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229节 群贤毕至(二)

旅明 第229节 群贤毕至(二)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229节 群贤毕至(二)

m.22ff.

毫不客气地指出后勤方面有问题,并且提出散伙的,是一个五短身材,哪怕坐在交椅上也比别人矮一截的男人。

此人40岁上下的年纪,肤色黝黑,面窄眼细,额头宽大,身穿一件不伦不类的南京府绸短袍,腰别短刀,脚下蹬着一双快靴,正是十八芝团伙中的大山头之一:刘香。

刘香出身于南丫岛的贫苦渔民人家,是十八芝里面唯一的粤人,属下也多是从粤地投奔而来的好汉。所以一直以来,主力以粤人为主的刘香团伙和以闽人为主的十八芝其他山头就不是很对付。

统御力,唯一能压制住这些桀骜不驯的头目们的郑芝龙现在既然“下落不明”,那么大家平日的龌龊自然就爆发了出来,这中间散伙态度最激进的便是刘香集团。

刘香如此急迫于大帮散伙,这里面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郑芝龙除过早年间在澳门当过葡萄牙人的马仔,这之后郑芝龙的政治路线,其实一直是在向荷兰人靠拢的。

从给荷兰人当翻译那时候开始,郑芝龙其实就已经和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代表的天主教势力渐行渐远。

要知道,一官同志当年在大员当“翻译”的岁月里,并不是在荷兰人身边当办公室白领荷兰人给他的任务是:带领一支小船队去海峡内拦截葡西二贼的信使船。

也就是说,从那时候起,郑芝龙其实是和西葡两方是处于敌对状态的。当然了,这个时代的东亚海面上是丛林法则,大家今天打明天和是正常情况。后来郑芝龙做大以后,和荷兰人之间也是相爱相杀。

但是历史上的郑芝龙,最终还是选择了荷兰大明这个组合。从郑氏被招安那一刻起,荷兰人就源源不断地从他手里得到了生丝和瓷器。

这种行为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郑芝龙彻底抛弃了葡萄牙西班牙这一对天主教组合,选择了更有活力,更加商业化,武力更加强硬,代表着新教的荷兰人一方作为自己的生意伙伴。

这个时间点的西班牙,目前名义上还是葡萄牙的宗主国。两国虽说在欧洲老巢那里龌龊不断,但是在东亚洋面上,面对咄咄逼人见面就开炮的荷兰人,葡西双方还是很好地维持了抱团取暖的盟友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郑芝龙靠不住,葡西两国又该扶持谁来做他们自己的郑芝龙呢?

刘香。

这就是刘香集团在确定郑芝龙已死后,迫切需要大帮散伙的原因。

对于刘香来说,眼下这种局面实际上是对他有利的:垄断日本贸易,压得他和背后的葡西海商喘不过气的郑芝龙失联死亡事件,是一件大好事,因为无论是贸易还是其他方面,从此刻起,广阔的空间已经打开。

他现在迫切需要从郑芝龙的大旗下退伙,然后回到潮州一带老巢,联络和他过从紧密的葡西两国势力。

下一步就简单了:在得到背后的主子支持后,刘香完全可以整军备马,隔岸观火。等这帮闽人海主自相残杀个差不多后,那时候的刘香,进可以走郑芝龙的招安老路,退可以继续劫掠沿海,和其余这些大帮争夺对日贸易的垄断权,前路多多。

真实的历史上,郑芝龙没有给刘香这个机会。

从招安伊始,代表着葡西势力的刘香就和郑芝龙正式翻脸,在这之后,双方进行了长达7年的海上战争。

面对北方强敌的战略压制,刘香集团无奈之下步步退却。为了保持集团凝聚力,刘香只能调过头在广东沿海大肆劫掠,将战争引入自家老巢。

这么做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刘香被广东官场所厌恶,最终引来了以郑芝龙为先锋的联合剿杀行动,从而导致他灭亡。

当然了,最终那波刘香也没亏这位临死前还拉了郑芝虎作陪。身为最后一个被郑芝龙收拾掉的十八芝表面兄弟,矮子刘香也算是身残志坚的典型。

视线回到中军大帐里。

当刘香再一次重复了最近几天他一直在主张的散伙要求后,坐在他对面一个花白头发,松江棉布短袍,腰别短弯刀,四十五六岁的老者发话了:“刘爷,事情尚未定论,不妨再等一等。”

此人就是李魁奇,十八芝大山头之一。历史上由于分赃不均,此人在招安后降而复叛,曾经一度吞并了大部分人马,将郑芝龙赶回福州的猛人。

刘香听完李魁奇貌似宽厚的话语,一脸地冷笑:“800精锐,5条大船,半月内音讯皆无,再等下去,何时了账?眼下近两万弟兄困于此地,坐吃山空,粮台上怕是支应不过来了吧?”

说到这里,刘香斜眼瞥向了对面交椅上的一个青袍年轻人。

年轻人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身形健硕,眉目间有几分郑芝龙的影子,却是那郑芝龙的四弟:郑芝凤。

郑芝凤此刻脸上一副倦容,坐在椅中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听到刘香一再剑指粮台,他也只能张口勉力答道:“粮台尚好,不劳刘掌柜挂心。”

“尚好?哼哼。”刘香再次冷笑一声:“怕是兜不住底了吧?昨日该拨到我那里的银米呢?”

古代的行军打仗,远没有那么简单。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实际上哪怕是几百人的团伙,也同样要有专门负责后勤工作的粮台。

上千艘船,上万条汉子聚集在一起的海盗团伙,对于后勤的要求就更加苛刻:粮食这种关键物资,背后必须要有大规模的商业运作才能保证发放。

海盗们无论是抢商船和抢平民,最终到手的,大部分只是一些货物浮财,而不是整整齐齐放在那里的粮食。

毕竟商船上也是以货物为先的,而福建本地又不产粮。海盗们所谓的沿海劫掠,其实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抢点容易到手的浮财,至于粮食郑芝龙们都是富得流油的大商人,不是闯王,还没有饿到为了粮食攻打城池的地步。

所以关于后勤,海盗们有一套祖传的补给方式:窝主。

从有海盗的那一天起,沿海地区就同时出现了窝主这个职业。窝主们负责低价收购海盗劫掠来的赃物,并且组织粮食,食盐,这些大宗货物提供给海盗。

这个流程即便在后世同样管用:那些抢了珠宝店的大盗们,事后同样要找犹太佬销赃,行价3成最多。

而像十八芝这样的万人大帮,靠抢粮食过日子就更是笑话了。事实上,郑氏集团每天平均要消耗掉七八吨以上的粮食。这些货物统统都是广东和浙江一带的窝主贩运过来的。

而刘香今天一再提到的粮台之事,事实上已经直指问题的核心:郑家兜不住底了。

这之前因为某人要去福州城谈招安,所以整个大帮是处于一种强制静默状态的:谈判的时候自然不能再传来海匪大掠的消息,这是基本道理。否则的话,真当老熊不会砍人?

然而这种静默状态是要付出代价的: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粮食和晌银从公帐上只出不进。

倘若郑芝龙没死,那么这种局面可以维持很久:郑家哪怕用自己做海贸的私银往里填,少说也能养活这帮海盗们半年时间。到时候只要一招安,再多的银子也赚回来了。

然而现在不行了。掌管粮台的郑芝凤眼下即便是再不愿意,也只能承认大哥死亡的消息。而离开了郑芝龙和800条郑家的核心海盗后,郑氏弟兄们私下里在悲痛之余,也不得不为自家早做打算。

刀口舔血的人,对彼此间实力的消涨是最敏感的。眼下郑家一夜间失去了最大的依仗,可以说实力是打着滚往下滑落的:海盗们都是跟红顶白的角色,这几日里私下和刘香,李魁奇这几个大山头往还的人很多,但是跑来愿意继续跟着郑家这几个少年人的小掌柜,一个都没有。

还是那句话:现在是1628年,还远远不是历史上郑家成势,郑芝凤们借虎皮扯大旗的黄金岁月。郑芝龙一死,郑家这几个中人之资的货色马上就显了原型,和统御力在第二档的李魁奇刘香之辈完全没得比。

于是乎,郑芝凤就开始在粮台上做起了手脚:既然迟早压不住这帮饿狼,那不如趁着自家弟兄还掌管粮台的功夫,多存点资源过冬才是正经。哥几个很清楚:郑氏一族往后要过冬了。

谁曾想,粮草上才克扣了一天,此事就被瞪着眼睛找茬的刘香给揭了出来。

而略显尴尬的郑芝凤也只能含糊其辞:“许是手下人耽搁了一些,左不过一二日的钱粮,刘掌柜何必如此。”

“混账!扣了弟兄们卖命银子,还敢在这里拿大!”早已不把郑家这几个二世祖放在眼里的刘香,这时义愤填膺,大怒之下从椅中跳起,指着郑芝凤的鼻子吼道:“小贼,偷了粮台多少银米,现下老实说来,还能留得一条命在!”

“呛啷”一声,随着刘香话音刚落,站在郑芝凤背后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顿时拔出了腰间短刀。此人叫郑芝鹏,是郑芝龙同乡族兄历史上这货是被国姓爷以丢失厦门的罪名当众斩首,做了筏子。

随着郑芝鹏拔出腰刀,中军帐里顿时一片金铁交击声:站在各路掌柜们身后的部下,统统拔出了腰刀,场面顿时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7

Ps:书友们,我是素罗汉,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