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九百九十一章承诺的机会

统计大明 第九百九十一章承诺的机会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九百九十一章承诺的机会

收购准噶尔人得到的人头,这件事本来看着挺好,帮着大明消灭敌人,大明应该支持,还能团结一批准噶尔境内的人支持大明。

但是要是往深处想,这件事还真的得慎重考虑,因为这可能会引起沙俄的对等报复。

如果沙俄也出钱悬赏全世界各地的汉人人头,那大明的商人以后出国做生意是不是随时要担心莫名其妙丢了脑袋?

这种无限制的收购其恶果比起获得的收获还要大。

朱慈烺考虑了半天:“还是不要收购了,这也是为大明走出去的商人留一条生路。”

杨嗣昌之所以把这个问题上报,正是因为有这方面的顾虑,皇上一直奉行的是以人为本的治理策略,把每一个大明百姓的生命看的都很重,如果真的因为他收购引起海外汉人大量死亡,他可是要担责任的。

见没有什么可汇报朱慈烺就再次强调:“今后十年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西域的开发拥有稳定的环境。

要加强各种物资的自给自足率,尤其是粮食,牧草这种大宗必需品,当地能生产一石,中原就能省十石的粮食。

为了鼓励当地百姓种植热情,对当地的粮食要采用溢价收购,这些皇明粮行会负责,而军部这边你们要配合后勤对当地的肉蛋奶等等物价进行抬高,鼓励百姓种植养殖热情。

而一些新来的汉人和商会可以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促使他们敢于投资敢于扩大生产,对于踏实肯干的甚至可以提前支付货款。

先付款后拿货就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充裕的发展资金,当然这只针对那些有固定资产的或者财产抵押的。

对于准噶尔地区的贸易收购要一直持续下去,只要是他们自己生产的无论是马牛羊,还是皮革棉毛,甚至狩猎的野兽等等都敞开了收购。

不用刻意收购山羊,相反还要降低山羊的收购价,提高绵羊的收购价,可以适当提高羊毛的价格。

当初经略西北的时候之所以提出收购山羊,鼓励当地百姓养殖山羊,是奔着消耗对方的战争潜力破坏敌人的生态系统去的。

从西北之战来看,这种长期的战略构想并不适合大明的实际情况,因为山羊对生态的破坏还没有开始,西北已经落入大明之手。

这就导致当初用来对付敌人的招数现在变成大明自己承受。

准噶尔也是一样的情况,别搞个事情最后大明自己承受恶果,现在西北山羊存量就明显上升。”

西北地区本来就有吃牛羊肉的习惯,大明大量收购山羊导致山羊价格升高,这引起的是大家传统观念的改变。

山羊肉价格贵了,自然是有钱人才吃得起,有钱人吃山羊肉又导致大家觉得山羊才是贵族食品。

当这种观念形成,大明再想用价格因素来引导就变的非常困难,因为消费市场扩大了,消费观念形成了,降价只会让更多的人投入吃山羊肉的行列。

这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十年来扭转,甚至更久。

但是这条政策大明并没有见到任何好处,因为大明打的太快了,准噶尔也面临一样的问题。

显而易见,十年之后,只要铁路修通,准噶尔一定会成为大明第一序列的进攻目标,十年的时间根本不至于把准噶尔的环境破坏。

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破坏起来很容易,但是想要修复那就难上加难了。

之所以跟杨嗣昌说这些,是因为,西北地区还没有纳入内阁的管辖范围,现在他属于战区。

因为他关系到战争债券,这里的土地也都是私人领地,朱慈烺是打算让内阁花钱买的。

而内阁并不想出这个钱,至少今年的预算里面没有列入这个计划,内阁还没有遇到过建衙门的地方还要花钱买这种事情。

朱慈烺觉得内阁这是矫情,以前的衙门虽然不是花钱买的,但征地也是要给百姓补偿的,现在花钱买跟补偿不是一回事么!凭啥不行!

内阁还担心这边的税收不能支持开支,打算再观察一年。

赛伯温的想法就很简单了,他不想在临走之前还给陛下留下他一直跟皇上争利的印象,他打算把问题留给继任者。

所以杨嗣昌实际上还监管着西北的民政事物。这些事情最后都要杨嗣昌去执行。

杨嗣昌认真的听着,陛下没有对兵力部署进行一点安排,这让杨嗣昌有点失望,看来陛下说十年不动武是真的十年不动武了。

十年啊,自己的任期就结束了,按照大明的军制,这种总兵官级别的在一个地方最多也就两届,十年之后他铁定不在西北了。难道跟周遇吉和曹文诏一样去当个老师?

好吧其实在学校里当个老师也很不错。

朱慈烺看出来杨嗣昌眼里的情绪,不禁叹气:“你只管放心,朕答应你的事情岂会食言,只要你的身体允许,将来中亚战事一定会给你机会。

按照军制西北地区你确实只能待最多两届,但是中亚又不属于西北。

而且你也不会待两届,大明需要培养更多的能总领一方的总兵官,所以你这一届结束之后需要回学校继续学习新战术新武器,把自己在西北的经验分享。

等到开战的时候,在领兵出战,为什么你们总以为去教书以后就不能领兵打仗了?

教书这段时间难道不是应该好好的总结上一战的得失,学习新战术新武器,分享经验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么?”

杨嗣昌连忙下拜:“臣惭愧,惶恐,谢陛下解惑,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慈烺又摇摇头:“你又错了!朕不需要你事必躬亲,朕刚刚说了,大明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你把活都干完了怎么培养其他人?

作为总兵官,你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然后处置突发情况,指导他们少犯错,或者纠正错误就行。

当然对下面的人你不要这么说。”

锻炼人培养人自然要容许别人犯错,但是如果告诉下面的人我允许你们犯错,那么他们懈怠了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