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六五 新的挑战

七海扬明 章六五 新的挑战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六五 新的挑战

考试过程中虽然有诸多插曲,但基本进行的很顺利,也就是国语考核上稍稍用了些时间,但各地的初测都在两天内完成了,但到了阅卷阶段,又是出了大乱子,何文瑞差点因为这事儿和洪承畯打起来。

阅卷原本很简单的,国语是当时就出成绩,术算有标准答案,对错自知,问题就出现在文字书写这个环节,至少主考官亲自判卷出来的前二十份卷子里,没有一个得分超过五分的,零分的比比皆是,原因很简单,这位泉州有名的书法家,是以书法的角度来看答卷,可是试问谁能在十五分钟内写出一百个书法字体来,而且何文瑞一直担心,在洪承畯的眼里,毛笔之外的其他写作用具,写出来的能叫书法吗?

幸好李明勋在场,李明勋直接修改了判卷原则,剔除了一个减分项那就是字体丑陋!写字丑不能成为减分依据,如此,减分只有错字、模糊、字体过大等三个减分项,李明勋这么不顾洪承畯的意见修改,关键就在于洪承畯的作用已经发挥到了极致,接下来有你没你都差不多,何必顾虑太多。

阅卷进行了五天,能赶上七月十日的公布成绩,按照简单的统计,考生在术算上得分最高,满分的比比皆是,接下来是国语,最难得分的便是文字书写,会写字的人很多,但短时间内换了写字的笔,还要写过往四分之一大小,还有时间限制的字,让很多人进退失据,这项考试与其说考的是写字能力,还不如说是心理素质。

六十分便是合格,四万多人中,颁发了两万三千多张合格证书,初测没有列出什么榜单,这算是士子们的要求,因为这类考试根本展现不出士子们的学识和才情,拿到合格证的人欣喜若狂,拿不到的呼天抢地,李明勋与何文瑞站在城墙下,观察着福州城考生的人生百态。

“真没想到,洪承畯在阅卷这一环节摆了我一道。”何文瑞依旧愤愤不平。

李明勋调整着望远镜,说道:“文瑞,我们与那些士大夫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可用他们,敬他们,可千万不要信他们。”

何文瑞指了指下面正在庆贺的士子,问道:“这些人也信不过吗?”

“他们呀,现在还谈不上信与不信,关键还在于后期的培养和影响,他们涉世未深,也从未享受过权力带来的甘美,再聪明也不过是一张白纸,我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何文瑞点点头,说出了自己筹划许久的一句话:“阁下,这一次东南科考,我准备录取三千到四千人。”

“你原定的计划不止这么多吧。”李明勋收起了望远镜。

何文瑞点点头:“我看了许多从大本营带来的报纸,舆论似乎不支持我们东南开考,录取士子。”

李明勋道:“说这种话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蠢人,另一种还是蠢人,第一种蠢人是被我们骗了,以前我们需要资源进行战争、开拓和发展,就要对那些士绅地主动刀子,为了得到国内的支持,我们丑化、妖魔化士绅阶层,做的太过了,不好矫正。

第二种蠢人是自己骗自己,他们见东南光复,想要攫取利益,把所有富裕阶层一股脑扫除了,他们才好分更大的蛋糕,却不想想,不在本地寻找一批有文化的支持者,我们如何统治这片土地?庶民地主和富农阶层早就的贫寒学子是最好的团结对象,他们是旧体制的受害者,只要我们比满清做的好,他们就是我们的支持者。

或许某些人设想的对,即便没有庶民地主,我们仍然可以缓缓蚕食,建立统治,可如今天下大势,是慢慢来能解决的吗,此次全面开战,满清与盟军已经攻守易位了,在可见的将来,我们会在大陆拥有更多的省份,上千万几千万的百姓,难道明明在不损害根本利益的情况可以一口吃下,非要循序渐进,用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吗?

我们与满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国家,对抗就是我们这条蛇去吞那头象,只有一边吞一边成长,才能真正吞下,否则只能撑死或者一口一口的咬。”

何文瑞低下头,不敢直视李明勋,李明勋说道:“你完全可以不用管来自国内的舆论压力,我和元老院会支持你,大胆做,大胆闯,失败了又如何,左不过重整兵马再打一遍罢了。”

“是,阁下,我会全力以赴的。”何文瑞正色说道。

对于真正有志于融入合众国,且在政治方面有所建树的士子来说,初级测试的合格仅仅是证明了‘新朝恩科’的诚意,接下来通过中级测试乃至高级测试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为了提高资料的利用率,何文瑞在各州府两级城市开辟了图书馆,实际上就是把收缴的士绅宅院收拾出来,把所有有助于考试的资料投放进入,让士子自行管理自行学习,但这类学习方式还是依靠士子的自觉,一直到大本营的培训机构嗅到商机涌入了闽浙。

这些私营的培训机构目的还是赚钱,但噱头十足,打出了‘交钱包过、不过退款’的广告,许多别有心思的人还以为这些培训机构能打通上下,直接交钱,然而却过上了后世‘衡水中学’一般的生活。

培训机构里,所有士子都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天不亮便是要起床洗漱锻炼,吃早餐,然后集中学习,统一授课,定期测试和考察,每次考试都有分数排名,在学习上,机构把每个士子的时间压榨的干干净净,而在方式上,对某些欠缺,也就是偏科的部分进行突击恶补,完全就是填鸭式的教育,不断的重复练习,不断做模拟题,中间受不了跑出来的是不退款的,而培训机构的老师都是应试教育的高手,明白其中关窍,关键是有纪律性。

试想人皆是有惰性,一人或者几人学习,看书总归有安逸享乐之念,又容易受到诸多诱惑,特别是这些贫寒子弟,刚一来到省城府城,灯红酒绿,很难自觉,但在培训机构里便是不同了,吃饭睡觉学习休息,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想其他的,相互之间又是切磋学问,以勤补拙,便不是天才,也能有所成。

(我从小到大,总是听各路人马说,中国教育落后需要改革,需要学习,我一直很纳闷,一个培养出来能够造就一个国家连续几十年高速发展的教育体系,为什么去学习那种经济越来越迟缓的国家教育,我们的教育有问题,应该自省自查,学习?学谁呢?)

培训机构在闽浙大行其道,到处谣传培训机构与官署勾结之事,何文瑞只得宣布,在中级和高级测试之中,所有合格的试卷都要公开,特别是参与培训的学子,尤其如此,以示公平。

起先士子们对于培训机构是将信将疑,但看到中级测试中,大部分参与培训的人都是通过考核,而高级测试题目更难,也是主动加入到培训机构之中一起学习。

而与培训机构一起建立的是闽浙地区的国立学校,目前来说,还没有大学级别的学校落户东南,大陆之下唯一能称得上高等学府的,也只有总部刚刚迁移到香港的统战学堂,但何文瑞已经在筹划中等学堂,力图在所有的府城先建立一所,收的学生则是通过初测却未通过中测,而且年龄不足二十岁的学子,至于初级学堂,也是渐渐铺开,暂时规划到县一级。

不管怎么说,东南科考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正在规划中慢慢走下去,这类特殊的考试形式仅计划维持五年,五年之后,一切都要标准化,而东南科考也是为合众国在大陆的社会体系完善了一环。

不管怎么说,合众国的中坚力量都是这些年培养起来的资产阶级和新军事贵族,这些人将会继续占领东南这块国土金字塔的最顶端,而庶民地主和东南本地的工商业主在计划中占据中间位置,而广大的老百姓才是金字塔最重要的基础,而李明勋从台北赶到福州,可不是看初测考试中的人生百态的,他此次前来,有两大重要任务。

第一便是支持东南战区的下一阶段作战,目前来说,多尼率领的北方重兵集团已经抵达了江南,并且安顿下来,其没有前往湖广,这意味这这支重兵集团的目标是东南战区而非西南战区,事实上,满清没得选,如果其敢继续支援西南,李明勋会立刻调集北洋战区的精兵援助,在秋冬级别,光复两浙甚至于江南,直接摧毁满清的一个统治核心。

目前来看,这支兵马汇同各路援军会在秋冬季节发动进攻,李明勋给东南战区司令乌穆的命令是寸土必争。考虑到地形和补给,满清极大可能的战略进攻会在浙江展开,至少不用从江西翻越武夷山,但杉关不在手中,江西亦是威胁。

便是完成东南地区的土地改革,以东南为试点,既要取得传统汉地基数庞大的劳苦大众的支持,又要满足国内的利益诉求。这是比战争的胜负更重要的事情,也是中华合众国夺天下的重要政策试验。

首先是把传统汉地收缴的士大夫、满清贵族等特权阶层的土地平均分给劳苦大众是不符合合众国利益的,原因很简单,国内并不支持这样做,李明勋如果颁布均田令,他在合众国内部的合法性立刻就会遭遇挑战,。均田令会导致光复土地上,绝大部分的人口都被限制在土地上,过起男耕女织的生活,不能为国内新兴的资本家提供需要的劳动力,也不能为国内发达的工业提供市场。

要知道,国内的资本家与新兴的军事贵族是这个国家两个最重要的基本盘,但本质上,他们都属于资产阶级,抛弃自己的基本盘,是属于作死的行为,均田制不仅会导致基本盘失衡,还会导致殖民扩张终止以及海外领地分裂。

简单说,合众国是以战立国,这个国家从社团时代就掌握大量的现金流和资源,但却总是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况下,为了更多资源,一方面要以战养战,另一方面要培养更广泛的税基,前者不必解释,后者实际就是尽可能剥削农民。

在中国历史上,历来垦荒实边,都是谁垦谁属,还给予免税,提供种子、耕牛等优惠政策,但是合众国却完全不同,除了那些提着一把锄头就开垦荒地的少部分农民,绝大部分自愿或者强迫迁徙到海外的百姓落地那一刻就是欠了这个国家一屁股的债的,种子、口粮、房舍、畜力甚至穿的衣服,每一分每一毫都需要归还,而且还计算利息,农民种植粮食,一方面要缴纳地税(比满清和朱明都低),一方面还要用余粮来补交欠款,勤劳者、劳力多者,辛苦五六年方能偿还,家中劳力少者,十年不得翻身。

正是这上缴的欠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国家收入的重要一环,也为接纳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提供了资金,可以说,每个移民海外的人都有一段心酸苦闷的往事,合众国仅仅给了他们一个生存的希望,一点生产资料,换取了他们五年甚至十年的奋斗,移民万里之遥,不少人死在海上,不少人死于疾病,在野蛮与危险之中,开垦出一片片的荒地,用一生去经营,挖渠灌溉,积粪肥田,深耕松土,灭杀害虫,适应陌生地域的气候和环境,往往十年之后,土地的出产依不如老家耕种的中等田亩。

如果这个时候,国内却把大量肥沃高产的田亩无偿的分配给百姓,海外百姓如何想,自己奋斗半生的东西,别人什么都不用做就得到了,他们会对合众国离心离德,产生脱离、自立的情绪,更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返乡潮,返回老家去,返回先祖埋葬的地方。

更可怕的是,大陆政策要在东东南特别是在福建进行试点,而因为迁界禁海,最后一批大规模移民海外就是福建百姓,这群人刚刚在南洋澳洲等地安置下来,对当地还没有多少归属感,也没有利益和人情牵扯,一旦听闻家乡福建正在进行大规模无偿分配土地,相信对他们来说,返回家乡还是安于平凡之间并不是一个多么难做的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口子不能开,而不劳而获也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