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二五 安排

七海扬明 章二五 安排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二五 安排

无论是社团时代还是合众国时代,毫不客气的说,中明合作的最大得利者就是琼藩,而琼藩得到合众国最大支持可不是因为李明勋与林士章等人的私人关系,而是因为双方存在的巨大共同利益。

琼藩藩地与合众国各行政区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双方的商人可以在对方的领地内经商、生活,宛若在本国国内一般,琼藩体系内,棉、糖、珠、铁、瓷等各主要产业中,合众国国有和私人企业都占据了很多的股份或者拥有强大的话语权,琼藩是离不开合众国的,而在政治方面,非合众国就琼藩,而是琼藩就中国。

譬如在官制方面,明末的混乱导致科举制度无法有效组织,而军阀藩镇盛行更是让科举销声匿迹,特别是孙可望出滇抗清之后,士大夫已经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南明的军队和国土已经完全控制在藩镇手里,天子和官员已经是吉祥物的存在,琼藩也不例外。

在琼藩开藩伊始,林士章、袁时中和黄蜚三大巨头就派遣家族子侄接管了粤西所有重要的军政官位,迈出了琼藩独立的第一步,即便是两广崩溃的时候,大量宗室、官员涌入琼藩,琼藩也只是提供生存资料,连必要的待遇都不给,曾经有人乱兵打劫过琼州府城周边一村落,一连抢了七八个侍郎、尚书,十几个伯爵公爵,还有不少的朱明宗室,对待这些人,琼藩态度很强硬,要权没有,要官没有,要兵没有,要钱也没有,你若呆在琼藩,顶多给你一片立锥之地,一块耕耘之土,若是不愿,请去云贵找天子。

而琼藩的‘中国化’却是刚刚开始,在统战学堂建立之后,琼藩派遣数百名年轻学子前往济州学习军事和治政,在统战学堂在香港建立分院之后,数量更是多了,而这些学成归来的学子也快速被安插到重要岗位,军队自然好说,军令如山,旁人说不出什么,但当统战学堂政法系的学子被安置在各州府衙门的时候,引发了士大夫阶层的巨大反弹,这群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进士、举人都无处安置,怎么能任用那些连科举都不曾参与的人呢?

为了这件事,林士章直接与读书人动了刀子,但在任用上,林士章还是动了动脑筋,弄出了赐出身制度。

林士章先是在琼州府开办了一个新式学堂,招收十二岁到十四岁的识字学员,毕业之后,前往香港统战学堂政法系学习、或者留在粤西担当吏员,而在统战学堂学成之后就可以选择回粤西参加工作,或者前往台北上国立大学,如此出现了初级、中级和高级学员,而林士章从永历那里要来了一大票的敕书,给所有参加工作的毕业学员赐出身,新式学堂毕业的赐秀才出身,统战学堂毕业赐举人出身,国立大学毕业的赐进士出身,生生把大明科举的表和新式教育的里结合在了一起,日后选用这些人,就按照出身来,赐进士就当进士用,赐举人就当举人任命,又胡乱塞了几个正统的举人、进士,直接奠定了琼藩主导的官员任用体制。

林士章不知道的是,这套生搬硬套的政治规矩在合众国日后收复大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最终影响了日后中华民族的考试制度,而所谓的赐出身制度最终演变成了学历制度,进士、举人渐渐演变成了学位。

而这套任用体制造成了琼藩的藩地的官员、将领大多是合众国培养的,这位日后两国的合并打下了基础,比统治阶级的融合度更高的是经济贸易的融合度,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与合众国密不可分的情况下,琼藩这个合众国第一盟友的身份坐实让人感觉放心。

类似的官员任用体制同样套用在晋藩身上,而李定国对此并无多少异议,只是要求第一批前往统战学堂学习的必须是晋藩那些将领的子侄,而在广州、惠州两地开办的新式学堂,三年内只招募晋藩子弟。

李定国不是不知道这套制度的用意,但却并未违反他的原则,琼藩利用这套制度获得了强大的军力和极高的政治效率,李定国也想如此,而他的根本原则是反清,也仅仅是反清,复明不复明的与他无关,只有朱明皇室和士大夫才会反对这类政治制度,李定国与这两者的目标并不相同。

而晋藩唯一让合众国有些不满的是去对士绅阶层的宽容,收复两广之后,李定国仅仅是抄家了广东的藩、官、将、兵,而对士绅阶层却选择了无视,即便是那些有族人在清廷为官,与三汉藩有姻亲关系的士绅,也只是收了一批赎罪银,同样是广东,潮州的士绅就是全部被一网打尽。

而李明勋更理解李定国的决策,他刚入广东又以本地为藩地,如果一股脑消灭了士绅阶层,那谁来帮他治理藩地、收取赋税,他李定国脱离西南序列,带走的只有精兵没有官僚阶层,他又不能把自己的藩地交由粤西和合众国派来的官员,至于那些腆着脸凑上来的大明遗老遗少,李定国更是不信任,还让人以假冒大明官员为由抓了一大批。

当然,晋藩与朱明优免士绅还是有着极大不同的,在治政方面,特别是赋税和土地制度上,李定国完全是拿来主义,把孙可望在云南实行的简单粗暴的一套直接用在了广东,并加以改良,晋藩兵继承了三汉藩所有的宅院和一半的土地,而其余一半作为官田分配给穷苦百姓,以得民心支持,李定国用强制性的命令把土地的地租税率降低到了一成,然后对百姓施以高税率,与云南一样,每亩出产一成归田主,五成归百姓,四成归晋藩,百姓受到的剥削大减,原先交给地主的租子成了交给朝廷的税,晋藩实际上是从地主的身上割肉吃,而晋藩和琼藩联合宣布,把永历八年以前的欠税全部取消,无论是欠的满清还是朱明,无论是隆武、永历还是其他皇帝、监国征收的,全部取消。

而在其他经济政策方面,李定国还是很给合众国面前,或者进行的补偿,比如在钱制方面,李定国虽然公告天下,除满清钱外,所有钱币都可以流通,但却要求,但凡军饷发放、官将开支、军需采购和赋税上缴,一律只收中国银圆和铜圆。

几番简单粗暴的组合拳下来,广州迎来了安定之后的经济大发展,百姓丰足,经济繁荣,为日后盟军收复中华故土奠定了基础。

进入八月,整饬军务已经实施了大半,大部分的军阀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少数有二心者,多与秦藩孙可望甚至满清联络,很快就被扑灭,而在藩镇之中,顺军忠贞营和惠藩是最重要的,战前答应二藩的条件依旧不变,但需要二藩接受琼藩、晋藩的直接领导,显然,二藩不会同意,也只能由李明勋亲自出面解决。

李明勋想要让惠藩加入九龙开发公司,前往九龙地区殖民,以惠藩数千精兵,李明勋答应在下一次九龙开发公司公开募股集资的时候,为杜永和谋取百分之十的股权,但是被杜永和拒绝了。

九龙开发公司中,李成栋的三个儿子是大股东,当初李成栋为东勋分家的时候,杜永和就与三义子闹翻了,如何还能捏合在一起,杜永和也不愿意继续在两广为将,他曾与琼藩、晋藩并列,一朝寄人篱下,他心中过不去这个坎儿。

杜永和最终选择前往南非,加入非洲公司前去殖民,而惠藩硕果仅存的四千六百名士兵中,有一千三百人愿意随主帅前往非洲,而李明勋在骏府为这些士兵和家属划了三万亩免费的土地,而这些士兵将会全部加入非洲公司,成为其正式雇员,而在下一次扩股之中,公司雇员及直系亲属拥有股份的优先认购权。

除此之外,杜永和说服了其中一千五百人前往了九龙地区,加入到了李成栋义子麾下,而条件则是由李明勋出面公证,九龙公司的百分之七的股份属于李成栋那未成年的儿子李元皓。

至于其他的士兵,要么加入琼藩,要么解甲归田,有些变卖了广东的家产之后,前往了台湾或者吕宋,或许这群经过了无数大战的士兵想去一个真正能远离战争的地方。

而顺军忠贞营则麻烦很多了,他们毕竟建立过大顺王朝,差一点完成了改朝换代,除了合众国,骨子里谁也瞧不起,琼藩是朱明,晋藩是大西,都是大顺曾经的仇敌,被他们吞并是绝对难以接受的,顺军既不想解甲归田,也不想受制于人,他们还想活跃在这个舞台上,但在两广没有地盘的情况下,顺军只有两条出路。

“郢国公,你的顾虑我很清楚,但是目前,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在两广,你只能从属于琼、晋二藩中的一个,如果你继续独立自主,我想可能要去夔东了。”李明勋颇为无奈的对高一功说道。

所谓夔东就是明末抗清战争中,大陆最后一片抵抗区域,唯一四川、湖北、陕西的交界处,原本大顺军部分军队联合当地的抗清地主武装组成了联盟,而原本历史中,忠贞营最后一点骨血也是在那里沦丧,只是因为李明勋穿越,历史轨迹已经完全改变。

高一功面色苍白,他年纪渐长,有些体力不支了,他说道:“阁下,从两广前往夔东,实在艰险,关山阻隔,如何成行,且夔东已为满清所困,既无粮草也无甲械,无法成大事。”

从广东前往夔东,需要穿越孙可望的占领区,在孙可望与合众国一方事实敌对的情况下,谁也不敢保证孙可望会有动作,而穿过满清敌占区更是困难,忠贞营可不只有那七八千兵马,还有三万多家属,带上这么多人穿越四省,万里迁徙,能活着一半到夔东就不错了。

“阁下,我顺军一脉可否义从于贵国。”高一功说道,这便是他想到的第二条路。

合众**队体系内有义从兵,大多是山东农民武装改变过来的,合计规模在万余人,此刻在济州和青岛要塞之间轮换,合众国供给其武器粮饷,其为合众国出战,接受指挥,实际上更像是雇佣兵。

“你是永历天子亲封的郢国公,如此作为可不合适。”李明勋略感为难,合众国陆军以往收编的义从军都是农民起义武装,虽说是明国人,但无明国官职爵位,而忠贞营是隆武天子所建,这位高一功又是永历天子所封的国公,让其义从合众国,那就是公然挖朱明的墙角,今天能挖一个忠贞营,明天岂不是连晋藩和琼藩也挖过去,虽说这二藩也在李明勋计划之中,但与温水煮青蛙的战略不符合。

以永历政权文官和藩王那尿性,一旦真的如此操作,或许会对合众国宣战。

忠贞营不值得合众国为此冒险,也只有琼藩和晋藩值得,李明勋如果想冒天下之大不韪,索性给林士章、李定国元老身份,直接吞并了这二藩,那才不会得不偿失。

高一功跪在地上,诚恳说道:“元首阁下,满清与我大顺一脉有着血海深仇,我大顺不可不报,请元首阁下为我部谋一出路。”

李明勋扶起他,说道:“必正兄,若你执意抗清到底,那只能委屈你忠贞营了。”

高一功问:“请元首示下。”

李明勋的方法很简单,让高一功率领忠贞营及全体家属前往吕宋,脱离大明国籍,高一功也放弃大明爵位,在吕宋,接受当地行政长官区的雇佣,前往卡加延河谷拓殖,名为拓殖,实为改编,先让其做雇佣兵,然后对忠贞营进行现代化改编,其军官前往陆军学堂接受教育,士兵接受陆军训练,使忠贞营军制、战术和装备都与陆军一样,完成之后,以合格者重组一支兵马,加入合众国陆军,高一功等忠贞营旧将仍为指挥官,以合众国整编陆军身份继续参与抗清战争。

本质上,就是让忠贞营加入合众国,在短期内,其将领一如以往忠贞营,好似从前一般,但随着伤亡、退役,其中军官和士兵都会被替换,忠贞营也只有这个名字留下来。

顺军仍然无法避免被吞并,只是被合众国吞并罢了,区别是,顺军一脉的将领士兵的利益可以得到保证,高一功最终选择了这个方案,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如果自己死了,这支被李明勋命名为忠贞旅的军队要由李来亨率领,李明勋对此无异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