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八五 粤西防线

七海扬明 章八五 粤西防线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八五 粤西防线

三月中旬,联军撤退到了高州府境内,林士章把巡抚衙门安置在了电白县城,而分配麾下兵马占据了从阳江到吴川一带的沿海地区,开始利用原本的卫所、城池构筑各类防御工事,建造巨大的防御纵深,准备与清军拉锯、消耗。

而清军并未追击,在占领广州之后,南下进入肇庆、广州二府,占据了富庶的州城、县城,一些偏僻的小城、卫所只是派遣使者招降,并未贸然进行攻击。

电白县城,情报参谋长官何文瑞向联军官将汇报来自广州的消息。

“清虏进入广州城后,并未屠城,甚至没有征税,他们把撤往琼州、广西和香港的绅民商贾的产业收缴起来,向投降的绅民发售,得银用以养兵,田亩用作赏功,虽说有些强买强卖,而且价格不甚合理,但还是得到了广东士绅的支持,另外,广州城内已无肠肺挂于门前的情况了。”何文瑞认真说道。

最后一句话让在场的明国官将脸色都是难看,光复广州也有两个多月,官吏也曾劝说甚至强迫百姓把门前挂的心肺肠子摘下来,但是往往当着面摘下来,后来又挂上去,这几乎成为广州城内百姓对抗官府的一种方式,表达对朝廷强征、勒捐的不满。

而在清虏治下,百姓取下了那些东西,已经证明民心所向了。

从隆武朝开始,李明勋就发现,大明百姓对剃发令是抗拒的,在清明两朝水准差不多的情况下,肯定是支持明朝,但是在生存问题上,一切又归于平等,百姓需要安定,谁给安定就支持谁,佟养甲和李成栋显然也在收买人心,在这方面,他们相对明朝有优势,明朝不强征、勒捐就无法生存,而清虏已经有了大后方提供部分粮饷。

明朝不敢得罪当地缙绅,清虏却可以拉拢一批打击一批,在这个过程中,佟养甲获得了支用到秋天的粮饷,就可以等待夏税、秋税到手,而其下令免除隆武朝的欠税也着实获得了一些支持。

李明勋静静听着何文瑞的汇报,显然,因为社团的介入,清军比历史上表现的还要温和,在原本的历史中,李成栋入两广没有进行类似扬州、嘉定那样的大屠杀,对明朝遗老遗少也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但两广有不少士绅,诸如张家玉、陈子壮等发动义军,与清军作战,清军军纪很差,对反抗区烧杀抢掠,引起更大的反抗,但终究也是剿灭了个大概。

与李成栋在江南动辄屠城的情况相比,在下两广之后,他找到了一条上升途径,因为在战区,清廷把很多武将就地转为文官,给他们财政军权,更方便养兵作战,李成栋便以为自己能从武将变成一省督抚,继而藩镇一方。李成栋在两广的行为也侧面印证了这个推论,从李成栋的做派来看,他是把两广当成自家领地来经营,只不过遇到了八旗天花板,降兵出身的他注定不如汉八旗、辽人出身的官将。

何文瑞带来的情报彻底击碎了明朝官将最后的幻想,他们认为,清军会比自己对百姓更残酷,以至于会引起大规模的反抗,有陈子壮和张家玉在,就可以吸引大量清军,让其疲于奔命,那联军还有机会,但事实上,清军这支殖民武装表现的和其他殖民武装一样劣迹斑斑,但也比明朝要好。

清军再差也不可能像明朝那样一年之内收税三次,共计五年的赋税,还纵容海盗乱兵抢掠。显然,除了大规模的屠杀,很难能比明军表现更差了。

在全员恶人的情况下,广东百姓和南方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样,选择了一个不太混蛋的混蛋,也让光复广东变成了一种奢望。

清军与联军像是两个进行了几个回合的拳击手一样,纷纷回到属于自己的角落休整,准备一下轮的战斗,既然大规模的休战成为了既定事实,那就有时间和空间进行对军队进行改制和整顿。

首先是权柄,林士章从广东巡抚沦落为粤西巡抚,只有粤西四府和肇庆一块小地盘在掌握之中,但权柄却是更重,在绍武和永历相争的时间,林士章就在社团的支持下对琼州和雷州的官将进行大换血,大量林姓、海姓的文官执掌了二州行政财政,而二州辖制内卫所和将帅也被黄蜚的义子和袁时中的把兄弟控制,可以说,琼雷二州已是自成一体的藩镇,而林士章显然还不满足,在成为广东巡抚之后,廉州、高州也在控制之中,林士章不仅要扩大地盘还要更大的权柄。

林、黄、袁三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政治军事联盟,林士章直接向瞿式耜讨要任命官员和将领的大权,目的就是让粤西这块地盘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用林士章的话来说,他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判断去抗清,不受任何人的影响。

瞿式耜对琼雷二州也有了解,林士章有大义名分也有军事力量支持,已经在二州清理了军屯,强迫大户缙绅上缴往年欠税,可谓大权独揽,瞿式耜想改变这一切也是晚了,而黄蜚更是暗示,在永历这里得不到的东西,可以在鲁监国那里得到。

最终,瞿式耜选择了妥协,给了林士章想要的一切,粤西事实上藩镇一方,宛若一个小朝廷,除了名义上尊奉永历皇帝,每年给永历朝廷三万两白银的赋税,其余完全自主,而正是这样一个政策自主的独立王国,则是社团愿意合作的对象。

按照李明勋规划,既然明军处于守势,那么就不会把主要的兵力投放在这里,在规划中,社团在广东投入九个营,其中三个步兵营,一个陆战营,两个守备营,一个开拓营和两个炮兵营,共计一万五千左右的兵力,囊括了粤西、香港和琼州三条战线,香港依旧是两个守备营,步兵炮兵各一个营的规模,而琼州则有一个开拓营在五指山中抓捕生黎,稳定地方局势,为石碌铁矿提供人手,高锋则主管粤西防线,麾下两个步兵营和陆战、炮兵各一个营,但是李明勋把本土来的两个新营伍安插起来,把两个精锐营伍带回本土休整。

在粤西,社团有七千人马和一支驻守海陵岛的分舰队,而明军则比较惨,当初洪天擢带来的广西兵只留下了两千人,其余归属林察,要去郁林州,即便逃窜到高州、罗定一带的惠州总兵李士琏率军来投,带来了两千人,但精兵也只有七千,好在林士章动员了一批卫所兵加入其中,使得正兵过万,有招募了五千义勇助战,让粤西防线总兵力达到了两万余。

从阵线上来看,精锐的社团陆军镇守前线,陆战营与分舰队驻守海陵岛,陆军两个营和两千义勇、一千正兵驻守阳江县城,前线士卒的粮饷由社团供给,所有明军,无论义勇还是正兵,都按照社团最低的下等兵发饷银,月饷二两,吃食用度由军需供给,这消息一出,很多明军都愿意前来。

明军与陆军并肩作战久了,对社团精兵待遇极为艳羡,虽说没有出战、开拔等银子,但每次发饷银是统帅部的军官亲自发到手里,武器精良不说,平日吃用也是极好,顿顿有肉,隔三差五的还有酒水犒劳,当初在广州,很多明军想前来投靠,但都不被接纳,有些索性脱了身上的明军军服,跑到劳工营里,至少弄了不少油水填饱肚子。

社团出粮食,粤西出人,大规模的扩建加强阳江县城,并且坚壁清野,附近的百姓全部迁徙走,阳江成为巨大的军事要塞,城内步、骑、炮兵种齐全,成为楔在清军进攻粤西必经之路上的钉子,这样一个要塞与海陵岛守望相助,若是被清军全力围攻,那就可以从北津港得到增援,与清军鏖战,如果清军围困阳江继续向西进攻,这么一支精干军队,各兵种协同之下,清军没有两万人根本困不住。

有高锋顶在前面,电白就成了第二道防线,袁时中亲自驻防,把能调遣的兵马统统调遣到这里,各类烽火台、要塞、炮台和壕沟组成了一个宽度不大但纵深很长的防线,背后是粤西四府,补给和增援都很方便。

这样一条防线显然不是能轻易拿下的,最好的办法自然是里应外合,林士章和袁时中早有准备,前线只布置自己信得过将帅,其余的将领,兵留下,人离开,便是那惠州总兵李士琏,李成栋攻打广州便是不战而逃,联军光复行动也不参加,一直到安顿下来,有了稳固后方才在罗定烧杀一阵跑了过来,最终带着三百家丁去了钦州,其余都是被林士章截胡,李士琏或许有想法,但林士章有先斩后奏的权柄,杀个把总兵,还是逃跑总兵,根本不算什么。

电白县城,瞿式耜正在收拾回广西的东西,陈邦彦敲门而入,在原本历史中,这位陈邦彦应该成为和陈子壮、张家玉一样的义军领袖,但是从他成为沈犹龙幕僚那时起,命运就此改变。

沈犹龙死后,陈邦彦被丁魁楚排挤,归乡隐居了一段时日,后来被林士章招致麾下,担任海北分巡道,帮助林士章整顿吏治和卫所,虽说所作所为与往日完全不同,但总归是为了朝廷,也是当年沈犹龙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陈邦彦倒也忠于职守。

“陈大人,请坐。”瞿式耜说道,然后问:“李明勋与鲁王倡议抗清御虏统一阵线的事情,你应该听说了,怎么看?”

“下官以为这是绝好之事,虽然下官不清楚东番在其中有何图谋,但若能把各方势力团结起来,守望相助,应时而动,那对我中兴大明可为臂助。下官想,如今朝内党争不断,又有正统之争,东番以外人身份倒是更为妥当,也好捏合各方。”陈邦彦认真说道。

瞿式耜道:“陈大人也是肺腑之言,只是西南朝局未定,怕是一时给不出答复。”

这个抗清御虏统一阵线已经大体有了章程,参与其中的并不仅仅以政权论,所有愿意抗虏抗清的民族武装都可以参与,只要有自己的地盘或者说战区,如今的阵线之中,社团、鲁监国、林士章、郑成功、黄斌卿、陈子壮、沈器远都算一个,可就这些人中,尊奉的旗号也是不同,社团不用说,在各政权中居中不言,郑彩、张名振、沈廷扬是鲁监国一脉,黄斌卿既是郑成功的盟友,也算是和林士章一样尊奉永历,沈器远现在还用着崇祯的年号,这些算是有地盘的,陈子壮没有地盘,但承担起珠三角的战区,也算作一个。

最可气的是郑成功,他与郑鸿逵在南澳起兵,主攻闽南一带,却死硬着嘴尊奉死了的隆武皇帝,实际上成为自立状态的军阀,即便他知道隆武还有弟弟沦落在广东,他也没有请去善待。

目前这个统一阵线没有什么领导,仅仅是各方派驻代表在台北,每隔一段时间交换一下情报、讯息,顺便朝社团伸手要钱要粮要军械。

“此事却也不忙,只需要朝廷派遣一人在琼州,联络不断也就是了。”陈邦彦说道。

瞿式耜点点头,指了指一旁的箱子,说道:“这里面有李明勋亲手书写的信件,天子一封、西军孙可望、李定国一封,希望把他们也拉进来,但关山阻隔,怕是也难,再者,朝廷与西南也无便利交通,也不好支援护住,所以本官希望陈大人能在琼州,把沿海消息向桂林传递,以便朝廷掌握时局。”

陈邦彦道:“这却是不难,想来林大人也不会反对。”

瞿式耜笑道:“却也有一件事希望陈大人亲自去一趟。”

“何等要事?”陈邦彦本能的认为,瞿式耜所言必然是大事。

“听闻东番内部正议论征三饷之事,全部用来援助大陆战事,若成功,也是一笔不小的款项,但税收大事,竟然由百姓投票决断,实在让人不解,既然李明勋请各方去做见证,朝廷就不能不派人去,本官以为,陈大人与东番打交道久了,最有经验。”瞿式耜道。

陈邦彦叹息一声:“不过是沽名钓誉的手段罢了,大人何必放在心上。”

“我观李明勋此人,野心勃勃,此等大事,定有深意,怕是不亲眼见过,总有疏漏之处,陈大人,劳烦你了。”瞿式耜道。

陈邦彦重重点头:“那下官就去一趟,早听闻东番已经是桃源沃土,我倒要看看是不是那些人吹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