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末代驸马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末代驸马 第二百三十一章

作者:白马啸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31

第二百三十一章

杨嗣昌死了,就在见过周显后的那天晚上。

那一夜,万元吉早早就将所有的卫士全部驱赶到院门之外,仅留下他一人。他静静的站在院内,怔怔的看向杨嗣昌所住的房屋,脸『色』黯然。

房内,杨嗣昌的意识早已模糊,双手指甲发青,床上被褥凌『乱』。双眼、双耳和鼻子都有血丝渗出,他歪倒在床头。口中不断重复的喊着“陛下,陛下……”

过了不知多久,听到房内再无动静。万元吉轻轻推门而入,将杨嗣昌脸上的血『液』和身上的污渍全部擦洗干净,然后给他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忙完这一切,万元吉跪在床头,躬身长叩,久久不起。

等到万元吉再次直起身来的时候,早已是泪流满面。“阁部,学生为您送行,您一路走好。”

周显走进院内的时候,感受到的是那股死一般的安静。杨嗣昌静静的躺在床上,早无半点声息。看杨嗣昌死相难看,周显他心绪激『荡』,失声喊道:“先生他……是服毒死的?”

万元吉脸『色』痛苦的点了点头,无限怅然道:“阁部昔日入川之时,便心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念。襄阳、洛阳被破,三王被杀。无论怎么说,阁部这一次是过不去了。他不愿忍受被缇骑绑缚入京那样的耻辱,便让我准备了毒『药』。一死百了,或许也算是一种解脱。”

周显上前跪下叩了三个头,久久不起。不知过了多久,他站起来望向万元吉道:“万先生,朝廷督师一夕暴亡,此事关系非轻。您接下来准备怎么做?”

万元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点头道:“督师服毒身亡这件事,知道的人仅限于你我二人。对外,我会宣称阁部是积劳成疾,才不幸病故。忘筌,我需要你帮我,自今日起,你率部守在这个院子内,除非有我的命令,不能让任何人靠近。我会说服李总兵和张副将,在新的督师到达之前,由我暂时接管大军的控制权。目前最重要的是,军中万不能『乱』。”

周显点了点头,道:“这个好办,我手下还有近两千忠于先生的士卒,足以做到这点。但先生身死,必然引起轩然大波。在川地,刘进忠、王光恩等人刚刚归降。一旦他们得到这个消息,难免会再掀叛『乱』。”

万元吉叹声道:“阁部果真没有看错你,对事情的敏锐程度远超常人。只不过这件事你不用担心,先生在两日前已经派人通知了秦良玉、马祥麟和曹志耀三将。只要那些贼将敢于反叛,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周显小声自言自语道:“原来先生他早有准备。”

万元吉点了点头道:“督师留下了两份遗信,一份是给陛下的,另一份是给杨山松大公子的。这两封信,都要立即送出去。后续的事情,只能等到陛下有回信之后再说了。”

等到天『色』大明,万元吉走出院门,向所有人宣布杨嗣昌因积劳成疾,突然病故。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迅速传遍了全军。所有人都脸『色』哀戚,有些更是失声痛哭。除了个别军中大员之外,所有人无一例外都被周显挡在了外面。

万元吉需要时间来控制局面,不能让人知道杨嗣昌是『自杀』。因为那样会被人说是畏罪『自杀』,这和劳累致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李国奇和张应元到了之后,不知万元吉通过了什么样的方法。反正到最后,两人同意暂时受其指挥。万元吉同时去信左良玉和贺人龙,让他们拥有完全的自主权。不必再听从中军命令,自行剿匪,自此之后互不干涉。

杨嗣昌去世的这件事,虽然短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多赖万元吉的谋划,在中军之中那点影响不久之后便完全消弭。只不过军中士气低落,短时间想要北上剿匪是彻底不可能了。

在得到杨嗣昌身死的消息之后,罗汝才昔日帐下军师说服王光恩、刘进忠等人再掀叛『乱』。但他们拉拢的对象惠登相却提前将消息告知了官军诸将。在马祥麟和曹志耀的双向夹击之下,反叛部队大败。除王光恩率领数百士卒逃到川中深山之中外,剩下的如刘进忠、元珪等人尽皆被杀,川中迅速恢复了平静。

杨嗣昌的死讯和襄阳、洛阳城破的消息基本上同时传到了北京。自此之后,便不断有朝中大臣弹劾他的罪款,肆无忌惮的攻击他,甚至还有人提议罪及他的三族,让他死也不得安宁。崇祯皇帝因此而暴怒异常,全部置之不理。甚至特意下了一道诏书,“过不掩功,再敢言罪者,必重责。”

杨嗣昌身死,但军中不可一日无帅。有朝臣提议,由丁启睿暂代督师之职,前往襄阳稳定局面。但崇祯帝觉得丁启睿并不知兵,没有同意。而是从狱中放出了与杨嗣昌历来不合的傅宗龙,任命其为三边总督,前往陕西,防止李自成西进。

而同时,命人前往开封,以失地害福王被杀为由诛杀了河南巡抚李仙凤,由高名衡接任。此外,保定总督杨文岳率猛将虎大威进入豫地,以配合豫地官军,相机收回洛阳。

而去职已经两年的卢象升被召回北京问对,最终由他接替杨嗣昌的职位,成为新一任的督师。

崇祯帝的回信也传到了襄阳,在卢象升到达之前,由万元吉暂时负责一切军务。崇祯帝亲自写了祭文,让周显护送杨嗣昌灵柩返回武陵老家,以阁臣之礼葬于龙阳,所有当地官员必须到场。

崇祯皇帝对杨嗣昌的眷顾始终如一,在崇祯一朝五十辅臣之中堪称独一无二。明末犹如一个大炼炉,每个人都经历属于自己的生死磨难。杨嗣昌没有剿清农民军,而崇祯帝也没有中兴大明。

但在那样的绝境中,他们君臣之间。一个人那么真诚、完全无条件的信任另一个人;而另一个则鞠躬尽瘁,为了实现前者的中兴之志,奔波千里,劳苦丧命。这种独特的君臣之谊,不得不让周显赞叹不已。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成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