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开放机械加工领域

统计大明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开放机械加工领域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开放机械加工领域

吴启晨递上奏本:“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大明从事机械加工的工匠已经超过八十万人,到了今年六月新的一批学徒毕业大明大明的机械加工工匠人数将达到三百万左右。

除了能够满足皇明商号各工坊自用之外,应该有不少富余。

而欧罗巴洲研究的蒸汽机也已经到了大明二代的水平。

大明想要在生产力上持续领先,臣觉得,首先就是开放民营蒸汽机制造厂限制,再有就是开放机械加工厂机床购买的限制。

这样的好处有三个,一个提高了大明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可以用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市场来甩开欧罗巴的追赶步伐。

第二个好处就是增加了收入,这个收入的增加是全方位的,首先就是增加皇明商号的收入,无论是技术工人培训还是蒸汽机制造的生产线,还有机床生产,这些都是皇明商号在做。

出售机器的收入一直都是大头,尤其是生产线,一条几万两几十万两都是正常的。

再次是增加了商户的收入,商户通过开办新工厂,革新了机器,自然就增加了收入,而劳动生产效率的增加肯定能带动价格的降低,使得百姓获得实惠。

最后是内阁的税收收入增加,大明这两年对外战争减少,去年底虽然拿下了准噶尔汗国,但是那边的人口太少,交通又差,依靠人驼马背的市场并不能让大明的税收暴增。

以后大明税收的增加应该依靠这种生产力的革新,使得商户的收入增加来实现税收的增长。

所以对于内阁来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自己为了大明的好事,以后臣打算把这个事情当做大事要事来办。

这是第二块增加收入的好处,第三个好处就是机器数量的增加也有利于以后工业转向军工之后大明的战争潜力的增加。

民间商户手里如果有了足够的机床和产业工人之后,那么不少订单实际上都可以转为民间生产,即使军工要求比较高,那皇明商号转向主要经营军工生产之后,空出来的市场也需要民间的工厂来承接。

有这三个好处,这就是臣提出的降低蒸汽机和机床保密等级的计划原因。”

朱慈烺翻看了一下内阁统计上报的各项数据:“其实就算内阁不提出,今年朕也打算放开这一块了,以前没有放开,那是因为大明没有足够的产业工人。

朕记得复兴一年的时候,整个大明只有几千人名机床工人,蒸汽机更是只存在于实验室中。

后来朕要求每个机床工人最少要带三个徒弟,有天分的多学两年,没有天分的一年出徒毕业成为生产线工人,后来甚至专门开办机械加工课程在大学里培养更高级的工匠。

算算到了今年八十万人一人三个徒弟,这就二百四十万了,加上原本的八十万就是三百二十万确实很多了!”

吴启晨提醒道:“陛下,这个也是臣想说的,明年开始大明就有三百多万机械加工工人了。

如果大明的政策不变,那么以后每年大明都会增加三百万,甚至一千万,三千万的机械加工工人。

要不了几年这个产业的工匠就会过剩,大明的工匠培养计划可以缓一缓了,这个培养计划也可以降低数量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确实,那就从明年开始大明不再强制要求培养三名工匠,改为每年至少带一个徒弟吧。”

吴启晨计算了一下:“陛下,即使这样,大明以后的机械加工工匠数量也会过亿,对于大明的人口结构来说,大明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机械加工工匠。

臣建议从明年开始师傅收徒最少三年一个,当然大明这种普通技工数量足够用了,但是高级技术工匠还是不够,所以需要高级师傅带徒弟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工匠。”

在朱慈烺看来,这就是幸福的烦恼吧,大明的工业化还只是初级阶段,几百万机械加工工匠对于大明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机械加工并不是技工的全部,这些人取代的是铁匠的一部分工作,当然更多的是蒸汽机出现后新出现的行业和工作。

大明的机床现在是蒸汽动力机床,结构还很简单,一年的时间足够学会,但是想要学的精就不是一年能办到的了。

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床受到蒸汽机本身稳定性的影响,所以动力不稳定,机械加工的过程中震动大误差大,需要经验和技术才能弥补这一块的短板,高级技工跟初级技工之间的差距那可是能达到一个小数点的精度。

新一代的电动机机床正在研制,但是电机这个东西一个是水力发电一个是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虽然稳定但是建设难度大,大明目前还没有在大江大河建设水电站的计划。

而火力发电这一块,依旧受到蒸汽机功率的影响,大明现在还在积累稳定供电的经验,而发电机和电动机整个体系还在实验室阶段,尤其是稳压升压降压这些变电设备,研究的并不顺利。

变压器的原理很简单,电磁感应原理,上学的时候学过,但是进出电压的测量,变压器的稳定,变压器本身的产热散热,变压器的电阻功率等等这些。

这些东西高中课本上就没有了,材料学的事情目前以大明的科学能力,只能是不断的实验。

朱慈烺又本事把大明强行推进到蒸汽时代,但是要是强行推进到电气时代那就不是一个机器一个产业的进步能做到了,更不要说以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了。

吴启晨说的很对,现在欧罗巴既然已经出现蒸汽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大明这边更快的普及,更快的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

大明现在已经是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时代,要论起增长速度那肯定不如欧罗巴高,不过大明的体量在这放着呢,大明增加百分之十的收入,那就是几十亿两白银,欧罗巴即使增加百分之五十,那也不过是几千万两白银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