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一四六 民间

七海扬明 章一四六 民间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一四六 民间

李君威认为林君弘的计划是不错的,厄齐尔与他联络的书信之中也多次提到这件事,他一手建立的政权,体制内已经充斥了**,越来越多享乐倾向,他虽然严于律己,虽然重拳出击,但都是屡禁不绝。

实际上,这一点在帝国之中也是如此,区别在于,帝国的官僚体制是建立在一整套的制度上。而藏地的第巴政权,更多的是源于厄齐尔的个人威权。

“与厄齐尔联络的事,是理藩院出面还是中廷出面?”李君华看向李君威。

李君威想了想,说道:“现在是冬季,冬季入藏很危险啊。”

“所以我不会让你去的。”李君华呵呵一笑。

“对任何人来说都很危险。”李君威回应道。

“反正也不急,等过了年化了冻,安排一个使团前往。你如果有什么好的人选,可以推荐一下。”李君华并未当场作出决定,他喜欢给予自己的弟弟更多的信任,并非因为兄弟之情,也不是因为盲目,而是因为这个弟弟从未让他失望过。

“呜呜......。”

一辆火车响起进站的汽笛,全新的火车头拉着十几节车厢,哼哧哼哧的开进了申京西站,然后缓缓停下来。

这是一列从江宁城开来的客运列车,进站之后,车厢里下来了上千人,也就是在帝国最繁华的区域,才有如此规模的客运人流。

一个青年站在头等车厢旅客专门使用的贵宾通道,认认真真的辨认出来的旅客,等到最后一个人都出来了,也没有看到他要接的人,登时有些着急起来。

“徐先生,不如咱们进去找找吧,或许那位孙先生在车厢里睡着了呢。”一旁的车夫说道。

车夫陪着徐姓青年进了车站,找遍了头等车厢,也没有发现他要迎接的孙先生,于是连忙问头等舱的乘务人员,乘务人员查了一下旅客名单,却是有一位名叫孙为公的旅客,徐姓青年说:“他从江宁那边来,我只是知道他今日到,不知他穿着如何,对了,对了,他很白,非常白,而且很高,要有一米八高......。”

“哦,我见过您说的那位先生,他很有礼貌,撞到了我,还会跟我说对不起。”一个正在打扫卫生的小姑娘忽然插嘴说道。

“那你见他下车了吗?”徐姓青年立刻问道。

小姑娘笑了笑说:“我肯定见不到他下车。是这样的,在江宁上车之后,那位有礼貌的先生要了报纸和一杯水,但是.......但是有一个小孩子哭闹,所以报纸都被他的母亲要去折纸鹤了。那位先生没有报纸,就说了一句旅途定然无趣,就去了后面的车厢,苏州站、常州站的时候,都没有看到他回来。我还以为他已经下车了。”

一开始接待徐姓青年的那位乘务人员立刻道歉:“很抱歉先生,我没有帮您找到那位先生。”

徐姓青年却哈哈一笑说道:“不用道歉,我已经知道他去哪里了。”

说罢,徐姓青年带上车夫离开了头等舱,然后一节一节的找,终于在最乱的二等舱里,他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孙为公。

这个家伙坐在一节车厢最后面,盘腿坐在地上,他的面前坐着两个汉子,三人围着的是一团花生壳和两瓶酒。孙为公却没有吃喝,而是听着那个汉子唾沫横飞的讲述着他年轻时候捕鲸的经历,孙为公拿着钢笔,在小笔记本上记着。

“嘿,孙兄,孙兄,你到站了。”徐姓青年上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孙为公抬头一看,惊讶道:“恩利,你怎么来了。”

“我是来接你下车的。”徐恩利解释时候。

“可是这故事还没有听完呢,我们下一站下吧。”孙为公说道。

徐恩利知道好友的脾气,立刻对马夫说道:“你下车吧,驾车去申京东站等我们。”

孙为公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记者,虽然年轻,但是在申京文化圈子里非常有名,原因就在于,这个家伙胆大细心不怕死。

十九岁还未从帝国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时候,这个家伙就伪装成会计潜入了申京某个蜂窝煤厂,解救了十几个被奴役的智障工人。结果这个工厂是某个议院某个议员的产业,孙为公差点被打死。

虽然犯罪者被惩治,被奴役的人得到解救,但孙为公却因为那件事耽误了学业,又因为得罪了权贵,因此不被允许毕业。

但是他的事情被司法部苏日安过问,最终为皇帝所知,孙为公不仅得到了皇帝的接见,还被称赞为本朝最有良心的记者。

孙为公这次去江宁,是进入百王府街采访。

江宁百王府解是民间的称呼,帝国建立之后,优待了前朝的勋贵,大部分勋贵在江宁得到了李明勋御赐的府邸,可以按照旧爵位得到待遇,但并不能继承下去。同时也失去了离开江宁城的自由。

而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勋贵大多已经故去,他们的后裔却仍然不被允许离开江宁,孙为公就是去了解这件事的。只不过工作进行了一半,就接到了不归奴告御状的消息,因此草草结束,乘火车回来。

徐恩利是孙为公的同学兼好友,只不过徐恩利与孙为公不同,他出身富贵之家。徐家在朱明一朝就开办书局,在帝国建立后,更是筹办了报社,在传媒界也是响当当的家族。

三十二岁的徐恩利已经进入了家族的公司工作,这一次主动来接孙为公,既有正事也有私事。

二人在东站下了车,在火车站旁的饭馆请了两个老水手吃了一顿饺子,听完了捕鲸船的故事,孙为公才真正回过神来。

“你说说,我给你安排了接风宴,你非得在这里吃水饺,真是的。”徐恩利很是不高兴,因为他早就受父辈们的差遣,准备介绍孙为公给几个朋友认识,顺便共同谋划一件事。

孙为公知道自己的老朋友为什么这么积极,并非因为两个人大半年没见了,而是因为孙为公现在身份的转变。

现如今,不归奴案在帝国境内已经闹的非常大了,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着这个案子。各方势力也都掺和其中,绝大部分都想把这件事闹大,然后不仅要处置外藩,还要把火蔓延开来,内藩、元老院全都收拾了才好。

因此,虽然李君华已经让苏日安专办此案,但是各方也积极插手,苏日安顺应民意,先是为不归奴代表们安排了独立的法务团队提供法律支持,最重要一点就是将其从诏狱之中提调出来,安置到了申京第一监狱之中,一起进入的,还有察哈尔王阿布奈。

而苏日安也保证,一定维护公众的知情权。所以不归奴代表们,除了可以见到律师,还可以拥有一个独立发言人,为其代言。

孙为公曾经在京畿工作四年,接触过不归奴团体,也认识巴格尔,二人曾经一起合作过。所以在被允许拥有发言人后,巴格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孙为公。

徐恩利的报社自然闻风而动,希望可以借助孙为公的关系,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恩利,我知道你要带我去见谁,但是我不能见。这是为了公平公正。”孙为公毫不客气的说道。

徐恩利对于孙为公冷漠的态度并不惊讶,因为他的这个朋友一直都是如此。徐恩利索性公开说道:“孙兄,那你愿意借助我们《松江早报》发布第一手的消息吗?”

孙为公则是反问:“那你们能答应一字不改吗?”

帝国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传媒,管制的一向很严格,早在李君华登基之初,就通过了《著作权法案》后来这份法案又经过了两次修改。确定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各大传媒里的内容,创造者与发布者享有共同的著作权,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也是相当的,且都必须实名制工作。

也就是说,孙为公如果在《松江早报》发布了内容,他与松江早报都要为其负责。

正是因为这种共同承担责任,所以帝国境内的报纸等刊物的自我审查很严格,像是那种独立的撰稿人,很难得到发表的机会,尤其是讨论政治。他们发表了不被允许的内容,可以拍拍屁股跑掉,但是报社的编辑和老板可都跑不掉。

一般来说,报社约来的稿件,都会被严格审核,编辑们会进行一些修改,尤其是政论方面的。

“不能答应。”徐恩利说道。

孙为公笑了笑:“还是呀,如果不能答应这一点,什么接风宴之类的,我还是不要去了。恩利,你了解我的,我这个人不太会做人,到时候闹起来,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这次不归奴案的规模不小,你如此打扮前来接我,不用说,宴席上肯定有不少长辈,真合作不到一块去,你真的会里外不是人的。”

徐恩利摆摆手:“接风宴的事,咱不提了,就说不归奴案吧。孙兄,你我相知多年,相互之间都有了解。你也知道,我不是那种借题发挥的人,我是个商人,却还是有底线的,我确实是想借机扩大我们《松江早报》的市场占有率,但还是会有原则的报道事实。

你让我一字不改的报道你的内容,我做不到。因为我知道,你孙为公就是个刺头,同样一个事实,完全可以用更委婉的语言表达出来,可是你故意写的夹枪带棒的,这是你的个性,因此一字不改是不行的。不然,安全局和行政总院新闻审查署的人都会上门,就会变成发表前审核,到时候还怎么能算一手消息呢?”

孙为公不为所动,如果徐恩利不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两个人也不会到现在还维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但孙为公工作了十几年,他知道徐恩利再有原则,也是一个商人,商人本身就是软弱,擅长妥协与变卦。这根本不是语言风格的问题,他不希望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被避重就轻。

徐恩利拉着孙为公上了马车,继续劝说:“我知道,你不想和我合作,因为你现在是不归奴的发言人。有大把的传媒渠道等着公开你的内容,而且按照帝国新闻法,作为发言人,你发表的内容不能被故意曲解,也不能随意删减。

但是我更清楚,你不只是想当一个传声筒,你为不归奴这个案子在北方呆了四年,你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想法,这些你总是要有渠道去发表的。”

“所以我会问你能不能一字不改的发表我的东西呀,你做不到,会有人做到。”孙为公说。

徐恩利说:“没有人能做到,所有的报社都是如此。我告诉你,不归奴这个案子很大,谁很深,你把握不住。你交给我,我能把握住。”

“你是在讲笑话吗?”孙为公反问。

徐恩利说:“我爷爷,我父亲,都是干这一行的,你也知道,我堂姐嫁到了裕王府,我堂弟在元老院那边工作。这件事的利害关系我就这么跟你说,如果你今天不能答应我,那不归奴这个案子我就一点也不参与了。”

“有这么厉害?”孙为公却是没有想到徐恩利是这个态度。

徐恩利很认真的点头,孙为公犹豫之后,依旧摇摇头,不想在这一棵树上吊死。

“我不要求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写,不会随意更改你的文章。我就一样,咱们共同创作如何,反正责任是共同承担的。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在这种问题上,太平和与太犀利都是不对的。”徐恩利继续劝说。

孙为公想了想,说:“好,我考虑一下。”

徐恩利知道他还是要接触其他传媒的,立刻说道:“当然要考虑,我不强迫你。但是我还是要借机表达充足我的诚意。”

“怎么,这么着急就谈钱?”

“你在乎钱吗?”徐恩利有些恼怒。

孙为公心想,他的脾气,这位同学是了解的,于是说:“那你要谈什么诚意。”

“我堂姐送给我一个消息,过了年,帝国要组织一支规模不小的使团去藏地,既有官方也有民间,你不是一直对那里好奇吗,我可以在里面给你求一个位置。有一点可以保证,你可以见到那个厄齐尔第巴,做一次专访,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