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九一 儿子论与闺女论

七海扬明 章九一 儿子论与闺女论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九一 儿子论与闺女论

台北,明国使馆。

郑联一身猎装御马而来,疾驰到了门口,高大的纯种马瓦里马人立而起,郑联翻身下马,与十几个家丁冲进了使馆,门口护卫看到是郑联,皆是不敢阻拦。

原本郑联的计划是和台北行政长官阿海去郊外狩猎,却不曾想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不得已临时返回。

“陈邦彦,你给我滚出来!”郑联径直冲进陈邦彦居住的小楼,在堂中便是高声大喊,四周的房间探出几个脑袋,看到郑联满脸杀气,又缩了回去。

“侯爷,你这是做什么,如此咆哮,直呼我大明官员的名讳!”沈廷扬走了进来,拦住了郑联,这时陈邦彦也是出来,见到郑联如此暴怒,冷声问道:“郑联,你找老夫何事?”

郑联把几张报纸仍在了陈邦彦的脸上,骂道:“你他妈的是这是要害死我们吗?”

沈廷扬知道郑联这个人虽然性格暴躁,却不是无的放矢的人,他捡起一张报纸,看了一眼,脸色惊骇,这报纸当是今天中午才开始发售的,不知郑联用了什么手段,提早半日到手,而让沈廷扬震惊万分的是大字标题下的内容。

无君无父,弃国弃家!

这八个大字便是陈邦彦对台湾建国风潮的评价,内容更是犀利,把社团和元老院治下的百姓批驳的体无完肤,所有人都定义成了大明的叛徒,而且在最后的署名上,却反常的没有署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大明忠臣义士六个字署名。

“你......陈大人,你这是做什么,如此不识大体,完全是书生意气啊!”沈廷扬手颤抖着,几句话都是从牙缝里钻出来的。

对于社团要建国,沈廷扬一向保留自己的态度,虽然沈廷扬与陈邦彦这类自小熟读四书五经的书呆子不同,但一向受忠君爱国思想的他还是希望社团能继续维持现有的局面,当加征公投的结果出来,沈廷扬就知道,那是大势所趋,作为大明朝少有的开明派,沈廷扬很清楚,抛开大义名分不谈,大明现有的任何一个政权或者军政实体与社团都是处于不对等的位置。

简单的说,各个政权都需要社团的援助,粮食、贸易支持甚至于兵力支持,至少目前来说,没有赵三刀的分舰队,舟山难说完全,而粤西抵抗的核心力量更是社团陆军力量。而社团对于大明的需求度则非常低,在沈廷扬看来,社团目前种种作为,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大明别倒的那么快,更好的分担清虏的力量,二便是邀买人心。

但是无论怎么说,鲁监国和永历政权都完全离不开社团的支持,所以即便是社团建国,两个政权也要接受,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哪怕是自己骗自己,也要找个理由接受,但陈邦彦的一篇文章却是把大明朝与社团的关系彻底推到了对立的位置上。

“你是蠢货吗,还是当腾龙商社治下这几百万人是蠢货?人家掏钱拿粮食支持我们,还让自己的子弟在前线卖命,你就是这么报答的吗,指着别人的鼻子骂,还骂人的祖宗,老子真的怀疑你是满清鞑子派遣来的奸细,不然为何总是做这种离间双方关系的事情!”郑联的佩刀被沈廷扬抢去,在堂中气的走来走去。

“我朝几代天子,为社稷而死,并未失德,他东番治下全是我大明百姓,何以建国海外!尔等俱是人臣,面对这等不忠不义之事,却佯装不知,还为叛逆说项,几与其同谋,老夫倒要问问,尔等是何居心!”陈邦彦正色回问。

郑联虎吼一声,冲上去,一把抓住陈邦彦的脖颈,骂道:“你他妈说的再对,有什么用,用嘴皮子能制止危局吗,用嘴皮子能说来钱粮吗,老子感觉,是那李明勋太惯着你们这些穷酸措大了,若不然,你们也不是嚣张到这个地步,跑到人家家里骂娘,若是老子,早就活剐了你了!”

沈廷扬拼劲全力来二人,满脸激愤,问道:“陈大人,你写这篇文章,你认为有用吗?有什么用!”

“老夫所言,只是为了警醒世人,让百姓知道,何为纲常何为正统,如今君父尚在西南,当........。”陈邦彦兀自辩说不止。

郑联却是一把抓住陈邦彦的肩膀,骂道:“当,当你妈个头!”

他拉扯陈邦彦到了窗边,指着外面人越聚越多的广场,喝道:“看到没有,越来越多人聚拢而来,很快他们就会冲进了活撕了你的!”

沈廷扬也看到了那群举着横幅手持砖头的人,他强压住心头怒火,说道:“不行,陈大人不能在这里呆着了,侯爷,我立刻安排人把他送走,直接上船,先去舟山再说。”

半个时辰后,在此起彼伏的抗议声中,阿海走进了使馆区,看着被砸烂的窗户和满地的砖头,阿海问道:“陈邦彦在哪里?”

“本官已经安排他去了舟山,怎么,李海大人想拿他去泄愤吗?”沈廷扬昂首问道。

阿海握住刀柄,说道:“如若依着我,我会亲手杀了这厮,但如今我是台北之首,元老之一,自然要顾全大局。”

“是啊,顾全大局,陈邦彦若是懂这个道理,就不会有这一步了。”沈廷扬道。

阿海笑了笑:“他和那群卫道士永远不会懂,历朝历代,危亡之时,文人总是会表现的歇斯底里,以至于失去理性和智慧,他的举动会疯狂,奸佞者如丁魁楚趁着权柄在手,疯狂敛财,出卖能出卖的一切,而忠诚者则如陈邦彦,攻击一切他们认为错的人和事。然而,危亡之时,无论事情做的多么忠义,话语说的多么至诚,都非救亡之道,最后顶多把名字刻在忠字碑上罢了!”

见沈廷扬投来赞叹的目光,阿海道:“这是家师告诉我的,哎,我更希望大明之臣都不是陈邦彦,这等人,明明知道他走的路是错的,却因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杀不得也打不得,只能任其一路错下去,与奸臣佞臣一起,送葬大好的局面,把大明朝拉入深渊。”

福旺号是一艘载重超过六千石的巨大沙船,在台北装满了粮食、饲料和水牛运往舟山,这是沈家沙船帮的一艘船,沉重的货物让速度变的很慢,陈邦彦就坐在货舱之中,忍受着牲畜散发出的臭气。

陈邦彦失魂落魄的坐在那里,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一路之上,他一直认真思考着这个问题,忽然,耳边响起了带着浓重浙江口音的官话,那是一个言语粗鄙的家伙在念报纸,一边念一边解释,显然他的听众也是目不识丁之人,以至于听不懂文章中的深意。

他们念的正是自己离开台湾的时候写的那篇文章,很显然,对于这些市井小民来说,文章的内容还是过于深奥了。

“哦,这段话就是把东番的百姓比作灾荒年过继给亲戚家的儿子,虽说过继了,但毕竟是一家人,现在本家有了难处,就应该出钱出力,不能因为已经成家立业,就不管本家的死活了。”读完报纸的船长尽可能用俗语解释着。

陈邦彦静心听着,虽说这话语粗鄙不堪,但说的也算是透彻,而周围人的讨论更是让他心中升起了一团火。

“我觉得这比喻就挺好,东番那些人,不都是这些年从山东、浙直移民过去的嘛,他们就好比是儿子,天子和朝廷就是老子,老子有了困难了,当儿子的可不得帮一把嘛。”

“可我听说,人家要建国了。”

“那这就做的不对了,哦,老子有了困难,当儿子的不帮一把,反而是直接改姓,与老子划清界限,这不是忘恩负义嘛,我要是有这样的儿子,非得打出屎尿来不可!”

“马三哥这话说的在理,报纸上那些话咱们听不懂,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上到国家大事,下到民间小事,可都不是这么个理儿嘛。”

陈邦彦在货舱听的心中热血上涌,眼睛湿热,他爬上小梯,看了一眼,看到是七八个打着赤脚,**上身的水手在谈论,不由的感动,心道:“我朱明恩养百姓三百载,总归是有淳朴之人,有如此百姓,大明就不会亡!”

“船老大,你说马三哥说的在理不?”一个水手问道。

船老大收起报纸,说道:“在理归在理,却是你们的道理,不是东番那些百姓的道理。”

“哦,船老大是知道那些人的道理了,我感觉也是,你们想想,这次闹出来建国的事情,你看看东番那些人,个个欢天喜地,好像每个人都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似的,哎呀,到处都在放炮放烟花庆祝,人家东番的老板还给每个穷哥儿都发了赏钱呢,要说一个两个的话,还算不得什么,但大部分人都高兴,总归是有道理的,船老大,你说说他们东番是什么道理啊?”一个老海狗请教道。

陈邦彦竖起了耳朵静听,经历了这么多事,他已然明白,东番百姓支持建国不是简单的蒙蔽收买就能做到的,但是他不理解的是,东番不过七八年,大批百姓的迁入都是五年内的事情,这么短的时间,什么让百姓对大明朝就没了感情呢,因为国破家亡民不聊生,他接受百姓对朝廷不满乃至痛恨,但无法接受百姓这么快就选择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船老大给自己的烟斗里塞了点烟草点燃,看着越来越远的台湾岛,船老大说道:“其实很简单,你们认为东番百姓是过继出去的儿子,但东番百姓自己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自己是被卖嫁的闺女。”

几个海狗相互看看,一个人咧嘴问道:“船老大这话我听不明白,儿子和闺女有啥区别吗?”

船老大道:“国家大事咱不懂,我也说不明白,我这么说吧,朝廷打仗就好比是做买卖,连战连败好比是买卖赔钱了,家里没了钱,就找来了东番,就像是借了钱还不起,就把那些百姓抵押给了东番,相当于卖了闺女给东番,闺女卖了,就是人家的人了,东番对这些闺女还不错,嫁出去的闺女也就是泼出去的水,心里多少是向着娘家的,所以也愿意让夫家帮娘家的忙,拆借些钱粮自然不在话下,可是娘家却不知满足,不仅要钱要粮,还阻止人家另立门户,这就太过分了。

眼瞧着人家要另立门户了,娘家不仅反对,还要求闺女一家倒插门到自己家,这就是痴心妄想了,谁会入股注定赔钱的买卖呢,再者说了,只要有可能,谁不想自己干一番事业,为啥替别人卖力气咧。”

“船老大,你这么说,还真是有道理,到底是您走南闯北见识广,一眼就是把东番人的心思看透了。可照我说,如今鞑子占了咱许多地盘,朝廷支持不住了,最好还是一家人齐心协力,把鞑子打跑了,夫家娘家,不都是亲家嘛,总不能让外人占了便宜不是?”当下便是有人说道。

船老大敲了敲烟斗里的灰烬,说道:“我还是那话,这打仗就好比做买卖,以前娘家有钱有势,女婿自然对岳父是低眉顺眼了,可是如今娘家把祖宗留下来的产业败了大半,人家女婿却是买卖越来越大,总不能再低三下四了吧,大明和东番就好比合股的买卖,不能论尊卑上下,还得论实力,谁有钱谁就占大头呗,可是朝廷总想着靠辈分压人家东番一头,这就坏了,嫁出去的闺女再向着娘家也不能让自家吃亏啊,索性独门立户,自己干,先和娘家彻底分开。”

“就这么不讲情面,俗话说的好,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一个年少的水手红着脸问道。

船老大敲了敲他的脑袋,说道:“你呀,难道不知道亲兄弟明算账的道理吗,你将来有了媳妇,岳丈要是要你的家产地产,你愿意给啊。再说了,情面这种事儿,得相互给才算情面。”

众人哈哈大笑,忽然有一个水手问道:“你们说,日后两家联起手来,把那大明江山光复了,那些土地百姓归东番还是归咱们天子?”

船老大哈哈一笑,说道:“那个时候,天子说,那是祖产得归我,而人家东番说,这算你闺女的嫁妆了!”

此言一出,众人欢笑不止,陈邦彦的脸却是冷的要上霜一般,虽说这些粗鄙之人实在信口胡说,但东番若建国,两国共御清虏,光复之土应该归谁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