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一七二 藩政

七海扬明 章一七二 藩政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一七二 藩政

远在库伦的李君华获得了难得的休息时光,但他也仅仅是休息了两天,细细处理了些伤口,也就前往了皇帝的行营,进入房中,只见一群人正交头接耳,理藩院的、统帅部的,各绥靖区的以及中路军的诸多将领。

“皇上呢?”李君华问道。

“禀太子殿下,皇上与曹禺将军东出库伦,前往了狼居胥山祭天去了,一切军政要务都交由您处置。”乌以风当着所有人的面说道。

“陈平将军,你怎么也在?”李君华又看到了陈平,更不解他为何出现在这里,说起来,身为左翼军统帅的他应该在科布多一带,接受裴成义的指挥,平定地方才是。那也是他离开西蒙古地区时的安排。

“卑职是接到了皇上的圣旨,今天一早赶到的。”陈平老实说道。

李君华点点头,总算是明白了,皇帝哪里是去祭天,分明是寻个借口把权力交由自己,顺便考察,而陈平是最铁杆的太子党,用起来也是顺手。

“既然来了,大家伙都坐吧,直接进入正题吧。”李君华坦然落座,示意众人也坐下,而在场官员都是第一次在太子麾下任职,见他年纪轻轻就仪态从容,都是不敢视。

各部的官员们相互看看,都不不知道谁先说的好,李君华却在人群里看到了常阿岱,说道:“常阿岱,理藩院有什么要紧政务吗?”

常阿岱说道:“是有关扎萨克图部封赏之事,此次平定漠北,扎萨克图汗成衮归附有功,而漠北尚有大量部落尚未平定,皇上曾说,为彰显天朝恩德,期许各部效仿,不待凯旋便行封赏。”

“皇上是怎么说过,理藩院照察哈尔亲王例,拟个条陈也就是了。”李君华微笑说道。

常阿岱却有些为难,说:“成衮遣使者朝拜,说请天朝做主,赐还牧地和领民,还说........这是殿下西征期间答应的。”

李君华这才明白常阿岱为何表现的如此为难了,原来是成衮来要账了。这件事说起来着实麻烦,特别是对理藩院的人来说,虽说在李君华回来之后,皇帝给补了一道圣旨,旁人说不出太子越权僭越的话来,但当时事急从权,李君华着实答应了不少特殊待遇,很多待遇是早年其他归附各部所没有的。其中就有赐还牧地和领民,这其中关键不在于赐,而在于还。

作为曾经的喀尔喀三大部之一,扎萨克图汗部牧场众多,人丁兴旺,却被满清所肢解,特别是当年借着联姻,成衮的女儿成了满清的皇后,代价则是一半的部众和牧场做了嫁妆,成衮想要回的就是这些。可这件事根本没有先例,比如蒙古藩臣之中,最尊贵的察哈尔亲王,那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当年皇帝平定漠南的时候,也是带头归附,立下大功,但也不过得到了部分部众赏赐,察哈尔部众多半还是成为了云中绥靖区的直辖旗佐。

“这事皇上知道了吗?”李君华倍感头疼,他此刻绝对是后悔当初封官许愿的,可身为帝国的太子,总不能言而无信吧,特别还是要扎萨克图汗部给漠北其他部落做表率的时候。

常阿岱点点头:“前些时日跟皇上禀告过,但皇上说等您回来再处置。”

李君华心中无奈,看来皇帝确实想做甩手掌柜了,而自己的苦果也要自己吃咯。

“成衮这厮,真是贪心不足,他与满清联姻之事尚未清算,还敢到御前请不该之赏,他也配!”见太子为难,当下就有人不满。

李君华也知道其中利害,若不封,那就是言而无信,若封了,势必会成为后患,说起来,这些年下来,帝国的藩臣之中,还未有掌握五千帐以上的豪雄,原本的大部落也被分封切割,而成衮若要回原有的部落属民,十年之后,就是一个两万帐的大部落,孤悬漠北,横亘西域与蒙古之间,实在不利于国朝大局。

“常阿岱,你有什么好法子吗?”李君华问。

常阿岱听了这句问询,直接愣住了,犹豫片刻,说道:“殿下,卑职........此事卑职不便置喙。”

李君华这才想起来,虽说常阿岱在理藩院效力多年,却也是藩臣出身,让一个藩臣去想法子限制其他藩臣,确实不太合适。但李君华对常阿岱观感还是挺好的,这些年一直兢兢业业不说,上一次与乌以风一起出使满清,忠心、实心都不用怀疑。

“怎么,你身为帝国臣属,本宫不能问政于你了吗?”李君华淡淡问道。

常阿岱连称不敢,想到当时出使的时候,太子为自己求来了顺治书信,安排了索额图随行,也正是这两项举措,让自己全身而退。此刻太子又真心相询,他也不顾原有的规矩,说道:“卑职的意思,太子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封还是要封的,可太子应该没有答应怎么封,封哪里吧。”

“你这是什么意思,当日本将亦在场,太子答应成衮之条款,俱是为国谋划。”陈平喝问道。

常阿岱连忙说道:“卑职不是怀疑殿下当日答应条款不妥,而是说,封可以照着条款封,但不可让其聚于一处。卑职有两策,其一是功封子弟,其二是移驻王旗。”

“细细说来。”

得到了李君华的认可,常阿岱说道:“此次西进追击,成衮之子巴巴图尔和两个侄子多有战功,如此战功除却帝国该封赏的那部分部众外,也该继承扎萨克图部的一些部众。而这些将领忠诚可嘉,亦可重用,当为帝国戍边,比如向北迁移,以防俄罗斯,再例如向西迁移入关西绥靖区,备御准噶尔。如此拆分,可使其部落分散。

另外,成衮既已受封喀尔喀亲王,就不再只是扎萨克图部落的领袖了,其汗王旗可不能在驻燕然山以西,我朝边疆绥靖政策,历来是王旗、宗旗驻于绥靖将军驻地,漠北将来也要设绥靖将军,驻地或在库伦,或在哈拉和林,成衮的汗王旗也该迁移过去才是,汗王旗与左右翼各旗分离,也便于朝廷管理。”

李君华听了这话,颇感合理,扎萨克图汗部巅峰时两万帐,这股力量确实不可小视,但那是聚集在一起,攥成拳头,可若能将其拆分,东一部西一属的话,成衮也无法直接控制,而且王旗移驻,也能让成衮无法有效控制部落。

“不错,不错。”李君华赞许说道,想了想,又说:“右翼军如何了?”

乌以风说道:“曹松率军已经围了尼布楚城两月有余,两次击败俄罗斯援军,只待破城了,俄罗斯方面有使者来请谈判,皇上的意思是,先取得重大战果后再谈,可俄罗斯人营建城池多年,火炮众多,不好攻打,还是有些僵住了。”

“还在打就好,既然还在打,就让成衮在派子弟前往前线效力,给他这一脉足够的立功机会,他不是要表忠心吗,这也是给他的机会。”李君华直接说道。

常阿岱笑了,他已然明白,这哪里是在给成衮机会,而是太子对只功封巴巴图尔和两个侄子不满意,想要把扎萨克图部拆的更零散。

“接下来是右翼军那边,殿下,曹松派了通讯军官来,希望得到行营这边的支援,请兵的折子在这里。”乌以风拿出了一份折子。

李君华打开看了一遍,顿时笑了,把折子交由其他人传阅,李君华说道:“曹将军素来稳重,不曾想儿子却是一个这么有冲劲的,我们去哪里给他找二十门攻城臼炮去?况且,他要这么些重炮做什么,难道还想打下雅库次克城吗?”

“这小子定然是知道因为殿下的缘故,北伐已经取得重大战果,各路军队都已经处于休战状态,才敢这么漫天要价的。”当即就有人说道。

北伐计划到现在已经暂告一段落了,漠北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处于控制状态,从目前的状态看来,帝国为北伐准备的军队实力,完全就是杀鸡用牛刀,五路大军合计近三十万,加上牛马牲口和民夫壮丁,不下百万,而整个漠北连刚出生的婴儿算上,也不过五十万人,完全是两个打一个,而在实际作战中,中路和西路军的主力几乎没有参与什么像样的战斗,大部分正规军团,尤其是步兵军团简直就是进行了一场武装游行,东路军的后继主力,更是连大兴安岭都没有翻越,作战计划就临时叫停了,现在各军主要作用就是驻屯威慑,要说兵马,李君华有的是能调动的军团,也有的是想要捞战功的军团,可问题是,北伐计划里可没有攻略西伯利亚这一项。

举国之力让帝国能把三十万军队送过瀚海,深入漠北,可如果在远几千里,可能只支持三五万人作战,显然,对于一个只出产皮毛,且不对北部边防产生威胁的西伯利亚地区来说,派遣大军征伐完全是赔本买卖,利用武装商队、殖民扩张慢慢吞并才是实际。

李君华想了想:“陈平,在中路军和东路军任你挑选六千兵马,由你率领,北上增援,再把扎萨克图部的人带上,就算对曹松的全部支持了,你们的战略目标就两个,一个是北海及其周边要完全控制,设立堡垒,拔除所有的俄罗斯城市,第二个就是当地各部落,随你怎么处置,尽可能的收服,帝国有的是草原牧场,有的是贵族头衔,能控制的,让其内附,暂且无力掌控的,让其朝贡称臣。”

“我?”陈平诧异问道,周围人的表情也微妙起来,到底说来,陈平是左翼军主帅,也是帝国的关西绥靖将军,管的是西北的防务,太子大笔一挥,让其领兵深入西伯利亚,却是南辕北辙了,又不是非用其不可,中路军中有的是想建功立业的将领。

“当然是你,这也只是临时差遣,至于你的职衔,等凯旋叙功的时,自由皇上定夺。”李君华倒是没有改主意,其余的将军虽然好,但陈平是自己最亲近的,这就是能让他领兵的缘由。

“暂且散会了吧,有事下午再议。”李君华感觉有些疲惫,命人散了。

“常阿岱,想不到你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来。”最后李君华留下的常阿岱,笑着对他说。

常阿岱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太子这话可以有两个理解,一者是对能力的惊叹,二者还是对藩臣身份的疑虑。但一想起方才太子当着众人的面重用陈平,而太子以往对自己多有照拂,如今更是两位皇子争位的光景,常阿岱这个早已被人贴上太子党标签的藩臣此事已经不能装糊涂了,他只得说道:“殿下,识时务者为俊杰,家父一直这般教导于卑职。”

“是吗,你是对本宫识时务,还是对帝国识时务?”李君华反问道。

“都有。”常阿岱老实说道。

“你对本宫的识时务,本宫已然明了,但本宫不明白的是,你身为藩臣,在朝中为官,应该事事处处为外藩考虑才是,毕竟这涉及到你们的切身利益。”李君华直言道。

常阿岱说:“但我一直认为,外藩的利益是挂靠在帝国身上的,只有帝国的利益得到保证,外藩才能发展,而帝国这些年虽藩政严格,但事事处处平等以待,被限制的是各藩勋贵,而各族百姓却同受陛下恩泽.........,殿下,如果您有时间,可以去附近的部落转一转,您就明白卑职的心境了,卑职不敢言称为国为民,但为同族百姓,卑职也该如此。”

“是吗,本宫正要去看看。”李君华说道。

李君华只带了一支卫队跟随常阿岱出了行营,到了库伦城外,虽然经历许多战事,但李君华接触的多是行军迁移状态下的部落,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类定居的漠北部落,与在云中、燕北等绥靖区看到过的完全不同,漠北的部落非常原始,大部分都是破烂的帐篷,少数的房屋也是用干草烂泥做的墙壁,栅栏里只有少量的牛羊,而在墙壁、帐篷上却挂着大量的毛皮,这可不能说是财富,这种过量的毛皮只能证明,在过去的冬季和春天,他们屠宰了太多的牲口。

部落里来了人,许多牧民走出了帐篷,默然看着,大部分都是女人、老人和孩子,青壮不多,孩子多未着片缕,面对外来者,他们的眼睛里有好奇,但更多的是麻木,好像过去的战争或者说灾难抽干了他们所有的激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