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一八七 南京 南京

七海扬明 章一八七 南京 南京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一八七 南京 南京

局面从朗廷佐命令士兵开枪的那一刻就彻底失去了控制,打死了上百名士子,但却惹出了更多的怒火,手持棍棒的士子冲进了总督衙门,而朗廷佐只能带上亲兵护送着自己的家人逃出城外,进入城外的军营。

朗廷佐手中有兵,还能逃跑,可在贡院还没有散去的江南乡试考官们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听闻总督衙门出现大乱子,督标的士兵还开枪杀了人,贡院里的人立刻四散而逃,但原本就有一批士子去贡院堵截主考官的,满保和袁培文二人没能逃走。

一开始二人还没有被打,只是胁迫着去了总督衙门,但是到了地方,面对指责,两人为了保命互相咬了起来,收受贿赂的事情就此曝光,至于这件事被岳乐控制住的真相这个时候就不会有人信了,不仅如此,二人还把发榜之前,朗廷佐就调阅江南九子的卷子,还有询问考官是否受岳乐指派的事情全部招了。

这下可是麻烦了,愤怒的士子根本不明真相,在徐炜等人有意的引导下,不再以为是考生贿赂引起的科场舞弊,而是安亲王岳乐和总督朗廷佐故意针对江南学子,由此,江宁大乱起来。

当晚,江宁街道上出现了揭帖、报纸、抄报等,但内容就已经不是光指本次科考舞弊了,而是大范围的指责满清苛待江南士绅,诸如江南捐税过重倍之于其他地方,又有白粮负担,科考对江南学子不公,数万考生只录取百余人,录取率全国最低,且八旗还能通过当差、考笔帖士的方式出身,江南出身唯有科考一途,且这些年,清廷在江南大兴文字狱和通海案,动辄以此抄家灭族。

而除了这些原本江南士绅敢怒不敢言的事实,还有许多其他内容,诸如满清皇室污秽不堪,朝廷之中,权贵垄断朝政,奸贼执掌中枢,排斥读书人和南方人,内容几乎是照搬照抄这些年合众国对满清的舆论战,而流传最广的一份报纸,上面列出了各种数据,对比的则是满清统治与朱明统治的优劣,在报纸中,满清统治赋税重,没有尊严,科举不易,进身更难,总之,结果就是满清远不如朱明。

而逃出江宁城的朗廷佐立刻遭遇了江宁周边团练的围攻,只得跑到苏州去调兵,但由此也彻底解除了对江宁的威胁,城内串联、论政、集结之事再无后怕,纷纷出现。

且说岳乐从江宁出发之后,原本要去镇江坐船去淮安的,但是问过才知道,因为秋收之事,官府和民间船只都往湖广、江西和苏松运粮去了,一时间难以筹措运输三千大军需要的船只。

实际上,整个江南只有岳乐才知道,勤王计划已经没有了,大清皇帝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南下江南,他很清楚,青州大营有军队二十多万,战马十余万,而如果皇帝南下,不光山东,整个北方士绅群体都会南下避难,需要的粮食便是要以千万计数,因此,征集粮食成为了岳乐在江南最重要的任务,由此也是不敢马虎。

想到麾下骑兵也多,乘船不便,便领着军队在南京渡口过江,陆地前往淮安,但岳乐出江宁的时候就高热发烧,先是坐船,又是骑马,一路颠簸,还遭遇了入秋以来的冰凉雨水,到了扬州境内就是病情加重了。

眼瞧着连马都骑不了,阿尔金有心让岳乐留在扬州,但岳乐却是不肯,平西王和洪承畴,都是满清的柱国之臣,且不说有东林余孽从中作梗,就算只是双方误会,他也该亲自去调停的。

岳乐在手下建议下,只能下马坐船,好在北上的官道就在运河边,岳乐坐船军队陆行,倒也不耽误指挥,但他却不知道,这场重病却是救了他自己一命。

九月二十六日夜,岳乐还在船上沉睡,忽然被一阵乱枪惊醒,跑出船舱,便是看到左岸已经一片火海,枪声和厮杀声不断传来,这里才是进入高邮境内,距离发生兵变的淮安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不可能是乱兵之间厮杀。

“主子,不好了,阿尔金大人的军队在高邮遭遇了敌军伏击,好多的敌人啊,四面围攻。”一个负伤的章京报告了他的遭遇。

“放屁,这里是高邮,哪里来的敌人,你可看清是什么敌人了吗?”岳乐浑身无力,骂道。

那章京浑身是血,翻滚在地,兀自说道:“天黑看不清,但听声音应当是蜀兵。”

“莫非是遭遇了平西藩,起了误会?”岳乐不解,这里距离淮安还是太远了,但他不想是这样,从那封截获的信件中,他看到了钱谦益对吴三桂父子的怒斥,所有这次兵变,他还是有些心向平西藩的。

章京已经出气多吸气少,说道:“不......他们喊着杀鞑子,杀清虏........。”

岳乐想再问,已经是来不及,那章京死在了船上,岳乐不敢在耽搁,让人把船停在了隐蔽地方,带了两个人去侦查,果然如同章京所说,那些人操着蜀地口音,口中喊着杀鞑子,而且还有人悬赏自己的人头,不管相信不相信,平西藩造反已经是事实了。

“走,去江宁,调配人马,绝对不能让乱军过河!”岳乐回到船上,命令道。

既然平西藩造反就是冲着自己来的,那么淮安兵变就是一个阴谋了,那么湖广兵也是反了,以两淮空虚之地,断难平定,他只能选择后撤,一路到了扬州,已经是白天了,岳乐竟然听说了江宁大乱的消息,只言片语之间,他就了解了科场舞弊导致的士子请愿、作乱,而在传言中,朗廷佐、满保等一干官员都已经死了,而且还有几支民团造反的消息。

岳乐这个时候更是清楚,淮安兵变与江宁大乱是一个阴谋,很快,平西藩和湖广兵会南下南京,而想要平定这样规模的叛乱,唯有杭州大营及两浙的十余万精锐才行,他知道,无论如何要先赶到杭州,不然,造反的人可能会说动那些绿营将领。

“不去江宁了,也不去苏州,去杭州,去买一点干粮,换一条小船,把衣服都换了,咱们去杭州。”岳乐打定了主意,悄悄消失在了纷乱的江北。

永历不敢相信自己还能再次穿上龙袍,可这合身的龙袍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有力量,那么的让人感觉到熟悉,这似乎就是自己在昆明时候穿的那一件。

吴应雄让人找了一条最大的漕船,用红布黄绸装点一新,随着反清复明和皇明大旗的竖起,这支船队就在两岸军队的护送下一路南下,从淮安到扬州,运河两岸聚集了很多的百姓、商贾和士绅,人们不敢相信,会在这里,会在这一刻看到大明的皇帝。

到了扬州,就已经得到江宁大乱的消息,钱谦益从永历那里领了一个钦差的名头,前往江宁,应该是前往南京宣慰,大明皇帝亲征江南,平西藩主吴三桂和五省经略洪承畴皆已反正的消息传达到了南京,整个南京城欢腾起来。

很快南京士绅、赶考士子组织了一个千人规模团,前往扬州求见,迎奉大明正统永历皇帝前往南京,九月二十七日,南京光复,江北江南十余州府传檄而定,诏书发往全国各地,接到消息的吴三桂和洪承畴宣布改旗易帜,效忠大明正统。

十天前,青州。

青州城外,官道上密密麻麻的跪满了人,城墙之前,黄旗之下,大清顺治皇帝把一柄尚方宝剑交到了张存仁的手中,张存仁跪谢皇恩,手持宝剑,跃马而上,向南而去,官道两侧跪着的全是随征的文武官员,但张存仁看也未曾看,甩开马鞭,疾驰而过,留下一条烟龙,把所有人笼罩其中,咳嗽声不断。

“这个狗奴才,好大的架子,早晚收拾了他!”一个满洲将领不屑的骂道,狠狠的把夹杂了沙子的浓痰吐在地上。

“是啊,这些汉臣原来越放肆了,张存仁再受皇上重视,也是咱们满人的狗奴才!”另一人骂道。

一个将领说道:“以前这厮还挺恭顺的,见了满洲官,点头哈腰的,怎么如今成了这个模样。”

“人家可是被抬了满洲旗了,和咱们一样,以后都是主子了。”

“呸,满洲旗怎么了,咱们也都是皇上的奴才呢。”

张存仁过了许多年谨小慎微的日子,今日的放肆是因为他一去将会不复返。张存仁从青州西门而出,早在他之前,苏克沙哈等一群满蒙将领率领青州所有的精锐兵马,满蒙八旗、关外八旗、外藩蒙古还有部分绿营已经向东进攻,同时,大军出青州大营,进攻东番的临朐大营,战斗已经全面爆发。

而张存仁这支先锋之军,一共不过四万人,多是绿营兵,其中以山东提督高第的营伍为主,马步一万五千人,其余则是河南、直隶和山西客军,唯有一支军队,固山额真卓布泰率领的满蒙八旗三千人,与这支军队格格不入。

除了军队,张存仁军中还有上百名笔帖式和书办,不少士绅乡贤,其中部分文官已经被顺治委任了沂州知府、赣榆知县这等鲁南和苏北官衔,而这些人都是张存仁举荐的,目的就是让他们配合张存仁,把沂州大营尽快建立起来。

四万大军马步参半,从青州出发,行进一天,几乎进入济南府境内,当晚,张存仁召集游击以上武官军议,张存仁见人到了,说道:“诸位可知道此番我大军出发,去往何处?”

将军们都是没有精神,高第说道:“卑职自然听从大人调遣,奋力击贼,救援临清八旗军队。”

如今这个光景,谁都知道临清已经是死地,谁去救谁送死,可偏偏轮到自己头上,张存仁自然知道大家的心思,呵呵一笑,说道:“高第将军所言谬矣,我军开拔,并非为西征援临清,而是南下沂州。”

“啊?”一时间,将领们喧嚣起来,几乎把帐篷掀翻了。

张存仁微微点头,表示自己所言非虚,众人竟然是欢呼起来,只听卓布泰一声冷哼,骂道:“真是一群贪生怕死的汉狗啊,一听能南下,不用和东番打仗,就能成这个样子,哈哈,若是皇上知道把大任托付给你们这群懦夫,不定会多气。”

虽说卓布泰在骂,但众人却没有恼怒的,说起来,帐中众人中,也只有卓布泰有资格知道真相了,毕竟他是副帅,也是监军,张存仁说道:“卓布泰将军勿要恼怒,他们也知道自己错了。”

说着,张存仁命人展开地图,指着沂州,说出了另外一个托词:“诸位,皇上密令我军以西进为由欺骗东番,然后南下沂州,与当地士绅一起,修筑沂州大营,打通从沂州前往淮安的陆地运输线,这样,从江南到青州的补给线就打通了,如此江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会源源不断到青州,我大清将以举国之力,灭东番一隅之地,大清必当胜利。”

“谨遵总督大人吩咐!”众将军都是跪下。

全军上下听说不是去临清送死,而是南下,士气顿时高昂起来,第二天一早,清军吃过早饭,便是南下,以卓布泰的满清骑兵为前锋,高第领后军,张存仁亲率中军,次第前进,此举是为了迷惑陆军,即便遇到卓布泰的骑兵,也还以为是东进的兵马,四万大军连绵十余里,在九月二十二日当晚便是抵达了沂州城下。

张存仁命令大军驻守城外,同时派遣骑兵南下侦查,两日后收到了淮北一切正常的消息,平西藩和湖广兵已经抵达淮安,情报传来,全军振奋,而张存仁不知这是钱谦益引来的援兵,以为自己计策失败,索性按照计划驻扎沂州,遍访士绅、委任官员,当真的打造起沂州大营来,其实张存仁这个计策两面都能用,钱谦益真的胜利,他就南下反正复明,若是失败,那就打造沂州大营,接应顺治皇帝南下,怎么都是大功一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