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三六三 自由或战争

七海扬明 章三六三 自由或战争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三六三 自由或战争

林西塘面对这些人的催促,微微摇头,他说道:“微臣还是想先谈一下皇帝陛下的态度。”

李君威闻言,脸色微变,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虽说皇帝的意思是能不打就不打,但李君威依旧想着尽一切可能保全侄子的皇位和权柄,而这其中有一个变量恰恰是他不能控制的,那就是李昭圭的态度。

李昭圭并不一定坚持自己的皇位,当年李君度留下的遗旨,定的是李昭奕为皇帝,李昭奕却拥立了他,没有证据表明这是事前安排的,对此,李昭圭一直心怀感激。

而在另一方面,李昭圭是一个家庭主义者,他视亲情重于一切,现在为人刀俎,李昭圭会不会因此屈服呢?

李君威还想起一点,那就是最近两年,他与李昭圭之间的书信和电报往来,因为对国内改革受阻极大,一直没有成效的缘故,李昭圭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很多失落的情绪,而这也会影响其对皇位的坚持。

“这似乎不太重要,还是先说条件吧。”李君威打断了林西塘的话。

但这一次,李君华没有任由弟弟胡来,而是说道:“林大人,你继续说,朕想知道昭圭是怎么想的。”

林西塘点点头,说道:“皇帝陛下也希望这件事得以圆满解决,他不希望李家人沾染自己兄弟和同族的血,更不希望两国陷入战争之中。在来之前,辅政王带我去见了皇帝陛下,并且给予了我们两个一个小时的,绝对私密空间的谈话,在那次谈话中,皇帝陛下说,这次阿格拉事变的解决应该以两国和平和李氏和睦为上,他并不坚持自己的皇位。

而且皇帝陛下还说,他是能接受辅政王成为帝国皇帝的,那是先皇的遗愿。还说,他原本想着,待改革完毕,把万难之事做完,就效法太上皇陛下,禅位于后人的,而后人之中,没有发现惊才绝艳之人,因此......因此也考虑禅位于辅政王。

还有就是,印度斯坦帝国效法帝国,秘密立储,在辅政王控制宫廷,从奉先殿里取出圣旨时,里面写明,辅政王为后继之君。而这一点,其实皇帝陛下和辅政王在几年前已经说定了。”

李昭圭是印度斯坦帝国的皇帝,但他并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在早年,主要是后宫不宁,前后生了四个儿子,都被恶妇所害。而后来却是因为一次边境冲突,李昭圭下阴受伤,自此不能再生育。

而这些事,是帝国皇室这边不知道的,这边只是知道李昭圭尚未有所出,是因为感情因素。

李君威听到这个消息,很是震惊,因为他一直以为侄子昭圭对自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若早知道这一点,李君威或许会有其他选择,更为长远,也更为稳当的选择,比如拣选李昭奕的孩子到申京培养,或者培养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去争夺印度斯坦帝国皇帝的位置。

而无论选择哪一个,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的事了,断然不会惹出今时今日的局面。

李君威对此感觉不可思议,是因为他过度高估了权位在李昭圭心中的重要性。实际上,根据后世史学家对李昭圭的研究发现,李昭圭本人对印度斯坦帝国根本没有什么归属感,终其一生,他都没有把自己视为印度人,在他个人的书信中,不只一次的表露出自己只是印度的一个匆匆过客的态度。

他的父亲李君度为了更好的统治印度斯坦帝国,皈依了天方教。当然,只是名义上,啃着蒜香排骨喊着臻主至大是他的生活。但李昭圭并没有,他尊重任何宗教,却没有皈依任何宗教。

在李君度统治时期,在次大陆北部上层流行的波斯语一度成为官方语言,有些华族二代都不会汉语了,但在李昭圭的坚持下,汉语再次占据了统治地位,不会汉语,根本无法在中枢当官。

李君度在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在阿格拉修筑自己的陵寝,而李昭圭却没有,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会在印度终老。

短短的十年统治,为李昭圭在后世印度历史上留下了第一仁君的美名,但这些后世者不得不承认,这位仁君的心,从未属于过印度。

如果倒回来去看,其实这一点不难理解,李昭圭人生最重要的十岁到十八岁,裕王李君威实际扮演了他父亲的角色,虽然他的沉稳大气很像李君华,但性情和价值观更像自己的三叔。

他不把印度当成自己的私产,只是当成事业,尽最大努力而已。

林西塘甚至还提到,李昭圭因为改革失败,万念俱灰,想过在自己禅位给李昭奕或者李昭奕的某个儿子后,以什么姿态或者什么方式返回帝国,他甚至专门找了一个法律专家,询问自己这样的身份返回帝国是否符合帝国的法律。

这对于李昭圭曾经是一个很重要的事,而李昭圭综合各方面信息得出的结论是,为了避免各方面尴尬,应该由太上皇或者帝国皇帝做主,把自己过继到裕王这一脉,这样皇室和英王一脉就都不会尴尬了。

而对于李昭圭的淡然态度,最满意的毫无疑问是李君华,他一直头疼一件事,如何说服自己的弟弟李君威。现在最好的理由出现了,人家李昭圭自己都不坚持皇位,你又何必坚持呢?

“李昭奕是什么条件?”在了解了李昭圭的态度后,李君威主动问道。

林西塘说道:“辅政王希望皇帝陛下禅位于他,成为印度斯坦帝国的太上皇,从此不再参与朝政。而辅政王保证皇帝陛下及其一家的安全和富贵。另外就是维持皇帝陛下主张的,两国之间友好的关系和经贸往来。

帝国从此以后,不以任何名义干涉印度斯坦帝国的政治,而裕王殿下计划索拿辅政王之事,辅政王是裕王血脉之事,政变之事,全都当做没有发生过。”

“哼,好大的口气,他以为拿住昭圭,帝国就任他开价吗。他这一点诚意没有的条件,我是不予考虑的。”李君威立刻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皇帝与诚王对视一眼,诚王林君弘问:“这些条件印度皇帝陛下是否知道呢?”

“是的,陛下是知道的。”林西塘说。

李君华轻咳一声,冷冷问道:“林大人不会告诉我,昭圭同意这些条件吧。”

“不,皇帝陛下并不完全同意,他希望世人不知道其中发生的事,希望维护两国的和平与友好,也愿意禅位于辅政王,但他坚持自由,在我们秘密会谈中,皇帝陛下希望帝国一方为他争取自由。”

“自由?什么是自由,昭圭说的自由具体是什么?”李明勋开了口。

林西塘则是说:“皇帝陛下说,至少离开印度,最好回到申京。”

“皇上,你怎么说?”李君威看向皇帝,态度也变的强硬了许多。

这是极大的不恭敬,但李君华不在乎,在他看来,这个时候,裕王还愿意把决定权交给自己,而不是让父亲做主,这就是最大的尊重,对兄长的尊重,也是对皇帝的尊重。

李君华说:“朕觉的,昭圭的要求是正当的,他为了和平,愿意放弃皇位,牺牲的已经足够多了,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安全和自由都不能为他争取到,那这次谈判将毫无意义。

如果李昭奕把自由都不愿意给予,而是强行把对他无比包容的兄长和母亲当成筹码的话,这样的无情无义之人,必须是要讨伐的。

所以,自由是最基本的条件,李昭奕必须满足,如果不满足,那就是战争。”

“自由,或者战争。”林西塘问。

在得到了太上皇和皇帝二人的共同认可后,林西塘说:“好,那微臣把帝国方面的态度如实转达辅政王。”

“好,那多谢林大人了,朕也会尽快安排人与其联络。”虽然林西塘是李明勋所信重的人,但他现在的身份与帝国无关,而且李君华不能的不会全相信林西塘的立场。

林西塘并不感到意外,在冲李明勋磕头之后,选择了退下。

在只剩下宗亲之后,李明勋问:“你们觉得,昭奕会同意给昭圭自由吗?”

“昭圭和昭奕兄弟的感情还是挺好的,一直以来,昭圭对其都很照顾。老三啊,这次是你节外生枝啊。”一直保持沉默的李海说道。

对于自己的责任,李君威可没有撇清的意思,他大方承认下来,说道:“是否给予昭圭自由,不能由昭奕决定。这是我们的基本条件。”

“是啊,准备战争吧。或许只有大炮的声音,可以让昭奕清醒一下。我准备让西疆区和远疆区进行动员,并且向南洋方面增派陆战队。君弘当年率军在果阿抵抗过莫卧儿王朝,这次若开战,还是君弘来主持军务吧。”李君华说道。

林君弘点点头,他知道皇帝的意思,这件事绝对不能再让裕王来主持。

而李君威却说:“慢着,慢着,这件事还要再讨论一下。”

林君弘呵呵一笑:“老三,你不会信不过我吧。”

李君威摆摆手:“不,我不会主持这件事,我要避嫌。但是,我认为,还未完全到要开战的地步。我们还有筹码,那就是昭奕的血脉。”

“怎么说?”一直主张不开战的李君华来了兴致。

李君威说:“昭圭没有儿子,但大哥不只有昭圭和昭瑢两个亲儿子,包括昭奕在内,他可是一共有六个儿子在世。另外那三个,虽然不如昭奕这样有实权,但也是受封了王爵,还各自担任着下七万户的万户长,也是一股政治势力。”

李昭圭对于自己的兄弟们还是很照顾的,教养年幼的弟弟,封赏成年的手足,做的还是挺好的,只不过一场不成功的改革,把这些弟兄全都得罪了,让他们全都站在了李昭奕的那边。

但问题在于,这些人站在李昭奕这边,是因为李昭奕执掌军权且是先皇最器重的儿子,除了李昭奕,根本就没有人能和皇帝李昭圭对抗。但问题就在于,假设李昭奕的血脉有问题,那这三个人未必不会有自己的心思。

“他们可也是你的侄子,你要挑起兄弟内斗吗?”李明勋敲打着拐杖。

一直以来,他都知道自己的幼子很理性,但问题是他理性到了近乎无情的地步,对自己的儿子李昭奕都没什么亲情,对那些几乎未曾谋面的侄子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感情了。

可李明勋不是这样的人,尤其是年纪大了,在政治上已经没有什么挂念,反而越发挂念自己的后裔,或许也想百年之后留下一个枝繁叶茂的家族和更好的名声吧,更不要说,他对长子是充满愧疚的。

“是啊,老三,若是昭奕真的感觉到威胁,或许他会有所反应,而对他来说,那三个兄弟可没有昭圭的威胁大,你若这么做,可是把昭圭推向万丈深渊啊。”林君弘提醒道。

李君威说:“只是一个筹码,一种交易罢了,在这件事上,我们不能失去主动权,更需要有人扮黑脸,而我可以做这个角色。”

李君华抬手说道:“打住,打住!我们可以把这个考量隐晦的告知李昭奕,但不能做诸如联络那三个侄子这种事。只有李昭奕执拗不肯给昭圭自由,亦或者双方陷入战争之后,再来做这些事。

最重要的是,老三,李昭奕是你的儿子这种事,你可有什么东西或者信件之类的能证明吗?”

“这.......没有。正是因为大哥一直不肯给我这种东西,我才怀疑昭奕的立场。”

“如果没有,那这张牌可是很难打的。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我说的做,只隐晦的告知,甚至可以暗示其我们有证据证明,这种牌,拿在手里才能唬人,打出去就彻底露馅了。”李君华认真说道,显然李君威不能再坚持了。

见弟弟认同,李君华说:“好,现在讨论,我方该派遣谁前去交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