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内阁头疼

统计大明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内阁头疼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内阁头疼

年底这段时间,军部可谓是走路都带风了,这增加了百分之十二的军费也不多,也就二点七亿吧,

关键还不是一年,而是以十年为期,未来十年至少增加这么多,十年的时间少说也会增加三十亿。

军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按照计划对一部分企业进行军工化改造,同时依托大量的军部订单吸引一部分工厂转产军品。

至于皇明商号,那自然是接了大量的订单,趁着这次机会再次了生产线,提高了各种军工产品的产量。

按照军部的计划,大明军队在战争的最巅峰时期兵力数量可能突破一千六百万,并且在这个数量上要持续两年。

所以在全面战争开始之前,军队后勤保障能力至少要提高到能满足八百万军队作战的规模。

这样才能在开战前储备足够的军火,而现在大明虽然军队三百万,但是军火供应能力不过维持不到一百万军队作战而已。

因为大部分军队平时是没有作战任务的,尤其是武器生产,当前每年的产量是够武装三十个师的,预计明年才能完成全面的换装任务。

大明军工产能要提升八倍,从事军事相关工作的人员预计要占到整个工业人口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明年军部没有扩军计划,甚至对付奥斯曼帝国之前大明都不会有扩军计划,虽然奥斯曼号称有一百二十万常备军。

但在大明看来,只需要动用二十五个师左右的兵力就能打赢这一战,大明现在完全可以抽调出二十五个师。

当然战争后期可能借着奥斯曼帝国的由头进行扩军,然后在欧罗巴人反应过来之前完成战争准备。

对于军部来说一统全球是上下五千年从未有过的壮举,参与其中足以光耀万世。

对于朱慈烺来说,大一统是一种执念,尽管有很多人劝过他,这么急着一统世界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朱慈烺还是干了,而且有条不紊的干下去,虽千万人李敖吾往矣的毫不犹豫的干下去。

这个世界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到私有制之后,争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说世界的资源只要分配均匀,那么足够全世界人使用的。

可这不过是个笑话,这世界什么时候平均过,谁又愿意被平均?有些人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

你之所以说愿意,那是没有让你跟非洲那些吃不上饭的人平均。

人的**是没有穷尽的,你不争别人就会争,你不抢别人的,别人就会抢你的。

大航海时代,欧罗巴人借助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那是一定会崛起的,从地中海到大西洋都是其崛起的天然条件。

大明在这其中扮演的是一个强行介入的角色,就像现在的欧罗巴洲一样,他们努力的学习新技术,非常容易的就接受新事务,有着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的决心。

更有着大明百姓没有的贪婪,就像一头永远也喂不饱的野兽,吞食着一切。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在这头野兽成长起来之前彻底的扼杀掉!

公平竞争,那只有在势均力敌的时候才会出现,大明既然有随时能掀桌子的能力,既然能够制定规则,那么为什么要把自己局限在商业竞争的条条框框里?

国与国的竞争,那自然拿自己的优势来竞争对方的弱势,大明军事实力最强,那自然就一举消灭这一盘散沙!

大明的战争车轮在朱慈烺的支持下无可阻挡的狂奔起来,谁也不知道他奔向的是康庄大道还是一片荆棘的乱石堆。

内阁方面也暂时忘记了损失百分之十二的预算的伤痛,开始准备接收孟加拉湾区和缅甸的工作。

孟加拉湾区,有铁有煤,有人有地,有市场也有交通优势,内阁占据了这里绝对能把这里发展成为一个不逊色北海湾区的大型工业区。

更何况这里还有这些年皇明商号打下的基础,这里采煤、炼焦、采矿、冶铁、炼钢、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制糖、粮食加工、等等行业都有不错的基础。

缺少的也只是机械加工,蒸汽机制造,造船,钢铁加工等等大明的重工业和高技术行业而已。

朱姬润在政策确定之后就立刻着手了机械厂的建立,蒸汽机生产线也卖了几天,造船行业也投资控股了两家大型修船厂。

其余的商会更是闻风而动,而且有不少都是提前知道了消息购买了土地和物资准备大干一场。

内阁要做的就是把路修好,税吏派到位,基础设施提高上来,港口码头建起来就行了。

这样有基础的地方搞起来要比从头再来好搞的多。

不过陆上交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这里有的路只是茶马古道而已,后来虽然进行了拓宽和修整,那也不过是能通行两辆马车的山路而已。

不要说让马车飞奔了,连最基本的硬化都没有做到。更不要说铁路了,现在从西南修往蜀地的铁路还没有到汉中,那一路的穿山过河,难度简直不是人能承受的。

铁路还跟公路不一样,它不能频繁的转弯上上下下,一个是速度提不上去,另一个铁轨也受不了不是。

原则上能取值尽量取值,即使穿个山打个隧道都行。

可是这个时代又没有盾构机,那不得凿眼放炮不停的用锤子敲啊。

总之工程进度很感人,简直是有生之年系列,不是内阁不愿意投钱,实在是投钱也没用,不是人力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这两个地方只能从中南半岛绕一个大圈子用铁路跟内陆的关内连接,至于西南地区的连接只能继续拓宽茶马古道了。

不求有多快,那至少是比以前快就是进步。

陆路指望不上,那就走海路,但是海上连接又没有内阁什么事了,顶多也就是多修港口的事情了。

总之内阁为了这两块跟大明关内相连的飞地伤透了脑筋。

更让他们伤脑筋的还是如何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使得汉人人口占据绝大多数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