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百八十一章太子对内阁的影响力

统计大明 第一百八十一章太子对内阁的影响力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百八十一章太子对内阁的影响力

果然第二的朝会,轮到朱慈烺休息读书,所折子没有经过朝堂而是直接送去了内阁。

几位阁臣刚一开始商议京城就传的沸沸扬扬的,涉及到大家的切利益,关注的人自然就多了。

特别是各部的吏,这些人在县衙里,也就是个没有品级的吏员,但是在京城,这些人可都是有品级的官员。

还有什么翰林编修啦,馆阁学士啦,太学生啦,等等,等级底指正俸禄贴补家用的人是大有人在。

所以太子上书言官员俸禄底,且不能足额实发的问题,立刻引起大家的共鸣,也赢得了大家的好福

内阁中吴宗达对于官员俸禄的事没啥讨论的,他重点关注的是,太子要各部把收入上缴统计司,再由统计司发放。

这个事可就不简单了,在座的能混到这一步,哪个不是人精,一瞬间就想到了太子的打算。

这样的事可不是事,最起码要讨论几,吴宗达觉得最好拿到朝堂上在议一议,才好判断形式。

温体仁被下诏狱之后,杨嗣昌得补内阁空缺,但是长时间从事剿匪,根本无力管辖内阁事物。

而孙承宗份尊崇,所以任宣大总督之后也加了内阁的官衔。而且孙承宗加的还是首辅。

同样孙承宗督师宣大,也不参与朝政的商议,所以现在内阁实际上是以吴宗达为首。

吴宗达字上于,号青门。江苏宜兴人。万历三十二年杨守勤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

后升为国子监祭酒。充任《神宗实录》副总裁。崇祯三年,他与温体仁一同晋升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朝政。

不久,又加少傅衔,进建极。曾出任会试主考官,号称得人。晋少师、中极大学士,六年十二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七年二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大学士。

吴宗达本来应为为人正直故而受到温体仁排挤,五月份就打算辞官回乡了,谁知道峰回路转,温体仁莫名其妙的就没了。

这样一圈下来,他作为吏部尚书太子少师,反而成为了实际的内阁第一人。

后来原本以为内阁争端,崇祯会派一个得力的龋任吏部尚书,入阁为首辅,没想到最后确是杨嗣昌这个兵部的后起之秀得了便宜。

吴宗达稳稳的在内阁首辅座了两个月,股刚暖,又听孙承宗入京了,原本以为自己又要挪窝。

谁知道孙承宗在京城就绕了一圈,直接跑去宣大修长城去了。

吏部历来号称是六部之首,吴宗达又主持过会试,当个首辅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崇祯也就默认了这个安排。

这次候恂又出事了,那内阁只剩下三个人了,实际上的首辅吴宗达,明嘉善魏塘镇人钱士升为礼部大学士,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还有就是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张至发,这样一来,内阁中张至发为齐党,杨嗣昌为楚党,另外两人中有一人跟东林有关。而孙承宗又是北直隶人。

崇祯尽量避免了东林一家独大,这样一来各方相互掣肘之下,皇权才华更加稳固。

吴宗达开口问道:“两位以为太子此意如何?事关国税,若是归与东宫,那以后朝中有事岂不是要问东宫脸色?”

钱士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话,一边的张至发开口道:“我觉得此事也无不可,我跟杨阁老一同讨论过此事,他也全力支持太子提议,这事杨阁老的上书。”

张至发完,从桌子上拿出了杨嗣昌的奏章,一边的吏接过递给吴宗达。

吴宗达颇有深意的看了一样张至发,认真的看了起来,钱士升也自觉的闭嘴,太子刚上的奏章,这边杨嗣昌的折子就跟着到了,你要不是提前知道的,估计鬼都不信。

为什么杨嗣昌的奏章不是直接送到内阁而是送到张至发手中,那是因为两饶关系本来就不一般。

杨嗣昌入阁以前,一直在谋划着为他老子杨鹤正名,当时这事可是闹得沸沸扬扬,崇祯正被流寇闹得是焦头烂额。

对于这种剿匪不力还想翻案的,那更是深恶痛绝,所以温体仁等人善于揣摩圣意,觉得杨嗣昌也是想的太美了。

不过张至发确觉得杨鹤当时以“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战略是新式所迫的正确做法。

而且通过杨鹤的努力陕西流寇一度全部受抚,但是因为朝廷赈济不力,导致流寇降而复反,其罪不在杨鹤。

所以在内阁诸公都不支持的况下,单独上书直言,当然最后崇祯也没有同意。

不过因为这事,杨嗣昌对于张至发多有感激,这次杨嗣昌入阁,又有张至发推荐的功劳。所以两饶关系更近一步。

故而杨嗣昌加上张至发两人发声,那也就代表着朱慈烺获得了内阁中半数的支持。

钱士升自然不会这个时候去跟张至发掰腕子,吴宗达看完杨嗣昌的上书,其中只是从军事角度例举了各省分开运输的不便,导致贻误军机。

言若是朝中有专门部门管理此事,剿匪毕竟大大方便,而东宫这半年来处理新军后勤补给井井有条,足以证明有能力处理此事,故而赞同。

吴宗达嗯了一声:“那明就以杨学士的文章公布于朝议,大家共同讨论,还有明太子也在朝堂上,到时候有问题大家也可以跟太子当面询问清楚。

吴宗达话刚完,外面吏跨步进来:“宣大孙督师有奏章到。”

宣大的奏章一般都于边事相关,所以奏章一到都是立刻送到内阁,内阁之人立刻批示。

吴宗达打开奏章看了一眼,然后不自觉的瞟了一眼张至发,才细细读起来。

读完之后他合上奏章:”孙督师也上书支持太子之议,如此内阁三票支持此事,钱学士,你怎么看?“

钱士升摸摸胡子,突然微笑的问道:“太子素来擅长经营之道,据皇明商号的银子比内库存的都多,各部府库空虚,户部银库更是能跑老鼠,若是太子接管库藏,以后咱们岂不是再也不用为银子发愁?”

眼看已经是深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