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辽东之虎 > 第二百一十二章

辽东之虎 第二百一十二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9:08

第二百一十二章

“祖宽一两四钱。”军需官大声的念着。

从军需官手里接过军饷,祖宽数了两遍都没处岔子。连一个大子儿都不少!

第一次从不是祖家管事的人手里接过军饷,祖宽还有有些奇怪的感觉。毕竟,从他当兵那天开始就是祖家的家丁。军饷一直都是祖家的管事在发放,眼前这个带着大盖帽头发剪得短短的军官,跟祖家的管事有着天壤之别。

祖家的管事对人很和气,可真到了发军饷的时候,手会不经意间黑那么一小下下。每当祖家管事眨巴小眼睛的时候,祖宽就知道这个月的军饷会以某种不知名的原因少一些。

戴盖帽的军官很严厉,军饷却没少。

收了军饷之后,祖宽就打算走。一个月就这几天松快,门口的小酒馆里面喝一壶小酒才是正经。

“签字!”军官在身后大声吼。

“会写字,老子早就当将军了。”祖宽的话引起一阵哄笑。

“那按手印!”军需官有些不耐烦了,身后还站着好几百人,谁有时间跟他墨迹。

“按手印!按手印!领了钱就得按手印!”大拇指在印泥上狠狠的俺了一下,在军需官的账册上留下一个鲜红的指模。

“祖承训!”

“到!”有了前车之鉴,祖承训倒是乖巧。

“训哥儿,你的银钱少没少。”

“没少,跟你一样一两四钱,你的少了?”

“他娘的,这些军官不扣军饷。”

“不扣军饷你还不愿意了?少说别的,门口小店打打牙祭才是真的。”

李枭站在高楼上,看着各处营房的士兵们排队领军饷。

“直接把军饷发到每个人的手里,用不了两个月,祖家的兵就成了你李家的兵。这一招你的怎么想出来的!”孙承宗饶有兴趣的看着下面的场景,毛文龙拢着袖子在一边感叹。

“当兵的也不容易,我的军队里面,绝对不允许有喝兵血的事情。平时当兵拿钱,打仗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命来拼。发现有克扣军饷的,老子就剁了他的爪子。”李枭两辈子都没被人克扣过军饷,顶多不要脸的啥十字,硬逼着摊派型捐款而已。

“你的那些说书的都散到各部队去了,每个营配备了一个。还别说,当兵的一句先生,就把这些家伙乐得够呛。毛督师编辑了一本册子,让他们罩着册子上的字教授。”孙承宗从袖子里面拿出一本册子,递给李枭。

李枭一看,他娘的居然是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当兵的要善个毛线!

“先不教这个。我写几个条款,让他们教给士兵们。

这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二: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这些是铁的纪律,一旦违反可以就地斩首。

八项注意是让士兵们留心,不要犯了忌讳。违反者,可以关禁闭或者罚站。不过,不允许砍头。

一:说话和气

二:买卖公平

三:借东西要还

四:损坏东西要赔偿

五:不打人骂人

六:不损坏庄稼

七:不调戏妇女

八:不虐待俘虏。”

李枭说一句,旁边的袁崇焕记一句。等李枭说完,袁崇焕刚刚写完。孙承宗拿起来,一边吹着墨迹一边仔细品味。

“老毛,人家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比你的那些《三字经》《百家姓》强多了。短短的十一句话,就勾勒出亲民铁军的雏形。”

“呵呵!老夫怎么能跟这小子的脑袋瓜比,他脑袋里面的东西,八个毛文龙也比不得。”毛文龙跟着在一边看,一边看一边自愧不如。

“咱们辽军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百姓一针线,百姓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

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

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想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李枭不由自主的哼唱了起来。屋子里面静悄悄的,都听着李枭在哼唱。

“袁崇焕,学会了没有?”李枭唱完,孙承宗回身问袁崇焕。

“歌词记下来,调子……!”

“调子回头找老夫,明天散发下去,令全军传唱。三日后学不会者,着二十军棍。”毛文龙第一次霸气了一回。

袁崇焕看了看李枭,见李枭点头。点点头,拿起笔开始誊抄李枭的歌词。

当天晚上,军营里面到处响起了歌声。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在努力学习李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好在这歌的调子简单一学就会,就算是瓷笨瓷笨的,三天时间也足够学会。

那些说书先生在里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李枭惊奇的发现。这些家伙居然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指挥,聪明的老袁甚至搞出了二重唱。尽管调子已经跑到天上去,但这些家伙还是乐此不疲。

分发土地的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不知不觉间李枭发现治下的人口加起来已经有二十万之众。尽管有二十多万人,但李枭手里还是有大片荒芜的土地分不出去。基本上,只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谁家要哪块地就给哪块。

现在李枭手里控制这从山海关到锦州的庞大土地,可手里的人口只有不到后世一个县城的人口数量。想要分完这些土地,恐怕还得再有二十万人才行。

分了土地,自然就有人想着保卫既得财产。报名参军就成了最时髦的事情,祖祖辈辈也没有见过这么多属于自己的土地。现在官家给分了地,鞑子打过来不但土地没有,就连家里人也不安生。最主要的就是,当兵军饷高可以养活家口。一些不甘心土地里面刨食的有为青年,一听到即将征兵的消息立刻蠢蠢欲动。

于是出现了老娘送儿子,媳妇送丈夫踊跃参军的场面。

每个地方当兵的人数都很有限,百姓们惊奇的发现。招兵的家伙进了村子就到处打听,只挑选老实不艾说话闷葫芦一样的人当兵。透精百灵的小伙子,一个都没入选。

一直折腾过了清明,总算是把手里的事情理顺完成。

部队整编成了两个师,每个师下辖五个团。每个团一千二百人,加上师直属的辎重营等等。每个师实有员额七千五百人,陈福特地跑了一趟沧州。给每个师都弄了一个百十人的特务连,都是常年练武手底下有两把刷子的家伙。据说有些在江湖上还颇有名号,也不知道老陈福用了什么方法,硬是给弄到了队伍里面来。

第一师师长敖沧海,第二师师长袁崇焕。

除了这两个步兵师之外,还有两个骑兵师。骑兵第一师师长满桂,骑兵第二师师长祖大寿。

经过扩编,李枭手下现在一万八千五百人。虽然对比鞑子的兵力数量有明显差距,可这些都是掌控火器的军队。远不是鞑子的战力可比,如果是在守城战之中。装备大量迫击炮的任何一个师,都能击溃去年冬天那样的进攻!

敖沧海的第一师驻防在觉华岛和长兴岛,满桂的骑兵第一师驻扎在长兴岛。

骑兵第二师祖大寿部仍旧驻防在锦州,跟他一起守卫锦州的是袁崇焕的步兵第二师。

除了骑兵,所有的部队都换装了新式军装。橄榄绿的军装分冬装和夏装,冬装还不分正反面。如果在雪地里面,黄色的军棉袄反穿,里面雪白雪白的衬里就能让人和雪地融为一体。

这年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深入人心,可自从李枭哥几个剃头明志。不灭鞑子誓不为人之后,剃头的风潮在军营里面悄然流行着。

最开始是最早从辽东难民里面招收来的老兵,他们家里都有人死在鞑子手里。后来流行到整个军官层,到了最后好像不把头发剃短,就是对李枭不忠。当兵的心里都透明白,虽然他们都叫明军。但养活他们的不是朝廷,而是那个只有十九岁的少年郎。

忠于朝廷纯属扯淡,发饷银的不是朝廷,管你吃喝的不是皇帝老子。最重要的是,提拔你的也不是朝廷里面那些大人们说了算。老实人的观念很朴实,吃谁的粮,花谁的钱,咱就向谁效忠。

以至于剃头在李枭的军队里面以势不可挡的势头流行着,不过这些家伙剃头的手艺实在不怎么样。有些家伙的脑袋像是被狗啃过,戴着帽子还看不出来,摘了帽子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新潮一些的,还颇有嬉皮士的风格。

以至于李枭最后不得不规定了几种发型,最受欢迎的就算是板寸。清爽,干净。

随着长头发的消失,那些讨人厌的虱子也少了。现在李枭的军队,不但是大明最具战斗力的军队,更是最干净,军容最整洁的军队。

山东来的那些兵,慢慢的也开始往辽东迁徙。毕竟出来当兵,都是家里穷得过不下去的。部队里面的军功,是可以折算成土地的。好多人在山东老家也就是个佃户,现在有了自己的土地,怎么让人不兴奋。

一些家伙就把军功折算成土地,趁着清明前休假的一个月时间,把家里人都迁到了辽东。

到了五月初,从山海关到锦州是一片繁忙。地里的人们开始种庄稼,官府组织了民夫整修道路。一车一车的红砖从砖厂拉出来,送到村里。各家各户自己领砖盖房子,军属则由村里面组织人给盖。绝对不允许偷工减料!

给自家盖房子,材料又是官府发的,鬼才会偷工减料。全都是怎么结实怎么盖,好多盖好的房子,李枭怎么看怎么像炮楼。

军营里面的军队,严格按照训练大纲进行训练。每天早上晚上,各跑十里路。白天进行分门别类的训练,武器射击场里面整天枪声大作。山里面的炮兵训练场,整天轰隆的,像是在打雷。

到了五月中李休生日的时候,李休收到了一个意外的礼物。刚刚到了夷洲的何可纲,居然带着人俘获了一艘西班牙的战舰。这战舰的个头,比五桅大船还要大。耗子带人亲自押送过来,驾船的居然还是几个西班牙老外。

“二爷,这是夷洲何爷给您的生日礼物。”耗子笑嘻嘻的对着李休作揖。何可纲才不会知道李休什么时候生日,这是耗子到了觉华岛之后,打听到的最新消息。于是乎,西班牙战舰,就成了李休的生日礼物。

李休对别的不在乎,可就是喜欢船。而且越大越好,看到这艘西班牙战舰,早就眼馋得直流口水。希冀的眼神儿看向大哥,李枭现在没有闲钱给他造船,事实上,李枭现在养活这艘船也不容易。

“它是你的了!”这个弟弟一向听话,从来没有向李枭要过任何东西。看到李休可怜巴巴的眼神儿,李枭只能把这艘船留下。看起来陈福又得跑一趟山东,招募合格的水手。另外,渔老又得铸造那死贵死贵的铜炮。那玩意,就他娘的是在用钱铸炮。

看这艘船的规模,怕是得七八十门炮才行。运来的时候,何可纲已经把炮都给拆掉了。据耗子说,夷洲现在的土著非常不安分。经常袭击堡垒,有时候晚上还会来偷庄稼。何可纲到了之后,进行了两次清剿,效果都不是很好。

现在只能在城堡外面竖立许多棱堡,只要看着土著就架着炮轰他娘的。

还别说,这一招儿很管用。自从架了大炮,炸死了好多土著之后,那些人就不怎么从山里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