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六 招募

七海扬明 章六 招募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六 招募

钱锦哼着小曲,提着酒壶从勾栏里出来,大早上的,准备去码头边买上几尾鲜鱼回去,如今四艘大船都是造好,就等着李明勋来接受,他算了一下,若是李明勋给余款,他就赚了近两千两,就算是不给,也没有赔。

“哎呀,李掌柜这般豪阔,又是一个崇信佛道的,怎么也得再给一千两吧。”钱锦乐呵呵的想着,到了码头,却是发现人头攒动,还有不少人乌泱泱的往这边跑,全都看热闹一般。

“漕运衙门的大人到了,快去看看。”

“不光漕运衙门,还有龙江那边提举司的官儿也来了,听说是个员外郎呢。”

钱锦一下子警惕起来,这两个衙门的人一来,那就可能是造船的事儿,他连忙走到码头,发现这里已经被人群挤满,无数颗包布、梳着发髻的脑袋挡在他的面前,而石码头上停了四艘船,都是官船,挂着各衙门的官牌,看样子,来的都是五品六品的官员,在这地方,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大官了。

好不容易往里面挤了挤,却被一群操江提督衙门的丘八挡住了,足足有上百士兵维持秩序,而官船上下来了两排人,还有三顶轿辇,待完全下来,怕是有三百多人,把整个码头挤得满满的。

“好大阵势,这下完了,是真的要造船,我的船坊,三代的基业啊。”已经有人在人群中哭了起来,钱锦循声看去,他也认得,正是左邻一个小船厂的东主。

人群之中也是悲戚戚的,许多人都是匠人或者在船坊帮工,虽说朝廷摊派下船来,他们不会失业,但是船坊东主拿不到钱,他们也只能跟着喝稀。

“回避,回避,看不到这是漕运衙门官架吗?”

“滚开!莫要挡了游击老爷的路!”

一群兵丁驱赶着人群,而在远处,一匹青马疾驰而来,身后跟着十几个捕快,马上下来一个二十出头的汉子,身材高大,一脸正气,他下得马来,看到码头一片喧哗,斥骂打闹之声交织不绝,而一骑着高头大马的吏员正昂首走过,推搡之间,不知为何惊着了马,铁蹄扬起,就要踏到一个倒地孩童的身上。

高大汉子冲出人群,飞身撞在马脖子上,才让那孩子躲过一劫,汉子站起身,高声道:“本官乃是江阴典史阎应元,你是哪个衙门的官员,闹市之中,竟然不能管好坐骑!”

马上吏员正是宋业,他瞥了一眼道:“没有看到漕运衙门的官牌吗,你一个小小的典史,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立刻走开,惹怒了轿里的大人,你们县令也吃罪不起!”

阎应元却是耿直的性子,呵斥道:“你个小小吏员,也敢跟上官如此说话,下马来!”

宋业却是愣住了,他这次可是帮衬李明勋而来,后面的轿子都是空的,连这些仪仗都是偷偷带来的,若是被眼前这个小小典史胡闹一番,露出破绽可是要坏事,可若是下马,就要牵扯出后面官员,这该如何是好。

“两位大人莫要争执了,还是公差要紧,阎大人,若是人这般聚集下来,怕是要出事端呀。”李明勋从人群中走出,劝说道。

他冲宋业使了个眼色,趁着李明勋阻拦的功夫,已经打马而过,待官驾过去,码头上人也追着走了,阎应元看了一眼李明勋,问:“你是何人?怎生认得本官。”

李明勋笑了笑,说:“虽说未曾见过,却是听说过您的大名,在下李明勋,便是订购四艘大船的商社掌柜,听管事说,您这些时日没少照顾我们。”

阎应元听得是在船坞施粥的东家,脸色舒缓了许多,道:“原来是李掌柜,承蒙你慷慨施粥,这段时日,江阴的治安倒是好了不少。”

李明勋却是说:“那算不得什么,早就听说江阴有一位正直廉洁的典史,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凡响,不过阎大人,您虽然眼里揉不得沙子,但是也得分时候,您手下十几个人都指望着这差使吃饭呢,可是万万不可随性而为呀。”

阎应元麾下的捕快都是老油子,知道得罪上官的悲惨结局,纷纷出言劝慰,不少人跪地恳求,这才让阎应元没有追上去。

等到阎应元冷静下来,想要去探探虚实的时候,却发现那些官员已经离开了,一打听才知道,几个衙门的官员上岸便去了沿河船坊,刚进去便遭遇了吃粥难民的围攻,未免发生激变,只得退去,但是当地已经全都知道,朝廷要造海船了,江阴造船业的好日子到头了,恐怖的气氛笼罩了整个江阴。

“造海舟输送粮饷,于国大利,于民大害,真不知道是福是祸呀。”阎应元翻身上马,留下一句感叹,背影凄凉的离开了。

李明勋无奈摇头,他转身去了码头,作为始作俑者,李明勋无话可说,只是在心中告诫自己,纵然这个过程不那么光彩,却定要结果绽放出芳华!

他走上小船,向长江航道驶去,靠上了操江提督的船,马上上面无论是吏员还是兵丁都是无比狼狈,不少人身上挂着菜叶,满脸的臭鸡蛋,但是脸上却有喜色,显然是捞了不少外快。

“今天上岸的,每人一两银子,回去请大家一道吃酒!”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李明勋一看,竟然是把总齐大志。

齐大志也看到李明勋,一脸笑意,说:“我说什么商贾这般豪阔,感情是您呀,公子爷,您可是又让咱长见识了,上岸溜一圈,就给一两银子,啧啧,这是哪儿的西洋景儿啊。”

李明勋在齐大志引导下见到了换过衣服的宋业,二人商定了粮食交货的时间,宋业便是离开了,李明勋问:“你与宋大人是老相识了?”

“是老相识,这次您给了他五百两银子办差,分了我一百两,着实照顾我呢。您的船我也会送到长江口,宋大人都交代过了。”齐大志笑呵呵的说道。

李明勋无奈摇头,到底是劳力者治于人,齐大志出人出力,才得了一百两,大头都被宋业赚去不说,还对宋业感恩戴德。

“那艘洋船走了吗?你不用堵着他了?”李明勋问道。

齐大志道:“那等没油水的活儿交给其他人了,您莫要担心,它不敢劫持您的船队。”

李明勋摇摇头:“倒是没这个担心,我的想和那艘船做点买卖。”

“买卖,那洋夷有什么买卖值得您去做?”齐大志却是不解。

李明勋道:“我想买他几杆火铳,买不得吗?”

齐大志略略点头,这本没有什么,凡是海商,船上多少会有些火器,火炮也不鲜见。

“买得,买得,莫要说火铳,便是红夷大炮也买得。”齐大志笑呵呵的说道。

李明勋从官船上取来纸笔,写了一封信,齐大志眯眼偷瞄,想要看出点什么来,但是却发现李明勋写的全是洋文,他却是无法看懂了。李明勋把信递给齐大志,让其收好,叮嘱了几句,赏了二十两银子,这厮便是欢天喜地的去了。

钱锦是个贪财的人,最喜欢听的是银饼子碰撞的声音,最喜欢看的是金光灿灿的闪光,但是李明勋把剩余的尾款给他结清的时候,钱锦的脸上却满是黯淡。

“哎,李掌柜,终究是躲不过被摊派的命啊!”钱锦坐在那里,苦涩说道。

李明勋微微一笑:“听说前几天衙门的人来了,怎么说的。”

“衙门的人被那些愚民轰走了,但是那又如何,漕运衙门、工部分司和操江提督府的人一道来的,现在街面上已经传遍了,开春便是要造船。要是不轰走,我拿你赏的钱上下打点一番,兴许还能保住家业呢。”钱锦擦了擦眼角的泪珠,哽咽说道。

茶铺的老汉也插嘴说:“东主爷宽心吧,这次有李掌柜的单子,兴许能挨过去呢。”

钱锦叹息一声,知道老汉这是提醒自己求李明勋帮忙打点,李明勋却是说:“此次是朝廷压迫你们,若是真的要造船,那就是国朝大计,谁也抵抗不得的,若是不想被压迫,就得找个没朝廷的地方。”

“没朝廷的地方?”钱锦一时愣住了。

李明勋道:“我的船如今造好了,去镇江、南京装了货便是要走,我虽然能帮你说一嘴,但是成不成也没把握,倒是有个出路提供给你,你若是能去,再也不怕朝廷摊派了。”

钱锦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问:“什么出路,李掌柜说说。”

李明勋道:“你也知道,我是海外华人,如今在台湾也有一番基业,商社里有数千人,与当地的土蛮关系甚好,那便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在那里,便是我说了算,你若是不嫌弃,可以把船厂带到台湾去。”

“台湾,哦.....你说的是东番地吧。”钱锦恍然回过神,他说:“听说那是红毛夷的地盘。”

“红毛夷只是占了一个港口,我手下有几千人,过千军队,还有炮舰,红毛夷也不敢轻侮。”李明勋畅快说道。

“这.....这怎么可能?”钱锦满脸不信,依着李明勋的说法,这不是已经自立一国了吗?

那老汉却是说:“东主爷,小人倒是觉得并非虚假,这次我帮李掌柜收了四十多头牛,而买你的船更是要运两万石粮食,若非外面有这般基业,要这些东西作甚?”

“信不信都在你,不如跟我去看看,若是不行,再回来便是,反正你这船坊也就这些木料值钱。”李明勋道。

“李掌柜,我不是信不过你,而是船坊虽然是我一人的,但造船可是需要匠人的,生手可造不了。”钱锦有些为难。

李明勋哈哈一笑说:“这有何难,台湾有大片的土地无人耕种,只要愿意跟我去的,我是来者不拒,你船坊那些匠人、伙计,但凡愿意去,我不仅给工钱,还给土地,一家老小都可以去,我都养着。”

“当真!”钱锦惊喜万分。

李明勋说:“自然是真的,阿海和林河已经开船去了南京、镇江装货,三日后回来,到时一起走,到了地方还能一起过个肥年!”

钱锦一拳砸在手掌上,说:“就这么办,我便带着一家老小跟你走,若是真如你说的那般,便在那台湾安家落户,若是不行,便当是出海避祸了吧!”

李明勋微微点头,说:“如此甚好,你不会后悔今日的,接下来你便帮我办差事,把沿河这些船坊的木料、钉料、漆、绳,反正只要是用在造船的、修船的,能买多少买多少,三日之后,我一并带走。”

钱锦一咂摸,说:“哎呀,这怕是要花上万两。”

李明勋哈哈一笑:“钱不是问题。”

钱锦越发肯定李明勋方才说过的话了,也越发愿意相信他招揽自己去台湾是为了造船,如果要骗自己,总不能花上万两白银买这些材料吧。

“好,我手下还有两艘沙船,一并与您去台湾。”钱锦当即说道。

旅洋船坊。

李明勋坐在桌子前,看着一个敦实的男人跪在自己面前,他看起来三十余岁,穿着一件不合身的薄袄,两只手上满是老茧。

“东主爷,小人叫张老六,没有大号,家里有老婆和两个孩子,大娃十四了,是个学徒,小女娃才七岁,都跟着东主爷走,在船坊干了七年了,是个铁匠,但凡船上用的钉子,无论铜铁的,俺都能处置妥当了,他们都能替我担保!”张老六认真的说道。

李明勋看见他后面站了七八个人,其中两个已经是录用的,便说:“好,先按照丙等工匠发钱,一月一两八钱,去了之后再测试手艺定薪资。”

说着李明勋把写好的码子递给张老六,又递给他五斤左右的一包米。

张老六问:“东主爷,这是啥?”

李明勋说:“五斤米是你到台湾之前的口粮,自己做成干粮饭团,路上吃用,这个竹码子是你的工号牌,到了台湾,凭牌子发口粮、薪资和十亩地,拿着牌子买米,买一斗送一升。”

张老六咧嘴一笑:“还有这好事儿,谢谢东主爷。”

“东主爷,小人叫王喜贵,二十五,是船坊木匠,本地人,只我一人跟着东主爷走。”一个高瘦汉子说道。

李明勋问:“你家中老婆孩子不去吗?”

王喜贵咧嘴一笑:“俺没娶媳妇儿呢,父母都跟着兄长嫂嫂过活。”

李明勋点点头:“暂定丁等,月银一两二钱,这是你的工号牌和口粮,另外,你的安家费怎么算?”

一群人乱做一团:“还有安家费?”

李明勋道:“家人不去的有安家费,若是没有,这一去五年,你们能安心干活?如王喜贵这般,安家费是五两,当然,若是不要银子,便是三石糙米。”

钱锦补充道:“本地人才能领安家费,外地的不能领,还要留下地址,立下字据,找好保人,若是拿钱跑了,官府可是要缉拿的。”

王喜贵却没有要跑的心思,说:“俺要米,三石米,也愿意签字据,他们几个都可以担保。”

一整天,李明勋都在登记造册,算起来已经有八百多工匠愿意前往,其中过半是全家搬走,加上他们的家人,两千余人,李明勋不仅感慨,幸亏说服了钱锦,他还有两艘船,否则又要想办法弄船了。

马上到尾声的时候,茶棚的老汉跑了过来,有些着急的说道:“李掌柜,坏事儿了,那典史听到许多人要下南洋,已经骑马赶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