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六一 公车上书

七海扬明 章六一 公车上书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六一 公车上书

洪承畯随着何文瑞返回了福州城,很快,东南战区光发骑兵赶往东南十一府一州,将《告沦陷区绅民书》、《安民告示》、《东南科举布告》、《洪承畯致东南绅民之公开信》以及大量官方文件散发下去,何文瑞还让人复印了许多份大本营中支持东南开考的报纸,一并下发。

这个时候,东南战区在东南是高歌猛进,连破州府,而满清则是节节败退,但合众国实际控住各州府和大县,一些小县城、乡镇和部分卫所都为士绅民团所据,骑兵分散各处,将资料或挂于村镇门口,或立在县城左近,并且利用来往商贾和普通百姓散发,力图让更多人知道,而何文瑞也把东南科场的开考日期定在了七月一日。

在简单粗略的人口统计之中,福建八府一州共有人口五百万,潮州一府有一百二十万,浙南三府(并非全部占领)约有人口二百七十万,东南实际控制区,拥有人口近九百万,实际上,福建一战,就是让合众国的人口翻了一番,而按照合众国以往的经验,即便只是对这些人口进行基本的统治,也至少需要三万五千名行政、司法和治安官员,而所谓的基本统治就是收取足额的税收,对重大刑事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和判决,治安上不出现有组织犯罪,包括叛乱,山贼和土匪。

如果从合众国官僚体系内全额调派官吏治理,意味着合众国三分之一的官员将要调往大陆,这种导致内部动荡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而且从海外领地调遣官员前往时间上也不被允许。

所以,治理东南所需要的官吏,以大本营调遣为主,充任政府体系内的主要官员,包括行政、司法和治安官员,而配属的中低层官员、副职中的一半,则由合众国各国力大学的实习学生、统战学堂政法系毕业生担任,另外一半由科考选举的读书人担任,而科员、事务员等基层吏员,优先安置伤退军人和退役官兵,大部分还是要本地的科考产生。

这也就是说,合众国为本地的读书人提供了至少两万个吃公家粮的职位,虽然绝大部分的职位都与封建王朝的科举选出的进士、举人所担任的职位完全不同,但至少给予他们参与地方治理的权力和上升的渠道,当然,真正的缙绅士大夫对这些职位是嗤之以鼻的,但庶民地主和富农家的读书人并不会,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科举制度中的失败者。

而在各种资料下发之后不到半个月,何文瑞下发了第二种资料,这种资料便不是能公示的了,因为这是谣言,这个谣言五花八门,但格式都是一致的,一般是某某家族已经派人去了所在的州府,并顺利获得考试资格,而这一科参与的人很少,便是个廪生资质的,考试完也能被授予通判这一州府副职的高阶官职。

谣言一出,八闽之地到处都是往来的读书人,前往自己的州府报名参加考试,而到了所在州府之后,读书人接触了他们刚刚接触过的信息传播手段——报纸,各式五花八门的报纸上,几乎都是关于东南科考的新闻,考官、考生甚至于考题,也正是因为这考题,何文瑞遇到了第一个大麻烦,那就是士子公车上书。

(公车是汉代接待臣民上书的官署名)

何文瑞正在书房里奋笔疾书的时候,外面忽然传来阵阵鼓声,何文瑞不仅脸色发怒,喝道:“去看看是何人在闹事!”

他原本心情不错,因为福州城内已经充塞了来自东南各地的士子,这意味着,传统汉地的中低层的读书人开始接受合众国的政治体制,可谓迈出了第一步,在李明勋给何文瑞的亲笔书信中,李明勋提到过,能做到这一步,比歼灭满清十万军队还要重要,他正奋笔疾书给元老院写汇报文件,却是被人惊扰了。

书记官快步进来,说道:“长官,外面有人鸣冤鼓。”

“什么人这么大胆!”何文瑞放下笔。

书记官道:“是前来应试的各地士子代表,一共十二个人。”

一听是士子,何文瑞便是认真起来,说道:“接到花厅去吧,命人奉茶。”

何文瑞在花厅接见过一批士子代表,就好像后世的新闻发布会,回应了部分士子的疑惑,但书记官为难说道:“这次恐怕不成,士子代表是十二个,但周围聚拢了成千上万的人呢。”

“快,去城外找白荣安,让他集结军队,一旦有事,听我命令行事。”何文瑞一边换官袍,一边命令道。

待他出了官衙的大门,却见十二个士子盘腿坐在地上,一言不发,四周聚拢了无数的人,黑压压的看不到头,前排多是士子,还有各行各业的人。

何文瑞见人声鼎沸,拔出手枪打了一枪,喝道:“本官乃至福建行政长官何文瑞,本官已下发告示,令士子安心等待开考时日,为何在此闹事?”

那十二个士子中一人站出来,向何文瑞作揖之后说道:“学生赵文廷,福州长乐人士,是前来应试的士子,我身后这些朋友同样也是前来应试的,他们分别代表延平、温州.........。我等感觉此次东南科考存在弊端,特此前来申辩的,并非蓄意聚众闹事。”

何文瑞听着,这十二个人是代表了东南十二府一州中除却潮州府的所有地方,要知道,潮州在合众国手中已经有五年,一应与国内相同,此次划入东南科考,也不过是例行公事,那里的学生早就知道如何操作了,而眼前十二人代表了东南新复之地,何文瑞心中暗骂此间人口不足,若是在大本营,哪怕是在潮州府,如此多的人联名结社,早就被安全局或者其他治安机构侦测知道了。

“申辩什么?若是申辩,直接找行政官署便是,在此团座,引来百姓围观,岂不是有要挟之嫌?”书记官喝问道。

士子们当然也这个意思,但这个时候也不是追究的时候,赵文廷说道:“我等并非有意如此,请大人海涵。”

何文瑞示意不要在追究,问道:“好吧,你们有什么需要申辩的。”

赵文廷拿出一沓报纸递交过去,问道:“不知这几份报纸上所言试题是否是真的。”

何文瑞接过,看了一眼,都是大本营一些小报,最近才传来的,并非何文瑞让人精心挑选的内容,上面倒是也没有什么,只是列出了大本营行政职官考试常考的几道题,然后用戏谑的语气问,东南士子是否能回答的出来,直言,十之**答不出来。

那题目多是常用术算、逻辑题目,与八股文考试内容完全不同,要知道,明清科考主要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八股文选择四书五经,从九本著作中挑选一两句话来,让考生以古人的口气阐明义理,‘代圣贤立言’,各式、规范甚至于字数多少都有死规定,考的是对儒家经典的掌握和撰写八股的能力,但合众国的考试,那都是经世致用的,与成为官吏后遇到的问题是一脉相承的,更是没有八股文。

“笑话,天下安有直接询问考题的考生?”书记官笑道。

何文瑞瞪了书记官一眼,回应道:“此次科考,虽然未必考这些题目,但多半与此类似,报纸上虽然出言不逊,说的可是事实。”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赵又廷道:“我等士子便是担心于此,才聚集前来的。”

何文瑞的负在身后的手暗暗握紧,若是这些士子逼着东南科考考八股文,此间之事便是完全失败了,那只有一网打尽的结局了,他深吸一口气,还未说话,主考官洪承畯便是走出来,洪承畯朗声说道:“诸位士子,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岂是义理之学可解的,如今之危局,天下苍生还需诸位相助,而领导之人,必学经世致用的学问,因此,此番科考,会增加大量逻辑、术算、治政、法律条文等题目,是为纾解国难之举!”

“妈的,这读书人吹牛的功夫,老子是真比不上啊,说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何文瑞暗自说道。

“我等精研八股之学,累年累月,呕心沥血,若是不考,实在不公!”赵文廷高声问道。

“考试,但讲公平,又不独针对你一人,也不独针对精研八股之士子,如何不公?”洪承畯问道。

何文瑞张开报纸,指着上面一道三角函数题目,问道:“诸位士子,这类题目,尔等可学过?”

众人皆是摇头,何文瑞又问:“可有商贾在?”

人群中钻出一胖大商人,嘿嘿笑道:“小人经营茶叶,算作商贾,小人也不知道这线条圈圈是啥。”

何文瑞又问:“匠人可知?”

一匠人站出来:“小人乃南台船厂的木匠,也是不知这是何物?”

何文瑞五行八作都问过了,全然无人知晓,何文瑞道:“此间题目,海外各学院学员知晓,便是一十岁孩童也可解答,军中之军官,行政官署之吏员也可解答,但此次科考并不面向这些人,因此,会者不能考,考者皆不会,而但凡考试,都需文字为媒介,天下识文断字之人,还不是你们这些士子,此次科考,虽然面向大众,但依旧是尔等独占鳌头,如何不公?”

赵又廷道:“大人所言有理,可我等士子难处谁人明白,以往科举,虽不知题目,但到底知晓类别,还能预先学习,如今新朝开试,我等全然不知,若是结果出来,人人得分很差,岂不是让天下人笑我东南士子无能,那海外同僚如何接纳我们与之并坐呢?”

说到这里,何文瑞倒是有些明白了,这些家伙不是拒绝新试题,而是怕考砸了,试想也是,同样的尸体,在大本营在潮州府,得八十分以上者比比皆是,若在福建,岂不是连及格的都没几个吗,这样一群大笨蛋里挑选出来当官,不仅海外同级官吏不服,本地百姓也是不服啊。

何文瑞想起琼藩子弟第一次参加统战学堂考试的事前准备,顿时有了主意,说道:“尔等士子的意思本官已经明白了,本官这就吩咐下去,闽浙十二州府预定于七月一日进行的考试,暂且定为初测考试,给予你们学习、准备的时间。”

“敢问大人,何为初测?”赵文廷问道。

何文瑞道:“仅考书写、阅读和基本术算三项,书写考写正楷小字,阅读以北京官话为上佳,至于术算,仅考加减乘除基本运算,通过初测者才能进入下一轮。”

这下,士子们算是安心下来,何文瑞道:“至于新试题目的学习问题,行政官署会进行研究,三日内给予你们答复,如何?”

“有劳大人!”众士子一并拜礼。

待官署前的人散尽,何文瑞返回了大堂,洪承畯担心问道:“何大人,此番东南开考,事急从权,不如先以八股取士如何,待日后慢慢改观。”

何文瑞坚定说道:“若以八股取士,不如不取,八股取士海外同僚如何看,那不是自残吗?”

“可士子们反响如此大,如何收场?”洪承畯问道。

何文瑞微微一笑:“我自有办法。”

说着何文瑞一招手对书记官说了几个名字,不消多时,七八个官署的年轻官员走了进来,这些人都是统战学堂毕业的新生,都是来自晋藩和蜀藩,他们要么是藩下某位将领的庶出儿子,要么索性是低阶军官、官吏的子嗣,要知道,统战学堂已经在两广和云南主要州府办了初级学堂,广州、昆明和琼州办了中级学堂,学堂是由各藩镇出钱,藩下子弟免费入学,每年统战学堂都会从中遴选一批优秀子弟。

何文瑞眼前这些,都是缺乏背景的明国藩下子弟,在藩地,以血统和背景任命官员,子承父业是基本规矩,导致许多优秀的藩下子弟得不到重要,虽然合众国官僚体系中也有各类黑幕,但却没有继承制度,给予这些子弟更多的进身空间,也不必看别人脸色行事。

“你们刚从香港过来,在学院学习时候的资料是寄回家了还是在身边。”何文瑞问。

“回长官的话,我们来时还是实习身份,学习资料在身边,待转正之后才会寄回家。”一个人回答道。

何文瑞点点头:“好,把你们的学习资料全部上缴,本官有大用,行政官署会根据其市价给予你们补偿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