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三九四 请赐教

七海扬明 章三九四 请赐教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三九四 请赐教

李昭誉意味深长的看了李素一眼:“王兄,请赐教。”

李素呵呵一笑,给李昭誉出了一个损招,这个损招就是自己给自己泼脏水,而且泼的角度相当刁钻。

想要对付李昭誉的人,肯定是那些因为防疫政策而利益受损的人,丢掉性命的人虽然不少,但终究只是一小撮人,真正的祸害是老鼠拉木掀,大头在后头。

原因在于,防疫已经不局限于西津一地,实际上,整个对欧贸易都已经停了,不论是西津对欧贸易,还是本土、南洋等地,这涉及的利益,涉及的人员就很多了。

现在,这些人不会掀起什么风浪来,毕竟民意在李昭誉这边。人类总是喜欢在作死的边缘来来回回的试探,当人们亲眼看到那些得了鼠疫的人在痛苦之中死去,看着与自己一样的身体被扔进焚尸炉,会选择自我保护,隔离、洗消都好说。

可是当疫情远去,当身边已经不再出现传染病人,那些恐怖的消息来自远方的时候,危险已经离去,就会认为防疫只是束缚自己,如果再有野心家辅以一些阴谋论,那民心就会有所转变。

防疫政策不是关水龙头,关一点就少一点,防疫政策是关大门防狼,有一点缝就会被狼趁虚而入,而关紧大门,里面的人就会觉得,外面根本就没有狼。

因为政府就是这个关门人,所以永远处于舆论风暴的漩涡。而正如裕王李君威当年在槟城发表的礼堂讲话所说的那样,政府与百姓的关系,就好像男女之间的夫妻、恋人关系。

政府是丈夫,是男友,永远在被抱怨之中。

只不过对于皇室来说,有些东西是特殊的,皇室致力于做百姓的娘家人,与百姓一条心,却要小心处理与政府这个姑爷的关系。但是百姓却经常把政府与皇室混为一谈。

总是有人对政府不满,这是必然的,可如何分辨是不是捎带上皇室,如何分辨是不是有野心家利用舆论,是非常困难的。

被动应对终究是见招拆招,只有足够的智慧与运气结合,才能做到后发先至。智慧,李昭誉自认为不缺,但他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人,不会把一切,寄希望于运气。

李昭誉的西津防疫,成果显著,但不是无懈可击,他杀人抓人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而李素则找了另外一个缺憾,那就是防疫中的医护治疗。

以帝国四十五年的医疗和科学条件,可以说,得了鼠疫是必死的。比如李昭誉穿上防护,亲身示范防疫的时候,身在申京的皇帝发来圣旨给陪同在李昭誉身边的侍卫长李永忠,命令其执行紧急保护令,一经发现李昭誉有要接触鼠疫患者的倾向,立刻进行控制保护,剥夺其任何权力。

这种紧急保护法令,起源于海军。帝国海军杂糅了西班牙、荷兰等国,也有英国风格。

而欧洲海军有一个共同风格,海战一开打,主帅会跟开屏的孔雀一样,穿上最显眼华丽的礼服,站在甲班上镇定自若的指挥战斗,认为这种办法可以激励士气,但是因此,很多名将都死在炮火之中。

而李明勋可没有让海军有这样的传统,他亲自指挥海军,会呆在安全的舱室里,而将领指挥时,会给船上的海军陆战队主官紧急保护的特权。

陆战队负责把海军将领控制在合适的位置,尤其是在战船遭遇重大损伤,需要弃舰的时候,亦或者发生肉搏战的时候。

而且帝国海军从不倡导海军军官与战舰同殉。

所以李昭誉可以穿上防护设备,做和志愿者、防疫冲锋队一样的工作,但是从不会去战时医院看病人。

虽然这不影响防疫效果,但是治疗鼠疫患者疗效不佳是事实,至少在西津两波疫情之中,被治愈的人,寥寥无几。

而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那就是治疗效果不佳是不是医院的问题,帝国政府以及负责防疫指挥的皇族子弟李昭誉是不是要为这件事负责。

帝国建立之后,不是没有暴发过疫情。若是放在二十三十年前,爆发鼠疫,很少有人治好,不会有人产生疑问,因为这是几千年来的历史,也是帝国百姓的共同认知。

但是最近十几年,帝国的医疗技术和防疫水平有了较快的发现,其中一个明证就是帝国已经全面种痘,已经接近控制天花。

而且帝国的教育总是致力于宣传科学。而绝大部分的百姓对科学的理解是浅显的,而帝国也一直致力于宣传,帝国的一切都是在进步的,帝国拥有比其他国家要先进的技术。

那问题就来了,帝国进步了这么些年,怎么就治不了鼠疫?

从一开始,西津地区的鼠疫治疗有采用千奇百怪的办法,伍星联直接告诉李昭誉,鼠疫在于防控,而不是治疗,所以李昭誉投入在治疗上的精力很少,至于办法更是可以说用尽人事听天命来形容。

其实帝国中枢是很配合的,因为李昭誉的防疫指挥部给治疗鼠疫患者定的策略是,寻找一切秘方药方,然后对鼠疫患者用药。

而申京对西津的疫情因为距离太远,有力使不上,好不容易有这么个可以表现的机会,怎么可能不抓住。

其实皇帝一直想要找机会表现对西津这个特殊的海外行省关心,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皇帝命令医药局在全国各地寻找秘方,遍查古籍,对献出秘方的中医给予奖励,甚至连一些偏方都收集来,一股脑的用电报发给了西津。

结果是没有什么效果,各种方子用了,没有一个能证明有必然效果的,也没有明显的提升治愈率,当然,也有鼠疫患者死里逃生的,但问题在于没有能证明哪个药方有效。

俗话说,病急乱投医,疫情期间,什么牛鬼蛇神都可以出来,尤其是一些西医,也开始出来治病。只不过这个时候的西医只是相对中医而言,其采用的办法,并不比中医科学。中医至少是给病人吃药,有用没用另说,但是西医,可就是手段百出咯。

西医上来就是灌肠和放血,这是欧洲医生百试不灵的法子,治疗国王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只是放血和灌肠的话,也就罢了,随着中西的交流,和政府主张的现代医学进步,帝国已经不把这两种治疗方式视为邪魔外道,有一部分医生认为,这也是医术,只不过他们不像欧洲大夫那样,认为这是百试百灵的。

谷 有一些办法,中医双方殊途同归,伍星联倡导勤洗澡理发,是为了防止鼠疫传播,而欧洲偏方认为用醋和玫瑰水洗澡可以治疗鼠疫。而欧洲医生宣传桂皮等香料可以防止患鼠疫,结果但是这类东西一度脱销。

而这些欧洲庸医被抓,则是因为他们倡导一些与防疫政策相悖的办法。

伍星联虽然不知道啥叫鼠疫杆菌,甚至不知道鼠疫其实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咬人传播的,但是鼠疫和老鼠有关却是不可置疑的。

因此,按照防疫法,在防疫期间,一律禁止杀猫和狗这类捕鼠能手。尤其是狗,猫抓老鼠在于技术,而狗抓老鼠效率极高。

小型猎犬可不像猫那样,会把老鼠玩死,而是咬住老鼠,不断甩动撕咬,几秒就可以杀死一只老鼠。猫适合城市和庭院,在工厂和农场,猎犬才是抓老鼠主力。

可是,欧洲医生根据中世纪的经验,要求补杀猫这种女巫的宠物,这显然会让疫情更严重。

而领事馆区的那种信徒甚至会在街道上,扒光了衣服,相互用鞭子抽打,这种光着屁股拉磨转悠着丢人的行为被以有伤风化,触犯防疫法而被禁止。

但是领事馆内,不受管辖,因此一些领事馆里仍然搞类似的活动。有些人甚至会随时带着一个罐子,收集自己的屁,因为一些欧洲医生认为,屁这类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净化空气。

当帝国的医生对鼠疫束手无策的时候,传统中医的各种方子纷至沓来,这些方子没用后,就给欧洲医生机会了。

实际上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鼠疫的治愈率都没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总有那么几个命大的活下来,因此他们使用的办法会被认为有效,但是用在其他人身上,又没有明显效果。结果就是好像什么都有用,好像又什么都没用。

因为伍星联的介入,有一些欧洲医生的偏方没有被采用。

这些偏方包括食用祖母绿宝石,吃下发霉的糖蜜或者发臭了的蜜蜂,用尿液洗澡或者用粪便把自己糊起来。

当然还有一种类似冲喜的办法—杀犹太人。

李素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宣传李昭誉和他的防疫指挥部没有在抢救鼠疫病患上全力以赴。

而有李素吩咐,安全局等部门放松舆论管制,这类信息就会甚嚣尘上,但是问题就来了,怎么才能算没有全力以赴呢?

是医护人员没有努力吗,显然这不可能,因为他们已经穷尽所能,并且在这次疫情中付出了很多,而且他们也不会站出来说自己没有尽力,而别人也无法这么说,因为那些收治鼠疫患者的医院普通人根本就无法靠近。

那就只能是没有用全部的治疗手段了,李素只要放出风去,说防疫指挥部控制治疗疫情的医疗技术,限制其中一些使用。只要这样,那些人就会站出来进行各类阴谋论,这样的舆论发酵一段时间,就可以进行反击了。

反击的办法更简单,把防疫指挥部不让用的医疗手段罗列出来,虽然老百姓对放血和灌肠这类的手段多少还能接受。

但是用尿液洗澡,用粪便把自己糊起来,吃石头和发霉糖蜜这种事他们是不会相信的。

显然这种钓鱼的办法,李素用过,因此很有心得。

“荣王兄,这法子可稳妥,若是被皇上知道了……。”李昭誉想了想,小心问道。

李素呵呵一笑:“皇上是咱自家人,变戏法的,可不瞒着敲锣的,皇上是会体谅的。”

李昭誉闻言,已经明白了,这种事,李素做过,而且还不是偷偷的做。或许皇帝没有公开支持过,但是默认这种手段的。李昭誉却是不知道,类似的法子其实是他的父亲李君威发明的。

在舆论战中,李君威一向是主动出击,为了避免各大传媒肆无忌惮,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割韭菜一样,每隔一段收拾一批人。而收拾人,是一定要师出有名的,但是哪有那么多适逢其会的事呢,很多时候,钓鱼更为合适。

“如此,就全凭王兄做主了。”李昭誉对李素拱手,认真说到。但是李昭誉也不只是受人家好处,而是说到:“这次抗议,就是一场战争。皇上说了,一应有功的人,都应该封赏,这两日封爵的,都是医疗体系和防疫冲锋队的人,行政和军队里的有功之臣,劳王兄帮我斟酌一二。”

这却是实实在在的报答了,李素这类以亲王身份执掌地方的,根本不用培植自己的行政班底,原因很简单,李素将来进入中枢,也不会与内阁有多少牵扯。

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不需要班底,因为他将来执掌元老院,或者当个理政亲王,都需要在权力部门有人,而这些人,都是勋贵。

帝国建立四十五年,勋贵体系盘根错节,难以辩明,真正说合用的,都是新贵或者老贵族的年轻一代,这一次李昭誉如此安排,就是给李素提拔新贵的机会。

二人又聊了一些闲事,李昭誉就告退了,下午,李永忠到了李素面前:“王爷,名单出来了吗?大公子要给申京那边拍电报了。”

李素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名单,似乎有些犹豫,问:“大公子准备名单了吗?永忠,你可要和我说实话。”

早年李永忠跟了李素很久,二人关系不浅说话也就方便很多。

李永忠说:“王爷,大公子不需要提拔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