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三七三 抵达

七海扬明 章三七三 抵达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三七三 抵达

帝国十六年,费尔干纳某处。

陈四儿和姚生一人拿着燧发枪一人拿着长矛,并排走向哨所,陈四儿借着火把看着身边的姚生忍不住的咧嘴,就知道他高兴,打趣道:“老姚,你去看媳妇,你媳妇给你甜头了?”

姚生踢了他一脚:“去去去,浑说什么,平白侮人清白。”

陈四儿笑了两声,姚生乐颠颠的从怀里拿出一双手套,说:“你看,我媳妇给我织的,好看吧,羊绒纺的纱,织成的手套,五根手指个个合适,食指这儿还能打开,打仗的时候也能扣扳机,好吧。”

火把一照,陈四儿看见姚生那手套,再看看自己用羊皮随意缝的破玩意,陈四儿感慨一句:“哎,下一次,绝对不能光盯着脸蛋和屁股蛋看了。”

农垦团是在哈密过的冬,完成了所有的集训和考核,陈四儿机警又胆大,成了农垦班长,奖励就是发两个媳妇,但第二要到西极城后,再发,目前还是一人一个。

当帝国十六年的雪还没有化开,农垦团就前往伊犁,一路行了二十天,又冻又累,没一个人叫苦,谁都知道,去伊犁去当新郎官的,到了伊犁,全团都被勒令进了大澡堂,洗了个干干净净,又重新理了发,穿上了农垦团的蓝军装,个个人模狗样,第二天一人一个大红花,和准备妥当的新妇举行了集体婚礼,当晚就入了洞房。

在农垦大队,陈四儿是第一个挑的媳妇,相对于皮肤黝黑的印度人,接触过的,但是个人感官不太好的天方教徒,陈四儿一眼就相中了被克里米亚人从乌克兰抢来的姑娘阿卡莎,肤白貌美,该大的地方大,该挺的地方挺,还是个好生养的,还是个黄花大闺女,也没有传言中比自己还长的胸毛,快快乐乐的入了洞房,逍遥了一把,陈四儿感觉很幸福。

但是雪一化,农垦团及亲属们就南下去费尔干纳了,管屯垦的乌力吉觉得该再待半个月,以免半途遇上冻雨,但农垦团的军官们铁了心立刻走,虽说上报说怕误了农时,但实际上他们担心的是那些女人,再待半个月,怕是一个个肚子都大了,更难走了。

一路迁移,陈四儿倒是觉得自己的媳妇不如同伴们的好,姚生的媳妇是个乌兹别克人,从撒马尔罕被卖来的,会纺纱会织布,哪里看起来都是会过日子的样子,张勇的媳妇很勤快,洗洗涮刷缝缝补补样样精通,周大牛作为排长,据说媳妇是个贵族女子,能写会算,汉语学的最快,也挺让人羡慕,看来看去,陈四儿觉得自己媳妇除了漂亮,啥也没有。

好在陈四儿还有一个机会,到了西极还可以再挑一个媳妇。

离开伊犁河谷之中,农垦团和理藩院新编的大宛左旗一前一后一同前往费尔干纳,拉开距离是农垦团士兵们的要求,大宛左旗个个光棍,他们可不想这些家伙和自家女眷混在一起。

“娘的,张勇你个狗东西,不许在这里撒尿。”走上了哨位,陈四儿看到张勇在撒尿,一脚踢了他的屁股。

张勇说道;“这天当被地当床的,在哪里撒不是撒。”

陈四儿说道:“你脚下这条河通往西极城,你现在对它撒尿,到了地儿它化开了,你就喝你的尿吧。”

张勇一想也是,呵呵一笑,找了草丛撒了一泡,然后回来换班,他把自己的枪和武装带交给了姚生,姚生检查了扳机、燧发机和定装弹药,确定没问题,把自己的长矛给了张勇,然后张勇和自己的同伴回了营地。

陈四儿和姚生抽了后半夜的值哨,也是不敢抱怨,二人熄了火把,在黑暗中背对坐着,各自看着一个方向,轻声聊天,打发困意。

“你说张勇这个傻瓜,挑了一个鞑子媳妇,我可是听人说,鞑子女人不洗澡的。”陈四儿说道。

姚生含着一根草,问:“鞑子媳妇、番子媳妇、洋婆子,咱们来之前,脑袋里还不都是胡思乱想,结果娶到手了,还不都一个样,是什么意思,都是大兵媳妇,你别看我媳妇心灵手巧的,那一手刺杀操,比我还标准。鞑子女人洗澡不洗澡我不知道,但张勇他媳妇肯定洗澡。”

陈四儿连连点头,洞房那晚他仍然心有余悸,若不是有些功夫,差点翻车,农垦团里的弟兄被媳妇打的也是不少。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被买来的奴隶也不是随手就分配了,伊犁有一个女子营,专门安顿军配女子,掌营的都是女长官,这些女长官都是绥靖区一些军官的妻子,而她们还有一个同样的背景,是皇室女官出身。

女子营里军纪也是严格,一应训练和男兵一样,什么宗教信仰什么民族习惯,什么高傲贵气,在这些训练里统统磨光,最后出产的就是军配给农垦团士兵的媳妇。

二人闲聊着,天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正要到了凌晨交接班的时候,陈四儿忽然看到远处有东西在运动,一排一排的,像极了骑兵,他立刻趴在地上贴着草地听,说道:“老姚,是骑兵。”

“是不是大宛左旗的那些光棍呀,他们可有不少马。”姚生满不在乎的说道。

陈四儿拉起他,说道:“怎么可能,他们是在前面不假,可怎么也越不过这条大河,这河正在化冻,说不定就陷入冰窟窿了,走快去报信。”

等到天亮的时候,身处大宛左旗的乌力吉得到了有不明骑兵靠近农垦团的消息,乌力吉并不担心,无论农垦团还是大宛左旗都有战斗力,各类武器也是不缺,更重要的是,他手下有两千准噶尔骑兵,专门护送这批屯兵去费尔干纳的。

乌力吉率军靠近了农垦团大营,那支规模在千人的骑兵并未靠近,两支兵马得以靠在一起,农垦团的表现出乎乌力吉的预料,男人女人分了两队,各持枪矛准备迎战,那些女人虽说脸有怯色,但至少行的稳,立的住,已经列队待敌。

“你们是桃花石大皇帝陛下的军队吗?”一小队骑兵到了大营前,看着高高竖起的金龙旗,高声问道。

乌力吉回应道:“是,我们来自于帝国,你们是什么人?”

那骑兵头目举起自己的旗帜,上面蓝色旗帜上绘着一只凶狠的黑鹰,正是南亚开发公司的旗帜,骑兵头目喊道:“我们是摄政殿下的军队,我们的摄政就是你们皇帝的长兄。”

乌力吉勉强相信,让对方入营,一番交涉才是知道,这支骑兵正在左近清剿,发现了农垦团的踪迹,以为他们是山上下来的部落。

经过商议,两军一起前往安集延,也就是安置农垦团的西极城,但双方各自不过河,夹河而行,也就是这样,两军顺利在两日后抵达了目的地。

安集延是天山南路通往撒马尔罕的必经之路,因为贸易和兴盛,千年以前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也是费尔干纳乃至整个中亚数得着的城市,但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乌力吉早就见识过这里的荒凉,在过去的几年里,大王爷的军队征服了这里,但本地的土著时降时叛,最终,城市遭遇了屠杀,十几万人死在城市内外,而其余人则沦为了奴隶。

抵达附近的时候,准噶尔斥候来报,说有数量巨大的不明身份武装身处西极城中,乌力吉立刻警惕起来,因为他去年春季就留了一个先遣队在这里,调查资源统计农业数据,只不过,先遣队很快派了人来接触,乌力吉才是知道,在去年夏季,大王爷李君度手下的一个万户占领了这里,负责清剿周边不服的蛮族,接洽来自帝国方面的屯兵。

成群结队的女人、牲口被驱赶到了城市外的一处栅栏里圈好,那位万户派来的使者到了乌力吉的面前,提出用这些女人和牲口与乌力吉进行贸易。这是他们去年从附近绿洲和山中部落抢来的,一整个冬季没有享用完。

乌力吉看到这些人畜就想起自己少年时候做牧奴的生活,他心中多了怜悯,却不会滥用,他不确定自己拒绝后,这些士兵会不会就地杀掉这些生命,但有一点很清楚,如果不能让那位万户满意,他肯定会给这里屯驻的农垦团惹来麻烦。

好在迁移的屯兵满载了许多货物,布匹、茶叶都是硬通货,原本是用来安置屯兵的,现在却要拿出大部分用来贸易,但是女人和牲口也是屯兵建设生产所需要的资源,于是交易很快达成。

万户带着自己三千多骑兵向西离开,前往了一座西面的城市,不是大宛左旗要去的大宛城,而是更西,那座城市扼住了费尔干纳通往河中之地的咽喉,显然,李君度不想放弃对这块土地的统治力。

完成交接后,农垦团拥有了这座城市,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要好,原本数万人居住的城市属于了一千多农垦兵和亲属,每个新组建的家庭都能分到房子,只需要修修补补清理一下就可以入主,石头和泥巴砌筑的房屋冬暖夏凉,而城外就是刚刚荒废没几年的土地,只等着春暖就可以收拾。

人们似乎想起了那日陈四儿说的那句话,还是先打仗的好,打仗完了,有屋有田有媳妇。

但进入这座死城却如同进入地狱,城市内外到处都是尸骨和残骸,水井大半受到了污染,当年屠城之后这里完全没有人收拾,着实吓住了农垦团不少人,虽然原本要分给大家的布匹和茶叶少了些,但是每家都分到了羊,新的生命,哪怕是动物的加入也会给新的家庭带来生机。

显然,开拓是勇敢者的游戏,正如沿海省份的兵民可以不远万里,渡海去海的另一头,无畏的内陆人民也可以冒着风沙抵达新的家园。

乌力吉把农垦团留在了西极,留下了五百骑兵驻扎,以备不测,而他亲自率领其余人护送大宛左旗前往了百余里外的大宛城,安顿下来的农垦团的屯兵修补了农具,准备地暖之后把荒田重新修复,种下粮食。

同时,对于陌生地域的畏惧让他们不断向外探索,试图与周边势力建立联系,而一些小商队也来到了西极城,带来了许多他们不知道的消息,屯兵原本以为到了这里会面对异族的骑兵马贼,山间的盗匪强人,但是抵达本地之后,他们才知道,这些并不是真正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西面随时可能会来的,高举黑鹰旗帜的军队,他们属于大王爷,但却被土著称之为恶魔的军队,蒙古的再生。

这群恶魔随时可能出现在这片土地的任何角落,然后横扫一切胆敢反抗的部落,而顺从者也会被强制迁徙,会种地的去撒马尔罕,不会的则并入其他部落,屠杀是非常常见的,几年来,已经有上百万人死于那支军队,这片土地已经完全被征服,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被编户齐民,成为了布哈特汗国四个万户中的一员,这些制度几乎完全脱胎于满清的八旗制度,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正如当年满清用屠杀和驱逐占领了大明的辽东沃土一样,李君度的军队也用同样的方式征服了河中之地。

两个月的功夫,农垦团的屯兵和家属为一万两千多亩土地播种了小麦,陈四儿骑着一头驴,扛着燧发枪巡视着这片现在属于农垦团,未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因为农垦团七百丁,所以有一千四百石粮食要上缴给大王爷,部分作为屯兵家属的口粮,除此之外,还要完成四千石军储粮的工作,因为新的一批屯兵已经在来的路上。

哗啦啦的声音从水渠里传来,石砌的水渠引来了锡尔河的水,灌入了这片肥沃的土地,麦苗翠绿的喜人,长势非常好,赵四儿感觉产量肯定会高于老家的那些薄田,那些任务也就能完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