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五百二十九章请减田赋

统计大明 第五百二十九章请减田赋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五百二十九章请减田赋

魏平安心满意足的走了,朱慈烺耐心看完‘土地换购赎买计划’继续处理事物。

贵喜从外面进来:“殿下,皇明粮行的梁天赐到了。”

朱慈烺放下折子:“让他进来吧。”

梁天赐听名字就知道,这人跟粮食工作有关,朱慈烺感觉让他担任皇明粮行的大掌柜,有一种给粮行加了buff的感觉。

当然他能得到这个职位并不是因为他起名起的好,而是当初锦衣卫配合统计司监察粮库亏空情况那次行动中,梁天赐管辖的库是唯一一个粮食一点没有少的库。

甚至库里的陈粮去向都一清二楚,这让朱慈烺格外满意。

梁天赐并不是什么身材高大一脸正气的国字脸,相反梁天赐是一个身材矮小的小老头,长得甚至有点猥琐。

梁天赐踩着碎步进来,忙而不乱,既显得自己见太子的急切,又没有失去文人的风度,这可是正规的官场觐见上官的步伐,他可是练过的!

进来之后梁天赐行了个拜礼:“见过太子殿下。”

前面几个都是朱慈烺的家奴,以奴婢自称,行的都是叩拜之礼。但是文臣除非大礼仪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觐见是不需要下跪的。

朱慈烺坐直了身子:“免礼,梁司正这一路辛苦了。”

梁天赐客气道:“臣一路沿着运河坐槽船南下的,也算不上辛苦。”

朱慈烺来了兴趣:“哦?从运河南下的?路上可有什么见闻?”

梁天赐想了想说道:“要说最大的见闻就是运河拥挤,特别是船闸渡口码头等地,若是有槽船沉没,则半个漕运航道都会堵塞。

还有就是官船抢道现象很普遍,哪怕是一个区区七品县令走在运河上,所有船只都要让道,一艘官船过境,则要耽误数个时辰。

臣有愧,这一路臣吩咐下面不要打旗号,不要抢道,但是走在山东段时,碰上槽船沉没。

当时堵塞了几十里航道,臣听说打捞沉船疏通航道至少要十天时间,臣担心耽误了这次会议,这才打出旗号,这才顺利过境。

不过臣觉得,此事不能不管,还有一些航道年岁日久,河道淤积,行船困难,大船只能减少载重才能通过,这倒腾货物极大浪费了时间。”

朱慈烺听了沉默了,运河问题岂是轻易能动的,想要解决所有问题,其难度无异于在修建一次大运河。

朱慈烺记得今年年中的时候,崇祯还特意拨付了一笔运河修整资金,一百三十七万两,朱慈烺很奇怪这么大一笔钱都花在哪里了?

朱慈烺转头问道:“今年陛下拨给运河修整的一百三十七万两银子用哪里了?运河情况为何没有改善?”

梁天赐摇摇头:“这个臣就不知道了,不过臣看黄河附近的运河河堤都在加固,还有一些地方在进行河道取直工程,想必这些工程在花钱吧。”

朱慈烺看了一样李若琏:“去查查。”

李若琏应了一声走了,梁天赐递上折子,朱慈烺翻看问道:“粮食方面可有什么问题?”

梁天赐拱手:“殿下,北方粮食丰收,粮价有下跌趋势,特别是杂粮价格已经下跌了四分之一。

但是皇明粮行的出售价格和收购价格都定死的,民间略有微词,有百姓抱怨粮价过高。”

朱慈烺眉头一挑,不悦的说道:“抱怨粮价过高?杂粮价格不是降低了么?能抱怨的都是吃得起小麦大米的人吧?

‘谷贱伤农’这十个字,你读书的时候知道是什么意思吧?这种事情还用汇报?”

梁天赐拱手:“臣明白了。”

朱慈烺想了想又问道:“粮食储备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梁天赐连忙说道:“各地库房地址都已经选定,大部已经建成三分之一,存粮也在有序入库,目前入库存粮五千三百六十七万石。”

朱慈烺摇摇头,五千万石粮食还不够大明全部百姓十天之用,差的还远呢!

不过这个事情不着急,大明现在能维持粮食够用都不错了。

朱慈烺接着问道:“前线粮库存粮怎么样了?”

梁天赐拱拱手:“已经跟总后勤部交接粮食两千万石,今年总后勤部的订单全部完成,明年总后勤部又订购三千万石在辽东,臣已经准备好调运计划。”

朱慈烺满意的点点头:“很好!粮食的事情不仅仅是生意,他是大明的根基,切不可轻忽。

至于因为维持高粮价的些许流言,你不必理会,百姓才过几天好日子,这帮人又坐不住了!想从百姓身上喝血!”

梁天赐听了这话知道自己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太子已经给这件事定性了,给这些人也定性了。

梁天赐退下之后,朱慈烺想起一事,提笔写了一份奏章:,递往京城。

随着大明经济的恢复,天赋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低,但是偏偏又是这个和百姓息息相关。

减少田赋是最普惠的惠民政策,特别是困难家庭最能感受到朝廷的诚意。

奏章中,朱慈烺提议明年崇祯的第一道圣旨就颁发这个减田赋的圣旨,到时候肯定天下民心归附。

而这次减田赋的规模也达到了三分之一,也就是三百万两银子左右。

没错大明的田赋大涨了,田赋的钱数没有增长,但是缴纳田赋的田地数目确扩大了一倍。

为什么这些地主百姓突然变得这么好说话,把隐瞒的田地都报上来交税了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今年年初的时候,朱慈烺安排刑部更改了田地认证举证问题,得到崇祯的允许颁布了大明律司法解释崇祯十年版。

修改很简单,以后证明土地归属不在把地契作为唯一证据,而是根据谁交税谁拥有的原则进行。

也就是说这块地谁交的税,并交税达到十年以上,这块地就认定是他的,如果原土地主人提出上诉,则地契不予采纳。

还有就是如果三年没有交税的土地,则按照荒地处置,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开垦,开垦之后只要交税满十年这块土地的拥有权就归开垦者所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