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九百六十一章又来一个

统计大明 第九百六十一章又来一个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九百六十一章又来一个

朱慈烺没有想过这个东西,这两年造船行业确实发展的很好,但是产能过甚这个问题还真没有考虑过。

大明造船业不知不觉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孙传庭见朱慈烺并没有第一时间同意:“陛下,单去年一年,大明下水的海船中出现质量问题导致船毁人亡的案例就有二十多起。

而遇到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船只损毁的案例更是明显增加。

这已经充分说明大明造船质量在下降,一些没有资质没有经验的工匠造出来的船简直就是谋杀。

臣简单的统计了一下,仅仅去年一年就有数千人因为海难丧生。”

原本朱慈烺还有忧虑一听到这个那就没啥说的了:“那就规范造船业吧!

朕一开始的计划是,大明造船业正在变革时期,从帆船到蒸汽船过度,这个时候自然会有一部分脱颖而出,而一部分技术水平跟不上自然被淘汰。

既然自然优胜劣汰有那么大的弊端政策干预就很有必要了!”

孙传庭拱手:“正是,陛下推动蒸汽船,也需要一个标准和准入门槛,不能大厂小厂都一起造蒸汽船,那只会让这个行业更乱。”

朱慈烺沉吟一番:“虽然制定行业标准规范造船是好事,但也不能搞不教而诛,推动造船也行会正规化,在管理之前要确保标准通知到每一个船厂,确保这些船厂有改造升级技术的时间。

另外就是标准制定的时候不能坐在衙门里想当然的就随便写写,要多听听行会的意见、船厂的意见,工匠的意见。

最后找到这些意见的平衡点,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让大家都满意的规则。

朕也会命令皇明造船给这些行会提供一些技术支持,让他们能够顺利的升级技术。”

当然这个技术升级不是免费的,大明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在皇明造船,皇明造船现在主要有三个船厂。

天津造船厂,胶州湾造船厂和金州造船厂。

三个船厂前几年都是以生产军舰为主,从一开始的炮舰到战列舰,然后是飞鱼快船、飞鱼式炮舰、后勤部的专用运输船,专用牲畜运输船、专用移民船。

到现在的新式蒸汽商船和新式蒸汽战舰,海军甚至直接上马了帝国号战列舰的改造项目,大明还有新式战列舰项目,就是朱慈烺规划的巨舰大炮的钢铁战列舰。

所以皇明造船厂掌握的技术能分一部分给民间船厂,对于民间船上的技术是有很大提升的。

按照三大船厂的规模,如果新技术研究成功,光军工的订单都够吃的,造民用蒸汽船的船台根本安排不出来。

孙传庭松了一口气,其实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条审议不通过,看似很普通的一提案,其实是孙传庭反复权衡犹豫了很久才制定的。

它代表着大明到底是内阁说的算还是商会说的算,代表着内阁还能不能管理商会事物。

从英国发生的事情来看,无序的资本扩张将会导致动乱,资本的贪婪比想象中更严重。

而大明最大的资本家最有钱的人,真富可敌国皇帝陛下,不准确的说是比内阁还有钱的皇帝陛下的意思代表了大明资本的发展方向。

现在陛下同意了,那么就代表着大明走的不是完全市场经济的那一套。

朱慈烺自然知道根据后世的资本主意发展来看,其拼命鼓吹的市场经济并没有自己吹嘘的那么好。

不说那永远逃不脱的经济危机,单单说资源的浪费都是惊人的。

市场经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鼓吹市场经济,鼓吹全球贸易,鼓吹产业分工。

一旦对自己不利了,那就脸皮都不要了,市场经济不香了,全球贸易变成了关税壁垒化,全球产业分工变成了工业回归,资本家本来就不要脸,他们只要钱!

所以大明就算实行也是计划市场经济,不能让资本无序发展。

造船之后,下一个章节孙传庭提出了区域中心的概念。

大明的疆域实在太大了,前几年因为兵力不足,大明防御模式改为中心屯兵应变,其他区域只留下少量兵力处理日常事物的模式。

本来这只是因为派往南大陆的兵力不足,军部的一个小变通,不过被证明有节省兵力的效果之后大明基本上已经全面推广。

军部选点岂会无的放矢?那都是经过计算的交通节点,去往各地最方便最便捷的地方。

拥有大量驻军,不仅安全感爆表,军人还都非常有钱,所以各种服务业也很发达。

这样一来这些地方就成为了区域中心的雏形,这些地方因为是交通节点,繁华程度和发展速度都最快。

孙传庭认为,大明应该重点发展这些区域中心,通过这些节点连接成线织线成网繁荣经济。

朱慈烺沉默了,这家伙又来这一套?这是贸易节点的事情么?打着繁荣经济的幌子打算把这些城市纳入内阁管理才是真的。

自从上次朱慈烺交给内阁一批城市之后,内阁是得了利了。

既然赛伯温能从朱慈烺手里要到一批城市,那么孙传庭认为,他应该也可以,要不然怎么显得他比赛伯温厉害?

朱慈烺敲着桌子,其实让内阁逐步接手管理权一直是朱慈烺的计划之一。

统一的管理能防止关外的城市生出异心,现在大明关外的城市很多都控制在垦殖公司或者皇明商号手里。

不管是垦殖公司还是皇明商号,这些都是商业机构,尤其是垦殖公司,随着规模的壮大人口的增加难免会生出野心。

要知道垦殖公司不仅有人有钱,他们还有兵。虽然一个公司仅仅五千到一万,但野心这个东西不一定跟实力挂钩。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一联合,一旦控制不住,那就是灾难。

大明现在控制的主要办法是军事武器都必须从皇明军火购买,火铳的技术难度很大么?并没有,随便一个铁匠铺都能造,只是质量的区别而已。

所以把管辖权交还给内阁,把军事权收归军部,这是大的战略方向,但是不是现在,因为现在大明的经济实力还不允许把这些垦殖公司的防卫军纳入军部供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