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二四九 法国只能失败

七海扬明 章二四九 法国只能失败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二四九 法国只能失败

整个帝国三十九年,李君威都是在申京渡过的,所有痛失亲人的李家人团聚在一起,这也算是一种安慰。这一年,李君威过的并不如意,不仅是因为伤心,更因为国内政治让他主导的欧陆战略落空。

帝国三十九年,九月十四日,一场弹劾案在帝国元老院与议院组成的国务大会进行投票。是有十二名议院代表弹劾首相陈平在‘西班牙贷款案’中是否存在过失和违反帝国法律的情况。

而所谓西班牙贷款案就是李君威在休达授权以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海关收入为抵押,向西班牙贷款一千五百万的事情,这件事是李君威在前面做,但一应手续却是首相陈平办理的,而两院也从未发生过弹劾帝国皇室的情况,因此到金融委员会接受质询的也就变成了首相陈平。

一应质询答辩进行的非常顺利,而九月十四日的投票之中,除了有十几票弃权,其余元老和议员全都投了反对票,即西班牙贷款案并不违反帝国法律,而参与此贷款案的帝国官员,都没有存在过失。

看起来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实际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陈平在接受质询的时候,引用帝国宪法、金融法、外交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条文证明西班牙贷款案是正当无误的,可这正是推动这件事的议院代表们所需要的,他们就是要借助陈平的嘴巴证明,向交战国提供贷款,是合理正当的,从而为下一项议案铺平道路。

那就是议院推动,帝国要向同样为交战国的荷兰、英国、奥地利等大同盟国家提供贷款。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阳谋,所以即便看破了也没有办法打断。

只不过,这与帝国的欧陆战略相悖,对于帝国来说,既然欧陆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战争,那么这场战场越持久,对各国的损耗就越大,那么这些欧洲国家就越缺乏力量在美洲、非洲挑战帝国的利益,而战争伤亡越大,各国之间的仇恨也越深,欧洲国家就不可能联合在一起。

而最好的结局就是双方势均力敌,打的难解难分,那么各方就对帝国的政治需求就越大,最终促成帝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主导欧洲政治。

可是帝国的资本家们可不管这些政治利益和长久考量,他们只是知道,欧洲的战争促进了帝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从帝国三十五年起,为了筹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各国就开始大规模向帝国采购各类物资,等到卡洛斯二世一死,各类产品的出口量更是猛增。

从粮食、木材、烟草等原材料,到枪炮、弹药、机械、零部件、钢铁等工业制成品,战争中各国对任何产品都有需求。帝国的对欧出口从帝国三十五年到帝国三十九年,增长三倍还多。

这直接促进了帝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对西津、美洲的开发,帝国工业的增长都具有决定的作用。而仗打到这个程度,各国财政普遍吃紧,就拿不出钱来就采购物资,因此向交战国提供贷款,维持欧洲各国在帝国订单延续,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十月初的时候,帝国就与荷兰、奥地利、英国和普鲁士四国达成协议,四国以财政税收为抵押,向帝国贷款两千四百万银元,这已经是降低过的份额了,一开始,大同盟要求的是四千万。

而这两千四百万里,有一千三百万要直接在帝国采购物资,而对于战争状态下的国家来说,这也不是什么不合理条款。

若在平时,各国肯定不会答应,各国会想方设法利用帝国的资金发展本国的产业,至少要保护本国的产业,可是战争期间,资源就是一切,一根燧发枪的枪管,来自中国的工业化产品价格只有欧洲手工作坊打造的三分之一,难道为了保护本国的手工作坊,就让前线士兵没有枪械吗?

在平时,各国要用关税保护本国的纺织品行业,可是战争一开,各类纺织品价格暴涨,难道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业,就要让百姓造反,士兵光屁股吗?和平时代一切的法令在战争时期都可以作为妥协,而如果不是奥地利的要求,那两千四百万贷款至少会有两千万留在帝国采购物资。

而之所以奥地利索要现款,是因为在维也纳,一位叫做塞缪尔奥本海默的男人死了,这位奥本海默是平时为奥地利的皇帝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家,作为一个君主**的国家,而且没有类似西班牙那样的海外殖民地,奥地利的皇帝很难像英国荷兰那样融资,皇帝的至高无上在商人眼里就是没有信誉。

于是,奥地利的有钱人把钱借给奥本海默,而奥本海默把钱借给奥地利皇帝。而现在,奥本海默死了,一场三角债的官司就要在维也纳打响。是阿姆斯特丹的犹太银行家拿出部分资金和解决方案,以维也纳城市银行为主体,建立一个类似于英格兰银行那样的国家银行,以国家信誉支撑战争融资,而来自中国的六百万贷款,在这场三角官司之中至关重要,重振了奥地利商人对国家的信心和对战争胜利的信心。

这对大同盟的实力是一次极大的提升,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中,奥本海默的死亡导致了维也纳的宫廷动荡,最后是前线作战的欧根亲王返回维也纳,与奥地利的皇太子一起,压制了皇帝的金融班子,改善了国家财政,这使得欧根亲王整整一年无法出现在战场。

两千四百万银元的贷款彻底打破了战争双方的实力,实际带来的影响还要大的多,至少神圣罗马帝国那些墙头草们纷纷转向了大同盟,其中就以萨伏依公国为主要代表。

欧洲的封建领主、商人和银行家们相信,战争双方可以平等的在中国获得战争资源,那么法国西班牙一方绝对没有胜利的可能,这两个国家,都是封建**国家,国家的信誉较之荷兰、英国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两个国家原本背负着的各种国债就超过三亿帝国银元,这使得他们偿债能力大大降低。

皇宫。

国务会议结束了,大臣们和几个旁听的议员离开了,大家对皇帝和裕王都毕恭毕敬,态度无可指摘,今天的会议之后,向参战国贷款这件事就确定下来,李君威没有任何发言,他明白大势所趋四个字。

而且,李君威发现,连皇帝都不太支持自己的欧陆战略,认为其前景不明,比如英国,李君威中断了一次他们的光荣革命,谁料到他们又来了一次,谁能保证在这场战争不出意外呢,而且欧洲国家已经隐隐有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帝国的征兆,无论是第二次光荣革命还是瑞典、葡萄牙参战,都是如此。

如果再与主要欧洲国家冲突过大,局势就更难说了。

“会议结束了,今天怎么安排晚膳?”皇后走了进来,笑着问道。

“我回家吃。”李君威随口应付了一句,就要离开。

李君华拉住了弟弟的手:“今天晚上在这吃吧,就咱兄弟三个,孩子们呜呜渣渣的,去你那里玩。”

李君威知道皇帝有话和自己说,但嘴上还说:“那要看有什么好吃的。”

“我们叫东兴楼的菜,缓缓口味。”皇帝笑着说。

不多时,餐厅里摆开了,三个人一共五个菜,林君弘倒着酒,李君威忙着往嘴里扒拉着菜。李君华把弟弟喜欢的两样往他那边挪了挪,说道:“老三,你就别郁闷了,多大点事啊。”

“就是啊,收拾那群欧洲人,有的是机会。”林君弘也说道。

这兄弟三人是自小一起长大的,可做事的风格完全不同,李君华和林君弘二人四平八稳,不计较得失,而李君威那是锱铢必较。在皇帝看来,只要帝国发展良好,就对欧洲具有优势,处理起事情来游刃有余,也就是‘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管他山崩地裂,我自不动如山’,而李君威却不是这样,只要有机会就得把对手打死。

眼见李君威不说话,林君弘叹气一声,说:“说白了吧,这事是早早晚晚的,今年不做,明年也会做,从根儿上来说,帝国是无法接受法国、西班牙胜利的,也无法接受其惨败。”

“怎么个意思?”李君威问。

“老三,大同盟在咱这里借了钱,所买物资清单你看了吗?”

“没看,还能是什么,左不过是粮食、弹药、钢铁和一些军事装备。”李君威想当然说道。

“错!”林君弘笑着说,他招呼来侍从官,找来了一份清单,李君威一看,着实出乎预料,因为各国订购的除了粮食等因为战争紧俏的民生物资,其余的全都是军事装备,不仅是从燧发枪、刺刀、滑膛炮,但军服、军靴乃至袜子,非常全面,而且其中比例还相当有意思。

李君威沾了点水,在桌上算了算,还没写完,就被林君弘擦掉了:“别算了,这相当于全面武装四万军队所需的装备,以及后续作战的物资。”

李君威这才想起来,在休达时绍杰提交的高加索团扩充的单子就和这个类似,这是成建制的采购装备和作战物资,而且其中不少是欧洲本国也出产的。

“他们这样全面的采购物资,回头就用节余下来的财政给本国的工厂工坊付了欠款尾款。这样保持现有的战争烈度的话,那么各国的财政就能保证不破产。”林君弘说。

“这和我们讨论的有关系吗?”

李君华接口说道:“很有关系,在你眼中,法西同盟和大同盟是平等均势的,可在帝国这边,完全不均等。你要知道,在战争之前,帝国每年向葡萄牙一国的出口额就比向法、西的出口额还要多,而葡萄牙还只是在帝国欧洲伙伴之中排名第三。

战争达到帝国三十九年的时候,大同盟与帝国的贸易额是法西两国的十一倍,当然,我说的一切数字都是不包括各国海外殖民地的,因此,帝国可以得罪法国、西班牙,不能得罪大同盟。”

“只是为了这一点经济利益?”

“这可不是一点啊。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里,欧洲国家与我们贸易最多的就是荷兰、葡萄牙,普鲁士和奥地利,英国虽然和咱们关系磕磕绊绊,其实贸易量一直不错。而法国、西班牙都是对我们限制贸易的,所以,我国的商人,会说英语、德语和拉丁语的,远远比会说法语的要多。

战端一开,欧洲对帝国商品需求量扩张,各国商人都找上门,可大同盟的商人直接可以找相熟的帝国工厂公司合作,左不过就是把订货量提高一些,可是很多法国、西班牙商人,到了西津、槟城,甚至连工厂的门都找不到。

帝国商人和法国人做生意,必须要付现款,见钱再发货,而法国人也是见货再付钱,只是因为大家都很陌生。但大同盟的商人不同,他们中很多人与帝国商人有几年甚至二十多年的贸易往来,相互之间信任度很高,帝国可以限制贷款给政府,可是不能限制帝国银行贷款给合法的外国商人........。”

李君华说道:“君弘说的复杂了些,我就这么跟你说吧,大同盟各国政府在我们这里拿不到贷款,可是他们却可以把订单交给本国商人,本国商人却可以到帝国工厂赊账,或者贷款购买帝国的物资。政府欠着欧洲商人,欧洲商人欠我国商人,我国商人欠银行,银行欠着投资人,一环扣一环。

假如大同盟输了,帝国的很多银行和工厂都要破产,很多人就要排队跳楼,而最终这些人会把压力给我们。这就不只是几个有野心的资本家的问题了,这可能关乎着帝国几百万人的财产。

而现在,我们给了大同盟两千多万贷款,他们用现款购买物资,帮助我们的工厂发展,而同时,他们节余下来的钱给了本国的商人,于是这条原本要崩溃的资金链再度活泛起来,而这根绳上的蚂蚱也就都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