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辽东之虎 > 第九百七十二章

辽东之虎 第九百七十二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9:08

第九百七十二章

“舟山那个地方,更加适合海军,不适合作为大规模的港口贸易。毕竟,连长江大桥都没有建好,更加不可能修建跨海大桥。

所以啊!你小子当初是错的,你看看现在。华亭码头每天运载的货物已经不能用车载斗量来形容,只能用多少节车皮来形容。”

李枭站在华亭码头火车站,为了转运方便。

华亭的码头和火车站是连在一起的,这边下船的东西,就会在那边上船。

不过也有很多货物,被卸载之后也上了机帆船。毕竟,不是所有的城镇都通火车。

黄埔江上面,渔船没有多少,跑的全都是各种型号的机帆船。

“舟山的确更加适合海军,那里是一个岛子。驻军保密也好做,黄埔江太拥挤了,军舰再加上来,那就更挤了。”

李浩也不得不承认,李枭当初很有远见。自己当初想要在舟山兴建码头,因为那里的地理环境似乎更加适合。

现在想想,的确是自己考虑的少了。

“这个世界上,贸易才是财富流通的王道。只要有了这么一个码头,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涌进来。

那座华亭县城……!呵呵!”李枭看着远处的华亭县城,笑笑不说话。

“大哥,这县城怎么了?”李浩有些摸不着头脑。

“卑职华亭县令陈廷敬,参见总督大人,大帅!”正在说着,一个穿着七品官服面皮白净,看着二十几岁的家伙走过来躬身施礼。

“陈廷敬!”李枭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不过想不起来是谁。

根据经验,李枭听着耳熟的家伙,不是大奸大恶之辈,必是青史留名之徒。

“正是卑职!”陈廷敬深施一礼。

“陈知县年庚几何啊?”李枭看了一眼陈廷敬问道。

“下官今年二十有四。”

“二十四?”李枭上下打量,这货留了一脸的胡子,看上去也差不多三十了。

这男人,只要是胡子拉碴的,年纪就没个谱。

“诺!卑职正是二十四岁。”陈廷敬也有些迷糊,这位大帅干嘛一直打听自己的年纪。

“二十四岁已经是七品的县太爷,手里掌握着数十万人的福祉。你出息的不错啊!”李枭笑吟吟的看着眼前这个七品县令。

确切的说是七品芝麻官!

这种官儿在李枭眼里,就是芝麻官。虽然,这位是掌握着数十万人福祉的县太爷。

“卑职是三年前,山西中考状元。”陈廷敬很是恭敬同样也很骄傲的回答。

“中考状元,看起来是人才。说说看吧,这几十万人的福祉你打算怎么个弄法。”李枭似笑非笑的看着陈廷敬。

李浩也看向陈廷敬,印象当中大哥很少搭理这种芝麻绿豆一样的官儿。别说在李枭眼里,就算是李浩眼里这种官儿都是小角色。

每天排着对等着李浩接见的官儿,都比陈廷敬要大上一级。

大哥跟这种小人物说话,肯定有不知名的原因在里面。

“华亭县城如今实有人口九十八万四千八百一十五人。卑职认为,华亭县扼守长江门户。

有如今的繁华,实在是赖大帅在十年前决定兴建的华亭码头。

卑职觉得,想要华亭更加繁荣。不但要利用好这座码头,还得更加利用好华亭货运中转中心的地位才行。

大帅想要货通天下,可长江天堑在前,想要北方产的棉布、木材、还有各种各样的工业制成品。都得通过华亭转运才行!

货运中转中心,那么必定需要有大量的钱财需要交割。所以,华亭国有钱庄需要扩大规模。

向福建、广州的铁路也需要尽快拓通。

卑职还会兴建酒店,还有各种娱乐设施。让各地的客商来华亭,吃好喝好玩好。

这样下来,华亭将会创造更多的做工机会。华亭百姓因为有工做,也会更加的富足。同时,赋税也会大增。”

说到最后一条的时候,陈廷敬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人才啊!这个时候就知道增加工作岗位,同时也知道开发第三产业。这货的经济头脑可以啊!

“卑职!卑职……!”似乎是下了很大决心,陈廷敬深深吸了一口气:“卑职肯请,拆除华亭县城城墙。以利将县城与码头连城一体,方便南北各路客商。”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千百年来城墙都是一个城市的必需品。

同时也是城市抵御外敌入侵的主要设施,从夏商周开始就没有变过。

现在这个家伙居然需要拆除城墙,万一有外敌入侵。那……,市民将会成为待宰的羔羊。

要知道,作为一个人口百万的县城。这里的治安军只有四百多人,配备的武器也只有一些手枪。步枪只有区区五支,其中两支还是供哨兵端着的样子货。

如遇外敌入侵,可真是一点儿防御能力都欠奉。

如今的大帅可是以武出身,天下人都知道李枭武功赫赫。现在想要在他面前拆除城墙?这位县太爷喝多了吧……!

“哦,拆除华亭县城城墙。说说,有什么足够的好处?”李枭不置可否,捡起地上一块石头,在手上反复的掂量。

陈廷敬的几个下属都很担心,这位大帅一生气会将石头直接砸在县太爷的脑袋上。

在传说中,这位大帅可是出了名的暴虐。

“按照大明海防训令,临海县城日落之后需要关闭城门。这样,往来客商入夜便不能出城来到码头。

可码头上,却是全天都有船只抵达。同时,火车站也是全天都有列车离开和进站。下车的客商进不了城,上车的客商也只能是提前出城。

您看看那边,已经有人开始兴建客栈了。

长此以往,城外将会比城内更加繁荣。而城内的人也会搬到城外来居住,这城墙有没有的也无所谓了。

现如今,这城墙已经是城市发展的阻碍。下官,这才肯请大帅下令拆除华亭县城城墙,以利华亭能够更加快的发展。”

陈廷敬说完,就垂首听候李枭的宣判。这位大帅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他一生的命运。

“可是,华亭滨海。这海防怎么办?”李枭眼神炯炯的看着陈廷敬。

“启禀大帅!

华亭海防乃是嘉靖年间,为对付海上倭寇而定,距今已经百年之久。那时候,倭寇肆虐海上。经常袭击闽浙沿海,海防的确是国家重中之重。

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大明的大帅的统领下兵峰锐利。百万悍卒枕戈待旦,企盼着大帅命他们挥戈一击。

问题是放眼宇内,谁人敢与我大明争雄?在大帅兵锋威慑下,倭人已经成为最谦和有礼的君子。在大明,他们连母驴的屁股都不敢摸一下,生怕卑职会以有伤风化的罪名惩处他们。

而且臣也认为大明海岸线如此漫长,御敌于海上远比傻傻的闭海封关要来得好。”陈廷敬说完,又垂下了头。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李枭那锐利如刀的眼神儿!

盯着陈廷敬看了好一会儿,李枭才把目光收回来。

“不过……!很快金陵长江大桥就会贯通了,那是一座有公路还有铁路的桥梁。也就是说,很快华亭就不是江南物资的唯一转运通道。那时候,你怎么办?”

“属下认为,这不是难题。金陵通了江北的火车,必然会繁荣起来。卑职可以与金陵一起,拉着苏杭二州,一起打造沿长江经济带。

只要这几个城市发展起来,就可以直接带动江浙鄂赣皖,乃至于整个江南的经济。如若和福建、两广再连接上铁路。

那么整个南方,都会逐渐发达起来。”

“这是卑职的一点儿浅见,请大帅指点。”陈廷敬说完,还谦虚的说这是自己的一点儿浅见。

这都弄出沿长江经济区了,还他娘的一点儿浅见?说实话李枭都没有想这么完全!还他娘的一点儿浅见,这他娘的是浅见,啥是高见?

“山西的中考状元的确不错,山西人能做买卖也的确不假。御敌于海上,御敌于海上!

他李休真的要敢把敌人放进大明内海,我斩他项上人头又有何不可。准了!明日你便可安排人,拆除华亭城墙。

同时,升格华亭县为府城。府尊嘛!也就是你这个华亭县令接着干,打明儿个起,你就能穿上五品官服了。”李枭随手抛掉了手里的石头。

“诺!”陈廷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连升两级啊。

“好好办差,经营好了这华亭府。首辅大人会调你进京办差!”李枭亲切的拍了拍陈廷敬的肩膀,一副平易近人的恶心模样。

“多谢大帅提拔,下官一定为我大明为我大帅竣工尽瘁……!”

“得!如今我大明,还不需要你死而后已。办好差!

都是青天大老爷父母官儿,我倒是觉得。你们都得做好这个父母官儿,当官儿的真拿出父母对儿女的心思对待百姓,这差事就没有办不好的。

起来吧!今天我就住在你们华亭,找个好些的地方安置。”

“诺!”陈廷敬激动的打摆子,从此以后自己就是大帅亲自提拔的官儿了。

李枭号称大帅,将大明军队牢牢掌控在手里。那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不过李枭也知道自己的短板。

擅长军务,却极不擅长民政。

这或许两辈子,自己都是军人的关系。一脑袋的军事思维,一件新东西弄出来。李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怎么用到战场上好用,甚至所有东西都是按照军事上的要求去研究。

鼓捣出的那一点儿民用品,其实都是军事研究所弄出来的副产品。

所以李枭很少会出手干涉民政,这也是两任首辅孙承宗和张煌言能够干得长久的原因。

正因为很少干涉民政,所以李枭干涉的民政,一般来说张煌言不会拒绝。

陈廷敬跑出去忙活了,李枭继续背着手看远处忙碌的码头。

“大哥,你很欣赏这个陈廷敬?”看到陈廷敬走了,李浩凑过来问道。

“你在江南这些年,就没注意到华亭这个县令,人家可是山西中考状元。”李枭好像在对着空气说话。

“大哥,我是五省总督。手下一百多个县令呢,更不用说跟县令平级的七品官儿。以前来华亭的时候,一堆人围着。

难道说,这就是大哥你不跟地方官打招呼的原因?”

“你是江南总督,你下来视察当然一堆官儿围着。是个人都想在你面前露一脸,他一个小小的县令敢挤到你面前?

这就是我不愿意提前通知地方官的原因,你瞧着吧,明天早晨咱们醒了。住地边上会围满了官儿,每个人都陪着笑脸。

那时候,你根本看不出来。哪个是人才,哪个又是草包。

兄弟啊!

千里马很好,更需要有伯乐。如今的大明与其说是朱家的,不如说是咱们李家的。

我建立那么多学堂,花费海量金钱投入到教育上面。还不就是想要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可这人培养出来了。

还得我们李家有伯乐才行,这样庞大的帝国。凭借咱们兄弟,别说三头六臂,就算是千手观音也忙活不过来。

你得善于发现人才,应用人才。

告诉你个秘密,知道大哥因为啥整天能躺在大帅府里面,公务如此之少吗?就是因为,嘿嘿……你大哥善于发现能干的人。

这是个偷懒的好办法!”

李枭扭过头,顽皮的朝李浩眨了眨眼睛。

“还是大哥您厉害,不过您也好像第一次见陈廷敬啊。怎么就给了他这么多说话的机会?”

“呵呵!你大哥我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学着点儿吧。

别的不说,就说那条建议吧。

华亭,苏杭二州,加上金陵,乃至于武汉穿成一串儿。形成一个沿长江经济带,这样的话会带动整个江南的发展。

如果配合上两广和福建,整个南华夏的经济就算是盘活了。这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时间。”

“啊!那么长时间啊……!”李浩满脸的黑线。

“虽然时间长了一些,可一旦成功。大明将会无敌于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