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一四八 秘密组织

七海扬明 章一四八 秘密组织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一四八 秘密组织

李昭瑢虽然是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但这件事已经属于安全局的秘密差遣,那么安全局会派人秘密保护,在明面上也会有禁卫随行。而他能出现在孙为公的身边,就能给孙为公提供多一分保护。

李君威则是问道:“其实我对让昭瑢担任联络官这件事是持谨慎态度的,这个时候,在孙为公身边呆着,会很危险。”

“这是那个孩子自己的选择,他确实很崇拜孙为公。而且,他也希望做些什么。”林君弘则是说道。

李昭瑢在帝国皇室的地位很特殊,首先他是李君度的孩子,仅仅这一点,就注定了他与皇子、裕王一脉的孩子不同,得不到相同的待遇。并非是皇帝因为他的父亲有意针对,实际上不仅没有,皇帝还总是多给予李昭瑢一些关心。但围绕在皇帝周围的那些人可不会有这等做派。

其次,李昭瑢的母亲是迪丽古丽。这个有野心的女人在丈夫李君度身边的时候,在后宫掀起了很多的腥风血雨,而到了申京之后,却完全没有了施展的空间。皇室之中的长辈不知道她做过什么,但无论是太上皇李明勋还是裕王李君威都曾经半公开的对自己的女眷说过,与这个女人保持距离。

所以在尝试过几次未果后,迪丽古丽封闭了自我,沉浸于宗教的自我约束之中。而李昭瑢的教育也是多由皇后过问完成的。

也因为李昭瑢的母亲是迪丽古丽,他的身上流着外族的血,这一点在平时不重要,但关键时候是否会被人拿出来针对还未可知,而这也是完全无法改变的。

虽然有这么多不利因素,但李昭瑢还是在申京健康的长大,他自小没有表现的太聪明,但也不笨,这个孩子心地善良,与兄弟、同学和朋友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而且李昭瑢很有上进心,但是这种上进心并不是政治上的野心,而是想要有所作为。只不过,因为英王爵位和宗室子弟的关系,他可选择的范围终究还是太小。

幸运的是,李昭瑢还是一个少年郎,还未到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候。

李君威点点头,却还是说道:“不管怎么说,还是把其中利害关系和这个孩子说清楚吧。”

申京之南。

一片茂密的树林之后,坐落着一座恬静而又安静的建筑,来到这里,好像来到了法国的凡尔赛宫。

这片建筑群是由石质的主楼和几栋用长廊连接成的辅楼组成,整个建筑都以巨石构成,辅助以石膏浮雕、精美的垂花、繁花一样的瓷砖。西洋式的建筑在申京并不少见,一众的欧洲驻帝国大使馆就是如此,但在城区之外,却很少有如此奢华且规模巨大的西洋建筑群。

清晨,还没有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泛起的鱼肚白已经让天穹明亮,再往南就是大海,波涛折射出更多的光彩,让附近的景色光怪陆离。

一向幽静的后门,今日却是来了很多的马车,这些马车从各个方向聚集,慢条斯理的进入后门,停在了专属停车位上,每辆车都有一名黑衣车夫驾驶,每辆车也都只会下来一个人,进来的人都会有一名执事之人引领,进入主楼。

这里有一张长长的餐桌,典型的洋人做派,所有马车上下来的人都会在这里吃饭,相互之间并不说话,其中不少人还用罩袍盖住脑袋,似乎在掩盖自己的身份。

吃完饭后,沿着墙壁上的旋梯上了楼,各人都坐在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上,一共十七个位置,此次来了十三个人,他们的年龄跨度在三十岁到七十岁之间,而主位上坐着一位六十多岁,一脸威严的老人,他半白的头发梳的一丝不苟。

这是一个神秘的组织,组织外的人都不知道,但组织内的十几个人都自称学院派。这里的人大部分是相互熟知的,在五年前,他们有一个半公开的组织,叫做崤山会。那时候,组织里有上百人,可谓群英荟萃,与现在的一样,他们都来自各行各业,有议院里的成员,有帝国的富豪,也有知名的学者。崤山会曾经拥有操控议院表决的能量。

但是五年前,皇帝李君华强推了《反垄断法案》,让这群人内斗起来,崤山会分崩离析,核心成员转入了地下。

“结束对孙为公的一切行动吧,那个在他身边担任助理的少年人是英王殿下。如果普通的刺杀案变成了刺驾案,性质就变了。”主事的老人语气平淡,却不可置疑的说道。

但是,这里的每个人都出身不俗,能量不小,所以总还是有人质疑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反问:“能怎么着,只要留那个小王爷一条命就可以了。我们又不针对皇室,我们只杀孙为公,绝对不能让他给巴格尔挣出民意来。院长,难道你担心那孩子远在次大陆的父亲吗?”

“我不担心那位皇帝,我担心的是裕王,他在国内,我们做事必须稳妥谨慎。”

“是吗,他很难缠吗,我倒是不觉得,他在国外可以肆意妄为,但是在国内,也要遵守规矩。”年轻人说。

“规矩是有边界的,我不知道裕王的边界在哪里。我可不希望在场的诸位用生命试探出来。”院长看向众人。

“同意。”

“同意。”

在场的更多是年迈者,他们更为保守。

年轻人问;“那么,我们要有所行动,不归奴案已经催化到了要结果的地步,总不能失去对局势的控制吧。”

不归奴案闹到现在这个地步,阿布奈的死活没有人在乎了,而巴格尔、纳亚这些人的生死也影响不大。关键是如何处置外藩,是否会牵连更多。

院长平淡说道:“局势本就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这个国家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我们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影响他的决断。目前来看,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激起了国民对外藩的不满,对整个特权阶层的不满。但我们也失败了,依旧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

“态势大家都清楚,院长,请说办法,我想这才是你召集我们前来的目的。”年轻人提醒。

院长说:“我已经安排了一个人前去试探。”

说着,院长拿出一份文件,挨个传阅开来,几个人看到那个名字,都是惊呼:“您竟然能调动他。”

“不是调动是利用,这要牺牲很多。”院长说道。

文件里不只有名字,还有方案,短短几分钟,重新回到了院长手中,他又仔细收好了。

这个时候,一阵阵钟鸣声响起,前面的传来了嬉闹的声音,窗外,一群群学生捧着书进入了教学楼。

而院长又拿出了几个议题,发动了几场表决,其中大部分是关于这个月底议院要推出的法案和修订案,他们要时先达成一致。

但即便说完这几件事,这里的人仍然对不归奴案最有兴趣,那个年轻人说:“院长,您究竟对取缔结社禁令有没有把握。”

“没有。”

“取消理藩院,政出一门呢?”另一个人问。

“依旧没有把握。”院长的回答也是如此。

院长说:“我们不能好高骛远,我认为取缔理藩院很难,但是把理藩院变成我们却更容易一些。只有把皇帝的鸡蛋集中到一个篮子里,他才会为了不打坏全部而分给我们更多。”

“等到那个时候,取缔结社禁令也是理所当然了,而我们也能像院长一样,光明正大的走出正门。”那个年轻人说道。

众人皆是点头,而院长也说:“趁着学生上课,散了。”

一群人匆匆离去,坐上马车,出了后门,消失在了各条林荫道中,而院长换了衣服,走出了主楼,恰逢学生们下课,每个人都向他打招呼。

这个老人步履轻快的来到学校大门前,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着四个大字:海滨学堂。

这是学堂创办有接近二十年的历史了,出资人和创始人中包含了帝国很多数得上的富豪家族,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拥有更高水准更专业素质的帝国新一代企业家。只不过,这座学堂并非向全国招生,而是采用邀请制,学生也不是普通的年轻人,他们被要求拥有一家合法的企业,超过八十人的员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富二代、官二代。

而这位刚刚主持完会议的老人拥有很多身份,曾经的帝国首富,曾经的议院资深议员,国务会议成员等等。

帝国三十二年的三月,皇宫。

一个年迈的老人坐在茶厅里喝着茶,看起来神情有些萎靡,李昭稷走进来,悄咪咪的打量着这个老人。

老人看李昭稷的年龄和打扮就知道他肯定是皇室子弟,于是立刻起身:“不知是哪位殿下,微臣失礼了。”

“我是李昭稷,你就是东江公李德灿李大人?”李昭稷问。

“原来是大皇子。”李德灿立刻就要下跪行礼。

“不用跪下了,你年纪大,不方便,再者,宫里现在也没有这种规矩。”李昭稷托着李德灿说。

李德灿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连连称赞李昭稷体恤,李昭稷说:“父皇还在开御前会议,估摸晚饭前不见你了。”

“那可有旨意,让微臣........。”李德灿小心问。

李昭稷说:“是皇爷爷那边有旨意,说让你过去一趟,晚饭也在那里用。”

“哎呀,是太上皇老人家要见微臣,惶恐,实在是惶恐。”李德灿脸上的汗更多了。

李德灿是朝鲜人,属于早年就追随李明勋,开疆拓土,立功不少。建国之后,李德灿担任了帝国第一任理藩院总裁,在任上功勋赫赫,在离任时,被封为东江公。这是一个外藩国公,虽然他本人在北京居住,但在朝鲜半岛上的江原绥靖区有一片领地,而其爵位名东江,则是来自帝国在朝鲜半岛上建的一个行省,即以平壤为核心的东江行省。

“微臣已经五年未曾得见太上皇天颜,不知他老人家身体可安泰否?”李德灿跟在李昭稷后面,问道。

李昭稷说道:“身体不错,就是偶尔会头疼。”

“这是为何?”

“爷爷一听人说国事,就头疼。”李昭稷半真半假的说。

而李德灿何其聪明,他知道这是李明勋的意思,见了太上皇,可别说正经事。

虽然李德灿此次前来所为的那件事很重要,如果能得到太上皇的首肯更是锦上添花,但他可没有胆量去触霉头。不过见一见太上皇也是好的,至少可以造势。

而在御前会议上,李昭睿则已经把李德灿此次来的消息告知了皇帝,具体消息是李德灿这几日下榻国宾馆时,安全局的人伪装成服务人员,看到了他的一些信件。

“李德灿实际上代表着很多外藩贵族,其中他与满洲几个郡王书信来往比较多........。”

在外藩贵族里,满洲一直是很老实顺从的,但这不代表他们会任人宰割,而这次与李德灿商议之后,让这位老功臣出面,其实就一件事,希望皇帝能仿忠王李柏之旧例,解决不归奴案,这也是外藩贵族们的大让步。

忠王李柏就是原来的朝鲜王李氏,当年朝鲜三分,李柏是满清扶持的朝鲜王,而帝国定鼎中原之后,立刻出兵朝鲜,表面上是平叛,实际是吞并。

当时其他两个政权都是帝国曾经的抗清盟友,对他们下手有损信誉,所以帝国支持了李柏。

让李柏免罪,封为忠王,为外藩之首,换取李柏以朝鲜王身份归附帝国。李柏此后以忠王身份居于京城,没有领地,但李明勋特许以东江行省赋税的十分之一作为李柏的俸禄。

只不过,李柏无嗣而死,理藩院虽然拣选了其一个侄子继承,但王位却是已经丢失,由亲王降为了郡王。自此也就丢了第一外藩的身份,让给了察哈尔王阿布奈。

而李柏的这次特事特办成为了风雨飘摇的外藩所追求的结局,可以放弃领地和领民,但是希望帝国给予更多的实利补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