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辽东之虎 > 第八百九十五章

辽东之虎 第八百九十五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9:08

第八百九十五章

“你叫什么?”李枭大刺刺的坐到主座上,看着脚下匍匐着的县太爷。

“老朽刘玉浦。”

一看就是很有文化很有寓意的名字!李枭摇了摇头,这个文雅的名字糟蹋了。

“我叫李枭,他们都叫我大帅。”李枭自报家门。

“大……大帅!大帅饶命啊!大帅饶命啊!”刘玉浦刚刚还以为是盗贼,如果是强盗倒还好了。

如果没有深仇大恨,基本上这群人都是奔着求财来的。只要献出钱财总能保住一条性命!

可这位大帅来了,那就完蛋了。

这位大帅可谓东林党杀手,当年在京城一夜之间干掉两千多人。这些年干掉的东林党读书人,没一万也有八千。

自己落到这位大帅手里,想活下来很困难。他娘的,这位阎王也居然来到了自己的辖区。自己怎么一丁点儿消息都没有收到,今天凶多吉少。

“哦!想活着,那就好办了。我问问你,为什么你治下收取的赋税,要远远高于朝廷规定。”李枭慢慢悠悠的说着,捻起了桌子上的一颗果子吃着。不认识的果子,吃起来却很甜。

“下官……!下官所辖的确……,的确略高于……略高于朝廷……!”刘玉浦嘴里结结巴巴,一边说一边眼珠子叽里咕噜乱转,想着对策之法。

“略高于朝廷?你他娘的收的赋税高达七成,比朝廷规定的最高税率高了一倍还要多。还他娘的略高于!我看你也不准备说了,来人,把他跟那个税吏一起吊在城楼上,不变成骨头架子不准放下来。”

李枭一挥手,立刻有两个彪形大汉走过来,拖死狗一样拖起刘玉浦就走。

“饶命!饶命啊!大帅饶命啊!我招,我全都招了。”刘玉浦吓得哭爹喊娘,嗓子都喊劈了音。

李枭挥挥手,示意把人拉回来。

刘玉浦趴在地上,脑袋磕在地上“砰”“砰”的响。

“说吧!”李枭看了一眼旁边的史可法。

东林党真是一个奇怪的团体,既能培养出杨涟、左光斗这样的硬汉,也尽出这样贪生怕死的混蛋。

如果历史进程正常一点儿,现在满清大军已经南下。除了史可法等少数人带着人抵抗之外,剩下大部分城市全都是不战而降。

有眼前这种软骨头,怎么可能不投降。

对于他们来说,自家当官儿享受人间富贵才是最重要的。所谓换改朝换代,也就是换个人当皇帝而已。只要老子还能当官儿,投降就投降。

个别不要脸的还往脸上贴金!

没有老夫舍掉一身清誉保全,江南将生灵涂炭。好像他投降了,就没有生灵涂炭一样。

历史上明末人口接近两亿人,可到了康熙盛世只剩下几千万人。这个年月死了一亿几千万人,还不叫生灵涂炭?

果然刘玉浦交代了个底掉!说的比那个主簿还要详细,并且表示自己愿意戴罪立功,金陵城管理账册的就是他的外甥,他可以从外甥那里把账册要过来。

革命内部出现了叛徒,而且还是带枪投靠的。

这就大快人心了,尤其是大快李枭的心。太好了!辽军的刀快,却不能斩无罪之人。账册是硬性证据,只要拿到了账册。

整个江苏的官儿,该杀的杀该抓的抓。这本账册不但能够让老百姓长松一口气,还能极大促进江苏官员们晋升的速度。

“好啊!你派人去拿账册,给你七天时间。账册到了,你活命。账册没到,脖子洗干净等着挨刀吧。”李枭说了一句,抬脚就走。

“去金陵告诉杨嗣昌,今年江南各省缴纳上来的钱粮。不要解往京城,就留在江南府库里面好了。这样,江南开春闹灾荒的时候,也有钱粮赈灾。”李枭无奈的吩咐。

真心希望春天的时候,江南不会饿死人。

“杨嗣昌这个总督算是当到头了。”史可法看了一眼李枭的背影,摇了摇头。

杨嗣昌是崇祯的忠臣,绝对是标准的东林党。只不过以前有孙承宗保着,才在总督的位置上待了十年之久。

以前是战争时期,要保证江南稳定不闹事儿。一些事情,李枭大可以揉进沙子。

可现在不同了,孙承宗在玉泉山养老,国家两年不打仗了。李枭的眼光已经投入到国内,现在杨嗣昌治下出了这样的事情。

原本进朝廷如内阁当辅臣的路子就走不通了,现在最好的下场就是被李枭踢出局,找个地方安安静静的养老。

最坏的结果,当然就是被拉出来当娃样子在菜市口当头一刀。

是死是活,就在李枭一念之间。

李枭不说话,别人不好在这上面插嘴。反正这些年杨嗣昌在江南吃独食儿,也已经惹起了朝廷好多人的不满。

可见独食不能总吃,总吃独食的人迟早变成独夫。上个月陈家有意结亲,这次回京是不是需要……!

回京的飞艇上,各人的心思各不同。

“我想国家取消农税!并且每年国家都会向农民收购米粮,进行平价买卖。多出来的米粮,随农民买卖。如果粮商愿意高价收购,这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回到京城,李枭没有回到自己的大帅府,而是直接去了张煌言的办公室。

“农无税?”张煌言惊讶的合不拢嘴。

种了大明的土地,就要给大明皇帝缴纳税赋。皇粮国税,天下百姓已经缴纳了两千多年。现在李枭居然说不收了,这可是国家的重要税源。

“虽说现在商税已经占国库收入的比重五成,但如果突然没了一半儿的收入……,那朝廷的各项开支可怎么办。

金陵的长江大桥还在修建,汉口那边也要报批修建长江大桥,江阴也来了折子,说是要在江阴也建一座。

每一座大桥都是用银子垒起来的,更何况现在全国的修公路修铁路,修建桥梁和工厂。这都是大笔的银子!

还有每年投入科研的费用,加上军费,这……这都是大笔的投入,而且这些都是已经做好计划的。每年累计投入多少,这都是有定数的,绝对不能随意更改。

一下子没了一半儿的收益,这么多事情要怎么做才行?”张煌言大吐苦水。

你李枭做甩手掌柜的,一句话邀买了天下人心。可老子这个当家花钱的,却再也掰不开帐头了。

而且你还要搞什么平易粮价,每年国家花钱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这可不是一星半点儿的银子,而是山一样高的银币才能做下的事情。

你让老子去哪里弄钱?

“我想过了,国家垄断烟草还有酒类生意。这两样的进项,应该可以弥补一下国库的进项。

另外,海关的厘金今后也划归国库统筹。

地方上虽然不收农业税,但粮商买卖粮食还是得收取税赋的。这又是一笔收益!七七八八的加起来,总归能够堵上农税的窟窿。

而且我想今后……,税赋全都由国家收取。税吏全都是国家直属,成立国家税务总局。今后税赋全都由国家收取,走钱庄系统进入国库账户。

各省再没有藩库,这样又能精简许多地方上的税吏和藩台衙门人员。再次,就是再次裁军。”

“裁军?还裁军……,这……,敖爷他们……!”张煌言惊讶的合不拢嘴,大明军队人数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的数字。

在天启崇祯年间,全大明兵部有军户和各种将军们的私人武装,一度达到了两百万人的规模。

可如今,大明军队全加在一起,也就只有九十七万人。连当年的一半儿都不到!

大明如今只有四个满编主力师,敖爷的一师驻防在京城。袁崇焕的二师驻防两广,曹文昭的三师驻扎在西安。

祖大寿的四师驻防西域,这些都是稳定一方的军队,绝对不能再行裁撤的。

国内剩下的就是治安军,算下来每个省都有一到两万人的规模。这些兵力主要用来弹压地方,装备和训练都是简装版的辽军。

一两万人听着挺多,可对于管理一个省来说,已经算不得多了。就好像江南那种地方,其实也就**千人。金陵那样的大城,也就驻防一千多个兵。

不过像银川、西宁这样的地方,地方军可就多了。甘肃治安军有两万刚出头,西宁多一点儿也不到三万。

黑龙江那地方也不少,足足有一万八千多人。

裁撤这些军队,恐怕边关和地方上会有不稳。

再剩下的就是海外的海军陆战队了,这些军队全部驻防在国外,保障大明的海外利益就靠他们了。要裁撤他们,不但李休会拼命,就连张煌言都不会同意。

“我想好了,裁撤江南六省的治安军。每个省只留下两千人的员额,另外两广的治安军减半。有袁崇焕在两广,没什么弹压不住的。

河南、陕西、山西还有两淮这些地方的治安军,裁撤六成。这样算起来,全国可以裁撤治安军十五万人以上。

这又可以省下一笔开支!”

听话听音,李枭削减了这么多地方的治安军。尤其是江南几乎只剩下一成,张煌言瞬间就明白了。

裁军这么多地方,除了边境就只有辽东、山东、河北还有京畿的治安军不裁撤。这些地方的治安军,装备和训练都向主力师看齐。

一旦有战事,这些治安军会迅速成为主力部队的补充。反正辽军就是这几个地方人的天下,交流起来不会有任何问题。

而江南……!不用说,这回杨嗣昌危险了。估计很有可能,会成为吓唬猴子那只鸡。

可这么大的一只鸡,得吓唬什么样的猴?

果断的闭嘴,这种级别的猴子全大明没有几只,而自己恰好算是一只。

“既然大帅您都这么说了,那也得有个缓冲期,不然这人手也掰不开。毕竟收取商税,需要更多会审查账目的专业人才。

老夫觉得,应该以两年为期在全国逐步推广才对。最先推广的,就应该是山东、辽东、河北和京畿这些地方。

这些地方发展好底子足,而且工厂众多。务工的人比务农的人要多,推广起来难度最小,也最为省力。

这些地方裁撤下来的税吏,可以调拨到南边儿去。另外南边裁撤的治安军里面的军官,也可以在北方经过培训之后,成为南边儿的税吏。

这样一来,这样一项惠民的政策才能够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而不至于让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这就是张煌言和孙承宗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是孙承宗这会儿只会向李枭点点头,具体的事情他不会告诉李枭怎么做。

而张煌言会实现拿出一个方案来,问问李枭的意见。李枭同意之后才会实施!

“好吧!给你三年时间,三年之后全国都要废黜农业税。另外,成立官价粮店的事情要提上日程。

不能让那些黑了心的粮商,把粮价炒到天上去。那样的话,惠民政策就会变成害民政策,会害死人的。”

资本天然的会逐利,一想到资本那惨无人道的的操作手段,李枭觉得最好还是把他们挤出粮食市场。

这个市场需要稳定,高度稳定才行。按照李枭的想法,这个市场最好是一潭死水才好。

“呃……!老夫倒是觉得,天下的粮分三六九等,粮价自然也要分三六九等。

就好比辽东的大米,颗颗珠圆玉润的,远比江南的稻米好吃。这种大米的价格,就要高高的才是。毕竟,想吃好东西就得付好的价格才行。

至于低等的稻米,口感虽然不是很好,但胜在能吃饱肚子。如果是穷苦人家,想填饱肚子的吃起来自然没问题,所以那样的粮食需要便宜才行。

于此同理的还有西北和山东的麦子,好吃的面粉自然要贵一些才成,至于口感差的……那就剩下一个便宜。

这样,我们在粮价里面收取的赋税也多。毕竟,能买得起贵米面的都是不差钱儿的。在这些人身上搜刮税赋,也符合富者增贫者减的税法原则。”

“嗯!这些事情我不如你,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吧。”李枭点点头,打仗八个张煌言也不是一个李枭的对手。可论起这个,八个李枭也不是张煌言的对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