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八百零六章对比一下

统计大明 第八百零六章对比一下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八百零六章对比一下

粮食价格稳定,钢铁价格稳定,剩下的重要生活物资就是布匹了,朱慈烺看向皇明纺织的管事。

管事连忙站起:“皇明纺织去年在京津建了三座工厂,在松江苏州等地建了五座,不过苏松那边因为洪灾和旱灾,棉花减产,所以五座工厂只有一半开工。

下一步皇明纺织将会在西安、青岛、武昌新建纺织基地。因为在莫卧儿也发现了优质棉花,今年在运粮船充裕的时候,将会抽调一部分船只从那边运回棉花。

在新大陆那边去年棉花试种也成功了,下一步那边也会开辟一部分棉田生产棉花。

去年共生产布匹二百万匹,今年棉花供应如果稳定,棉布产量预计将达到五百万匹左右。

丝绸方面蒸汽机还在调试,今年蚕丝下来的时候繅丝厂能进行试产,如果缫丝厂能顺利生产,纺织那边有棉布的经验,应该能顺利攻克相关技术,到时候进入稳定生产。”

一年五百万匹并不是很多,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其棉纺织产量一度达到二十亿码以上,折合成匹也就是六千万匹左右。是现在大明棉花产量的三十倍。

即使今年扩产之后,这个产量也是大明的十二倍,皇明防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听着很多,但是实际上根据统计部统计,去年皇明商号的工厂布只占据大明棉布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不到。

去年仅仅松江地区棉布产量就高达一千五百万匹左右,这个还是因为中原大面积的干旱导致棉花供应不足的原因。

今年皇明商号在建新厂,那些棉纺织商会等等也在筹建新厂,产量也会跟上来。

棉布也是大明出口的优势商品之一,根据统计部和海关统计,去年大明出口商品前六强分别为丝绸、瓷器、茶叶、铁器、武器、棉布。

棉布排名第六年出口额超过四千万两白银左右,尤其是松江布在大明声名日盛,贵的有价值百两的松江番布,便宜的有三梭布,但是就算最便宜的运到吕宋等地也能卖二两到三两一匹。

其中松江布因为口碑原因,其中四分之三的产量都用来出口。其他地区的棉布出口量只占本地生产的一半左右。

所以大明全年外销布大概两千多万匹,价值四千万两白银,占据出口榜第六位。

而皇明商号的工厂布不仅布幅更宽织造的更均匀紧密,所以在价值一直维持在三两以上,成本确只有不到五钱银子,利润丰厚。

去年一年机器步售出六百万两白银,成本仅仅一百万两,利润五百万,简直比卖武器还暴利。

所以今年自然要疯狂扩产,现在阻碍棉纺织发展的正是大明旱灾,种不出粮食,自然棉花等等也种不成。

中原地区棉花产量占据大明的一半,这里的棉花减产,工厂也不能纺织空气不是。

不过今年大明解决了粮食问题之后,已经开始从莫卧儿那边找到了新的棉花来源。新大陆那边面,密西西比河南部本来就是后世棉花主要产区,能种棉花并不稀奇。

但是问题就是,那边现在运输太麻烦了,走陆路上千里还是走海路绕数万里都不是好办法。

大明迫切需要在地峡寻找一条通道,就算不能修建运河,先缩短陆路运输的距离也是好的。

但是想要拿下中美洲西班牙又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参谋部分析大明和西班牙早晚有一战是正确的,今天不打,那是因为大明对原料的需求还没有那么迫切。

等到大明棉布产量过亿匹,每年外贸超过两亿,税收超过两千万的时候,大明需要全世界的棉花,那个时候不用军部说话,那些棉纺织商人和内阁都会因为利润和税收鼓动打仗。

当然到时候这个商人肯定也包括朱慈烺。

但是现在皇明商号很明显没有棉布的定价权,产量仅有十分之一,还主要用来出口,怎么争定价权?

要不出口转内销?但是内销赚钱就不多了,在缺钱的时候,一年多挣五百万对于朱慈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朱慈烺忍不住问道:“去年国内棉布价格上涨了多少?”

吴启晨拱手:“陛下,复兴一年,松江三梭布,一批五钱七分银子,到了复兴二年的时候价格已经涨到七钱三分。

大约上涨了四分之一的价格,经过分析主要原因是因为商会觉得内销利润不如外运,导致国内棉布供应稀缺导致涨价。

再加上去年大明大量的开工导致百姓收入普遍增长,对于棉布的需求也增大了。

统计部认为,棉布的涨价跟货币贬值关系不大,应该是因为内外价格差距过大引起的一种大明内部棉布价格回升。”

朱慈烺沉默的敲桌子,看向其他人:“保障大宗货物和常用物资的价格稳定是维持币值的重要手段。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咱们一样一样的看吧。

去年煤炭产量一直处在增长,但是中原地区粮食减产绝收,中原用煤量大增。

所以稳定煤价也是重要的一环,皇明煤业的管事出来说一下。”

皇明煤业管事站起来:“目前北直隶地区煤矿开采产量稳定,在山西又发现多处煤矿,所以山西、陕西和北直隶煤价没有太大波动。

在中都省,随着淮南淮北煤矿的开采,煤价也趋于稳定,河南煤价虽然微微上扬但是随着平顶山和焦作等地的开采和扩产,价格应该很快会平抑下去。

江南地区虽然大矿不多,不过在福建和大琉球先后发现煤矿,加上北方煤炭南运,基本不缺少煤炭。

从全国来看煤价处在一个稳定的区域,价格波动不大。”

大明是不缺煤的,无论是以前还是后世,各种煤矿的开采,足以填补因为粮食绝收导致的秸秆缺少问题。

而煤炭产量,数据又比较大,也比较复杂,统计部去年的数据先是,大明全年煤碳产量估计有五千万吨左右。

也就是说,大明百姓人均可以分到五六百斤煤。

虽然没有后世动辄十几亿吨那么夸张,但是这个产量也是后世很多国家即使机械开采也很难达到的数字。

这几乎已经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大英相当。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英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

同样,大英的铁产量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00年的13万吨,进而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