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二百六十一章卢象升面圣

统计大明 第二百六十一章卢象升面圣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二百六十一章卢象升面圣

这边建奴的消息刚到,王承恩也急匆匆的进来,陛下,信任新军总督卢象升在外,请谢圣恩。

崇祯愣了一下,这个谢恩就是一个仪式,一般都是早朝之后,皇上吩咐见还是不见,要是见就宣上,要是不见,这些升迁、贬谪、调往外省的人,就在外谢恩也就过去了。

这卢象升应该是刚接到圣旨吧,怎么立刻跑来谢恩?

看到崇祯疑惑,王承恩没有等崇祯主动问起,就解释道:“陛下,卢总督边关势紧急,他怕耽误了战机,所以打算连夜前往喜峰口组织新军歼敌,所以才匆忙前来。”

崇祯嗯了一声,总算来了个有眼色的,想了想又看了看朱慈烺,想想从卢象升抵京到现在自己还没有召见过,干脆就趁现在吧:“宣他进来吧!”

卢象升进,并不像一般文臣那样要么风度翩翩,要么执礼甚恭生怕有丝毫逾越。反而龙行虎步颇有一丝勇将风范。

朱慈烺见卢象升肤色白皙,人很瘦,但是胳膊粗大,有点不协调的感觉,看来传言他臂力惊人能使用几十斤的大刀可能是真的。

行礼之后,崇祯还未开口,卢象升先一步掏出一个折子:“皇上,臣有平贼八急书要上呈陛下。”

崇祯微微一愣,又有些觉得理所担任,这些官员,生怕自己的奏章被内阁或者司礼监压下,所以都喜欢在奏对的时候呈上来。

崇祯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这种迫害妄想症也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也罢,反正崇祯也不可能不接。

崇祯打开奏章,简单的看了一下,抬头问道:“军饷问题?真的有这么严重?”

卢相升拱手道:“今年剿贼,地方上害怕影响政绩,贼寇规模,或者未围攻县城,各地都是选择瞒报,贼寇有机会抢掠扩大,等朝廷知晓流寇已经做大。

等朝廷知道以后再调兵,贼寇人多时再增派兵力,这样只能被贼寇牵着鼻子走,非常不利于剿贼。

而军队开上战场然,地方相互推诿,不肯供应军需,客军则需要逐级上报,所以士卒上战场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剿匪,而是先跟地方打官司要军饷。

先讨论供应军饷,部队会合以后第一件事还是申请粮饷,客军忍饥挨饿而来,到霖方又饿着肚子打仗,这根本就不可能打胜仗。

况且就算请到粮饷也不够用,不是地方困难,就是逐级贪污挪用漂没。士兵们吃不饱饭就会跟随贼寇去抢劫,有骨气的官军抢劫贼寇,没骨气的干脆跟贼寇一起抢劫。

这样近八年来所召来的部队都快跟贼寇成同伙了,拼命驱赶流寇,也不知道是为了剿匪,还是为了驱赶流寇帮他们抢劫了。

剿匪剿着剿着自己都成了匪,有的比流寇还凶残,民间术语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篦皇上可能不知道,就是跟梳子一样两边有齿子,而且非常密集,用来刮头发里的虱子的。”

崇祯黑着脸摆摆手:“朕知道篦是什么,你不用单独解释!”

这个问题朱慈烺跟他提过,现在卢象升又提,他并没有这么惊讶,面色平和的看了看朱慈烺,意思很明显,这个问题处理的怎么样了?

朱慈烺连忙抱拳:“父皇,儿臣已经让总后勤部跟统计司皇明粮库商议此事,以后客军作战,都可以从当地用粮票购买粮食,然后再由皇明粮库承兑。

若是当地府库粮食不够,那么可就近调派,或者自己到皇明粮库调取粮食,皇明粮库也会根据战争的态势,对交战区的粮食库存进行保障。”

崇祯真想问问,怎么又是粮票,怎么哪都有粮票,直接拨付粮食或者钱不好么?非要搞这么麻烦?

不过为了维护太子的威严,他干脆就不问了,粮票就粮票吧,问题总算解决了不是。

崇祯接着问面一个问题:“你令出多门,九边军骄横不服从管束?”

卢象升躬:“正是,总督总理虽有调兵之权,然其手中既无钱粮,也无直属部队,九边客军异地作战。

一旦听调,先索要钱粮,开拔银,否则就按兵不动,任流寇肆虐,导致总督和总理无兵可用。

所以总督、总理应该掌握有专门的部队和专门的粮饷。臣建议把咸宁、甘肃、固原的部队调派给总督,蓟州、辽阳、山海关、宁远的部队归属总理指挥。

另外九边之兵都抽调劫匪,那九边防御空虚,就像这次建奴入寇,蓟州、辽阳、山海关、宁远的部队都来不及回援,所以臣建议以后剿匪多用新军,让九边将士尽快归建。”

崇祯嗯了一声,这样的建议看着好,但是客军本来就是调用,人家干完就走,怎么会听你的?

而且这个到底还是粮饷问题,督臣手里没有粮饷,就没有办法许之以利,而朝廷本来就没有给够粮饷所以对那些边兵纵容,导致督臣又没有威。

也就是既不能之以利也不能示之以威,所以督臣才调动不了部队。而且现在有了新军,新军直属皇家,调动方便,无粮饷之忧。

等建奴退了,就派一部分新军剿匪,到时候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崇祯接着问道:“还有什么问题么?”

卢象升道:“各直省的巡抚大臣都有边疆重任,不要一有贼警就请求别人增援、调兵,不响应他吧,大家本来就应当同舟共济,四处去接应他吧,兵力怎么能跟得上?

总督大臣两个人只讲剿法不讲堵法,只讲怎么打不讲怎么守,杨嗣昌虽然上书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

但是臣只见其动嘴,未见其动手,流寇一路从山西跑到江苏,也没见一个堵截策略?流寇所过之处肆意破坏,百姓深受其苦。

为了剿匪各地又强征粮饷,地方胡乱加派,以军需名义行抢掠之实,流寇过后百姓反而更苦,百姓无法生产,经过股流寇蛊惑,迅速变成新的流寇。”

崇祯点点头,这个还是很重要的,确实杨嗣昌上任以来口号喊得震响,但是为啥流寇一路从陕西跑到江苏也没有见堵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