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四百四十二章车船店脚牙

统计大明 第四百四十二章车船店脚牙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四百四十二章车船店脚牙

朱慈烺咬牙说道:“儿臣打算下一阶段主要查处‘车船店脚牙’。”

崇祯没有听清:“什么?”

朱慈烺解释:“父皇,民间有句俗语‘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足以说明这些行业里藏污纳垢。”

崇祯更不解了:“无罪也该杀?为何如此说?”

朱慈烺想了想突然想到:“父皇看过吧?”

崇祯嗯了一声,这个他当然看过。

这个时候还不是**,大明开始查禁是因为崇祯十四年的李青山之乱。

李青山占据梁山伯,啸聚数万人,截断运河,攻掠附近州县,然后朝臣上书说这李青山模仿的是水浒传中的宋江,朝廷才开始查禁。

读过朱慈烺就好解释了:“父皇,您看,这车夫就如矮脚虎王英之流,王英载客见财起意,杀人之后事发,啸聚山林,然后挖人心肝下酒,劫掠玷污女子此为车夫为恶也!

船火儿张横之流,载客至江心见财起意,欲杀人还说出了吃板刀面还是馄饨的话,可见他们已然把这杀人劫财的勾当干的熟练至极。这就是船夫为恶之恐怖,

店家自然是那卖肉包子的孙二娘,多少路过客人被她放翻,不明不白的死了,这种店大明未必没有。

脚夫就更是了,晁盖七人劫生辰纲,就是一个缩影,这些脚夫如果机会合适他们也会劫持货物或者杀人夺财。

牙人在大明虽然是官府承认的职业,但是有些私牙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例如这牙人、师婆、虔婆等等,这些人以贩卖人口、巫术蛊惑,勾连妇人红杏出墙如水浒中之王婆。

这五类人,最是藏污纳垢,但是又不可或缺,对其进行规范,能极大的保护行路之人的安全。”

这一结合实际,崇祯一下子对这些行业的印象就生动了:“以前朕看只当做是故事,想想大明要是有这种人那该多可恶!”

朱慈烺在心里碎碎念,要不是有我,你以为你大明的情况会这么好,不仅会有,而且还很多!

崇祯想了一下说道:“那你就让锦衣卫好好查查,一旦查实立刻交有司治罪!”

朱慈烺突然说道:“父皇,儿臣请修改一项罪名的量刑标准。”

崇祯疑惑:“哪一种”

朱慈烺拱手道:“父皇,儿臣请对参与偷盗贩卖人口者处以极刑,并且三族之内资产全部充公,并且三族血亲三代不得担任公职,不得考取功名,不得为吏,不得当兵。”

崇祯沉默了一会,看了看朱慈烺:“如此严刑,是不是和卷宗里面丐帮所作所为有关?”

崇祯说的丐帮并不是武侠世界里的丐帮,而是一群乞丐的小团体,他们贩卖儿童,然后把儿童虐待至残,乞讨牟利。

前一段时间,这些人牵扯帮派之乱被查出来,所以崇祯才了解了这种耸人听闻的案件。

朱慈烺咬牙说道:“不仅仅是如此,父皇,一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何等重要,这种行为触碰道德底线,不重惩不足以震慑不法。请父皇恩准。”

崇祯权衡了一番:“那明天你上个折子,朕拿到朝堂去议一议。”

都说天子言出法随,但是颁布法令还是需要朝堂共议的,否则阁臣封还的圣旨,下面的官员是不会执行的。

如果可以绕过朝堂执行自然就不用搭理他们,但是这件事显然绕不过朝堂,所以崇祯才让朱慈烺上折子。

朱慈烺拱手答应,回去之后,写了一篇奏章,第二天递了上去,为了递这个奏章,朱慈烺特意打破了自己隔一天一上朝的规矩,为的就是这个法律早通过一日,能少一桩悲剧。

结果第二天朱慈烺的奏章刚被念完,下面就开始嗡嗡议论。

御史刘岩跳出来:“皇上,臣以为株连之事不妥,有违天子仁道,陛下进来倡导减轻刑法,把不少死刑改为流配荒岛。

前几日突然重刑处死三千多人,今天有加重刑法,难免让百姓震惶,当慎之又慎。”

刑部左侍郎杨越出班拱手:“陛下,臣以为我大明律之严谨,乃是数代人心血之凝结,我们改一字都要慎之又慎,怎么能如此贸然改动刑法条目。

臣以为应当由刑部共议,反复权衡之后在定下是否修改。”

礼部给事中跳出来:“太祖有言‘凡我子孙,钦承肤命,勿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

一下子对于朱慈烺的提议跳出来反对的人有十几个,还抬出来太祖说事,让朱慈烺气的脸都黑了。

大明律除了弘治修订过,其余朝代都是规避在大明律之外再设条例解集之类,就像现代高院的司法解释。

像朱慈烺这种张嘴就要修改刑律的在大明还是比较少见的。

朱慈烺以为以自己的威望这种小事,还不是手到擒来,谁知道这些文官跟踩了尾巴一样。

而想赞成的人见崇祯没有反应,也就没有吭声,风向不明,他们也不敢贸然发声。

昨天的议罪之事和今天的修改刑法,太子可谓接连发声,这仅仅是一个巧合?还是太子早有预谋要参与朝政?皇上究竟是怎么想?

这些人想了很多,看着下面反对声太大,太子又没有后续动作,崇祯挥手:“容后再议,下一条!”

下朝之后,朱慈烺反而淡定了,朱慈烺从来没有打算跟他们争吵,吵来吵去也没有啥用。

回到后堂崇祯有些惊讶:“皇儿如何打算?”

朱慈烺哼哼道:“他们自以为自己占着道理,儿臣打算把这事放到报纸上,在把一些案例一同报道,看谁占据舆论!”

崇祯愣了一下:“你昨天刚说的这些案件不宜在报纸上刊登,今天又要把案例刊登是何道理?”

朱慈烺一时语塞,他这一激动确实是自己打自己脸了。

崇祯笑着说道:“荀子修身有云‘怒不过夺,喜不过予。’皇儿岂可因怒而兴罚?此事你回去好好考虑,等有了成熟意见在上一份折子。”

朱慈烺无奈拱手:“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