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辽东之虎 > 第一零三八章

辽东之虎 第一零三八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9:08

第一零三八章

“把记着喊来,拍照之后明天登报。”李枭想了一下吩咐道。

“大帅……!”这一下,不禁艾虎生有些吃惊,甚至连孙元化都有些吃惊。

这种事情怎么能够登到报纸上!

以前不管怎么抓贪官,报纸是肯定不会上的。毕竟是朝廷官员的内部矛盾,怎么能让普通小老百姓嚼舌根。

可今天,李枭居然要把这么大的事情捅出去。那舆论还不翻了天?

“大帅,这事情需要三思啊,这舆论……!”艾虎生有些着急,论起关系来他和尹继善还算是不错。

艾虎生还曾经求尹继善办过事儿!若是倒登出来,说不定自己也会喝一壶。

“三思什么?都到了这个地步,你还想肉烂在锅里,锅盖一盖全部掩住?

不公开就能堵住老百姓的嘴?到时候谣言满天飞,朝廷的脸面上更加的不好看。

索性,朝廷自己把盖子揭开。什么官体!什么官威!这种人,你还给他留什么脸面?

明天,京城各大报纸全部头版头条。其他地方的报纸也要跟上,把尹继善这个人给我扒个精光,展示在全大明人的面前。”

李枭厌恶的看了一眼瘫在地上如同烂泥一样的尹继善,堂堂朝廷三品大员,不但贪得无厌,连这点儿担当都没有。

还不如那些秋决法场上的混混!

“诺!”见到李枭真的暴怒,所有人赶忙躬身称诺。

“昨天我亲眼看到的,从尹家抬出来好大一座金佛,足足有三丈高。一百多头牛拉的牛车,才算是拉走。”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家伙,唾沫横飞的向身边的围观群众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三丈高的金佛,我的个老天爷。那得有上千斤吧!”一个小伙子下巴差点儿没掉在地上,他正在努力计算三丈高的金佛到底有多重。

“上千斤?告诉,别吓到了。十万斤!”八字胡继续唾沫横飞。

“哇……!”围观群众全都齐齐发生一声惊呼。

十万斤,这绝对是一个想象中的事情。现实生活中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十万斤的东西!

广大人民群众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当某些事物超出他们的认知范畴之后,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幻想代入进去,然后就渲染成了这个模样。

十万斤的金佛,自然也就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他们嘴里。

在八字胡的世界里面,十万斤已经是极致。

京城里面,各种各样的谣言开始疯传。这种十万斤金佛的段子,已经被搜出八百美女,尹继善夜御十数女的精湛功力,也赢得了京城里面广大爷们儿的一片羡慕与赞叹之声。

“别胡吣了!报纸上都写了,从尹家到底抄出来多少银元,多少金币,还有多少钻石珠宝。这些都是有清单的!

尹继善也没有夜御十数女的本事,他的妻妾加在一起也不过四人而已。”

一个青年学生,手里拿着报纸正义言辞的训斥八字胡。

“小孩子懂什么?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官官相护,官家办的报纸,还不是为官家遮掩?”八字胡不服气的说道。

“呵呵!你再胡说八道,我报官把你以散布谣言的罪名抓起来。

各位街坊来看,这里不但有清单。还有照片,每一样都是都是照了相的。

不识字的,总能看得见这照片吧。您看看,这些都是清清楚楚拍下来的。

这是尹继善家的金库,这是尹继善家里的珠宝珍玩。这是尹继善的妻妾,这是他家的厅堂。

这就是那尊玉座金佛了,高不过一尺而已。

还十万斤,真有三丈高的实心金佛。直接就把车压碎了,八百头牛也拉不动,懂什么!”青年学生,指着照片为身边百姓一一解说。

百姓们不识字,但图片还是看的清楚明白的。

很快,舆论导向就从那些金银变成了尹继善的妻妾们。

这里又发生了舆论分流,男人们的目光在鉴赏妻妾们的姿色。女人的则对夫人们的穿着打扮金银首饰,品头论足!

“大帅,报纸上详细刊登之后。果然流言少了很多,京城地面上也没有大的动荡。

这里面,各个学校的学生们起了很大作用。”孙元化现在对李枭更加佩服了,就拿捏人心这一条上来说,李枭算是各中高手。

难怪从辽东一路走出来,李枭都站在舆论的制高点上。

“有些事情,干脆就摊在桌面上说。越是压制,其实越是起反效果。

今后咱们朝廷的政令,也要多利用报纸宣传。这件事情做好了,可以起到上意直达民间的作用。

同时,也让报纸多多报道老百姓的生活。起到民意直达天听的作用!

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起的作用可大着嘞。”李枭深知,后世的舆论战有多么的激烈。

只是在大明,认识到舆论威力的人还是凤毛麟角而已。

“诺!此事,老夫自当妥善安排。还有一件事情!”孙元化有些欲言又止。

“说吧!”李枭看着孙元化问道。

“尹继善任顺天府尹八年之久,门生故吏一大堆人。提拔上的官员,几乎遍布京城各个衙门。

现在他被抓起来,百官心中都是惴惴不安。各个衙门的人,几乎也没心思办公。

您昨天去顺天府时碰见的那个宋三,因为压力过大,今天早上被人发现在家中自尽了。”

尹继善这种级别的人,一旦被干掉。那就不是拔出萝卜带出泥,而是拔出了一株参天巨木。

带起来的花花草草何其众多,受过尹继善提拔的,受过尹继善恩惠的,指点的官员不知道有多少。

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宋老三的索贿是这件事情的导火索。甚至有传言,宋老三是勒索了李枭身边某位神秘人物,才遭到大帅如此凶狠的报复。

好多人都说,顺天府的人捞钱捞疯了,居然捞到了大帅脑袋上。

更多的官员,则是害怕自己被尹继善株连。毕竟,官场是一个以站队划分人的地方。

早年间的科考开始,座师是谁,和谁同年,已经注定了你背后的烙印。

而谁提拔的你,更加是你背上的烙印。

现在尹继善倒台了,他提拔的那些人堪称人人自危,生怕受到牵连。

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办公事,整天这个衙门串那个衙门的打听事情。每一条关于尹继善的流言,都牵动着他们的神经。

更加要命的就是,谁也不知道尹继善被关在哪里,由谁来审讯。

就连一向耳目灵通的张煌言,也打听不出来尹继善到底被关在哪里。

所有人的悬着,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孙元化这种老油条怎么会发现不了,这种人人自危的恐怖。

大家人人自危最恐怖的时候,出于对未来的恐怖预期,如果有人站起来登高一呼,那后果真的难以预料。

宋老三的死,就是百官心中恐惧的结果。这么多官员的怒火没处撒,最后只能由这个可怜的差役做出气筒。

自尽对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出路,如果被这些官员们盯住,那才是真正的生不如死。

一个蝇头小吏,怎么可能扛得住庞大官僚系统的威压。

“死了就死了,坑害百姓的混蛋,死了也是个警示。”对于一个小小差役的死,李枭并不觉得是个多大的事情。

反正也是条小蛀虫,死了也就死了,算不得大事。

“大帅此言差矣!”孙元化看到李枭这么说,无奈叹了一口气。

“怎么?他索贿时的模样,难道说你没看见?”李枭有些莫名其妙,孙元化就是当事人。

听说这条小蛀虫的死,怎么还唉声叹气的?

“看见了!都看在眼里。可大帅您觉得,他还有别的办法么?说句不中听的话,衙门里面像他这样的胥吏多一些,百姓们或许还能少受一些盘剥。”

“哦!这怎么话说?”李枭觉得有些奇怪,不过这孙元化是真正从底层一丁点儿一丁点儿爬上来的。他应该有自己的道理才对!

“大帅您想想看!

宋老三他的同僚在捞钱,他的上官也在捞钱。他身边的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捞银子。

您说,他一个小小的差役,衙门里面最低等的胥吏。

他能怎么办?

不管怎么说,咱们花少的钱办事,终究是把事情给办成了。这年月,衙门里面收了钱能办事的人,那就算是好人了。

您还不知道,那些变着法儿坑蒙拐骗的小人,那才真正是坑了你,还让你无处伸冤。”孙元化无奈的摇了摇头,李枭虽然起于微末。

奈何从来没有在衙门里面当过差,这事情如果跟敖爷说起,那答案又会不一样。

李枭有些无语,没想到像宋老三这样的胥吏,居然还属于好人范畴。

“那孙先生您的意思是……!”孙元化说得有道理,李枭只能捏鼻子认了。

“老夫觉得,为了震慑人心。像尹继善这样的官员,需要抓几个,狠狠的处置几个。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不过对于那些牵连出来的人,只要为恶不算太大的人。给些处置也可以放过,所谓持霹雳手段,秉菩萨心肠。

对那些高官和为恶甚为剧烈着,我们要持霹雳手段。对那些无奈参与其中的,我们还是要秉菩萨心肠。

对付这些贪官,是朝廷的一次刮骨疗毒。关云长刮骨疗毒,可不是断臂疗毒。

我们如果把这些官员们都罢免了,那一时之间我们又去哪里找一些经验丰富,又能办事的官员呢?”

孙元化的话,让李枭无奈,可却有没办法。

日子总还得过,可一竿子捅翻了一船人,那日子还怎么过?谁来帮着朝廷管理这偌大的京城?

“孙先生您的意思是放过那些小鱼小虾?”李枭沉声道。

“也不算是放过,总是要慢慢收拾才好。

刚刚老夫也说了,上面的大头脑一定抓一些,杀一些,以儆效尤。

对下面的小吏,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若能耗十年之功,能够让官场风气大大改观,那便是亿兆黎民之福,亦是我大明朝廷之福。”

李枭有些气馁,孙元化一竿子把事情支到十年之后了。

“就不能有个快速的办法?”

“有句话叫做欲速则不达!大明朝的病,不是一天得的。再高明的医生,也不能让他一天之间就好起来。

老夫说能用十年之功,让日月换新颜,已经是最乐观的估计了。”

“好吧,这件事情就依孙先生。您去处置吧!”李枭没有办法,只能把事情交给孙元化去处置。

这种事情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可这偏偏又是李枭缺少的。好在有孙元化这只老狐狸,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对付那些小狐狸,还是老狐狸出马比较妥当。

走出了李枭的办公室,孙元化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总算是把李枭给劝住,不然莽撞的干起来,很可能导致一场大乱。

“大帅答应了?”走出门口,就看到等候多时的孙兴。

如果任由大帅蛮干,那满大明的官儿也就恨死孙家了。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不然孙家子孙堪忧。

“答应了!此事由你爹来处置,不过尹继善死定了。他攀咬出来的那些人,好多也死定了。

这狗东西在京城这么多年,居然这么能捞,比老子在新家坡捞的还要多。”孙元化恨恨的说了一句。

之前对于自家财产,孙元化还是有些信心的。毕竟新家坡扼守两洋要冲,又是大明与西方的贸易中转站。

每天在新家坡交易的钱财,可谓车载斗量。因此,可称新家坡缔造者的孙元化家财颇丰。

但看到了尹继善的家底,孙元化结结实实的知道了一个词儿。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这些官员们知道了是爹爹求的情,一定会对爹爹感激涕零。今后爹爹施政,也就如臂使指了。”孙兴脸上满是兴奋,好多人已经请托到他这里。

都是想请孙元化说说情,尹继善的事情不要牵连到自己。

“儿啊!你不要想多了,大明朝出不了司马懿。谁出头,谁死!你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可保你一世平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