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八二 移民

七海扬明 章八二 移民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八二 移民

帝国三年,四月。

朝鲜移民朴太提着一个陶罐,朝着叮叮当当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到了马棚,看到一个裸着上身的壮硕男人带着三个半大小子在铁炉旁打马掌,人人忙的汗流浃背,朴太对那汉子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喊道:“亲家,放下手里的活儿,先吃饭。”

壮硕的汉子也是个朝鲜移民,名叫权业,一听到朴太的声音,乐呵呵的跑了过来,一把接过朴太手里的东西,用带有东北口音的汉语说道:“哎呦,哪里用的您来送,待会让大小子回去拿一趟也就是了。”

虽说都是朝鲜移民,但权业与朴太是不同的,因为权业已经移民帝国七年了,七年前,为了避兵灾,权业带着一家上了走私船,到了海参崴,成为了当时永宁行政长官区一个普通屯户,后来永宁改制,海参崴属于了海西行省,而权业却因为所处庄屯划归了宁古塔绥靖区,成为了直辖旗佐的一员,而朴太一行移民齐齐哈尔绥靖区,掌握汉朝双语,有归化经验且有一技之长,权业从一个普通的百姓一跃升任为什长,只不过他要当这个小官,要去齐齐哈尔的绥靖区的扎兰屯,为了自己的事业,也为了孩子的将来,权业选择‘奔前程’。

权业很清楚,在移民庄屯里,只要你能吃苦肯下力,吃喝是不缺的,以前梦中想要的耕牛和良田也可以如愿得到,但有一点是缺少的,那就是女人,移民中女人本就少,有女儿的人家也都想着借着姻亲谋得更好的待遇,所以更难娶亲了,权业自己有媳妇,但他有两个儿子,每个都要成年了,他不得不考虑儿子娶媳妇的事情,所以在移民队伍里,他就未雨绸缪,利用自己什长的身份着意留心着,最终选中了朴太一家,朴太老实肯干,而且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因此他先是认了朴太聪明的小儿子当铁匠学徒,后借此亲近,还未到扎兰屯,就已经为自己大儿子和朴太的大女儿定下了亲,两家也是相互帮扶着一起去扎兰屯。

移民队伍有七十多户,三百六十多口,男女老幼都有,还有前往扎兰换防的一队五十人的兵丁,领军的佐领就成了队伍的头领,一行四百多人自从出了齐齐哈尔城就再没有遇到一个镇子,而好容易到了这个驿站,自然要休整一下,然后一口气走完剩下的三天路,抵达扎兰屯。

亲家二人热络聊着,朴太的小儿子已经打开了陶罐旁的盒子,看到一个小酒壶拿起来嗅了嗅,说道:“师父,还有酒呢。”

“你放下,那是佐领大人赏赐给你师父的,不是给你喝的。看到没有,跟着师父好好学手艺,有了手艺到哪里都吃香,佐领大人都赏赐东西。”朴太借机教育道。

权业让儿子和徒弟都放下了活,支开一块木板就当了饭桌,陶罐里的热粥倒了满满的四大碗,盒子里拿出来腌咸鱼还有十几个杂粮窝窝头作为配菜和佐餐,朴太小儿子一看,登时不乐意了:“怎么还是腌咸鱼,吃了一路了,海上吃,路上也吃。”

“你就闭嘴吃饭吧!在老家时可没见你嫌弃过荤腥。”朴太拍了儿子脑袋一下,怒道。

“在老家时,也没的鱼吃呀。”权业的大儿子打趣道。

朴太从盒子底部拿出了一个碗来,揭开之后,亮出了满满一大碗翠绿翠绿的韭菜,让人眼前一亮,朴太放在了权业面前,献宝似的说道:“亲家尝尝这个,爽口的很。”

权业夹了一筷子,吃了之后大赞:“真是好吃,开胃又解腻,这是从哪里弄的?”

“盐巴是跟厨子讨的,厨子让随便拿,不当事,这韭菜是浑家和闺女们在路边拔的野韭菜,在齐齐哈尔的时候,就腌上了,当下正能吃,送了佐领大人一些,剩下给你佐餐。”朴太说道。

“亲家母真是个勤快人........。”权业赞道。

权业师徒四个人吃着,一边和朴太聊天,朴太自然关心自己一家的去处,知道权业在佐领那里受重视,知道的多,所以也着意打听着。

扎兰屯是齐齐哈尔绥靖区最东面的屯垦区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正堵在满清余孽占领区呼伦贝尔进入齐齐哈尔绥靖区的山口,是从东北平原穿越大兴安岭进入漠北的最便捷通道,而扎兰屯也是帝国二年春才光复的区域,经过了一年的整备和扫荡,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的屯垦移民阶段,朴太等朝鲜人也就被要了过来。

“齐齐哈尔其实和宁古塔差不多,土地很肥,只是气候冷,不能种稻子,种些麦子、糜子、大麦之类还是可以的,当然了,新垦殖的土地一般也不让种这些........。”权业趁着歇息的时候,给朴太讲解当初刚移民到宁古塔时所总结的经验,而朴太也督促着小儿子,趁机多学一些汉语,他自己也跟着学。

正如原本计划的一样,一行朝鲜移民在驿站休整了几日,便是向目的地扎兰屯而去,三日便是抵达了扎兰屯,朴太看着那处河边的村落和村边平整分块的土地,不敢相信的问道:“亲家,这就是扎兰屯么,怎么已经有个村子了,还有这么些开垦好的土地?”

朴太原本以为自己会被分到荒郊野外地方,住地窝子,一锹一锄的开垦土地,慢慢起屋盖房呢,不曾想这里已经有了基础,看起来规模还不小呢,而权业显然知道一些,就向朴太讲了关于扎兰屯的事情。

实际上,自从帝国在社团阶段拓殖永宁以来,夹在帝国和满清之间的部落就彻底遭殃,因为白山黑水之间实在广袤,双方对待这些部落的态度高度一致,那就是迁移到腹心之地,以免被对方争取到,只不过这些年来,是帝国前进,满清后退,到了帝国建立的时候,满清退往漠北,在大兴安岭以东区域就只剩下了一些据点,扎兰屯就是一个,还拥有扎兰屯章京衙门,这里有很多被满清从黑龙江区域迁移来的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人,而这些部族也有农业种植的传统,所以就不断的开垦肥沃的黑土地,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而满清也支持这类农业活动,毕竟扎兰屯要为袭扰帝国的马队提供后勤服务。

在帝国二年春,黑龙江将军巴特会同藩兵拔除了满清在大兴安岭以东的所有据点,就选定了扎兰屯所谓前沿屯垦点,不仅把俘虏编了劳改营大规模开垦,还从永宁、海西行省调来了千户百姓为屯户,一年的开垦就让这里的田亩翻倍,朴太等人是作为第二批移民前来充实的。

扎兰屯在帝国的行政序列里被称作齐齐哈尔绥靖区扎兰屯旗,管旗的扎萨克曹松是近卫军中将曹禺的长子,而朴太等人被分到了第三参领之中,参领章京则是当年在巴林桥之战和归化城之战中立下功勋的乌力吉,他已经从京城归化学堂速成班毕业,由候补章京变成了代理参领章京,第三参领一共有五个佐领,因为一直缺人,所以朴太一行七十余户被分开补到了三个佐领中,朴太如愿与权业分到一个什,权业为什长,按照老带新原则,每个什都有三户权业这种的老移民,七户朴太这种新移民,就此,乌力吉的第三参领补全合计五个佐领,七百五十户,就安置在扎兰屯旗驻地。

“我还以为咱们得和那些蒙古鞑子一样睡帐篷呢,想不到一来地方就有房子住,哎呀,这房子可真大呀。”朴太看着扎兰屯的移民安置房,不由的感慨说道。

移民安置房十户一个院子,坐北朝南,一排房子,向南面则是院子,院中有一口水井,房子是用原木钉成木排中间夹泥巴形成的,顶部则是木板加茅草,联排的房子用泥砖均等的分成了十个大房间,每个大房间又分了一大两小三个房间,而背面则是厨房,猪羊圈舍则在南面和东西院墙,厕所东西各一个,类似的移民安置房扎兰屯不下三十处,显然移民是这里的长远计划。

“亲家这就不知道了吧,咱们第三参领和其余两个参领不一样,咱们是生产参领,哦,就是种地参领,既然是种地,就得在村子里啊,咱们参领的人不用当兵,但是每年要上缴些东西给旗里。”权业笑呵呵的说道,他作为什长自然选了最好的一间,也以权谋私,让朴家住在了旁边。

“不是说免税,还给牛给地么?”虽说一路行来,情况已经和当时在汉城时说的不一样,但朴太媳妇仍然惦记这件事。

“亲家母,咱得先安置下来啊,人家才给分地呀,我已经吩咐大小子二小子去参领仓房领咱们两家的吃食去了,今天先安顿下来,吃饱喝足,明日再说其他的。”权业倒是放心的很。

朴太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看着砌好的灶台和柴炉、火炕,木头墩子造的凳子,厚木桌子,虽说柜子什么的都还没有,但已经挺像一个家了,两个闺女和儿子也在把一路带来的破烂什往里搬,朴太实在是满意,问道:“亲家,这房子是不是就送给咱们了?”

权业说:“应该不是,不过能免费住两年,你要是想要,就得买下来,当然了,咱们十户要是都想要,两年内合伙一起盖一处新的,咱们住的这个也就是咱们的了。”

“那也好啊,至少不用怕挨淋受冻了。”朴太倒是满意的很。

权业也是凑趣道:“还是你们享福啊,当年我们去永宁,房子自己盖,地也得自己开垦,就连牛都得贷款买,着实过了四五年苦日子啊。”

朴太媳妇皱眉说道:“虽说给的东西不少,但是亲家,我可是看到周围总是过兵,是不是这里要打仗啊,要是打仗的话,可怎么办?”

权业摆摆手:“打仗是肯定打仗,但不关咱们事,我跟你们说,咱们旗里其余两个佐领都是打仗的佐领,里面的蒙古兵和女真兵很厉害,就在咱们跟前,一千五百个精兵,咱们扎兰屯还驻了黑龙江、齐齐哈尔派来的几百天兵,山边草甸还有一个蒙古藩旗,也有一千多骑,稳当的很,用不着担心。”

“亲家,你也是刚来,怎么知道这么多?”

权业哈哈一笑:“我就是老实巴交的铁匠,虽说给个什长的小官,但要不安全,我也不敢来啊,可不得好好打听一下,我再跟你们说,咱们旗的扎萨克曹大人,那是近卫军将军的儿子,在皇上那里也是挂了号的人物,若是这里很危险,人家也不会来啊,将军的儿子都能待,咱们这些老百姓怎么不能待啊。”

很快,权业的两个儿子就把吃的东西用扁担挑来了,两大块腌肉无人问津,看到翠绿翠绿的小白菜还有萝卜,大家都是瞪直了眼睛,只是可惜的是,扎兰屯物资依旧紧缺,最缺的就是铁锅,虽说扎兰屯有义务给每家每户一口铁锅,但目前权业这个院子只有两口锅,权业索性就让其他家用,他与朴太把大瓦罐吊起来,点了火,男女分开,围着吃起了瓦罐火锅,也算是解决了一顿饭,这顿饭不仅比来的路上吃的要新鲜,更因为安家落户了而感到安心,初夏的这个夜晚,朴太一家总算是到了目的地。

第二天一早,权业起了一个大早,开始安排,他把十户中的家长集中起来,要一起去参领衙门开会,而成年的男子则分配了任务,先是要修好破漏的房顶,然后垒砌歪了的一截泥巴院墙,还要把各类圈舍收拾出来,女人和孩子则是洗洗涮涮,把自己、自己家和院子打扫干净。

刚到新地方,移民们干活很是卖力,但是嘴上也是不停,男男女女讨论着能从衙门分到多少土地,说好的耕牛还有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