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三一 改造

七海扬明 章三一 改造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三一 改造

很难说,五年,还是十年,甚至可能二十年,首相先生,您应该知道,现在帝国的法律系统,所有的有关人员的重心在肃奸清算之上,只有这件事完成,我才能抽调人手去审判那些战犯,但肃清工作需要多久,我不知道!

而且,彻底弄清一个战犯的罪责是很困难的,他们写的认罪书、悔过书往往避重就轻,或者推脱嫁祸,相互指证的时候,也是争吵不断,相互怪罪,他们自知必死,有些索性消极对待,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管,有些则是互相推诿,毕竟谁也不想死了还要在史书上留下骂名。”何昌明颇为有些无奈的说道。

众人都明白,显然,要么一股脑的全杀了,快刀斩乱麻,了结此事,要么就准备长时间的煎熬吧。

“我认为,留下他们,慢慢审。”忽然,李定国开口说话。

众人诧异,他们原以为李定国会建议快刀斩乱麻的,李明勋也是不敢相信,笑问道:“荣亲王有何高见?”

李定国说:“法治!就为了法治的精神!我面前诸位年纪都比帝国还要年长,大家都经历过前明时代,也经历过新国家的法治时代,对于我们来说,权力带来了安全感和掌控力,但对于这个帝国的普通老百姓来说,真正能保护他们的,只有法律,我认为帝国最为可贵的就是法治精神,也是超脱其他国家,古今中外的先进思想,我们不能为了一群渣滓,为了一群必死无疑的货色来亵渎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法治。

我很清楚,帝国的绝大部分人都希望战犯们死,有些甚至要食其肉,拆其骨,寝其皮,可是我们不能因为百姓想让其死就诛杀,而是要做到法律上其该死,才罪罚!因为只有法律条文是在最理性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而民意民心更容易受到蛊惑和利用。或许有人认为为了一群战犯、汉奸不值得,但是诸位,你们愿意我们的帝国再出一个袁崇焕那样的悲剧吗?在京城大街上吃他肉的那些人,有几个没有后悔呢?

我国的法律,若能以公平待仇寇、战犯,必当以公平待百姓万民。”

李明勋吃惊于李定国发表如期前卫且有觉悟的看法,一时竟然呆住了,但掌声惊醒了他,第一个鼓掌的就是何昌明,他的脸上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和赞赏,其余人面面相觑,或若有所思。

其实对于参加国务会议的人或者说,对于帝国的大部分高层来说,满清和伪明的那些战犯对他们的意义并不大,曾经的当权者已经沦为阶下囚,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杀了他们也不过是顺应民心的举措,或者说除掉一个麻烦,一块心病,毕竟能到达这个高度的人,都不是能被仇恨所左右的,大家更是意识到,这个时候更不能煽动民族仇恨,不然会惹来更多的叛乱和麻烦,但也没有人有李定国这等觉悟。

“我中华历史几千年,古今中外,但凡改朝换代或战胜异族,虽不能说斩草除根,但惩罚力度都是很大,总不能咱们就好吃好喝的供着那群战犯和鞑虏吧,岂不是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无视千万万百姓的国仇家恨吗。”议员代表中有一人说道。

李定国反问道:“突厥之于大唐如何,但唐太宗又是如何礼遇颉利可汗的,那颉利已成阶下囚,还不是被赐予田宅封了将军,那唐太宗如你说的那般?前明朱太祖驱逐鞑甪恢复中华,却也收纳了多少蒙古后裔?”

“但荣亲王方才所言法治精神,也不能是对战犯不审不判不罪不罚,还要浪费国帑民脂去恩养他们吧。”另一人冷笑道。

“慷全国全族之慨,无视民意民心,不为民思但为贼虑,这我做不到!”当下便是有人发难。

李定国见这是要扣帽子了,拍案而起,却是被何昌明拦住,何昌明直言问道:“那几位议员代表的意思是,修改宪章和法律原则,以快速了结此事!”

“当然不是!”

“万万不可!”

议员们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就是修改法律,更不敢修改宪章,要知道,他们的权力来源于什么,是来源于百姓的支持,但能保障自己权力的却是法律,国民议院不掌握军队,也没有威权,没有执法和行政权,甚至连财政权都没有,想要维持地位和扩张利益,只能靠法律。议员们很清楚,国民议院的大部分人都会支持快点解决战犯,以在百姓中博得名声,但他们也反对为解决战犯而修改法律,这就是矛盾心理。

何昌明冷冷的问道:“那诸位的意思是让我们最高法院不用按照宪章和法治精神,来审判这些罪犯吗?”

“绝无此意!”议员们异口同声。

如果连宪章和法治精神都不遵从了,那还有什么意义,没了法律的权威,议员的利益谁来保障呢。

李明勋在一旁冷眼旁观,感觉火候到了,轻咳一声,说道:“镇定,诸位都坐下吧。”

“不审不判不罪不罚是绝对不行的,为了快速了结不顾宪章和法治也是不行的,为了一群战犯,浪费国帑也是不行的.......。”李明勋语气放松的说着。

“那陛下的意思是?”李定国问道。

李明勋道:“判而不决,先行关押,集中看管,思想改造。”

国务会议上讨论起来,李明勋解释道:“先进行一审,把他们罪责公开宣判,不管是否错漏,不予抗辩,但允其申诉,根据一审结果,看押起来,把各地的重要战犯集中看管,待清算完成,法务人员充实之后再行二审和终审,这段时间进行改造,无论是劳动还是思想改造,都要进行,让其认罪、悔罪,指证其他战犯,在这个过程中,表现良好的,给予减刑,甚至特赦的待遇。”

李明勋居中调停,定下了基调,众人都是选择同意,国务会议就此结束。

“想不到咱们这位荣亲王殿下还有这般政治头脑,以往倒是小看了他。”散会之后,何文希与阿海走在一起,看着前面离开的李定国,依旧有些不敢相信。

阿海道:“倒是也不难理解,定国殿下虽是起于草莽,却是有为民请命之心的,若说历朝历代,老百姓想要的就是一位英明雄主,可帝国这十几年,足可以见到,寄希望于英主清官保护老百姓,不如健全法律,用法治来保护,荣亲王是真的牵住牛鼻子了。”

何文希点点头,说道:“首相阁下,虽说陛下已经定下章程,但如何安置,您可有想过?”

阿海看了看周围,只见众人散去,说道:“虽说今日荣亲王和何法官开口定事,可你我心里清楚,陛下也没有立刻处置那群战犯的心思,既如此,便安置在京城左近,我想过了,似胶州旧城那般安置倒也不错,反正京畿兵城民城众多,以城为监,倒也合适,专门成立一个战犯管理所也就是了,具体还是和司法部商议之后再说,只有一样,还需你老何帮助呀。”

“哦?什么事?”何文希问道。

阿海说:“在台岛时,战犯的看管都是由你的安全局负责的,行政总院下辖的安全事务各部门没有经验,这些战犯又都不是等闲之辈,没有一个好相与的,我现在满脑子都是主管人选的事,要是从司法部调几个法务官员,他们可不是那群老狐狸老不死的对手,若是调配几个手段狠辣的,怕是那群战犯要被收拾死,头疼呀。”

“您这么说,我倒是还真的想起一个人来。”何文希忽然眼睛一亮,说道。

“谁?”阿海拉住了何文希的手。

何文希说道:“我们安全局的雷克生,他也是社团时代的老人了,早年在执政官护卫队里,陛下也是知道的,后潜伏江南、山东多年,身份是商人,这些年三教九流里打滚,软的硬的,五行八作的都清楚,封建王朝那点条条杠杠的也是熟悉,恶人自有恶人磨,有他坐镇,至少能压住那些战犯,不至于让他们整出事端来。”

阿海点点头,颇为满意,继而脸色一难:“这等人才,只用在管理战犯上,是不是大材小用了,你老何舍得放人给我?”

何文希摆摆手:“没有什么舍得舍不得了,这厮犯了忌讳,早已解了在安全局的公职,在家蹉跎呢,身上也只有一个三等伯的爵位,再无其他了。”

“犯了什么忌讳?”阿海出言问道,以雷克生的履历和功勋,弄个封号侯爵应该不在话下的。

何文希道:“和掩护身份的家庭动真情了,那是南京有名的士绅,非要保其一家性命,那一家,多人在满清为官,支持伪明还都,哪里是他能保的,结果,用大半辈子的功劳换了一家老小平安。”

阿海瞪大眼睛:“这也能换?”

何文希叹息一声:“咱们那位大公子在江南时候亲口定的,谁还能说个不是来?”

“原来如此,此事容我思量一下,禀明了陛下再行处置吧。”阿海略略点头。

何文希笑了笑:“给您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选城为牢的时候,往城北选,靠着那明皇陵,反正战犯都得劳动改造的,便让他们去修缮明皇陵吧,也算是赎罪。”

南京,魏家。

西侧间里,地上摆了屏风,屏风里设了桌子,坐着魏家的女眷,屏风外有两席,则是魏家男人团座。魏庸五个儿子,一个入赘的女婿,今天全都到了,女儿女婿孙儿孙女齐聚一堂,是十几年来第一次。

要说魏家可是书香门第,累世官宦,先是魏庸本人在外为官,继而是长子次子,如今南京光复,雷克生用半生功勋在李君度那里求了一个家小平安,无论是在外为官的还是参加满清、伪明科举的,全都是得以赦免,因此才有这般一家团圆的景象。

待众人落座,魏庸环视一周,捋须微笑,却是看到一个位置空着,正在雷克生旁边,他问道:“长生呢?”

一群人相互看看,都是不知行踪,魏庸的长子冷冷一笑,不咸不淡的说道:“谁知道呢,人家可和咱们这群戴罪之人不一样,人家是新朝功勋,孝悌郎君,可不是想去哪里去哪里,想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回来?”

这话一出,西侧间了骤然冷寂,屏风后的女眷也是不敢说话了,雷克生笑了笑,打破了尴尬:“岳父大人勿要担心,长生上学未归,小婿已经派人去催了,很快就要回来了。”

魏庸点点头,不再追问,倒是坐在他身边的魏成放下了筷子:“是不是上的补习班啊,哎呀,姑爷啊,若是有好的补习班,也给二叔报一个,特别是算学、法学一类的,那些习题实在是艰涩难懂呀,再不用功,过了年的春试,二叔怕是又要名落孙山了。”

魏成这话,惹来哄堂大笑,魏成脸一冷:“你们笑什么,若不求学为官,将来如何庇佑魏家?”

原来,江南光复之后,也是兴了新科举,初试、中试、高试与海外行省再无两样,这可给了魏成这个‘读书机器,考试工具’极大的鼓舞,初试直接过了,中试也是很快考过,魏成感觉,自己幼年时的天才能耐又回来了,如今全身心投入备考之中。

虽说魏成没有什么权威,但辈分在那里放着,大家都不敢反驳,雷克生说:“二叔,不是补习班,是上的国立大学法学院函授科,今天有位法学大家在法学院讲课,长生便是去了。”

魏成顿时来了兴致:“那你怎么没有告知我呢,我正愁无明师指点呢!”

雷克生只得实话实说:“那是国立大学的学堂,只有本校学子和函授科的学生才能去听的。”

魏成咂摸了一下嘴,却是没了继续吃饭的心思:“那函授科怎么去?”

“是要推荐信的。”雷克生老实回答。

长子魏明喝了一杯酒,呵呵一笑:“这推荐信只能是于国有大功的人才能写,不巧,咱们魏家就有妹婿这么一个,可人家呢,给自己的儿子写了,至于什么侄子、内弟、二叔什么的,人家才懒得写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