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六百五十四章郑芝龙的吸引力

统计大明 第六百五十四章郑芝龙的吸引力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六百五十四章郑芝龙的吸引力

方正化没有离开多久,又匆匆回来:“陛下,京城最新消息,郑芝龙回家之后,到皇明银行提了五百万两白银出来……”

崇祯批阅奏章的笔都顿了一下,那可是五百万两,即使现在崇祯已经非常有钱,也不能忽视五百万两银子的作用。

方化正继续说道:“郑芝龙兑换了五百万枚银币,用了一百多辆马车运送,队伍浩浩荡荡,绵延了几条街,锦衣卫全程护送……京城百姓现在都在议论这个事情。”

崇祯嘴角扯扯,这个郑芝龙有点太高调了吧:“他取这么多钱干什么?”

方正化低头:“听说是要送礼……”

攫欝攫。崇祯愤怒的站起来:“送礼?送给谁?太子么?”

方正化拱着手:“不是,太子那边他送去了五十万两左右的珍宝。这些钱听说是送给那些……那些朝廷官员的炭敬。”

崇祯疑惑:“炭敬是什么东西?”

方正化硬着头皮解释:“炭敬就是官员买炭的银子……就是一种贿赂的别称。除了炭敬之外,夏天还有冰敬、节敬、贺寿等等。”

崇祯还疑惑京城官员竟然能烧几百万两银子的炭一听是贿赂,他就懂了。

崇祯眯着眼睛:“有多少人参与收这些钱?”

方正化也是放开了:“没有人不收。”

崇祯听到没有人不收,原本心里的杀意熄火了,如果一个两个,哪怕是十分之一的人参与,他还会考虑杀鸡儆猴。

但是要是满朝文武个个如此,那该如何杀?杀谁?

崇祯无力的坐在椅子上,沉默了半天才挥挥手:“仔细记下不要走漏了风声,下去吧。”

方正化开口说道:“听说郑芝龙在谋划在泉州府新设一个海军造船厂,生产海军战舰和海军用火炮。”

崇祯敲着桌子:“为何要再建一座?”

方正化看看崇祯:“因为太子的天津造船厂,在战舰分配上并不平均,而是以天津水师为主,而东海和南海水师分到的新式战舰才不到五艘。这让郑芝龙有了自己掌握造船自己造的心思。

不过他的计划提交总装备部的时候被否了,他就想从朝堂活动一下,看看能不能让陛下亲自下旨。”

崇祯记得朱慈烺曾经说过,控制新式战舰的生产在天津是压制郑氏的战略需求。

显然自己这个太子的计划是对的,郑芝龙越来越乖顺,简直成为了皇家的提款机,一年光是送礼都有几百万两,也不知道他一年能挣多少。

不过依照正常思维,郑芝龙一年能送来几百两,那么他一年挣的绝对不止这个数,所以给予郑芝龙造舰的权力,从长期来看,是养虎为患的。

但是现在崇祯迫切需要用郑芝龙牵制太子手里掌握的海军,虽然有些饮鸩止渴的意味,但是崇祯觉得自己可以做好平衡。

方正化小心的说道:“郑芝龙给杨嗣昌送去了十万两银子,请兵部代为说项,还有工部尚书王遵宪八万两,让他帮衬。”

崇祯眯着眼,但是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比起和太子的大事,这些十万八万两银子的事情都变成了小事。

崇祯突然对自己这个兵部尚书有了兴趣:“杨嗣昌还没有出发么?不是说参谋部催促他早点上路么?”

方正化低着头:“听说他去军部辩解了,军部给了宽限,让他可以年后再出发。

军部给的理由是,南洋战事未定,以六部尚书之尊,若是被敌人探查,必然让战事节外生枝。

况且战争期间也分不出更多船只为他护航,所以缓行。”

如果不知道杨嗣昌和孙铨的谈话,这个理由崇祯就信了,但是当知道杨嗣昌可能已经投诚了东宫之后,这个理由就成了借口。

不过杨嗣昌现在的情况然人看不清,你说他是太子党吧,他几次出谋划策都是偏向皇上这边的,连崇祯都想不明白,他到底是打着什么主意。

崇祯看了看方正化:“杨嗣昌那边最近有什么动静?”

杨嗣昌可是东厂最近的重点关注对象,崇祯一问方正化立刻就能回答:“这几天杨嗣昌主要在家学习奥斯曼帝国那边常用的两种语言。”

崇祯有些迷糊,堂堂天朝上国兵部尚书,该有多想去这番外之国,才会不耻下问的学习对方的语言?

这种行为在崇祯看来跟为了混进猪圈还要学习猪叫没啥区别。

崇祯正在了解的时候,朱慈烺也在听着今天的消息,他对于郑芝龙为啥那么有钱也很好奇。

朱慈烺问道:“郑芝龙目前还有哪些收入?”

李若琏被问的一愣:“这个我要下去调阅一下资料。”

朱慈烺点点头:“调来看看,这一年几百万两上千万两银子的送,他一年能挣多少。”

不一会,资料调过来,从账面上来看,郑芝龙一年收入也不过近两千万两而已。

巘戅追文小说网戅。今年因为外贸许可证制度,以前需要给郑芝龙缴纳过路费的私人商船,现在都加入各个商会。

所以郑芝龙过路费这一块收入大幅度减少。

不过有失必有得,过路费收的少了,商会会费一年确没少收。

加入商会的商船,根据大小和贩卖的东西价值不同,一条船要交一百两到数千两不等的会费。

郑芝龙的福建商会是十二个商会里面船最多的一个,数量超过四千只。光郑芝龙自己就有一千多艘。

就算拉平均一条船交钱两千两,那这也有六百多万两的会费。

除了缴纳会费,郑芝龙自己的一千多条船,经营着前往倭六国、高丽、南越、吕宋、爪哇等等数十个国家,最远的已经到天竺。

这一千多条船,每条船每年能给郑芝龙带来近万两银子的收入,也就是说经商收入就有近千万两银子的收入。

所以洒出去几百万两银子并不是很多,而且郑芝龙这两年开始上岸,在福建地区开纺织厂、丝厂、开矿、店铺、地租、银行票号、当铺等等。

这些东西一年也有几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21434#21437#32#36861#25991#23567#35828#32593#32#122#104#117#105#119#101#110#46#111#114#103#32#21434#21437#12290所以说钱挣钱容易,人挣钱难,当资本膨胀到一定地步的时候,自然就会形成滚雪球效应。

不过朱慈烺确从这份报告里面看到了郑芝龙家对福建的渗透,如果这么发展下去,那么福建究竟是大明的福建还是郑芝龙家的福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