心,而您一向拥有这个可贵的品质。”

“说的很好,缅息科夫,我竟然忘记了,他们拥有那些无人企及的神迹也不过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而且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争取,最终我们可以完全成功。”彼得眼睛里恢复了神采,他发现智慧这种东西,对于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身为君王,要把拥有智慧的人放在身边,并且合理的使用。

而缅息科夫也很欣慰如此,他一直坚定的支持沙皇,希望他能为俄罗斯带来改变。

“国内现在的形势怎么样?”彼得收起了他的个人爱好,问道。

“很好,也很不好。”缅息科夫给出了很复杂的答案,他解释说道:“我说很好,是因为俄国现在很稳定,是几十年来少有的,而且国内经济发展很快,财政税收也很健康,军队也得到了小规模的扩张。虽然十年前的战争让我们损失了西伯利亚和南俄的大片土地,但如果不计较疆域得失的话,我认为这是俄国最强大的时候。以往我们只能出口粮食和木材,现在国内的煤铁矿藏也被开采出口.......。

而我说不好,是因为这些都是您所不能满足的,我想您肯定希望俄国像中国的西津那样,充斥着嘈杂但是繁荣的商业街道、脏乱但是代表力量的造船厂,但这却是俄国现在没有的,短期内也很难有的。对于您这样一位志向远大的人来说,肯定难以接受,您回到莫斯科,肯定会觉得很不好,那种感觉就好像您掌握实权之后,回到我们曾经居住过的皇村一样,虽然仍旧充斥着热爱,却更多的是不满。”缅息科夫认真解释说道。

彼得重重点头,越远离西津,远离帝国,他的内心越是狂躁,那是一种名为野心的东西在苏醒,而在过去,他压制这种东西已经太久太久了,就像弹簧一样,压的越狠,反弹就越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