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四百五十九章密卷泄露

统计大明 第四百五十九章密卷泄露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四百五十九章密卷泄露

郑芝龙的话仅供参考,所谓的斩首行动虽然能快速取得胜利,但是确斩不断对方的斗志。

所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而倭国更是如此,只有把他彻底打服气,打废他才会老实。

说完这些郑芝龙就乖乖的退下了。

朱慈烺想了想:“江南水网密集,三千营不必过江了,配合锦衣卫和统计司处理两淮盐事。”

江南向来不适合骑兵机动,而且朱慈烺感觉这些盐商的作死水平突破了他认知的底线,江北需要好好清理一下了。

外面锦衣卫匆匆进来:“殿下,李指挥使,锦衣卫京城密信。”

李若琏接过展开看了一眼之后递给朱慈烺:“太子殿下,在倭国刺客住处搜出天工开物等定为密卷的书籍七本,还有工学医学幼儿课本三套。”

朱慈烺一脸怒容接过,上面不仅写了泄露的书籍,根据这些书号显示,这些读本都是从苏州华亭泄露。

所谓密卷也就是大明秘字开头的刊印书籍,按照最新规定,凡是带密字编号书籍不得出售、出借、传授、抄录给非大明籍者。

而且这些书籍的传播也受到限制,一边非书馆学宫其余地方不得,借阅也有身份限制。

只可惜政策制定的很好,但是往往有些人不把这个当一回事,从华亭泄露的这些密卷和课本正是朱慈烺为了推广工学特意发往各县官学的样书。

显然这些人不仅没有用来推广工学,还把他的课本卖了,如果只是课本卖了也就算了,毕竟一些加减乘除的基本知识而已。

但是他们竟然把自己的密字号图书也给卖了!这些人是把国法当成儿戏了么!

还是在他们眼里除了孔孟之学,这些所谓的工业密字书籍在他们眼里就是一文不值。

朱慈烺呵呵冷笑一声:“正愁着这几天怎么拖延行程,这现成的借口就送上门来!

传令各地严查密字号书籍保存情况以及课本保存使用情况,凡是弄丢的学政一律夺职,涉及倒卖者按照叛国罪论处!”

李若琏确认的问道:“叛国罪?”

这个叛国罪和汉奸罪可是朱慈烺新设的大明律补充条款,不是上次的修改,而是补充。

如果涉及叛国罪,视情节处最低家产全部充公最高诛灭九族的刑法,也就是说这些人一旦把书丢了落到外国人手里,那最轻的罪责都是抄家。

李若琏见朱慈烺确定,他立刻下去传令。

从当晚行宫传出追查书籍丢失的事情,学政官员那是风声鹤唳,但是对于盐商和盐道官员来说那是松了一口气。

一本小小的书籍能惹出多大的事情,他们又不读那种书。

死道友不死贫道,有人顶缸就好。

接下来朱慈烺特意去查了扬州官学,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重视。

这些学政官员万万没有想到江南文教兴盛,最不可能被挑错的一个部门竟然因为一个小小的密本翻车。

这不查不知道,查完被气笑!

江南大部分官员对于朝廷下发的这些书籍根本不屑一顾,甚至羞于和孔孟书籍放在一起。

随便扔在一个角落的那都是好待遇,更有激烈的学究直接视其为太子重奇技淫巧动摇社稷根本,干脆丢进粪坑,引火做饭烧了的比比皆是。

而这种直接卖了的也不在少数,而且好多都是当废纸给卖掉了。

三天之后华亭县调查结果送上来,倭国有一商人偶然从旧书店发现了这些书购买,而这一家旧书店的书就是华亭县官学一个杂役送来卖的。

涉及此事的学政、杂役、书店全部被抓进锦衣卫大牢。

朱慈烺淡淡的说道:“所有人抄没家产,全家流配荒岛五年,此事传往大明各报纸要求各报刊登为后来者戒。

至于那些丢书的,找回来了就罚奉,找不回来的就夺职。孤给你们送书你们可以不看,但是绝对不能不敬。”

原本朱慈烺觉得据说这个时候的江南资本主义已经萌芽,这么多工商业者肯定对新技术新知识无限渴求。

但是没有想到自己送来的书竟然会是这个待遇,江南真是成也文风鼎盛败也文风鼎盛。

这些人对于读书当官已经到了偏执的地步不是送几本书就能改变的。

朱慈烺不禁想起一句话‘人心里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不过朱慈烺心里确在冷笑,现在可不是二十一世纪,现在是十七世纪,是工业的世纪,这个时间段里,工业才是世界的王者。

而北方拥有丰富煤铁资源,本来就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新教育率先再在北方普及,那么南方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经济地位。

这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南北再次回归平衡的一个好机会,对于大明整体是有利的。

李若琏回来汇报:“殿下,统计司的人已经到了。”

朱慈烺点点头:“让他们先休息两天,大后天开始行动。”

这种规模的抄家怎么能没有统计司参与。

按照乾隆年间江南盐商每次南巡盐商报效上千万两,这些人竟然没有破产计算,盐商之富可见一斑。

按照后世相关书籍记载在扬州身价百万的盐商只能算小户,身价千万才能算大盐商。

而明朝扬州城外大小园林数百座,美食数千总,戏曲荟萃京剧基础之徽班,满汉全席之扬州官宴接出自此处。

后世只知道有苏州园林,但是在明清时期真正甲天下的并不是苏州园林,而是扬州园林。

扬州园林兼具南方园林的山水灵秀和北方园林的大气磅礴,又因为盐商富甲天下,比起苏州园林来更加金碧辉煌穷奢极欲。

所以朱慈烺觉得不说其他,仅仅是这些盐商的园林价值就不下千万两,更不要说他们广置宅田。

据说徽商以盐起家者多,发家之后买地置房,导致徽州地价竟然与京郊土地价格相仿。

所以朱慈烺猜测这次清洗盐商之后,可得财富可能超过亿两白银,当然对于扬州来说也是一个灾难。

扬州有句俗语‘盐商半扬州’意思就是说整个扬州城内有一半人口都是跟盐有联系。

那也就意味着如果处置了盐商,很可能扬州一半的人口受到牵连,税收等等也会下降极大,甚至数年乃至十数年都难以恢复今日之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