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四三一 经济

七海扬明 章四三一 经济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四三一 经济

“我反对,这是对帝国皇室的有意羞辱。”旁听席中,有一个年轻人高声喊道。

“肃静!”宫正敲响了木槌,对着现场所有人说道:“这不是羞辱,我需要再次重申帝国法律对皇室的认知,与两代君王对皇室的定位。”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宫正用威严的语气说道:“皇帝是人,一个普通的人,有一双眼睛两只手,与你、我,和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皇帝陛下与其有血脉关系的宗室,只拥有一定法律上的特权,而没有人格尊严上的特权。再次郑重告知你们,尤其是你,刚才提出抗议的年轻人!”

大家看向那个年轻人,他衣着华丽,神色傲慢,坐在旁听席的前面左角,在旁听席上,有一道金色的线,把左前方的九个位置单独标注起来,这是勋贵的特权之一,那就是在法庭上,其拥有相对独立的区域,而勋贵提出旁听某项审判的时候,是必然可以获得席位的。

“年轻人,你是勋贵子弟,那是因为你的父祖为帝国做出过贡献,因此获得超出普通人的待遇,我們称之为贵族,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比其他人的血脉更为高贵。你明白了吗,年轻人?”宫正正色说道。

那个年轻人站起来,微微颔首,对宫正说道:“我明白了,最高法官阁下。但需要提醒您的是,我之所以是勋贵,与我的父祖无关。我的地位,来源于我为帝国建立的功勋。”

年轻人的话充满了傲慢,但却引发了轩然大波,因为他看起来只有十五六岁,这样一个少年人,能为帝国做出什么贡献,又怎么可能成为勋贵?只不过,没有人敢在这种问题上撒谎,宫正微微点头,然后起身,沉声说道:“向你致敬,先生。”

宫正继续说道:“按照帝国宪法,所有的工作都是平等的,劳动者亦是平等的。徐三义所从事的农耕工作,并不比别的工作低贱。而帝国皇室也没有不从事这类工作的‘高贵’。

所以,诚王世孙林世荣,本法庭对你的判决,你是否接受。”

林世荣微微点头,当庭说道:“我接受,服从法庭判决。”

宫正点头,继续说道:“林世荣,虽然你有过行为不端,但从未做过违法之事,这是你获得法庭信任的原因之一,但同样,法庭也因为对你的信任,承担了来自各方的压力。

所以,林世荣,在你的后半生,你要向所有为你获得信任而冒险的人负责,努力做一个好人,不要做任何违法的事,不要有欺诈行为。你要用你的一生证明,你是值得信赖的,你在此次气球失事案中没有说谎。”

“是,法官阁下。”林世荣低下头,接受了宫正的告诫。

第二日,皇宫。

李昭誉来到了御书房门口,见澹台骏站在门口,显然是刚出来,还在擦汗,他问道:“阿骏,你怎么回来了?”

“皇上让我回来奏报世荣的事。”澹台骏说道。

李昭誉微微点头,笑着问:“然后呢?”

澹台骏说:“倒霉呗,我还得陪着世荣去崇明养马耕地去,可不知道要吃多少苦。”

“怎么,想求情?”

澹台骏摇摇头:“那我可不敢,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然爹要是知道了,我可是要倒大霉的。”

“知道怕就好。”李昭誉拍了拍澹台骏的脑袋,说道:“去吃点苦,也不是什么坏事,在乡间做活,虽然累些,但也能自在一段时日。”

澹台骏点点头,选择告辞了,李昭誉走到侍从官那里,让其通传,却被拦下了。

侍从官小声说道:“皇上和诚王在御书房里说话,说是不让人再打搅了。还说一会苏日安苏大人要来,让您作陪,到膳堂用些午膳。”

李昭誉知道,皇上和诚王私下详谈,怕也是林世荣的事,因此应下。在御书房外的亭子里等了一会,就见内阁副相裴元器和苏日安两人赶来,李昭誉连忙迎了上去,把皇上的意思说了后,裴元器呵呵一笑,拍了拍苏日安的肩膀说道:“看来苏大人今天午餐可是要将就一些了。”

“能用御膳,哪里谈得上将就。”苏日安微笑说道,裴元器则是说:“有大公子作陪,确实不算将就。”

皇宫里的膳堂是专门招待御前会议大臣的,有时也招待国务会议大臣,若是开国务会议,膳食要丰盛很多,平日里就简略一些。而按照规矩,皇宫里的膳食采用的是自助餐形式,除了御前会议大臣,内廷官员和宫廷禁卫的军官也在这里用餐。

三人进去之后,一群青年军官纷纷行礼,这些人虽然恭敬,但并不与三人一起用餐。李昭誉与苏日安各自取了餐盘,就去挑选合自己胃口的东西,却被裴元器拦住了。

裴元器说道:“看书房那架势,皇上与诚王一时半会谈不完,咱们有的是时间,不如吃个锅子吧。”

火锅也属于皇宫膳堂自助餐的一种形式,因为李明勋的缘故,在帝国大城市,旋转小火锅也是很流行的。

在裴元器的招呼下,侍者送来火锅和各式配菜,三个人各自选了锅底,享用起来。裴元器涮着羊肉,问道:“苏大人,这申京的羊肉好吃,还是东江的羊肉好吃?”

苏日安呵呵一笑,说道:“还是东江的羊肉好吃些。东江距离草原近些,羊肉是来自口外,更鲜嫩些。”

“看来苏大人也不似坊间传闻那样,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活判官呀。”裴元器打趣说道。

谷挩

二人其实多少有些过节的,裴元器年轻时候就行为举止不够端重,而苏日安年轻时候却是嫉恶如仇,时常与勋贵子弟作对。后来裴元器主政西津,二十多年没有回京,但这不妨碍二人之间的过节。

因为他的儿子裴广平曾经涉嫌强奸女学生,却也是个查无实据。当时向帝国法院施加压力的就有苏日安,当然,后来裴广平恢复名誉,苏日安也有功劳,因为皇帝主动要求苏日安协查,最终也就是个查无实据,用这位当世包公为裴广平戏耍了冤屈,但裴广平实在是个碎嘴子,在法庭上的发言,多多少少是有损家族名誉的。

虽然儿子保住了,但是面子丢了,裴元器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苏日安笑着说:“若我不食人间烟火,那就真的羽化成仙了。”

裴元器点点头,心里想着,苏日安这个家伙,确实变化比较大,说话做事都比以前要和缓很多,以前可是身上带着刺的。

“苏大人,我在报纸上可是看到,东江行省的纺织业面临原棉短缺的问题,可是真的?”李昭誉见二人说话有些阴阳怪气,连忙岔开话题,把话往正经事上引。

苏日安点头,就连手中的筷子都放下了:“确实,而且事实上比报纸上说的还要严重许多。”

李昭誉问:“那么严重吗?”

“是啊,东江最近几年,纺织业迅速膨胀,但是原材料产地与工厂之间却没有建立稳定的联系。帝国的产棉区,两淮、中原、湖广,都形成了一些行会,垄断原棉供应。今年还好一些,若再不处理,明年后年可能更甚。”苏日安说道。

裴元器哈哈一笑,说道:“哎呀,真是父母官啊,这都离任了,还是为东江百姓考虑,真是官员的楷模。”

李昭誉轻咳一声,其实帝国上上下下都清楚,苏日安在担任东江行省地方长官期间,东江行省经济快速发展,一跃从帝国的三等行省,迈入了一等行省的地位,靠的就是纺织业的蓬勃发展。

但这不能够说是他苏日安一个人的功劳,因此帝国纺织业向半岛地区转移,是帝国中央政府制定的国策,目的就是削弱来自日本纺织品的竞争,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成功的选择,而一直以来,在中央推进这件事的人,其实还是裴元器,所以说,二人共同促成了东江行省纺织业的崛起。

所谓东江行省,就是朝鲜半岛中部,以汉城为省会的一个行省。

在帝国建立初年,理藩院总裁李德灿率军平定朝鲜半岛的叛乱,让朝鲜归附于帝国。帝国在朝鲜架构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架构。

朝鲜半岛几乎是从中间分成了两半,半岛的西部多是河流产生的冲击平原,也是朝鲜半岛上的人口密集区,因此划分为了三个行省,而东江行省就是最富裕,人口最多的一个,毕竟其省会汉城当年可是朝鲜王朝的国都。

而在朝鲜半岛的东部则是贯穿整个半岛的山地,被分为了五个绥靖区,后来整合成了三个,现在整合成了两个,这些绥靖区一开始就是赏赐给当年在战争中,为帝国做出突出贡献的朝鲜族外藩勋贵的。

只不过与后来裕王西征时候,做出突出贡献的蒙古、女真两大系统的外藩不同。朝鲜族外藩,在统一半岛之后,就再没有什么功勋,因此成为了帝国外藩改制之中最为受伤的一支。

东江行省人口最多,交通航运和教育也最为发达,因此在帝国纺织业这类人口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的时候,东江行省超过了中原各省,成为了资本的首选,虽然帝国中央政府有意把纺织业向河北、河南和山东两省转移,但终究也没有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顺应资本的发展,重点放在了东江省。

但问题在于,朝鲜半岛上根本就不出产棉花,而在帝国纺织业崛起的几十年中,各产棉地早就形成了各类行会垄断。东江纺织业不是得不到棉花,而是价格上总是不如人意。

“副相大人似乎对苏某人有些成见呀。”苏日安问。

裴元器笑了笑:“那可没有,但我对你的工作可是有意见。”

“请副相示下。”苏日安说。

裴元器说:“其实早在去年,东江纺织业协会就已经提出,今年的原材料供应会出问题,但在你那里却没有引起重视呀。”

“这.......。”苏日安脸色有些为难,但他依旧说道:“对,这是我本人的失职。”

苏日安的大方承认倒是让裴元器有些语塞,不知道该如何说,因为他本就是想敲打一下这个刚刚进入中枢的家伙,而不是真的要问责于他,如果要问责,早就做了。

而裴元器更是清楚,这件事也没有那么简单。苏日安确实是有些失职,但也不完全怪他,因为去年的东江纺织业是动荡的一年,经过了几年疯狂的扩张,东江纺织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劳资纠纷问题。所谓东江纺织业协会,就是一群纺织厂老板联合起来,与成立的东江纺织工人会议对抗的产物。

在这次劳资对抗之中,苏日安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他用心的工作,让对立没有引发暴力。要知道,在帝国历史上,到了这个阶段,没有一场流血冲突,劳资双方都是不可能退步的。

但苏日安亲手制造了奇迹,只不过那个时候,东江纺织业协会对原材料的警告,被苏日安认为是一种施压手段,谁知道,并不是,纺织品原材料真的出现了问题。

说白了,苏日安是一个负责人的好官员,但品德与能力无关,他到底在帝国司法系统多年,对行政尤其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工作很不专业,这与裴元器可完全不同,虽然他勋贵出身,没有学习过经济学,但主政西津多年,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地方,建设成了帝国西部疆域的工业中心,早已是无师自通了。

“失职谈不上,关键还是把事情做好。东江好不容易取得这样的成果,苏大人,你可不能因为个人原因,不出手相助呀。”裴元器提醒道。

苏日安闻言,面带一些羞愧之色,因为从东江行省纺织品原材料供应出现问题,到现在都没有解决,已经超过了三个月,虽然他已经离职了,但确实没有做出全部的努力,而这一切,与他本人是有脱不开的关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