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正统 > 第八百二十七章 皇帝亲征

大明正统 第八百二十七章 皇帝亲征

作者:露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37:26

第八百二十七章 皇帝亲征

“如何不能?”朱祁镇不以为然的说道:“太宗皇帝五次亲征漠北,使得鞑子诸部争相臣服。就是父皇在世时,也曾亲率三千骑兵大破鞑子数万,朕虽不比父祖威风,也不能让鞑子小觑了去。现三大营的兵力得到部分补充,已达十七万。朕率十五万亲征,够份量了吧?”

“可......可鞑子都是骑兵,来去如风,我军大都是步卒,没有他们快啊!”

“三千营不也是骑兵吗?”朱祁镇辩驳道:“朕可以让三千营的骑兵咬住鞑子主力,再让五军营和神机营包抄,就可必胜。”说着一脸满满的神气。

“皇上,”王振听得脸上肌肉一哆嗦,忙道:“战场上情势千变万化,皇上您又从未带过兵。不比太宗皇帝和先帝,他们可都是年轻时就带兵征战的。”

“朕今年也二十出头了,”朱祁镇瞪了他一眼,“谁天生都是带过兵的?军报上说鞑子骑兵不过五万,朕率十五万兵去,三个打一个,还打不赢吗?”

“可大军行进,粮草锱重的输送至关重要,”王振说道:“京师缺粮,如何供应大军作战呐!”

“缺粮?”朱祁镇眉尖一挑,“朕不是上个月就让你着手解决此事吗?”

“回皇上,”王振道:“今日不过刚刚从江南漕运过来三十万石粮食......”

“三十万石?”朱祁镇眼睛一亮,拍拍他的肩膀,“很好,就以此充运军粮朕瞧也够了。”

“皇上,”王振忙道:“这可是整个京师的粮需,不能都运往战场......”

“行了,行了,”朱祁镇将手一摆,“抽出十万石以供军需,就这么定了。”

见他说的轻描淡写,王振深吸一口气又道:“皇上,老奴没打过仗,对于皇上亲征之事老奴不敢随便置喙。朝内功臣宿将甚多,皇上应多向他们征求意见。”

朱祁镇有些不耐烦,“朕明日就举行朝会......不过亲征之事朕意已决,不再更动。”看了王振一眼,“到时朕亲征之时,王先生也随朕一同出征吧?”

王振吓得浑身一颤,“老奴,老奴从未上过战场......”

不等他说完,朱祁镇便打断了他的话,“不见得吧,王先生是永乐末年入的宫,朕听说太宗皇帝第五次北征时王先生就曾随帐听用,怎能说没上过战场?”

王振一愕,不再言语了。

“王先生,”朱祁镇态度诚恳的说道:“你是看着朕长大的,朕对你很是尊敬。自朕继位以来,文武百官皆轻视朕,对朕的旨意阴奉阳违,能得用的人不多,你就是其中一个。”叹了口气,“太宗皇帝与先帝都是以军功立威,朕也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所以,朕希望你能支持朕。”

“皇上......”看着他一脸期盼的神色,王振心中一热。

————————————

第二日一早,上朝的群臣发现,年轻的皇帝没有穿戴往常的袍服和翼善冠,而是一身金盔金甲,站在龙椅前按剑而立。

群相大哗,然而朱祁镇却神色镇定。向大臣们朗声说鞑子大军攻掠大同,自己将率军亲征,毕其功于一役。

群臣大惊,一齐反对。吏部尚书王直认为边鄙之事,自古有之,只要将士用命,必可图胜,朝廷应以守为主。只要坚守城池,必能却敌而去,鞑子的骑兵还能飞上城墙不成?何必甘冒风险与之野战?劝谏皇上不必亲御六师,以临塞下。其余大臣纷纷附和。

可皇帝年轻气盛,根本听不进去,沉着脸说兵贵神速,明日便领军出征。不再听大臣们劝谏,悻悻宣布退朝。

大臣们犹如炸了锅一般,退朝后找到王振,让他劝说皇帝收回成命。

王振一脸无奈,说皇帝之意已决,无法更改,就是自己也要随军出征。

大臣们便托人入宫,请太后与皇后出面劝说朱祁镇不要出征。

这些深宫的女人乍一听也犹如晴天霹雳,哭哭啼啼的到乾清宫去找皇上。一打听,皇帝直接去三大营了,根本就没有回宫。

为了体现自己的效率,朱祁镇在一天之内便交待完了所有的事。立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郕王朱祁钰监国。太师、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数十位大臣随同亲征。

七月十七,朱祁镇出德胜门,率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北进发。

七月十九日,兵至居庸关,这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将士们苦不堪言,群臣请驻跸于此,却被朱祁镇一口否决了。

“我行走艰难,敌也一定更加困难,当把握战机,一鼓胜之。”这是皇帝的原话。

群臣听了面面相觑,现在不知敌踪,如何知道他们困难?一切全凭想象吗?

张辅更是摇头,所谓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现不知彼,又不体恤己方将士,这仗还如何打?与朱勇相视苦笑。

七月二十三日,大军行至宣府。风雨更大了,由于准备不足,后方粮草输送缓慢,军中已然断粮,怨气蔓延,群臣们再一次请皇帝驻跸。

朱祁镇干脆避而不见,让王振去面对那些汹汹群臣。

“王公公,不能再往前走了呀!”泰宁侯陈瀛说道:“敌情不明,要是一孤行的话,万一中了鞑子的圈套可怎么办?”

“是呀!”襄城伯李珍也在一旁说道:“现大雨滂沱,我军驻扎坚城,尚还能与敌一战,要是野外仓促相遇,该当如何应对?”

......

面对众人诘问,王振硬着头皮说道:“皇上已经说了,我大军十五万,会同边镇守军,不下二十万。而鞑虏不过区区五万,怕他什么,遇之便战,人多还怕人少吗?”

“这这这......”张辅气得胡须翘起,“打仗怎能如此儿戏?皇上在哪里,快让我们去见皇上!”

“对,让我们见皇上!”

见群情激昂,王振脸一沉,“皇上正在歇息,你们惊扰圣驾,不怕皇上降罪吗?”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先踏前一步。

“诸位请回,”王振道:“待皇上醒了,咱家再通知诸位。”

“看来皇上是打算驻跸于此了,”有人悄声道:“还是依王公公之言,先回去吧!”

众人议论一阵,觉得朱祁镇应该不再向前,便散去了。

王振松了一口气,便去见皇帝。

“皇上,大臣们说的有理,”王振入内对朱祁镇道:“宣府城高墙厚,敌人若来攻,我军可从容抵御,比与之野战强。”

年轻的皇帝嗤笑一声,“宣府再坚固,还能比得上京师吗?若是抵御敌人来攻,朕留在京师也就是了,辛辛苦苦跑这里来做什么?真是迂腐之见。”

“可、可军中已经断粮......”

不等王振说完,朱祁镇便道:“宣府不是还有数千石储粮吗?朕可以先行征用。”

“这......这怎么可以?”王振瞪大了眼。

“怎么不可以?”朱祁镇不以为然的道:“后面不是还有粮食运来吗?等粮食一运到宣府便补上不就成了?”见他目瞪口呆的样子,微微摇头道,“真是愚不可及。”不等他再说,便加了一句,“传朕旨意,一俟搬运完粮食,即行出发。”

“老奴......老奴遵旨!”王振只觉头嗡嗡的。

......

看着被搬空的粮库和连夜开拔的大军,宣府守将杨洪一声叹息,“保障不力,轻敌冒进,兵之大忌。”

“大人,”他身旁的一名副将忿忿道:“他们把粮食都搬走了,我们怎么办?”

杨洪瞥了他一眼道:“我们还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你抱怨什么?难道让皇上的大军空着肚子连夜行军吗?如果那样,让他们如何保卫皇上?”

“但是夜黑雨骤,若是碰上鞑子的大军怎生抵挡?皇上此举实在是太冒险了。”

杨洪抬起头,哗哗的雨声仿佛更响了,一点儿也没有要减弱的样子。遂喟然一叹,“希望老天保佑皇上一路平安。”

......

经过一夜行军,大军开到了鸡鸣山,群臣又一次要求去见皇上。朱祁镇一概不见,要王振拦阻他们。

王振无奈,只得诓骗群臣,说是最新军报,鞑子大军听说皇上御驾亲征,欲要溃逃塞外,所以皇上才连夜行军,想要追上他们,一举歼之。若群臣贻误军机,按军法当斩,这才把他们吓阻住。

对于大明皇帝的一腔激情,老天似乎并不想帮他,一路之上阴雨连绵,大军行进极为艰辛。

七月二十八日,大军到达阳和。一眼望去,遍地皆是大明将士的遗骸,有些尸体在雨水泡得肿胀,蛆虫遍地,让人望之骇然。阳和之战后,鞑子骑兵到处出没,无人敢来收殓阵亡将士骸骨,以至于暴之于野十余日。

大臣们再一次劝阻皇帝不要再行进了,可朱祁镇依旧不为所动,留下一部将士收殓这遍地阵亡将士遗骸。大军主力继续行进。

“若不能为阵亡的大明将士复仇,朕枉为人君。”朱祁镇在阳和战场发下了这样的誓言。血腥的场景不但没有吓退这个初涉战场的年轻皇帝,反而激起了他胸中热血。

请记住本书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