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魏春 > 第三五九章 葫芦僧判葫芦案

大魏春 第三五九章 葫芦僧判葫芦案

作者:眀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20:16

第三五九章 葫芦僧判葫芦案

两脚羊?

意思是根本未将李氏当人看,而是当成了肉食一样的牲畜?

元恪脸色突的一冷。

前晋叛将张方吃过,后赵太子石邃吃过,前秦皇帝符登也吃过。但当时鲜卑内斗,跖跋氏正与慕容氏打的你来我往,暂未入侵中原,还真就没干过这等行径。

那高肇此时提起晋末旧事是何居心,难不成是在暗示朕,有人想借此机,挑起元、汉之争?

微一侧目,虽未从于忠、元怿、元雍等元族重臣及宗室脸上看到异色,但明显可见刘芳、崔光、李歆等人面上浮出了几丝不贲之意。

皇帝募然一惊。

他最恨的,也最怕的,就是鲜卑贵族反攻倒算,妄图推翻汉化……便如甫一登基时,被他连诛的元禧、元祥等人。

是不是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此时必须表明态度。

“谁下令缚的?”

“咚”的一声,候刚远远的跪在殿门之处,磕头如捣蒜:“陛下明见,臣绝无此心……只因郭氏勇不可敌,臣担心会对陛下不利……”

“哦,原来如此?”

候刚都未说完,就被皇帝幽声打断,“而后,你便将三十余久经厮杀,悍猛如虎的军汉,连同郭氏一并送到了朕面前?怎就未每人发一把刀呢?”

“噗嗤……”元悦没忍住,竟当场笑出声来。

心里还想着,皇帝怎知这三十余尽是久经杀场的厮杀汉?

元恪狠狠的瞪了元悦一眼,又道:“将候刚押到端门,缚于华表之上,让他也尝尝这等滋味……”

候刚双眼狂突:身为宿卫,他怎会如此不知轻重,让不相干之人近至皇帝身边?

本是要解开郭氏的,是高肇假传谕令,令禁卫带进殿的……

他刚要争辩,猛听于忠一声厉吼:“来人,带下去!”

你若不是想先声夺人,公报私仇,高肇哪来的机会?

自己蠢,就不要怪对手太聪明……

元雍则气的想骂娘:候刚简直活该!

高肇备受宠信,权倾朝野,难道只是因为他敢背锅?

是因为他最了解皇帝,就如止痒,总是能挠到陛下最为敏感之处,知道皇帝最喜什么,最忌讳什么。

这样的人物,最擅见缝插针。你敢给他露个针尖大的窟窿,他就能给你吹出一道龙卷风来。

见识了吧?

经他这一顿搅混,刘芳、崔光之流想不同情郭氏都难。就连皇帝也是如此,便是郭氏真有罪,九成九也会被从轻发落……

正暗骂着,又听皇帝喝道:“抬起头来!”

随即就如尺子划过的一般,三十余人齐齐的一抬头。个个面色冷峻,眼神锐利。

就如迎面有千军万马杀来,元恪心中突的一震。

若非手上沾满了血,怎会个个都是如此冷冽?

而李承志的擅战之名,无疑就是这帮家臣为他搏出来的……

感慨间,无意掠过郭玉枝,皇帝猛的一滞。看看郭玉枝,又看李承志,再看看郭玉枝,再看看李承志。

怎就如此之像,还这般年轻?

看着哪像母子,说成双生姐弟,也绝对无人怀疑。

再一细瞅,郭氏脸上泪迹未干,眼中还透着几丝惊惧,分明就是我见忧邻的娇弱佳人,但怎就比奚康生、杨大眼之流还要勇猛?

心下一叹,皇帝又冷声道:“元乂,你可知罪?”

元乂头皮猛的一麻:怎会如此?

皇帝问都未问经过如何,三司也未审定,怎就突然判自己有罪了?

他猛一抬头,往于忠、元雍等人脸上扫去。元雍自知事关重大,就如老僧入定一般,只是瞅着脚下,连眼神都未斜一下。

只有于忠眼珠直往下垂,意思是让他应下来。

怎可能?

便是要死,也该死个明白才对?

急切间,元乂猛的翻起身来:“秉陛下,郭氏入城之时,只提及来自关中,要入京寻亲,并点明是姑臧伯,才让臣误以为诸般财货皆是姑臧伯贪贿所得……

之后诸般,皆是怕引起百姓围观,堵住城门之权宜之计。便是臣让禁卫攒射,也只是虚张声势,以及尽快慑服李氏之众……至于见财眼开,谋财害命等,更是无稽之谈,望陛下明查……”

明查?

朕问的是这个么?

皇帝幽声道:“朕只问你,近百禁卫,皆是甲胄齐备,刀弓在手,怎就会被一介弱女子执一条木棍,杀的溃不成军?至于你……”

稍稍一顿,元恪看了看元乂腿上的伤,又瞅了瞅比郭玉枝还要柔弱三份的张京墨,万分不解的问道,“七尺大汉,且是利刃在手,竟能被人质反杀一刀?”

陛下啊陛下,那是木棍么?

是足圆一尺,长有丈余,至少也有二十斤往上重的辕木。你去军中看看,能单手挚的如同令旗般的能有几人……

正自抱怨,元乂悚然一惊:原来皇帝恼的是这个?

惊惧间,元乂竟生出几丝急智,咬牙道:“秉陛下,故有郭氏勇悍之因,但也并非是臣等无能……而是因心慈手软,怕误伤人命,故而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样啊?”

不知为何,明知元乂是狡辩之词,皇帝竟也不生气。而是转过头来问着郭玉枝:“郭氏,你可知罪?”

想起李承志的交待,郭玉枝猛一低头:“宫城之下擅动刀兵,且殴伤了朔平司马与诸多禁卫,这两桩俱是大罪,民妇自是知罪!”

委实太过出乎预料,元恪都有些懵:“既已知罪,为何还要敲那登闻鼓?”

意思是你还告那门子状?

“陛下明鉴……”

郭玉枝一声泣诉,声音好不悲凉。眼泪“簌簌簌”的直往下掉,好不可怜。

“被朔平司马扣押之财物价值何止千万金?这些财物,俱是以备我儿购宅、娶亲之用。若是丢失,妾以何颜面叩见李氏之列祖列宗?

故而斗胆请见天颜,以求陛下主持公道。无论是斩是剐,妾绝无半句怨言。只求能将城门所扣之财物归还予我儿……”

“多少?”

皇帝都以为听错了。

千万金?

莫不是郭氏一时情急,将“千万钱”误说成了“千万金”?

“两千真金、三颗宝珠、二十余方世所罕见之美玉,便是以铜论,价值至少也该在千万斤往上……”

“胡言乱语!”

原本病恹恹的伏在榻上,看着快要死了一般的元乂突的一个激灵,竟靠着一条腿站了起来,指着郭玉枝就骂:“两千真金不假,但那三颗玉珠玉面稀碎,黯淡无光,连常见之翠玉都不如,何来的罕见之说?”

说着,元乂竟冷笑了起来,“至于你这妇人所言的二十余方美玉,皆是一碰就会碎成石渣的无用之物,竟被尔狂称‘价值千万’?莫非你自知必死,故而来讹诈于我?”

郭玉枝又往下一拜,哭道:“民妇怎敢在御前妄言?是与不是,一见便知,望陛下明断?”

对啊。

到底是不是,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皇帝一指刘腾,令他将元乂所扣之物尽皆呈了上来。

一听是三颗碧玉宝珠,李承志已然有了几分猜测。再一听“一碰就碎”,心中更是确定了十成十。

好个元乂,赔不死你?

不多时,几个力士或抬或抱,搬着几口箱子入了殿。

均不大,也就尺许方圆,但其中四口,竟是各由四个力士抬上殿的。

等打开箱盖,一抹金黄映入眼帘,众臣不由一滞。

财帛动人心!

莫说郭氏所称的“千万金”之巨,便是这些真金,也足够元乂铤而走险了。

又往旁边看去,但见三口小箱内各置有一颗绿珠,约有拳头大小。也确如元乂所说,玉面稀碎,黯淡无光,比之常见的翠玉还不如。

至于另一口箱中的几块石头,只是泛着几丝莹绿,更不见出彩之处。

看了一阵,众臣狐疑的盯着郭玉枝,好似在问:就这几样事物,怎就值到千万金之巨了?

郭玉枝眼神微凝,看着李承志:“承志,且将玉珠呈于陛下,再以衣物蔽之……”

这些尽是李承志赴河西时捣鼓出来的,他不比谁清楚?

装样子罢了。

李承志微一顿首,抓起其中一颗,轻轻放于皇帝案前。又恭身朝两侧的于忠、刘芳、崔光、刘腾等人道:“烦请诸位公卿助之:以袖遮光,便可一睹宝珠之真容……”

“竟要遮光才能一睹真容,莫不是垂棘或悬黎?”

崔光边上前边狐疑道,“莫说这般大的三颗,便是将你李二剁碎了按两卖,也卖不来鸡子大的一枚……”

嘴里讥讽着,依李承志所言,几个举起宽大的袍袖,将珠子遮了起来。

“留点空,别挡着朕……”

皇帝扒拉了刘腾一把,将头伸了进去。

刹那间,竟似无中生有,玉珠上“莜”的冒出一道光,照在的元恪脸上。映的他双目如灯,满脸惨绿,就似鬼一样。

刘腾不由失声:“真是悬黎?”

他身为太府卿,掌皇帝宝库,还真就认得这东西。

但即便内库之中,也只有三五颗而已……

于忠的心直往下沉。

战国时,晋曾以垂棘之璧为饵,假首与虞以代编……

秦时,始皇在陵中以悬黎代膏烛……

后汉时,光武皇帝之妻帝郭况,悬明珠与四垂,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以炫耀其富有……

样样都与皇家脱不开关系!

再看富甲天下的颍川王元雍与河间王元深斗富时,都无这般宝物,可见其珍贵罕见?

一颗便价值连城,若是一车呢?

皇帝早已派人问了个清清楚楚:因无故扣了真金与三颗宝珠,郭氏不应,遂而索要。元乂继而恼羞成怒,命禁卫掀翻了其中一辆车驾。

按郭氏所言,车上那一碰就碎的怪石,竟皆是雕磨这种玉珠的原石?

元乂惨了……

但区区祖居李氏,哪来的这等宝物?

于忠能想到,其他人自然也能想到。

崔光暗恼不已,恨不得将嘴缝起来:早知真是这东西,他哪会调侃李承志?

皇帝满面狐疑,盯着郭玉枝与李承志:“不想祖居李氏底蕴竟是如此之厚,竟有这等宝物传家?”

意思是,区区祖居李氏,哪来的这般巨财?

敢带入京中,自是早就编好了理由,郭玉枝半点都不慌。

“秉陛下,此物并非祖传,而是拙夫押解流民赴河西之时,偶遇一落难的西域胡商,由其手中购之……

也并非拙夫一人购得此物,同行之奚中郎、张司马等均购得两三颗。但就只有拙夫贪得无厌,一时失智,竟就变卖了田产地契,悉数换成了此物……”

说着,郭玉枝的眼泪又下来了,“也是拙夫听闻犬子已然授官,日后定是要在京中落足。至多三五年,就会举族迁入京中,故而孤掷一注,换得此物。以期部分备作聘礼,剩余部分再谋些薄利,好在京中重新置宅添田……哪知……哪知……竟全毁于一旦?”

众臣猛吸一口凉气:怪不得郭玉枝连命都不要了?

那李始贤也真是好胆,竟敢如此豪赌,将祖产悉数变卖换成了这东西,他就不怕上当受骗?

惊诧之余,众臣又不由自主的瞄了瞄高肇。

殿中是人都知道,郭氏所言之聘礼,是准备送给谁的。

而这样的宝物,如果献给皇帝,救娶个公主都够了,何况高氏一介失怙之女?

也怪元乂命不好,本就是一时贪念惹出来的事端,好死不死的,竟就毁了这等宝物?

怕是江阳王卖尽家产都不够赔……

元乂脸都白了:“简直信口开河……此等宝物何其珍贵,连皇家都无几颗,又岂是甫一遇胡商,就能购得数车之巨?

又岂可能一碰就碎?定是你这妇人鱼目混珠,胡乱装了一车烂石欲行讹诈之举。却是某不巧,一时不察竟入了尔等彀中……”

李承志眼神一冷:“你不信?”

元乂目眦欲裂:爷爷信你个鸟毛……

李承志左右一瞅。

方才那颗还掌在皇帝手中正自把玩,他便下了殿,又从另一口箱中取出一般大小的另外一颗。

众臣正自猜测李承志意欲何为,突见他手一松,拳头大的珠子直垂而下。

只听“啪”的一声,碎了一地的石渣……

明明声音没有多大,但听在众人耳中,就如平地里起了一声惊雷,殿中齐齐的响起了一声惊呼:“哎哟……”

元雍心疼的脸都绿了,指着李承志就骂:“真是暴殄天物……不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正因毁了那一车原石,这三颗才能价值连城……”

嘴里骂着,人竟也扑了过来,颤着手捧起了一堆石渣子,哀声道:“你倒是吱声啊,要田还是要宅,孤什么没有?便是铁矿盐山,孤也能匀你两座……哎哟,孤的垂棘玉璧……”

“只是想让世子看看,我李氏有没有讹诈于你!”

应了一句,李承志又一伸手,从仅剩的那口箱子里抓出了一块原石。

哪还不知他要干什么:分明是要让元乂看看,这两样东西摔碎后,是不是同样的一堆石渣子。

皇帝眼神一冷:“放肆,给朕拦住了……”

顿时就有金甲力士扑了上来,元雍更夸张,竟蹲下身接在了下面,急声骂道:“你个挨千刀的败家东西,全摔完了,你拿鸟毛娶高氏女?”

怕是世子出生,元雍都无这般紧张。小心翼翼的接过了原石,眼中直冒精光,竟似失了智一般的呢喃道:“若是高肇不应也无妨,孤别的不多,就女儿多……”

众臣心中大骂:简直恬不知耻,这种不要脸的话,你也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讲的出来?

不过依颍阳王好宝如命的秉性,还真就能做的出来。

除了钱多,喜好新奇之物,元雍别的本事没有,就是妻妾够多,还特能生。光是健在的儿子就有十二位。女儿更多,足有二十多个……

“够了!”

皇帝猛的一声厉喝,打量着殿中诸臣,最后定在脸色青白,咬牙切齿的元乂身上。

“朕暂不论你是否见财起意,是否因公假私,朕只问你:果真如你所言,是你怕错伤人命,才被郭氏打了个措手不及?”

到此时,元乂哪里还敢改口中,咬牙应道:“秉陛下,千真万确!”

“好,那朕就再给你一次机会!”

皇帝眼神一利,语气猛沉:“随你禁中挑选,禁卫、羽林皆可。三日后,率同等军卒于李氏仆臣一战。若胜了,不但不用论罪,朕还许你与候刚官复原职……若是败了……”

元恪呵呵一笑:“元乂,先好好算一算:怕是江阳王卖尽家产,怕都不够赔给李承志的……”

察觉到皇帝语气中隐含的冷意,元乂心里一寒:“臣……谢过圣恩……”

皇帝回过头,又盯着李承志:“可听清楚了?”

李承志心中冷笑,瓮声瓮气的回道:“臣清楚了?”

总感觉皇帝在偏袒元乂。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打就是了……

这点信心他还是有的。

若披全甲,他一人一骑双枪,就能抵的住十数个。剩下的一半交与李亮与众家臣,万万没有输的道理。

似是猜到他心中所想,皇帝冷声道:“朕知你母子二人之勇武少有人敌,故而不许你与郭氏参战。就由之前城下喝令过的那家将率之迎战……”

皇帝猛一狞笑,“好好思量思量:宫下擅动刀兵、殴残禁卫、刀伤宫门司马等,该是何罪?若是败了,郭氏与你小妾,该如何论处?

李承志,朕也心知,你屡立奇功,朕却从无赏赐,你怕是早有怨言。也莫说朕不优容于你:郭氏、张氏等暂不收监,一切等战过再说……若是胜了,诸罪皆免,前功尽赏……”

稍稍一顿,皇帝四下一望,瞅着元雍、元怿、于忠等,眼中冷芒隐现:“尔等也不要想着给李承志递话,哄他假败……除非尔等有本事瞒着朕,能保下郭氏与李承志那小妾的命……”

竟一眼就被看穿了心思,三人心里一慌,连忙应道:“臣等不敢……”

“不敢就好!”

皇帝冷笑一声,又一拂袖,“那就散了……”

见元恪起身,元雍等人悻悻告退,刘芳崔光等人却是满脸古怪。

皇帝这分明就是驴脾气又犯了。

都深知皇帝最是心疑宫禁不严,宿卫不力。不然何至于皇后遇刺时,竟能连封宫禁半月有余?

也知元恪此次必然勃然大怒,郭氏如何暂且不知,但元乂与候刚定是必惩不饶。十之**,于忠都得跟着受罚……

但谁知,就被皇帝这般稀里糊涂的给处置了,莫说连谁有罪,谁无罪都无个定论,竟连事发之前后经过都不过问一下?

更是突发奇想,竟忽的要李氏家臣和禁卫比斗,更是对元乂与李承志好一顿威逼利诱?

大多数人都觉得好不荒唐,好似一场闹剧一般。就只有少数的几个心思剔透之辈若有所思。

之前一直不解:皇帝看似对李承志逾加宠信,但多少有些刻薄的嫌疑,竟连救驾这样的大功却是提都不提。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当然,前提是李承志要先胜了再说……

高肇想的更深:他总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就如皇帝登基之初,用来对付他与于忠的手段……

众臣散去,李承志连忙扶起了郭玉枝。自有力士除了众等人束手的绳索。

许是怕于忠等人真给李承志递话,高肇竟站在一旁不走,慌的郭玉枝连忙施礼。

寒喧一阵,等出了殿,高肇凝声道:“可知陛下深意?”

李承志愣了愣:竟还有深意?

不是葫芦僧判葫芦案,元恪有意和稀泥么?

不见威胁元乂时,也只说赔钱多少,却未提半句论罪之语?

他只以为,皇帝在有意偏袒元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